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募格學術
微訊號:mugexueshu
公開給期刊編輯發賄賂郵件還被“掛”出來了。
本來以為是一個學術不端的例子,可最後卻神反轉疑似詐騙郵件….
近日,一封來自中國鄭州工商學院(Zhengzhou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的電子郵件就這樣火了……
副主編網上掛出中國學者賄賂郵件
引起熱議
11月12日,心理學期刊《前沿心理學》(Frontiers in Psychology)的副主編理查德·阿達恩特收到了一封來自中國鄭州工商學院(Zhengzhou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的電子郵件。郵件中,一位自稱“魏洋”的教師表示,他有多篇涉及計算機、醫學、材料等領域的論文需要發表,並願意支付1500美元作為推薦費。如此明目張膽的賄賂行為,讓阿達恩特震驚不已。

郵件
對於佛羅里達理工學院的心理學家阿達恩特來說,這條訊息表明科學研究出版領域需要進行徹底的清理。

阿達恩特告訴我們:“看到如此明顯的賄賂請求,我感到非常驚訝,而且這種公然的行徑讓我想到,這可能是一些人的常見做法,他們顯然不擔心會有任何後果。”
阿達恩特向《前沿》報告了這次賄賂企圖,並且拒了一篇他認為與發郵件的人來自同一學校的研究人員的論文。
阿達恩特說:“當一個機構有人提出賄賂時,它給該機構的所有人蒙上了一層陰影。”
神反轉
賄賂郵件變詐騙郵件?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幾周,美國和歐洲的其他編輯也從同一個中國電子郵件賬戶收到了賄賂提議。
在他們的領英頁面上,兩位大學教授:
一位是《PeerJ 計算機科學》的編委會成員,另一位是《前沿心理學》的副編輯,分享了與阿達恩特收到的類似的電子郵件截圖。
這些郵件的域名都顯示為鄭州工商學院(Zhengzhou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不過,這些編輯表示,儘管郵件底部的簽名顯示郵件傳送人為鄭州工商學院的魏洋副教授,但谷歌搜尋“魏洋”和“鄭州工商學院”沒有結果。
我們傳送到鄭州工商學院的電子郵件被彈回,訊息顯示收件人不存在。我們還打了簽名中的電話,但該電話無法接通。當我們致電鄭州工商學院資訊工程學院時,被告知沒有名叫“魏洋”的人在那裡工作。
對此,這些編輯懷疑,這封賄賂郵件可能並非像表面上看起來的那樣。“這可能只是一種釣魚手段,目的是獲取這些教授的銀行賬戶。”
阿達恩特也表示,教授們往往過於天真,很容易上當。
事實上,透過郵件來詐騙的,還真不少,甚至很多郵件可以說是為碩博科研人群量身定做的騙局。
今年抖音上就有研三學生分享自己發SCI和導師一起被詐騙的經歷,評論區更是湧現大量受害者。
根據網友敘述:去年,她和導師一起投稿了篇SCI,2024年4月24日收到文章被接收郵件。
同時,收到了稿件處理費繳納郵件,要求她和導師在收到郵件之後的一個月之內繳費。
但因為當時要複習考試,網友就沒急著去繳納費用。


時間線來到了5月7日,文章正式線上發表。

作者和導師都很激動,也是在這個時候,被騙子盯上了。
5月8日,作為通訊作者的導師,收到了一封要求繳納版面費的郵件。
郵件裡資訊非常詳細,包含作者的文章題目、作者資訊、文章刊出時間等。

這封賬單和作者在4月24日收到的賬單一模一樣,唯一不同的點是金額為3295美元,摺合人民幣兩萬多,費用的名稱叫“版面費”。
而上一封郵件裡費用名稱叫“稿件處理費”。
因為這篇郵件裡所有的資訊全部準確且正確,所以導師和研究生也沒有懷疑。
唯一有點奇怪的就是收款賬戶是一箇中國賬戶,然後郵件裡寫的是這是我們雜誌在中國的代理商賬戶。
第二天,研究生就去了銀行匯款,交好了之後還拍了銀行的回執照片並回了郵件給騙子。並督促對方儘快回發票回執過來。
誰知道下午就接到了96110的電話,告訴網友你被詐騙了,確定匯款賬戶為境外詐騙賬戶,讓網友趕緊去附近的派出所報警。
類似的郵件詐騙更是數不勝數。



這也給廣大研究生和老師們提個醒,對於電子郵件,一定要做一個二次核查,尤其是看起來覺得有點違和的電子郵件。
當然了,歸根結底,這種郵件。
無論是損害科學評審過程誠信的賄賂,還是僅僅利用好騙的老師提供他們的銀行賬戶號碼,這都是欺詐,而且是科學產業內的欺詐。
當違背了學術誠信和道德規範,那肯定是在學術之路上走不長久的。這些期刊的出版方表也表示,將加強對編輯們的警示,要求他們忽視此類資訊。
與此同時,也將根據調查政策與相關人員及機構聯絡,追查郵件背後的真相,並確保學術出版過程的清廉。
倡導理性閱讀,離夢校更近一步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那就點個「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