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生最多的國際課程出分!3個新觀察看懂「洋高考」

作者:小谷


本文來源:穀雨星球


ID:guyujihua2021
這一週,中國學生報考人數最多的國際課程考試A Level成績出爐了,決定著無數人的命運:要是沒考到大學要求的分數,到手的offer就沒了!
舉個例子,劍橋2023屆錄取341名中國學生,最終入讀262人,80餘人中的不少是因為A Level成績不達標而無緣劍橋,落榜比例不低。
與此同時,不少大學如倫敦大學學院開始補錄,對於不少學生來說還有一次新機會。‍‍‍‍‍‍‍‍‍‍‍‍‍‍
幸運的是,跟去年壓分後慘烈比起來,今年考試局反應速度非常快,早早將作弊排除在外,今年出分非常順暢。
資料顯示,今年報考人數創了新高,光是劍橋考試局全球超過63萬名學生參加了此次大考,總考量較去年同期增長了9%。
到底今年A Level出分有什麼新觀察呢?今天就從資料維度來聊聊越發「洋高考」的 A Level。
超600所A Level學校
A Level一向被認為是最適合中國寶寶體質無縫銜接的國際課程,沒有之一。
做個對比,根據 IBO官網資料顯示,目前國內共計有161所IBDP學校(含外籍)。而拿到A Level認證的學校已經超過了600所,這還不包括大量開辦全日制課程的機構
毋庸置疑,從市場佔有率看,A Level學校數量一直是三大主流國際課程之首。
隨著中考轉軌的焦慮加劇,想為孩子規劃一條國際教育路線的家長也越來越多,A Level學校的市場佔有率也只增不減。
就拿今年來說,全國範圍內,9月首次開學的新增國際學校共有20所,其中一半以上(11所)是A Level學校。
同時,國際學校存量市場下,不少IB、AP名校也不斷湧入A Level賽道,搶食A Level市場蛋糕。比如上海外籍學校德威浦西、民辦德閎等今年都新增A Level課程。
為什麼A Level課程這麼吃香?
其一,自然是跟留學的目的地有關。
相比低至0.51%的中國學生爬藤率,只有不足200人能拿到八所藤校offer,而中國學生拿到英國牛劍錄取的機率在8%到15%之間,光牛劍入讀人數就達到400多人(牛津169人左右、劍橋262人左右),有巨大鴻溝。
3萬中國本科生,加上低齡、研究生,每年赴英留學的中國內地學生約15萬人,而赴美29萬人,但美國大學數量是英國大學數量的10倍之多,換算到中國留學生密度,每所英國大學擠滿了中國學生,因此被戲稱為「反向留學」
■中國學生的錄取率一直高於其他國際申請者,資料來源:UCAS《全球視野:中國學生留英體驗報告》。
其二,和開設門檻有關。
A Level課程在國內有三大考試局,劍橋CAIE、愛德思Edexcel、牛津AQA,只要透過考試局的認證就可以開設全日制課程。
相比IB學校從申請到授權動輒2-4年甚至5年的超長週期,且每五年要接受一次IBO評估稽核才能保持授權資格,A Level課程認證不需要那麼長的週期。
只要有幾間教室,有老師,就能開班了。學生自學或者參與機構培訓,也能報名參加考試,非常方便。自然,市場這雙無形的手就會推廣該課程,從而也會越來越火。
英國《每日電訊》統計牛劍錄取數量最多的20所海外學校,中國佔7席,不乏培訓機構。
最後,跟課程設定有關。
學生只需參加擅長的3-4門科目考試即可,考試形式也跟高考相似,所以常被稱為「英國洋高考」。
看的都是硬指標,更適合應試思維培養的學生們。
和IB沒有統一教材相比,A Level科目都有對應考綱,非常方便。一般考試局每三年才會更新一次考綱。比如今年劍橋考試局就更新了A-Level中文科目考綱,題型更復雜、題量也有所增加,更趨近於中文第一語言的考試難度。
這對於老師來說,更方便培訓,而對於學生來說,更容易上手。
■A Level中文新考綱主題領域示例
在這樣的趨勢下,今年A Level報考人數又創了新高。
據劍橋考試局公佈,今年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6月考季,來自全球140個國家的5200多所學校,超過63萬名學生參加了此次大考,總考量較去年同期增長了9%。
東亞區(含中國、日本、蒙古和韓國)超過7萬多名考生參加了大考,考量增長16%,創歷史新高。
中國學生對A Level課程的熱情,正在邁入一個高點,但隨之而來的,是越來越激勵的競爭以及考試策略的轉變。
越來越卷的A*率
前文提到,中國考生可以參加三個考試局開設的A Level大考。
具體參加哪個,取決於學校拿到哪個或哪些考試局授權,有學校「獨寵」一個考試局,比如領科和光劍;也有學校是三大考試局大滿貫選手,如光華啟迪等。
而劍橋考試局CAIE每次大考出分都備受關注,原因在於其授權的學校數量最多,自然大考考生規模最大,也是公認難度最高的。

