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醫生是怎麼有上百萬收入的?

醫生能有上百萬收入?
有點扯!
但,事實上可以做到!
大家不要想歪了,這可不是在病人身上賺錢,而是透過自身對行業知識的掌握、透過創新轉化而實現的。
說到這裡,可能很多人還是不太懂。
創新轉化,就是在臨床工作中仔細觀察總結、發現臨床中需要解決的問題,進而透過專利申請以及轉化而實現豐厚的合理的收入。
下面,我們列舉一下近兩年獲得巨大成功、收入非常可觀的創新轉化事例:
一、億元級別專利轉化案例
1.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  
   – 案例:李青峰教授團隊研發的“脂肪幹細胞在皮膚再生、癒合、移植領域應用”技術,以1.2億元完成獨家轉化協議。
   – 獎勵機制:轉化收益按醫院政策分配,團隊獲得70%-90%的獎勵。
2.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  
   – 案例:王宏林團隊研發的“免疫年齡診斷試劑盒”相關專利以6億元總金額轉讓給廣東泰恩康醫藥,首期到賬3000萬元,創上海市醫療機構專利轉讓首批金額最高紀錄。
3. 北京積水潭醫院  
   – 案例:“智慧化骨折復位機器人”專案轉化金額過億,與天智航醫療科技合作,涵蓋專利轉讓及聯合實驗室建設。
二、百萬級轉化案例
1. 福建省立醫院  
   – 中醫科鄭星宇團隊:疫情期間研發的“透解祛瘟顆粒”專利以1000萬元轉讓給廣州白雲山和記黃埔中藥,團隊獲醫院獎勵210萬元(佔轉化收益80%)。
   – 護理團隊遊鳳雲:發明的“可摺疊透視定位器”被駝人公司收購,顯著提升骨科手術定位效率,轉化金額未公開但獲醫院績效獎勵。
2.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等  
   – 全國13家三甲醫院的15個專案轉化到賬金額超過500萬元,例如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的骨科器械專利。
三、中小型專利轉化案例
1. 寧波市第一醫院泌尿外科  
   – 兩項手術裝置專利分別以200萬元和600萬元完成轉化,團隊透過醫院獎勵機制獲得收益。
2. 江蘇某醫院醫生  
   – 開發“人工關節表面塗層方案”並與威高集團合作,透過技術開發分成模式實現轉化,具體金額未公開。
四、醫院獎勵機制與政策支援
1.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  
   – 政策:“華西九條”規定成果轉化收益80%-90%歸團隊,曾獎勵麻醉科劉進教授1億元(2020年案例)。
2. 北京、上海政策  
   – 明確“成果轉化收益70%以上獎勵個人”,並納入職稱評審指標。
還有很多……
總之,創新的年代,給了每個人平等的機會!
只要你在臨床工作中仔細觀察,下一個成功的就是你!
趕緊動腦思考吧!抓緊時間申報專利!
本平臺提供以下相關服務,直接點選進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