近期最受矚目的臺劇要屬《不夠善良的我們》,憑藉其貼合實際的劇情鋪陳和細緻入微的人物刻畫,甫一播出即引起網路熱議,豆瓣開分飆到9分。
▲ 該劇以細膩的筆觸探討了中年女性的人生處境,婚姻or單身,到底哪一個選擇才是人生的正解?為什麼女性無論選擇那條路都避免不了在自我的困境裡打轉?到底是不夠善良的我們還是不夠善良的世界?我們之前分析過這部劇。
隨著劇情接近尾聲,該劇的口碑和評分卻逐漸下跌,不少觀眾表示“看到最後兩集有被氣到”。
▲ 究其原因,還是因為觀眾對這部劇的期望從一開始就被拉得太高了,本以為《不夠善良的我們》會給出一個不一樣的中年女性人生畫像,結果兩女爭一男、單身女Rebecca患癌離世、已婚女簡慶芬在出軌後為愛迴歸家庭的戲碼又把觀眾拉回傳統性別和婚姻的刻板印象裡,顯然當下的大多數觀眾對這種“新瓶裝舊酒”的劇情已經不願買帳了。
無論觀眾給出的評價或贊或彈,這部《不夠善良的我們》無疑掀起關於女性命運與選擇的討論熱潮,對於編劇徐譽庭來說,親手締造出一部能夠切中時代的命脈,在兩岸三地引發熱議,從而帶動人們關於女性困境的反思的劇,已足夠奪晴。
這並不是徐譽庭第一次用一支寫作的筆在劇界攪起風浪,2011年,徐譽庭寫出《我可能不會愛你》,這部劇可說是臺劇史上的劃時代之作,自此臺劇開始向現實主義轉向,不再侷限於佈滿粉色泡泡卻離地太遠的青春偶像劇。
▲ 《我可能不會愛你》中程又青和李大仁之間“友情以上、戀人未滿”的男女關係尤其讓觀眾印象深刻,劇中溫暖體貼卻優柔寡斷的李大仁更是成為了陳柏霖的經典熒幕形象。
▲ 《我可能不會愛你》在2012年的金鐘獎上一口氣斬獲7項大獎。
▲ 之後幾年陸續被韓國、日本和泰國翻拍,影響力輻射整個東亞。
寫作數十年的徐譽庭不僅筆耕不輟地創作出一部又一部打動人心的好劇,而且幾十年的從業經歷也讓徐譽庭在業內結下深厚的人脈。
早年的徐譽庭跟隨中國臺灣省偶像劇教母柴智屏, 曾在柴智屏的手下寫劇本,獨立後提拔過邱澤、藍正龍、陳柏霖,帶領過謝盈萱、林依晨和許瑋甯成長為臺灣劇界響噹噹的臺柱子,可以說人人以進入徐氏的班底為榮,因為肯定是全臺最頂尖的劇作團隊。
今天我們想跟大家聊聊臺灣劇作大拿徐譽庭的故事,她是如何從一個複雜原生的家庭中膽小的孩子變成一個大編劇,又如何變身成為貴圈大佬?以及徐譽庭的這支生花妙筆又是怎樣帶領一個又一個偶像明星突破桎梏走向巨星的過程。
徐譽庭從小成長於一個複雜的重組離異家庭,不僅“爸爸媽媽比自己大很多,大到可以做自己的爺爺奶奶”,而且“爸爸娶媽媽屬於搶了人家的太太,媽媽為了嫁給爸爸就把3個小孩丟在原來的家庭裡”。
▲ 幼年時的徐譽庭與父母。徐譽庭的父母都是來自大陸的臺灣外省移民,在徐譽庭的印象裡,自己的家是一個被負罪感與不安全感籠罩的家庭,家裡永遠充滿了吵鬧聲,徐譽庭從小就學會了察言觀色,“小時候我也很不快樂,每天都要觀察,今天家裡氣氛不太對,出了什麼事?”
徐譽庭從小看到以賢妻良母著稱的媽媽在拋家棄子後是如何終日籠罩在負疚的陰影下鬱鬱寡歡,看到爸爸的不安全感,感受到失去母親庇佑的同母異父的3個哥哥姐姐身上的悲劇色彩,“但哥哥姐姐們也是大度的,他們甚至會叫我爸爸‘徐叔叔’”。
也許正因為這樣,徐譽庭從小就沒有那種非黑即白的人生觀,她總是帶著一雙悲憫的眼睛看待周圍的人,因為她自己的原生家庭,所以她能夠設身處地地理解每一個人,她理解每一個的選擇,也理解每一個人的處境。
懂得將心比心,學會察言觀色,這兩點是徐譽庭在自己的複雜的原生家庭中學到的重要一課,也是幾十年後成為編劇的她認為自己身上“編劇的一個重要特質”。
▲ 少女時期的徐譽庭(左二)身材比普通女孩子高大,又過著被父母嚴格管教“不準和朋友出去野、甚至不準看課外書”的壓抑生活,這些都成了徐譽庭最初自卑的根源,可自卑的心理同時又激發了她觀察世界的眼力和一顆善感的心。
徐譽庭的成長經歷可說是一個動盪又波折,但這對於一個需要體察萬事萬物,揣摩各色人心的的編劇來說,毋寧是老天賜予她的禮物,“我演講時常對學生們說,如果你的家庭很辛苦,那恭喜你,老天爺送你一份創作最好的禮物,因為那些辛苦會鍛鍊你某些本能。”
徐譽庭從小就想當導演,做一個“說故事的人”,她有夢想,又有一支妙筆和一雙獨具觀察力的慧眼,但徐譽庭最初讀的並不是戲劇,人生的頭幾份工作也和戲劇沒什麼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