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在今天,上海中考出分了!最新控分線出爐,自招最低控分線607分,名額分配綜合錄取607分,公辦普高最低分數線518分。普高線相比於去年降了7分,家長普遍反應今年的數學和道法比較難。

出分第一時間,我們問了身邊的家長,有人646分剛到浦東區重點(慶幸提早準備了轉軌,目前能讀滬上第一梯隊的AP學校),也有人數學考砸了,總分不到600感覺快要沒書讀了。

今年上海中考人數突破11.8萬人,其中四校(上中、華二、復旦附、交中)招生1926人,錄取率1.63%。不開玩笑的說,上海學生考四校,比爬藤還要難。
因此,早則初二,遲則中考出分,就會有一大批體制內的初中生轉軌國際高中。
二娃媽Aime是在半年前做的轉軌決定。雖然女兒最後還是堅持參加了中考,至少全家人不用再心驚膽戰了。
說到原因,她和先生都表示不忍心再讓女兒走高考獨木橋了。過去的一年裡,女兒每天作業寫到一兩點,比大廠996還苦,有一陣子心臟受不了了,果斷轉軌國際高中。Aime說:
在看了一圈學校之後,她選擇了上海市區新開的一所國際高中——上海民辦克勒外國語學校A Level課程。

理由也非常簡單。以下三點:
在Aime的引薦下,我和編輯部的同事首次探訪克勒A Level,說實話學校非常樸素,沒有太豪華的硬體(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實驗室、圖書館、籃球場、乒乓球室、機器人室等藏在學校的各個角落等待學生的探索),校長老師們卻都非常踏實有情懷、教學經驗豐富,是一所能放心送孩子來讀書的學校。
△學校位於上海虹口區,周邊學術氛圍很濃厚,對面是上海外國語大學,離同濟、上財、復旦也都非常近

李童馨然

馬建鋒
克勒學校國際部學術校長
北京師範大學理論物理碩士,15年國際學校教學及學校管理經驗,資深物理教師,曾任多所國際高中的創校校長,培養數百名學生被英美一流名校錄取
想了解更多學校招生資訊及升學案例
可以參加學校7月13日的開放日活動
現場還有答疑及入學考試
具體諮詢或報名活動可以掃碼新增招生老師瞭解
👇👇👇


近3年出了6個牛劍學生,
換句話說,雖然是體制內民辦,克勒的中學生是自帶出國基因的。
作為“上外附”和“克勒”的老人,李童馨然校長說不論牛娃普娃,學生進入克勒初中就是做好了“兩條腿走路”的準備。
-
一方面外語教學是特色;
-
另一方面初中生就配備了很多活動,比如USAP美國學術五項全能比賽、VEX機器人大賽、WSDC辯論賽等等,這些國際校學生參加的活動,克勒中學生也是屢獲大獎。


△今年克勒學生拿下Vex ART分割槽冠軍
過去很多孩子初中畢業後升到上外附或者是其他國際高中,很容易適應國際體系課程,並且順利進入世界頂尖大學。
而過去三年裡,從克勒初中到透過A Level課程走出的6個牛劍學生,某種程度上促使了克勒辦國高A Level課程。
6位牛劍學生中,有3位是李校長親自教過的學生。
她說這裡有人的確是傳統學霸,當年從克勒直升到上外附,成績名列前茅;但也不乏偏科生,比如H同學偏科非常嚴重,文科弱理科強,如果走高考,因為有語文學科,估計正常發揮進一本也是夠嗆,好在他初中畢業就選擇了A Level,充分發揮數學優勢——選了兩門數學並考出A*,最後被劍橋數學專業錄取。
其中還有一位學生非常有個性,比較排斥刷題,體制內學習成績不太理想,如果高考基本是進不了好大學的,最後竟然也進牛劍了。說明這位學生在A Level課程裡找到學習的樂趣了。

事實證明,中國學生透過A Level升學海外知名大學是更有優勢的,尤其對於體制內轉軌的學生而言很合適。”李校長補充說。
再加上虹口區其實是國際學校的“窪地”,原來唯一叫得出名的國際校上外附國際部還只招收外籍學生,那麼對於家住虹口、楊浦的中國籍學生來說,他們的出國的需求是很旺盛的。
此次克勒和英國高爾中學合辦國際高中,也是補了虹口的國際高中缺口。