今年出分有三個觀察:

第一,英國本土得A率更低了。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報道稱:
「今年英國各地A*率和A率可能會下降到25.4%,預計減少約16000個高分A Level,其中A*成績減少11000個。
英國考試機構Ofqual曾表示,今年繼續沿用以往的評分方式,因此從去年開始,所謂的壓分質疑,也只是對疫情前水平的迴歸。
而從官方資料來看,私立學校、公立的文法學校和公立學校的A*率和A率分別為49.4%、41%、22.3%
■英國本土學生歷年A*率和A率
第二,中國學生分數線更高。
向來擅長考試的中國學生,去年成績逆勢上漲,東亞區A*和A率為58%,高出全球28%,今年壓分宣告顯小了很多,很多學生髮揮穩定,對出分結果也在預期之內
但有一點需要注意,A*是根據比例劃定的,通俗意義上,達到一定「分數線」即為A*。
拿什麼等級,跟自己考多高分有關,也跟別人都考了多少分有關。
具體換算一下,A Level大考分數由AS和A2兩部分組成,總分250分,各佔125分。針對中國考區的是單獨一套考卷(一般為AZ或AY),想要拿到A*,一般比其他考區更難
因為中國學生把分數線整體拉高,拿A*更不容易。比如物理科目,2024年中國考區AY Option的A*分數線為212分,比去年上漲3分,競爭壓力更大了。
換句話說,中國學生能拿更高的A*率,是被其他中國學生捲起來的。
■參考2023年劍橋考試局資料,一半以上的東亞考生都能拿到A及以上成績。
第三,中國學生科目選擇有變化。
相比看整體分數,更重要的是單科成績。這意味著中國學生選什麼科目是先決條件
雖然A-Level科目多達70+,但是不同考試局科目數量差距很大,比如劍橋考試局有55門,愛德思有60+,牛津AQA只有11門。
一方面,國際學校開設的科目覆蓋率並不高,一些知名的A-Level學校也只能開出20多門科目;另一方面,一些國際學校開設的科目是隸屬不同考試局
那麼中國學生最喜歡什麼科目?劍橋考試局官方公佈,數學、物理、經濟、化學、中文和進階數學是中國大陸學生最受歡迎的A Level學科。官方也透露,在中國大陸地區,生物、計算機科學和劍橋IPQ的考量都有較大的增長。
■劍橋考試局開設的55門A Level科目
除了母語中文,中國學生對理科的青睞由來已久,理科科目的A*率的確要明顯高於文科科目
中國學生正在挑戰更高難度的A Level專案,即IPQ-劍橋國際專案資格證書——
它是獨立的專案式學習資格認證,嚴格意義上不屬於A Level科目,學生通常需要完成一個5000字的研究專案,專案主題或與自己的A-Level科目相關,或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其他主題。
拿高分的追問
A Level如何拿高分?一般遵循三個步驟:
其一,選考試局。

因為同一科目在不同考試局之間,A*率存在明顯差異。以2023年6月資料為例:

化學、經濟兩個科目上,AQA和EDEXCEL考生拿A*的機率要低於CAIE,數學、進階數學、物理、生物科目上,三個考試局各有高低。
其二,選科目。
不同科目的A*/A率也有差異,經濟、會計、心理學、商務、歷史等文科科目A*率明顯弱於理科,已經成為共識。
而理科之間也有高低之分,比較CAIE六大熱門科目2019-2023五年間的A*/A率變化:
可以發現,A*率從高到低是進階數學>生物>化學>數學>物理>經濟。其中,一半以上(58.3%)的學生都能拿到進階數學A及以上。
其三,一個讀其他課程沒有的追問。
隨著A Level越來越火爆之時,分數越拉越高,牛津劍橋的難度也越來越大。
劍橋官方資料顯示:拿到錄取最多的五所中國內地高中,20%-25%的畢業生都會衝擊劍橋。因為牛津和劍橋只能擇其一,如果加上牛津,比例無疑會更高。
加上英國大學錄取基本只看成績,也不看母校等。只要分數高就能有機會,所以補課成了剛需。就像一個在一梯隊A-Level高中讀書的孩子告訴我:暑假裡每週補課6天半,比體制內還要卷和累得多。
那跟承載了更多教育目標的學校比起來,只有一個出分目標的機構自然在短期提升更快。
孩子也告訴我,為了更快地出高分,越來越多同學放棄了學校轉去全日制機構,因為老師根本不用講原理,趕進度多刷題就行了,出分更快。
我問他,你動心嗎?
他想了想說,當看到其他同學比自己學得快自然焦慮,下了課放了假還得花額外的時間去補習,但是實在是「割捨」不掉校內的社團活動:
「我希望十年後回憶起我的高中,並非只有寫字樓的刷題時光,也有著和朋友一起在操場上奔跑,在文化節上表演,在社團裡吵吵鬧鬧的閃亮青春啊!」
到底讀書要的是什麼?在A Level這個選擇極多的市場裡,這是比讀其他課程更逃不開的追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