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睒睒朋友圈曝光,農夫山泉有點冤?

誰也沒料到,宗慶後去世,最大的影響者竟是農夫山泉。
連同創始人鍾睒睒,已經陷入接連半個月的網曝。
2月25日,宗馥莉失去了她的父親;15天后,鍾睒睒永別了他的母親。
2024年3月12日,《都市快報》刊登的一則訃告顯示,農夫山泉董事長鍾睒睒的母親去世,享年95歲。
3月13日,鍾睒睒在朋友圈更新了一條資訊,「因為我被莫名網曝,累及母親,為我所憂,萬分悲痛。」

而網爆事件起因,緣於馬雲在宗慶後去世後寫了一副輓聯:
人生搏擊四十不晚,開拓者精神;創業千難夙夜求新,企業家本色。
情真意切,字字珠璣,網友在吃瓜的同時,難免對比其他企業家為其寫的輓聯,卻發現農夫山泉創始人鍾睒睒只一句「沉重悼念宗慶後同志」。
兩相對比,頓時讓網友覺得鍾睒睒太過冷淡。
也恰是此時,網際網路一把洛陽鏟翻開了宗慶後和鍾睒睒的舊事。
有人發現鍾睒睒原來曾是「靠娃哈哈起家」,後來創辦農夫山泉竟屢屢「背刺」娃哈哈。
訊息越傳越玄乎,不斷被爆出的事件似乎佐證了兩人「農夫與蛇」的關係。
然而時至今日回看這場「圍剿」,當真是網友所認為的正義之舉嗎?