牛娃“跳級”,普娃找回自信
家長要打破對A Level的誤解
那麼A Level課程到底好在哪裡?擁有15年國際學校教學管理經驗的馬建鋒校長的分析,某種程度上也打破了我對該課程的刻板印象:
首先,A Level的學術深度是在所有主流課程裡較深的,但深不代表難。
如果說難度,國際課程裡IB肯定也是更難的。因為大部分學生是沒有辦法做到面面俱到,文理科都強的,再加上有大量閱讀寫作的任務,其實IB學生的學習壓力是很大的。
範圍放大的話,國內高考一定是難度最高的。因為題目設計難,比如數學題的邏輯鏈條特別長,但其實國內高中課程學的知識內容是不多的,還沒有達到大學水平。
一般來說,A Level到了A2階段的部分知識點很多都達到了大學階段的內容。因此過去很多學生,只要認真學完 A Level去到帝國理工愛丁堡等大學的,往往都反饋大學第一年是在複習高中內容。


其次,A Level對於牛娃來說,可以實現“跳級”,最大效率節省時間;同時也是一個可以給國內普娃信心的系統性學科。
今年我們就有一位克勒本校的8年級學生,在年級排名都非常靠前,在學術測試後“跳級”進入到克勒國際部10年級學習。對於學科基礎好的學生,這無疑是一條省時高效的通道,A-level的選擇及學制自由也能夠很好地幫助牛娃實現“跳級”,提前申請大學。
對於大部分學生而言,他們要透過2年的IGCSE階段學習,再進入到A Level的AS和A2階段。
其中IGCSE作為進入A Level的過渡性課程,和國內初中的知識點難度接近,考試卻容易很多,一般來說學生只要認真學習,他們就能感受到自己的進步, 好一點的學生基本上是滿分9分(A*)的,那些所謂利普娃甚至渣娃,努力努力也基本上是7分(A)。
打個比方,和國內相比,國內滿分100分,部門科目考到60分左右,IGCSE基本能拿7分(A)。






最後也是我們常說的,A Level是一個允許偏科的學科,基本上只需3門科目就可以申請世界頂尖大學。
-
理工生可以避免掉閱讀寫作弱勢,比如選兩門數學,再加上物理或化學;
-
如果你是被體制內理工學科難度搞怕的學生,也可以跳過理工科,選擇商科或文社科。
馬校長和我們分享了一位“恐懼數學”的女孩,一開始甚至不敢選A Level(有錯誤認知,覺得A Level偏理工科),老師們一直鼓勵她能夠學數學(其實對大部分中國學生而言,A Level數學並不難),但是一直到最後申請大學,她都沒有敢嘗試數學科目,用中文、經濟還有會計這三門科目,申請到了愛丁堡的商科相關專業。
這也是馬校長提醒家長要避免的誤區,A Level並非理工科專屬,文科生同樣可以大膽選擇。
結合過去A Level辦學的經驗,馬校長對克勒第一屆學生的出路非常有信心:
我原來的學生中有一大部分是中考線以下的,他們同樣是進了帝國理工、UCL,還拿到了牛劍面試邀請,目前來看克勒的生源質量要高出很多,未來結果一定會更好。”


英國高爾中學×上海克勒“中外合作辦學”
前文也提到了,克勒A Level高中有一個和其他民辦國際高中很不一樣的地方,那就是和英國高爾中學進行中外合作辦學。
高爾中學是一所位於英國威爾士斯旺西市的公辦學校,距離倫敦3小時車程,也是當地數一數二的優質中學——平均每年有10多名學生被牛津劍橋錄取,90%以上的國際生考入羅素大學集團。

說到合作辦學,李校分享了一個小插曲。一開始校方挺擔心合作是否能順利進行的,因為克勒學校比較小,硬體也不突出。直到高爾中學的校長來上海參觀,克勒就派了兩個初二的孩子來給英國校長講解,現場和校長互動解答問題,沒想到校長對克勒的孩子印象非常好,結束後就表示:
李校說這也是英國優質中學對於克勒教育的一種肯定。

