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維權組織警告,加拿大聯邦政府正在推進的《強邊境法案》(Strong Borders Act)可能催生一個全新“邊緣人群體”:他們因原籍國危險而無法被遣返,卻同時被剝奪庇護申請權、無法獲得合法工作身份,長期陷入無身份的“灰區生活”。

這項法案,也稱為C-2號法案,是在議會休會前提交的,其核心內容是收緊移民和庇護系統審理資格,規定:
•抵達加拿大超過一年的難民申請人,將無權在移民與難民委員會(IRB)申請庇護;
•已離境又重新入境者也適用該限制(適用於2020年6月24日之後抵達者);
•從美加邊境“非正式入境”後停留超過14天者將被剝奪庇護權——此舉將廢除原先《安全第三國協議》中允許他們申請庇護的例外條款。
移民部發言人Matthew Krupovich表示,這項一週年限制規則將有助於減輕IRB的積壓案件,使系統更快處理新申請。

維權團體強烈反對:這是制度製造的“黑戶居民”
加拿大難民委員會(Canadian Council for Refugees)執行主任Gauri Sreenivasan指出:“這項法案將導致大量來自衝突國家的申請人,無法獲得IRB的聽證機會。他們不能離境、不能工作,也沒有機會獲得身份,陷入‘永久性灰區’。”
她透露,曾在一次移民部技術簡報會上明確向官員提出這個嚴重隱患:“我們問得很清楚:那些不符合IRB申請條件的人,該如何進入任何身份合法化流程?答案令人擔憂。”
雖然新法中,大多數不符合庇護條件者將被列入遞解程式(驅逐出境),但加拿大目前暫停遣返以下衝突國家的居民:
海地、烏克蘭、敘利亞、利比亞、葉門、蒲隆地、委內瑞拉、黎巴嫩、以色列及加沙地帶。
這意味著,他們無法被驅逐,卻又無法申請庇護,等於“卡在加拿大”。
Krupovich表示,這些人仍可在真正被驅逐前接受PRRA評估程式,用於判斷其面臨的迫害、酷刑或生命威脅風險。
若PRRA透過,一般可申請永久居民身份。

但維權者指出:PRRA不等於IRB,難度高、保障低。
Sreenivasan強調:很多原籍國被暫停遞解的人甚至不會被正式列入遞解程式,因而沒有資格觸發PRRA;即便能PRRA,沒有面對面聽證、透過率遠低於IRB;PRRA期間申請人無法獲得工籤或醫保,與IRB程式差距極大;根據“移民工人權益聯盟”發言人Syed Hussan的資料,IRB庇護申請成功率約為60%,而PRRA遠低於此。
Sreenivasan指出,新法規定凡是在加拿大停留超過一年的人,即使小時候來探親、學生時期來旅遊,後來因政治原因無法返國,也將無法再申請庇護。
她舉例:“一位學者或記者,幾年前來加拿大講學,如今因觸怒獨裁政權想尋求庇護,卻會因為‘你來加拿大時間太早’被一票否決。”
移民工人權益聯盟的Karen Cocq表示,加拿大提案的“一年限制”甚至比美國更嚴格,美國是從“最近一次入境時間”開始計算,而加拿大是看首次抵達時間,大幅提高了被拒人數。
資訊來源:https://www.theglobeandmail.com/politics/article-strong-borders-foreign-residents-asylum-refugee/
重要通知!!
超級生活啟用新公眾號!
你可能還沒關注!
點下方進新號關注,不錯過加拿大任何新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