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條將環球科學設為星標
週一至週五
第一時間掌握
最新鮮的全球科技資訊

· 航天 ·
星艦第八飛中途意外爆炸,佛羅里達州多個航班緊急避險

圖片來源:SpaceX
美東時間3月6日下午6:30,SpaceX的星艦(Starship)在得克薩斯州的星港(Starbase)發射場完成了第八次飛行測試。在發射7分鐘後,超重型推進器成功回到發射塔“機械哥斯拉”中間,被“筷子”牢牢夾住。這也是SpaceX第三次在試飛中展示這一技術。與此同時,上面級星艦飛船繼續飛行,按照試飛計劃,星艦升空約17.5分鐘後將在其亞軌道上部署4顆有效載荷(模擬星鏈衛星),隨後在大約50分鐘後受控濺落至印度洋海域。然而在上升階段,星艦的6臺猛禽發動機接連熄火,箭體失穩旋轉,發射9分鐘後星艦飛船失聯,推測其隨後不久便在高空發生爆炸。
在當地時間1月16日進行的星艦第七次飛行測試中,同樣出現了下面級“筷子夾火箭”成功,上面級解體的情況。SpaceX釋出的更新報告中表示,第七次試飛異常可能是由於推進系統硬體承受的壓力超出預期,引發推進劑洩露,進而導致持續起火。SpaceX採取了多項措施以避免類似問題在第八次試飛中再次出現,包括提前進行了長達60秒的“靜態點火”測試,並重新調整或改造了發動機燃料供給管線和推進劑溫度等。
據CNN報道,此次爆炸在佛羅里達州部分地區可見,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因為“墜落的太空碎片”暫停了飛往邁阿密、勞德代爾堡、棕櫚灘和奧蘭多機場的航班。同時還暫停了勞德代爾堡國際機場和邁阿密國際機場的起飛航班,目前這些航班起飛的平均延誤時間分別為30分鐘和45分鐘。(space.com,SpaceX,CNN)
· 健康·
3天高脂飲食後,就能讓老年大鼠記憶功能受損

