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業的清華爸爸,終於放棄把女兒雞成校友了….

現如今,雞娃現象日益普遍,最具代表性的當屬海淀家長和灣區老母親,不過現在還要加一個清華老父親。本文的作者稱自己的老公是最落魄的清華畢業生,人到中年一事無成,看著身邊的同學一個個事業有成,他難免會有心理落差。而這份心理落差落實到行動上,不是去努力提升自己,追求事業上的成就,而竟然是“雞娃”?!
文|慧言
From 女子無才便留德
微訊號:wucai6de
1998年,我丈夫參加高考,迎來了人生中的巔峰時刻。他以市理科狀元的身份,進入清華大學,學習當時的潛力專業計算機
如今,25年過去了,他當年的同學們都混得挺好,有的去了納斯達克敲鐘,有的成了教授,有的成了區長,有的帶著祖孫三代移民了。
而他呢,人到中年,幾乎一事無成,每天大多數時間都在家裡躺著睡覺。女兒(我的繼女)曾在作文中這樣寫:“我爸爸是個很幸福的人,家裡什麼事情都不用操心,每天都在睡大覺……”
我也畢業於上海的一所985學校,碩士。但慚愧地說,我也沒什麼事業上的建樹。目前待業在家已經兩年半,除了帶娃,業餘愛好就只有道唱,跳,rap,打籃球。所以,對於丈夫的狀態,我也沒有什麼怨言,五十步笑百步,大哥別說二哥。
最近我和朋友帶著女兒在外面吃飯,恰巧隔壁桌就是高中生。看著他們,我滿眼都是青春的影子,正陷入回憶中,朋友突然問女兒:“你有沒有特別想考的大學?”
女兒不假思索地說:“本來我想考北大,但爸爸是清華的,我想當他的校友。”
言語之間,彷彿上北大還是上清華就像挑冰激凌一樣容易,是要香草味的,還是巧克力味的?
朋友連聲誇獎女兒有志氣。
而我默默腹誹,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啊。

01.
遙想高考那年,我還是個學霸,能把各種知識融會貫通,再編成段子,秦時明月漢時關,高價氧化低價還,碧雲天,黃葉地,高溫高壓催化劑。
現在,我不但是個渣渣,還失去了夢想和奮鬥的激情。想起兩年前在廣告公司與客戶battle的日子,也已經很遙遠了,更別說高三的奮鬥時光了。
而且我漸漸發現,我和丈夫作為名校畢業、卻沒有更進一步出息的人,曾經的名校光環對我們來說,其實成了某種程度上的枷鎖。
比如,我與丈夫新婚不久,和我表姐一起吃飯,表姐隨口問起丈夫畢業於哪所大學,丈夫只是模稜兩可地說,是在北京上的大學。
一般人見到這種回答可能會覺得,是不是他那個學校有點說不出口?便不會打破沙鍋問到底。可下一秒,表姐槓鈴般的笑聲就在耳邊響起:“啊,那麼巧,你也在北京上大學啊,是哪一所啊,肯定是名校吧,不像我,只是在北京上了個大專。”
丈夫臉色微變,又掩飾地喝了一口茶,才小聲地說出了“清華”二字。看他那樣,扭扭捏捏,就好像文憑是買來的一樣。
果不其然,表姐在wow了幾聲表示崇拜後,就接著開問了:“那你現在做什麼呢?是在大學當教授,還是大廠當高管哇?”
丈夫沒有回答,神色不豫,只好狂喝水掩飾,最後還是我打圓場:“都不是啦,現在他自己做點小生意,才剛剛起步,先保密啦,表姐你就別問啦。”
表姐聞言,也感到有些尷尬。就這樣,一頓飯吃出了牢飯的滋味,只有表姐的兩個孩子嘰嘰喳喳。

