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普通80後,拼命生三胎

“人到中年,生活已經沒有了什麼樂趣,養什麼都不如養個孩子。”林月感慨,看著茁壯成長的孩子,她覺得自己依舊年輕。
作者:陳梓潔、餘俐伶;編輯:付曉玲、曹賓玲;本文來源:公眾號“表外表裡”(ID:excel-ers),資料支援:洞見資料研究院如果喜歡藍橡樹的文章,請記得要把我們“設為星標”哦!
………………………………….

點選預約,不錯過精彩分享

“你這都快40了還要生三胎,是家裡有皇位要繼承嗎?”產檢護士的打趣,讓許彤怔愣不已。
在婦產醫院裡聽到這樣的話,著實令人大跌眼睛,但她也可以理解。
在大眾認知裡,現在拼三胎的家庭要麼家裡有礦,要麼重男輕女,要麼是無知愚昧、不計後果地生,正常的普通人誰會一把年紀還單純想生個孩子。
更何況是三胎,高齡產婦、經濟壓力、教育資源分配等現實問題,已經無需舊話重提,如果沒有把握做好三孩父母,拼三胎就是對生命的不負責。
和輿論的“談生色變”不同,現實裡生活裡許多家庭卻在努力拼二胎、拼三胎。在全國出生人口中,多孩家庭佔比已經過半,2022年三孩及以上佔比提升到15%。
這些家庭中,不乏許彤這樣高知、條件普通、不追兒子的型別,他們比任何人都清楚追三胎的代價,也更感動於這一過程的樂趣。
他們的故事,或許能給人們帶來一些啟發。
一、40歲正是奮鬥的年紀,
我卻在拼3胎
木子的同事們聽到她要放棄出國訪學、保三胎的訊息,都覺得她的腦子被門夾了。
“只用出去半年,回來就是副高接班人,多少人求之不得。”這是老領導勸阻木子的話,也是事實——她們研究所硬性規定,從中級衝副高必須要有出國訪學經歷,且名額、年齡都有限制,申報極為不易。
她為了這個機會,這兩年拼命攬專案,還見縫插針備考英語,幾乎把朝九晚五的工作,卷出了996的架勢。
事業躍遷再重要,在木子心裡也比不過孩子。
她始終記得當年懷老大首次做B超時,自己望著空蕩蕩的天花板,祈禱老天爺賜予自己一個健康孩子的忐忑。醫生宣佈胎心正常那一刻,她再也繃不住,眼淚嘩嘩地往下流。
年輕的時候,木子不覺得要孩子會是困難的事情,30歲才把備孕提上日程,沒想到久久都未成功,夫妻倆無數輾轉於醫院,好不容易懷上了還沒保住。
她的身邊,壞訊息也接二連三:一路讀到博士的同學,事業有成卻再也沒有能力生育子女;朝夕相處的同事,嘗試了五六次試管嬰兒依舊失敗……木子意識到,能生也是一種幸運。
所以她始終敞開心扉歡迎孩子的到來,生完大女兒後堅持調理身體,不該吃的一口不吃,燙染頭髮、做指甲等也統統杜絕,二胎、三胎都是自然懷上的。
木子也從不害怕孩子多,在她眼裡,“給孩子留什麼,都不如多留個手足。”
生長在福建多孩家庭的她,從小被長輩灌輸“人多力量大”的道理,見識了不少親友之間“傳幫帶”的故事,也切身體會到了有兄弟姐妹可以依靠的安全感。
胎停打胎的那一次,木子的丈夫遠在外地出差無法及時趕回,雖然他在電話那頭陪伴,但無法驅散她的孤獨無助,直到弟弟風塵僕僕地出現在面前,木子才感覺到心安。
弟弟什麼也沒說,只是默默陪在她身邊,幫她安排好手續,術後又連夜驅車兩百公里把她送回孃家,家裡已經燉好了湯給她補身體。
這樣的人生經歷,讓木子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遇到了困難,也能有親人常伴身邊。
許彤和木子一樣看重家庭,不同的是,她父母早早離異,從小跟著爺爺奶奶長大的她原本對生兒育女並沒有執念,只想有個港灣可以停留。
是可靠的隊友給了她要三胎的勇氣,結婚十幾年來,丈夫從沒讓她進廚房做過一頓飯,老大老二出生後,小到餵奶換尿布,大到讀書上學,丈夫都親力親為。
更何況,她也很享受當媽媽的感覺,雖然要懷胎十月,生產還要過鬼門關,但當奶香奶香的人類幼崽依偎著自己,眼眉中依稀看出父母的模樣時,她感受到了生命延續的神奇。
孩子就像許彤給自己選擇的新家人,“多一個和我生命緊密相連的人,多一份牽掛,會讓我覺得日子很有奔頭。”