在網路盛傳的宗慶後與鍾睒睒「農夫與蛇」故事版本中,有三則流傳最廣。
一則是30年前,鍾睒睒拿下海南、廣西娃哈哈兒童營養口服液的代理權,但很快被宗慶後撤銷了代理商資格,原因是鍾睒睒倒賣貨品,將娃哈哈以高價轉售至廣東,賺取差價,並以此拿下人生第一桶金。
二則是24年前,已然創辦了農夫山泉的鐘睒睒為了推廣自家瓶裝飲用水,在央視投放了一個「水仙培育」主題的廣告,試圖以此證明天然水比純淨水更健康,像極了暗諷主打純淨水的娃哈哈。
央視農夫山泉廣告 
第三件,則是15年前農夫山泉曾遇到危機,深陷「砒霜門」事件,宗慶後不計前嫌,主動聲援於鍾睒睒,表示要「幫農夫山泉渡過難關」。
在這三件事的基礎上,鍾睒睒的忘恩負義和虛情假意似乎成為「板上釘釘」的事。
網民們的洛陽鏟越挖越深,竟挖出了不少「了不得」的事。
諸如有人認為東方樹葉包裝上的建築,與日本的淺草寺五重塔長得極相似;
還有人指茶π的字型,也像是由日本神社樣式設計而來;
就連農夫山泉的紅色瓶蓋也被指認以日本國旗為靈感;
種種行為,似乎暗示著農夫山泉的「媚日」,然而風聲雖大,網上仍未有準確的事實依據。
但輿論抨擊一發不可收拾,甚至從農夫山泉本身波及到了鍾睒睒及家人身上。
很快有人扒出鍾睒睒的兒子持有美國國籍,聲稱一旦鍾睒睒兒子接手企業,那麼農夫山泉將不再作為民族企業。
事件至此,娃哈哈和農夫山泉彷彿成為「良心國貨」和「賣國商人」的代名詞,形成鮮明對比。
數萬網友湧入農夫山泉直播間,在評論區裡大肆咒罵,甚至人身攻擊直播間帶貨主播「你良心上過得去嗎?」
短短幾日,農夫山泉的直播產品銷量跌至谷底。
而在股市上,這波抵制也呈現出了明顯的影響,自網曝開始以來,農夫山泉市值蒸發足有326億港元。
與此同時,娃哈哈直播間裡卻是另一副光景。
蜂擁而至的「熱心網友」走進直播間,瘋狂下單娃哈哈產品,直播間粉絲數直線上漲,甚至突破了500萬。
光是線上銷量的影響還不夠,網友們甚至線上下掀起「抵制農夫山泉」的熱潮。
有人拍著影片走進便利店,指責店家為何還在售賣農夫山泉;
有人在平臺評論「收廢品的老闆叫我把農夫山泉瓶子挑出來,他不收」。
這場對農夫山泉突如其來的網曝,來勢洶洶。
以至於甚少在公眾面前出現的鐘睒睒,也有點招架不住。
3月3日晚,鍾睒睒罕見地出面回應爭議,在平臺釋出文章《我與宗老的二三事》。
先是表示了自己對宗慶後的尊敬與慰問,而後對流言做了一番澄清:
首先是「第一桶金」並非網上傳言來自於娃哈哈,在此之前,他已做過記者、辦過報紙、種過蘑菇,而後來從事的布匹生意才是創業所得的第一桶金。
再者,代理貨品高價轉售廣東為假,只因當年在一次農夫山泉的銷售會議上,開玩笑說「當年我們在海南沒賣出去的娃哈哈,估計是被賣去了廣東,如果放到現在就要被認定為衝貨了」,只是隨口一句戲言。
更重要的是,關於24年前的天然水與純淨水之爭,雙方確實互有訴訟,但最終宗老與自己在當時杭州市主要領導的見證下握手言和。
而在輿論發酵的第一時間裡裡,農夫山泉也澄清了包裝問題,是「是根據中國寺廟建築形象所做的藝術創作」。
但鍾睒睒的回應和農夫山泉的澄清,並沒有熄滅網友的「怒火」。
或者換種方式說,諸多輿論中衝鋒陷陣的網民其實並不關心事件本身。
縱觀整場網曝,和農夫山泉企業的經營狀態和產品質量是沒有直接聯絡的,更像是一種假借輿論,煽動網民情緒的流量事件。
其實這樣的場面,大家並不是第一次見了。
2021年,處於連年虧損下的鴻星爾克,為河南洪災捐款5000萬。
此舉感動不少網友「感覺都要倒閉了還捐了這麼多」,並很快將其推上熱搜。
一度引發拯救「老牌國貨」搶購潮,如這次娃哈哈直播間盛景一般,湧入鴻星爾克直播間,在瘋狂購買之餘,還不忘誇讚鴻星爾克鞋子物美價廉「只要兩三百一雙」。
鴻星爾克老總現身直播間 
僅僅一年後,「潑天的富貴」又落在另一家企業身上。
315晚會,腳踩酸菜事件震驚全網,作為康師傅和統一兩家品牌泡麵線的王牌產品,一夜間「跌落神壇」。
而後傷心的網友在尋找酸菜泡麵替代品時,意外發現了品牌白象,並得知白象25年來質檢一直合格,還是一家33%的員工都為殘疾人,且曾拒絕過日資收購的企業。
訊息一經傳開,無數網友呼喊著「不允許它消失」擠爆了白象的直播間。
乍一看,這三場直播間被擠爆事件性質相似,網民的熱情彷彿給這些老牌企業點了一把「重生的火」。
但實際上,短暫的狂歡過後,企業並沒有因為這場突如其來的流量改變本身的營業現狀。
而同樣深陷輿論危機中的,還有曾被質疑從日本軍服找靈感的李寧,官方曾解釋是以「笠型盔」為靈感,但還是因疑似暗示網友不懂歷史,陷入輿論爭議。
聯想也曾因「一票之差讓華為輸掉5G標準」事件被罵「賣國企業」。
直到第二年才得以澄清這是一次「系統化的輿論攻擊」,攻擊者透過多次扭曲/捏造及資訊遮蔽,藉助當時中美貿易戰的輿論環境,憑空製造了一個謠言。
時至今日,這兩家企業也並沒有因為輿論危機而消失在市場。
說到底,企業長存靠的是發展規劃和產品品質,而非一時的流量。
所謂的網民自發「商戰」,更像是純粹的情緒宣洩。
但「商戰」過後,企業可以調整恢復,事件終有定奪。
唯有網民的一腔熱血,卻要被暫存至不知何時到來的下一場網曝中。
事件發酵至今,最新訊息是,鍾睒睒卸任了農夫山泉旗下一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而另一邊,鍾睒睒母親離世,評論裡仍有大量網友攻擊農夫山泉的言論。
不禁想到《讓子彈飛》中剖開肚子證明吃了幾碗涼粉的場面。
鍾睒睒究竟有沒有過忘恩負義之舉,似乎早已不再是事件的關鍵。
大家好像並不在乎他「到底吃了幾碗粉」,當情緒引導佔據絕對優勢,網民陷入「聲討正義」的怪圈,事件就會偏離到無法控制的地步。
農夫山泉將會以什麼樣的姿態度過這次危機,我們尚不可知。
「槍響之後,沒有誰是真正的贏家」。
大家或許都忘了,在此事件中被捧上神壇的娃哈哈,其實也曾陷入過此類爭議。
2011年,娃哈哈的新產品線營養快速推出,彼時興起了一則「營養快線曬乾後會變成一層膠膜,最後會變為避孕套」的新聞。
訊息在網際網路上傳播開來,一度使該產品被受到抵制,然而娃哈哈很快出面證實了此事純屬謠言:
由於營養快線中的牛奶蛋白含量較高,脫水後蛋白質出現膠凝現象屬於正常現象,與謠言所說的完全不符。
只是陷入恐慌中的網民信任已遭受危機,營養快線的銷量從每年41億盒下滑至1.5億盒。
四年後,類似的謠言再次找上娃哈哈,有訊息稱「爽歪歪和AD鈣奶中含有肉毒毒素」。
娃哈哈在連忙澄清謠言之餘,還積極與警方合作追查謠言的源頭。
企業尚有一定面臨風險的能力,但更多靠售賣相關產品過活的老百姓,面臨此類事件,又該怎麼辦?
網曝背後,遭殃的不止是農夫山泉,還有直播間裡工作的主播,線下店鋪裡的小商販,甚至可以說這些人遭受著最直接、最莫名的攻擊。
網上熱轉的抵制影片之外,甚少有人關注的,是那些小商販哭喊著自己囤貨的農夫山泉產品難以賣出的影片。
事件發展至此,已分不清究竟是誰在為娃哈哈打抱不平,還是藉此宣洩盲目的情緒。
商戰的本質應該是產品和經營本身,而不是過激情緒佔領道德高地。
當網曝成為全民式狂歡,圍剿變得輕而易舉,誰又會在意事件背後的真相,亦或是正義與否?
愛國之情本沒有錯,矯枉過正只會引發更大弊端。
否則,這場鬧劇不是第一次,也不會是最後一次。

本文圖片來源網路
撰文丨姜姜
編輯丨qko
主編丨眠去
出品丨麥子熟了工作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