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羨慕別人的生活,如今只想過好自己的

別處令人心動,但此地使我心安 | 第4303

Claude Monet 作品
▾  點選收聽

別處

作者:如風
為你讀詩:迪麗達爾·雪合熱提 | 主持人
野果林的杏花開了
花樹下,提著裙角跑來的人,不是我
野百合頂冰而出
晨曦裡,陪著它慢慢綻放的人,不是我
這世間,總有些芬芳不為人知
總有些秘密,靜默如星辰
就像此刻
在那拉提以東,我隔著一場雨
遙望塔吾薩尼
在別處,把一棵草
喊做草原
-關於作者-
如風,中國作協會員。作品見《詩刊》《星星》《揚子江詩刊》《作家》《作品》等多種刊物,部分作品被譯為英語、德語、哈薩克語、維吾爾語。著有文集三本。曾獲《詩詞世界》2016年度女詩人、中國新歸來優秀詩人、《現代青年》年度十佳詩人等獎項。
遠方或許很遠,但生活一直很近
「留言」:你如何看待“別處”和“此地”?
所有外在的追尋其實都在完成一個內心旅程。
——楊煉
讀如風這首《別處》,想起佩索阿的詩歌《星期天,我要以別人的名義去公園》:“星期天總會有人在公園裡……/不是在我們的星期天/不是我的星期天/不是星期天……/但星期天總會有別人在公園裡……
身處瑣碎與忙碌中的我們,好像總是容易錯過與一朵花的美好相遇和相伴,經常只能眼巴巴地旁觀別人悠閒地盡享歡愉。
尤其每逢假期,刷著手機見朋友們紛紛曬出旅行中的精彩瞬間,內心不禁產生某種渴望,對別人或別處的生活滿懷嚮往。
Claude Monet作品
其實也並非沒有機會體驗別人或別處的生活,可當理想與現實的距離被縮短,尤其是摘下想象、美化的濾鏡,便會發現把任何一種生活放大了看,都不怎麼壯觀。
“所謂遠方,無非是/一些東西變小了/一些東西不見了。(柳澐)無論我們如何奔走,最終目的都是迴歸生活,而我們四處找尋,又無往不在其中。正如陀思妥耶夫斯基所言——
“我不憂傷,也不洩氣。生活終究是生活,生活存在於我們自身之中,而不在於外界。”
Claude Monet作品
別處令人心動,而此地——我們熟悉了的生活,使人心安。
“這世間,總有些芬芳不為人知/總有些秘密,靜默如星辰”,地鐵上打工人的耳機裡或許有個美妙的音樂世界、大街上環衛工人的掃把可能最早探知季節的流轉……每個被習以為常的日子都如同無人山谷裡綻放的野花,自帶不易察覺的微光。
我們可以呵護一株盆栽如打理一座花園,甚至把一棵小草喊做遼闊草原……就在此地,用想象重構現實,我們用自己的目光就能夠治癒現實的缺憾。“善於活著的人,來日方長!”(加繆)

撰文 | 一條小路   審校 | 西格瑪
配樂 | 肖瀛《我熱愛秋天的風光》
▎詩意的人
迪麗達爾·雪合熱提
新疆廣播電視臺主持人,2024央視春晚喀什分會場主持人,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火炬手。
點選上方卡片,關注「為你讀詩」
“人,充滿勞績,仍詩意棲居”
▎詩意禮物
獨屬於中國人的詩意禮物
668元,定製中書協會員藝術家級精品印章
▎明日預告
5月9日晚10點,演員曹駿為你讀詩人紅土的作品《簡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