相比於主動追三胎的許彤,簡丹家的老三完全是意外驚喜,她已經湊成了“好”字,對這個計劃外的孩子本來很猶豫,都已經開始物色做手術的醫院了。
然而,公婆打來的10萬元到賬的訊息,最終讓她決定生下來。
她的公婆很傳統,抱有多子多福的觀念,為了阻止夫妻倆打掉孩子,直接畫出誘人大餅:留下立馬轉10萬安胎,產後再給10萬獎勵,免費帶三寶到8歲,以後幫忙買房。
對於生活在十八線小城市的簡丹一家來說,這相當於解決了所有後顧之憂,別人打著燈籠也找不到這麼給力的公婆,簡丹想想也點頭同意。
但隨著老三呱呱墜地,她發現自己有些太樂觀了。
二、3個吞金獸又如何,
沒錢就不配當父母了?
相關統計顯示,全國0-17歲孩子的養育成本平均為53.8萬元,孩子就是名副其實的“吞金獸”。
簡丹夜裡輾轉難眠,把賬戶餘額翻出來,反反覆覆看了2遍,想不通為何不到兩月時間,自己又在幾個娃身上花了近三萬。
如流水般的花錢速度,她根本不敢和丈夫細說,今年家裡的生意並沒有太大起色,丈夫也鮮少流露再次當爸爸的喜悅,反而經常抱怨壓力大,夫妻倆已經為了錢的事情爆發了好幾次爭吵。
但老三還在嗷嗷待哺,一家人只能降低生活水平,生了三胎後的這一年,簡丹沒有買過一件衣服,之前經常光顧的美容護理也停了。
自己省點累點尚可接受,看到老大老二也跟著過苦日子,簡丹心裡不是滋味。
“他們坐飛機出發了。”老大念出好朋友發來的訊息,語氣並沒有波瀾,簡丹收拾家務的手,卻不自覺地慢了下來。
按照原計劃,老大應該也在飛機上,跟朋友們興高采烈地出去遊學,但因為家裡難以不如從前寬裕,他的暑假生活變成了在家照顧老三。
懂事的老大察覺到媽媽的情緒不對,趕緊辯解自己只是隨口說說,不去也沒關係,但他越解釋,簡丹越覺得自己虧待了孩子。
“沒生之前會抱有僥倖心理,生了才知道養孩子確實比想象中燒錢。”簡丹說,手頭窘迫的時候,她也會後悔生三胎,但也僅僅是一閃而過的念頭而已。
譚玉從不懷疑生三胎的決定,在外人眼裡,她的大女兒因為害怕弟弟妹妹出生加重家裡的負擔,小小年紀就出去教育機構兼職攢錢。
但她看到的是女兒一個初中生,就能跟大學生並肩做助教,懂得了賺錢的不容易,也在屢敗屢戰中探索出了自己的生存秘籍。
相比物質條件,譚玉認為,支援孩子勇敢去探索自己的人生更重要。
“我父母出身農村,在縣城工作安家,而他們供我上了北京的大學,走出了小縣城。”譚玉說,紮根大城市的她,也讓孩子站在她的肩膀上,去見識更大的世界。
這兩年她的經濟條件大不如前,但咬著牙堅持供大女兒在國外唸書,為了讓她衝擊世界名校,二寶更是從小學習英語,等再大一些也會安排出國。
很少有人真的能出生在羅馬,不管是身份轉變、還是階層躍遷,都是一輩一輩打拼積累的結果,譚玉也一直教育大女兒,要認可自己的人生價值。
對於“沒錢就別生孩子”的言論,她覺得有一定的道理,但過度強調唯家境論,“就有精緻利己的嫌疑”。
抱有類似想法的還有許彤,如果以金錢為衡量標準,她根本就不配生孩子。
她和丈夫是裸婚的起點,甚至生大寶還是出租屋裡坐的月子。朋友們來看望她時,看到狹小的屋子裡虛弱的她,以及哭鬧不止的孩子,也是當場表示不理解。
但有了孩子後,夫妻倆都更有奮鬥的動力了。
前些年,丈夫在家做全能奶爸,在外工作同樣衝在最前面,現在已經是部門的一把手。記者出身的許彤,也鉚足勁拿了很多新聞獎,還早早抓住自媒體風口,現在成功轉型為帶貨博主,找到了事業的第二春。
一點點奮鬥下來,她們一家從出租屋搬到剛需兩居室,現在又置換到了四居室,儘管還揹著房貸,但過往的經驗讓許彤相信只要有一顆奮鬥的心,日子不會過得太差。
“退一步說,不生孩子難道就有錢了嗎?”許彤開玩笑道,她的錢某種意義上也是用來取悅自己,只不過令她愉悅的物件是孩子和家庭而已。
但再願意奮鬥,人到40能工作的時間也不多了,赤裸裸的現實無法忽視。
三、普通家庭拼三胎幹嘛,
給大孩留個累贅嗎?
“你們這三胎是給我生的嗎?等他上大學你們都60了。”大寶的質問,讓坐月子的林月心中一凜,知道計劃的家庭會議,不能再拖了。
由於早婚,林月家老大已經上了高二,二寶也已考上高中,巨大的年齡差,讓老大、老二對老三有點接受障礙,在她孕期就幾次表達過情緒。