△合作校揭牌儀式
有了這層中外合作辦學的背景,對於選擇克勒A Level的學生是有多重利好的: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HE+課程是由劍橋大學投資建立並授權高爾中學開設,全英僅有14所,高爾中學是威爾士地區唯一的一所。
此外還有各種短期交流專案、寒暑假的營地等等,學生的資源和機會也更豐富。
在“中外合作辦學”這個特色之外,克勒高中的師資團隊也是可圈可點,教學骨幹均為國內外名校碩博士畢業,交大、倫敦大學學院、北師大、曼徹斯特大學等等,而且教學經驗豐富,過去培養了眾多學生進入牛津、劍橋、帝國理工、香港大學等知名學府。




而作為克勒高中學術校長,馬校長認為師資團隊首先是要專業能力過硬之外,其次就是要師資團隊足夠穩定,而不是“過一個暑假換一半的老師”,能夠讓這群優秀的老師能長時間留在克勒,將一屆又一屆學生培養出來,這是馬校樸素但不簡單的小目標。

給轉軌生的建議:
這個暑假一定要好好雞英語
如果家長學生對於中考分數不滿意,想要換一個賽道,透過A Level衝刺世界頂尖大學的話,以下是兩位校長的建議:


在體制內讀書比較久的孩子,不是全部,但是很多人的學習主動性相對較弱,然後整體也會比較內向,不太敢與主動發表自己的觀點。尤其是中後段的學生,往往會在“唯分數”的教育環境下失去了自信。
所以這些孩子第一步要做的是重新建立自己的信心,不要用過去的眼光來審視自己,到了國際體系你的潛力會慢慢展現出來的。



其次,相對於一路國際體系的學生而言,轉軌生最大的弱項還是英語,因此可以在這個暑假花時間來補英語,未來學習國際課程會更容易適應。
不過也不用太擔心英文的問題。
一般來說初三學生雅思4.5-5.5分之間,就完全可以適應IGCSE階段的課程。如果不想補課考分,學生也可以自己找比如牛津3000詞彙表來背一背,或者找一些免費的網課資源,都是有用的。
此外克勒學生在第一年也會有強化英語課程來集中攻關,一旦語言過關了後面的學習基本上沒有問題。
學科層面基本上不用擔心,反而對於轉軌學生來說學IGCSE是比較簡單的。
那麼如果孩子是一路雙語學校上來的話,他們早在學習方法和心理調適上做好了準備,英語還是同樣可以再抓一抓。

「 寫在後面的話 」
分數不是衡量教育的唯一標準,人生更不是
兩位校長都有體制內名校教學的背景,李校曾在上外附任教,馬校曾是廈門雙十中學的物理老師,他們帶過太多“清北復交”超級學霸,但在此次採訪中,兩位校長說的最多的還是普娃,最為關切的還是孩子的長期發展。
他們說現在很多中考高學生是“課內滾兩遍,外面滾兩遍,然後再反覆刷題。”拼了命讀書,一旦分數考不出來,孩子的信心就會全然喪失。他們會徹底躺平,因為對於他們來說沒有分數,考不進四校八大,未來就是渺茫的。
但並不代表這些的孩子他們後續沒有潛力,換一條賽道,撕掉“唯分數”的標籤,他們或許會大放光彩。

在國際教育的體系下,原先用來刷題的時間,孩子們儘可以用來閱讀、探索興趣、上大學課程等等,對於未來也有更清晰的規劃和判斷。
他們分享曾經的數學“小渣渣”(體制內數學只能考二三十分),後面透過國際課程申請到華威數學系;還有當初沒有直升本部老牌專案的學生,最後透過自己的努力進帝國理工……
而這一個個真實而又生動的故事,讓我這個多年國際教育從業者再次對教育充滿信心。
想了解更多學校招生資訊及升學案例
可以參加學校7月13日的開放日活動
現場還有答疑及入學考試
具體諮詢或報名可以掃碼新增招生老師瞭解
👇👇👇

學校資訊
招生範圍:8-11年級
班型:10-15人
課程體系:A-level
學費標準:17.8W/年
上課地點:虹口區西江灣路800號
諮詢電話:13062807516

點贊&在看,及時收到推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