圖片來源:Pixabay
據最近一項發表於《免疫與衰老》(Immunity & Ageing)的研究,僅幾天的高飽和脂肪飲食就足以導致老年大鼠出現記憶問題和相關的腦部炎症。研究表明,飲食相關的腦部炎症並非由肥胖引起,而是與不健康飲食本身有關。
在實驗中,研究人員分別給予年輕和老年大鼠高脂飲食3天和3個月,並比較了它們大腦和身體其他部位受不健康飲食影響的速度。他們給大鼠提供的高脂飲食中脂肪佔總熱量的60%,類似於很多的常見快餐,對大鼠大腦的評估主要包括由海馬體介導的情境記憶和與杏仁核相關的恐懼記憶。研究顯示,在高脂飲食3個月後,所有大鼠均出現代謝問題、腸道炎症和腸道菌群顯著變化。但高脂飲食3天並不會顯著導致代謝或腸道變化。對於老年大鼠而言,無論它們進行高脂飲食3天還是3個月,均在記憶測試中表現不佳,且大腦會出現炎症。而年輕大鼠大腦中卻沒有類似的情況。研究顯示,飲食相關的腦部炎症和記憶受損並非由肥胖引起,而是與不健康飲食本身有關。而老年大鼠的大腦對高脂飲食更為敏感,可能是因為其缺乏啟用補償性抗炎反應的能力。研究強調,大腦的變化(而非身體其他部位的變化)是導致記憶受損的關鍵因素。
· 海外學界·
美國NIH將終止數百項研究資助
據《自然》新聞(Nature news)報道,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的工作人員已接到通知,要求稽核全部針對跨性別群體、性別認同、科學界多元化、公平與包容(DEI)、環境正義以及任何可能被視為涉及種族或民族歧視研究的專案,並可能取消這些專案已有的資助。
通常情況下,受NIH資助的專案一次只能獲得一年的資助,且需要每年向該機構提交一份進展報告。相關工作人員會根據該報告繼續為專案提供撥款。而根據最新要求,NIH的員工需要對所有新專案和已有資助專案進行審查,並根據與DEI活動的相關性,將其分為四類:完全支援DEI相關活動(第一類)、部分支援DEI相關活動(第二類)、不涉及此類活動但包含DEI相關表述(第三類)和不涉及任何DEI活動(第四類)。其中要求NIH下屬的27個研究所和中心不應批准第一類研究的資助,第二類研究必須重新協商,移除全部DEI相關活動後才能獲得資助。而第三類和第四類研究需要從申請或進展報告中刪除所有DEI相關表述才可繼續進行。
兩天前,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國會演講中表示,聯邦政府斥資“800萬美元用於讓老鼠變性”,並試圖以此作為政府浪費的例證。昨日,在白宮提供的一份新聞稿中,列出了六項“令人震驚”的NIH資助專案,其中大多涉及為齧齒動物注射激素以研究其對癌症、心血管疾病和哮喘等疾病的影響,但未明確表示這些專案已被取消。而總統下屬的政府效率部(DOGE)在社交媒體發文稱,已終止了七項涉及"動物變性實驗"的資助,但僅列舉了兩項具體齧齒動物相關資助專案,均未出現在白宮新聞稿所列名單中。持續追蹤這一事件的美國哈佛大學流行病學家布列塔尼·查爾頓(Brittany Charlton)向《自然》新聞表示,目前至少已經有16封資助終止信發出,據NIH的兩位匿名人士透露,未來還將有數百封信陸續發出。(Nature news,Science news)
· 天文學·
“直覺機器”第二臺月球登陸器著陸,但可能又歪了
當地時間3月6日,直覺機器(Intuitive Machines)公司的“雅典娜”(Athena)探測器成功在月球南極附近的蒙斯莫頓地區著陸。這個區域距離月球南極約160千米,是迄今最接近月球南極的著陸點。不過”雅典娜”可能在著陸過程中發生了傾倒,目前未處於完全直立的狀態,儘管它仍在向地球傳送資料,並在月球表面產生電力。任務團隊正在評估傾倒情況對任務和各負載裝置的具體影響。該公司在2024年2月發射的Odysseus探測器也遇到了類似的著陸情況。
據衛報(The Guardian)訊息,“雅典娜”是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耗資26億美元的商業月球載荷服務(CLPS)計劃簽約的 10 項任務之一,該計劃旨在激勵私營企業在2030年前人類重返月球之前,將實驗裝備及其他裝置送上月球。據太空網(space.com)訊息,這次任務名IM-2,目標是在“阿爾忒彌斯”宇航員2027年抵達月球南極之前,收集關於月球環境的高性價比資料,例如處於永久陰影區的隕石坑底部的水冰,為未來的載人任務和基地建設提供支援。
“雅典娜”將進行極地資源冰礦物開採實驗(PRIME-1),配備有一個鑽探裝置和一臺質譜儀,用於從地下約0.9米處提取月壤樣本,並檢測其中的水冰和化合物。其還攜帶了一個重35公斤的小型跳躍器——Grace跳躍器,計劃在著陸點周圍進行多點探索,甚至進入處於永久陰影的隕石坑。此外,它還配備了MAPP漫遊車和攜帶一個名為“AstroAnt”的微型機器人,以及由日本Dymon公司製造的498克技術演示機器人Yaoki。“雅典娜”還搭載了諾基亞的月球表面通訊系統,用於建立月球上的首個4G/LTE網路,連線各個載荷裝置。按照計劃,“雅典娜”在月球表面工作持續約10個地球日,直到該地區日落,太陽能電池板失去光照。(Intuitive Machines、衛報、太空網)
· 環境·
氣候變暖或削弱南大洋的碳吸收能力,並加劇汞汙染
有機碳在海洋中埋藏有助於長期封存二氧化碳,汞是一種分佈於全球的重金屬,對人類健康和生態系統構有害。南大洋在全球氣候變化調節中起著關鍵作用,特別是在碳和汞的封存方面。然而,由於極端環境和技術限制,科學家一直難以深入研究這裡的碳和汞埋藏機制。近期,北京大學王學軍和劉茂甸團隊及其合作者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了一項研究,發現氣候變暖導致西南極冰川退縮,增加了海洋沉積物中的汞富集並加劇有機碳降解,從而加劇了二氧化碳排放並放大了汞汙染對南極海洋生態系統的影響。
研究人員歷時4年分析了南極典型邊緣海羅斯海珍貴的沉積物標本,首次揭示了氣候變暖下南大洋碳和汞埋藏的變化。研究發現,氣溫升高不僅導致羅斯海冰架退縮,加快海水對空氣中二氧化碳和汞的吸收,而且將冰中儲存的大量古代碳、歷史遺留汞釋放到海水中。然而,這些碳大部分在遷移過程中再次轉化為二氧化碳,加劇了氣候變化。同時,人源排放汞以及上述變暖導致的汞的富集程度增加提高了該地區的汙染風險。整體來看,氣候變暖削弱了羅斯海的碳封存能力,並加劇氣候變化和汞汙染的生態風險。(北京大學)
· 行星探測·
我國計劃 2030 年前後實施火星取樣返回
據央視新聞報道,全國人大代表、來自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的孫澤洲近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介紹,我國將在2030年前後實施火星取樣返回。到達火星時基本上是火星的秋冬季,為了要實現火星著陸和取樣返回任務,在軌道設計上或者是在火星軌道停留上,這些方案都要做設計和選擇。此前我國已經透過天問一號任務實現了對火星的環繞、著陸、巡視探測,後續將透過天問三號任務實施火星取樣返回。
火星是太陽系內和地球最為接近的行星。孫澤洲表示,此前我國已經積累了四次登陸月球、一次登陸火星、兩次地外天體取樣返回的經驗,為實施火星取樣返回打下了基礎。但由於火星距離地球遙遠、火星和月球有很大不同,因此,仍然面臨許多挑戰。在火星上起飛需要克服1/3地球重力影響,同時還要考慮到火星表面起飛的氣動,對於探測器的阻力作用以及氣動外形的約束等,需要更大的能量才能把相同質量的載荷,從火星表面送到火星軌道上去,這也就帶來了很多新的約束和挑戰。(央視新聞)
撰寫、整理:二七、clef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