她讓老大、老二坐成一排,語重心長地告訴他們,自己決定生下老三,一定是考慮過後路的,而且“只要我和你爸還活著,就不會讓你們兩個去養弟弟。”
林月不知道孩子們有沒有聽進去,畢竟隨著老三的降生,家裡的資源、她和丈夫的精力確實會分散,這是無法否認的事實。
但她覺得,當下的社會輿論過去強調人與人之間的對立,兄弟鬩牆、姐妹反目、父母偏心的故事為人津津樂道,閤家歡的敘事反而淪為了“騙局”。
事實上,普通家庭的孩子之間哪有那麼多“勾心鬥角”可以上演,如果有,那跟父母教育的失敗脫不了干係。
“妹妹要去爬樹了”“妹妹又不聽話了”……一家人出門遊玩,安安的大兒子化身移動攝像頭,隨時隨地鎖定妹妹的行蹤,一有風吹草動就打報告。
如此緊張的模樣,跟安安剛生二胎的時候截然不同。
那時候的大兒子,認為妹妹搶走了父母的愛,會哭鬧、會甩臉色,對年幼的妹妹非常冷淡,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他也喜歡上軟萌的妹妹,開始享受兄長的角色。
當然,這一切也離不開安安的引導,在教育孩子時,她從來都是一碗水端平,絕對不做讓大兒子受委屈的事情。
比如,當兄妹倆爭搶一份東西時,安安會讓兒子先讓給妹妹,但不是以“妹妹更小”為由,而是跟兒子商量,在妹妹情緒上頭之際,沒法跟她講道理,不如先讓給她,後面再補償兒子更多的東西。
“久而久之,孩子會明白父母的愛並不會因為有了二胎、三胎而減少。”安安說,實際上,若要論最上心的孩子,老大才是她捧在手心上長大的。
她第一次當媽媽的時候,什麼都想給孩子最好的,送他去昂貴的雙語幼兒園,什麼興趣班熱門就報什麼,走了很多的彎路。
等到二胎,對“養娃焦慮”免疫了,更願意花精力和時間去養育孩子,給老二報的興趣班不再追求貴,幼兒園也選的離家更近方便接送的,而非條件最好的。
對即將出生的三胎,更是早早做好了省錢計劃:嬰兒期衣服用親戚朋友二手的;奶粉、日用品找國產實惠的品牌。
算下來,雖然物價水平提高了,但安安花在養孩子上的錢,卻是沒怎麼漲,“一胎照書養,二胎照豬養,三胎隨便養”雖然是調侃,卻也不無道理。
不止安安,多孩父母大都是這樣的心態,一胎、二胎到三胎的養育成本依次遞減。
“三胎能分走的資源是有限的。”安安說,但三胎能帶來的變化卻很多。
林月就感覺,老三出生後,家裡氛圍變了。結婚將近二十年,她和丈夫早已習慣了彼此的存在,沒了激情和新鮮感;而老大老二忙於學業,與父母的交流日漸減少,生活變得按部就班、一眼望得到頭。
而三胎的到來,讓丈夫變身“激情奶爸”,每天下班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抱孩子、哄孩子,衝奶粉、換尿布得心應手,精神頭都足了很多。
一開始不理解的老大、老二,在說開了之後,不僅對老三更親近,幫著帶孩子的過程中,也更能體會父母的不易。
林月自己的心態也發生了轉變,二十幾歲的時候,她總覺得自己圍著別人轉,生孩子也是為了滿足他人的期待,但三胎是她自己想要的。
“人到中年,生活已經沒有了什麼樂趣,養什麼都不如養個孩子。”林月感慨,看著茁壯成長的孩子,她覺得自己依舊年輕。

*文中人物均為化名,特別感謝博主阿迪來啦、科研寶媽、43歲的大白羊(三胎孕中)、Tammy和孩子們對本文的支援。
點選預約,不錯過精彩分享

熱文推薦

………………………………….
【藍橡樹家長圈】家長的圈子決定孩子的人生高度!和數萬家長一起,學習最新最全教育理念和方法;與數百位牛爸牛媽暢聊教育;線上線下家長沙龍提前佔座。
長按複製ID, 新增好友, 申請加入
  • 出國留學導師微訊號:guanjia333
  • 學齡前群管家微訊號:guanjia0022
  • 小學群管家微訊號:guanjia0023
  • 初中群管家微訊號:guanjia0031
  • 高中群管家微訊號:guanjia004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