02.
其實,丈夫從清華畢業後,倒也有過一段高光時刻。畢業後,他在北京的大廠當碼農,成功落戶,又在家裡的幫襯下,買下了北京的兩處房產,如今市值早已翻了好幾倍;又因投資商鋪有道,一度積下了不少存款。
我們結婚時,他能一下子掏出來小一千萬,全款買下上海的一套商品房,且主動提出房本上加我的名字。我父母本來覺得他年齡偏大,還帶著一個女兒,有些不滿意,但看他這般誠意,又是個高材生,最終愉快地同意了我們的婚事。
但人生大概就是起起落落落落落,19年他自己搞創業,加盟酒店,基本積蓄都投進去了,還問我哥和我爸借了錢。後面的結果大家很好猜,疫情三年一波賠,現金流慘遭截斷,人到中年,可以說是一夜回到解放前,一貧如洗了。
現在,家裡一應的開銷還都得靠我。
這當然算不上世俗意義上的成功,在他看來,我們如今日子能過得下去純粹是靠“祖蔭庇佑”,靠我父母和他父母有幾個小錢而已,至於他本人,還是落魄的,失敗的。畢竟,表姐問他現在在幹什麼,他就答不上來。
雪上加霜的是,他所比較的物件,都是他當年的清華同學,眼看著別人都飛黃騰達了,他難免會有一些心理上的落差。
更讓我大跌眼鏡的是,這份心理落差他落實到行動上,不是去努力提升自己,追求事業上的成就,而竟然是“雞娃”。
(女兒從小就有做不完的習題)
這麼多年來,丈夫對女兒的要求一直很嚴格。在女兒還在上幼兒園時,他就花了一大筆錢請了一對一的老師,教女兒手風琴。可憐的女兒,人都沒比琴大多少,就被逼著天天練。
有一天我問丈夫,為什麼是手風琴?他竟然和我說,是因為自己很喜歡手風琴,但是小時候條件有限,沒有機會學,所以才讓女兒學。
只可惜,女兒實在是沒有什麼音樂天賦,一年多了,五線譜還沒整明白,拉出來的曲子時而嘔啞嘲哳,時而鬼哭狼嚎。在鄰居多次投訴、換了三個老師後,丈夫不得不認清了現實,沒有繼續逼著女兒學琴。
在女兒上學後,丈夫隔三差五地告訴她,一定要好好學習,將來考北大清華。一二年級時,女兒也很爭氣,基本每門功課都能拿滿分。但到了三年級以後,女兒對數學應用題很費解,經常兩道大題不會做,扣掉十幾分,每次數學考試,都只能八十幾。
丈夫很著急,又怕自己輔導不好,給她請了一對一的大學生家教。但不知怎麼的,女兒的成績卻越來越差。丈夫覺得,可能是大學生不用心,於是家教水平升級,迅速換了在職的老師來教,但下一次考試,女兒還是隻有八十幾……
這下丈夫火冒三丈了,覺得自己花了那麼多功夫,女兒還學不好,一定是沒用心。於是取消了女兒放學後半小時的娛樂時間,給她買了更多的試卷,逼著她練習。
碰到女兒題目不會做,他也親自上陣,屢屢被氣得不輕不說,還時常對女兒打罵,就這樣陷入了惡性迴圈。
那時候我剛和他戀愛,就親眼目睹了幾次他的暴怒,以及女兒的淚水。
我覺得他們的關係有點奇怪,不談學習,就是父慈女孝,一談學習,就六親不認。

03.
後來的事實證明,至少在我家來說,雞娃真的沒什麼用。三年級以後,女兒的成績就從頭部,掉到了中間,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中等生。
丈夫認命了。
認命後的他在女兒小升初的時候花了一大筆錢,給女兒送進了一所私立學校。
這一切的轉變,可能是因為我問他的一句話——你想讓女兒考上北大清華的心情我是很能理解的,那麼考上了以後呢?
也許意識到我在指桑罵槐,丈夫當時的臉色比和表姐吃飯時更難看。他一言不發地去書房待了半天,出來後通知女兒,放學後的半小時娛樂時間,明天開始照舊。
女兒歡呼了一聲就去約同學打羽毛球了。看見她那麼高興,丈夫的心情似乎也好了許多。
是啊,作為曾經的天之驕子,丈夫也許比我更加明白,高考的成功,只是人生中很小的一個部分。在這之後的道路,依然很漫長。
說到底,考上名校,無非就是起跑線比其他人多上那麼一丁點兒,僅此而已。
一個清華本科生的他,一個985碩士生的我,都依然逃不脫人到中年的迷茫困境,那憑什麼要把這樣的要求再強加在女兒身上呢?
(在清華大學吃的一頓飯)
丈夫也漸漸意識到,自己只是個僥倖考上名校的普通人,女兒也是一個普通人。他尚且狠不下心雞自己——也沒見他去讀個研究生,也沒見他接著去大廠996,這些他都嫌辛苦累人,那為什麼要死命地雞娃呢?
女兒上初中後,丈夫對她的要求開始就只有“只要比平均分高一點兒就成”。沒想到佛系目標下,女兒的成績反而變好了,一直在班級前十。
去年夏天,女兒主動提出想學習古箏,我和丈夫心花怒放,立刻給她張羅。如今學了不到一年,和當年學手風琴不同,女兒彈出的曲子很是有模有樣。
果然,興趣和被逼完全是兩碼事。
丈夫也再沒有在女兒面前提起考清華考北大、長大和他當校友的事了。只是女兒自己已經記住了。去年問她要考什麼大學,她會說北大;今年再問,她就說清華了。
(女兒很喜歡的清華大學校友會紀念品包包)
也許在女兒的眼裡,考北大還是考清華這個問題非常簡單,就像是挑選不同口味的冰激凌。你問我喜歡什麼口味,我就大大方方告訴你,我喜歡巧克力味和香草味。
日漸成長,她也會明白,冰激凌不止巧克力和香草味,還有榴蓮味,草莓味,哈密瓜味。最後在她手上的那個口味,也許不如前兩種味道那麼受歡迎,但她最終還是會開開心心吃下去,發現,其實也還挺好吃的。
而我們能做的,不過是在她還小的時候,給予她更多選擇的可能,在她長大後,體面地退出。
我想,相對於世俗意義上的成功,無論女兒最終手上拿的是什麼口味的冰激凌,甚至她沒有得到冰激凌,都不妨礙她成長成為一個幸福快樂的女孩子,這就已經足夠了。
本文轉載自“女子無才便留德”,作者“無才姐”。公眾號以中德文化差異為背景,以家庭教育為基本主題,探討生活多層面、深層次的問題。無才姐,才華有限而熱情無限。資深留德華,淡定倆娃媽。用有趣的靈魂,抵禦育兒路上的雞飛狗跳;透過公共議題,發出冷靜、邏輯、高效的聲音;穿越眾生喧譁,守護溫暖與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