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國富“奪權”永輝

來源|字母榜
作者|張琳 編輯|譚宵寒
斥資62.7億元,成為永輝超市第一大股東半年後,葉國富曲線接手永輝。 
 3月17日,永輝超市換屆選舉董事會非獨立董事,葉國富被提名進入董事會。永輝超市原董事、CEO李松峰卻從永輝這輪鬥爭中出局。 
 有趣的是,葉國富並未直接接任或任命新的CEO,而是另起爐灶——永輝超市新成立了改革領導小組,葉國富擔任組長,領導永輝改革的葉國富,成了正在全球招募CEO的永輝的“事實CEO”。 
 對於葉國富的這一系列操作,永輝超市董事張軒寧投出了反對票,“當前高階管理議案中未涉及CEO安排,這令人深感憂慮。”  
 如果分析下永輝超市的股權結構,便可以理解葉國富為何要曲線接手永輝了。 
 “永輝超市目前是一家沒有實際控制人的公司,未來會不會有,現在還沒有辦法準確回答”。永輝超市創始人張軒松在會上的回應,多少透露出永輝內部正在進行的管理權爭奪戰。 
 葉國富雖是永輝超市最大股東,持股比例為 29.4%,但並非實際控制人。創始人張軒松和張軒寧兩兄弟股份之和不及葉國富,另外兩人也並非一致行動人。 
 這種分散的股權結構使得公司在決策權力上缺乏單一主導力量,也是這輪內部權力鬥爭會發生的前提。 
 面對永輝高企的負債與持續擴大的虧損,葉國富選擇此時出手。 
 2024年9月,名創優品透過向京東、怡和集團旗下子公司收購永輝超市股份的方式,62.7億元收購永輝超市29.4%的股權,成為永輝超市第一大股東,創下近年來中國實體零售領域單筆收購的最高紀錄。 
 半年之後,永輝被寄予厚望的“胖東來模式”初見成效:永輝超市北京石景山喜隆多店調改後營業當天,銷售總額達到170萬元,超過調改前日均的6倍……2025年春節前,永輝超市共計在18個城市開設了41家“胖改”店,佔門店總數的5.28%。 
 但過去一年,零售行業大環境變化、門店調改成本高企和關店陣痛等因素也導致永輝超市業績承壓。2024年年度業績預虧公告顯示,全年預計虧損14億元,資產負債率高達87.06%,短期借款44億元,應付賬款75.7億元。 
 對名創優品來說,若交易全部現金支付,名創優品將耗盡所有賬面現金,現金流將相當緊張。今年1月,名創優品發行5.5億美元可轉債,不過公司表示,計劃將所募集的資金約一半用於股票回購,一半用於加速海外市場開拓。 
 改革已經迫在眉睫。臨時股東大會上,葉國富釋出了龐大的調改和關店計劃:2025年,永輝超市調改門店將達200家左右,並關店250-350家,計劃至2026年完成所有存量門店的調整。 
 這場圍繞管理權與改革方向的較量,正將永輝推向變革迷局的關鍵十字路口。  
01
 永輝內部的權力爭奪已經明晃晃地擺在了檯面上。 
 2018年12月30日,張氏兄弟解除了一致行動人關係,永輝正式進入無實際控制人階段,這種狀況持續到現在。 
 根據2024年半年報資料,張軒松持有永輝超市股份8.72%,張軒寧持有永輝超市股份7%。不過名創優品成為永輝第一大股東後,張軒松正在增持永輝。
圖源:永輝超市官網 
 今年1月,張軒松及其一致行動人透過集中競價方式增持公司股票佔公司總股本的0.48%。此次權益變動後,張軒松及其一致行動人合計持有公司股份12.75億股,佔總股本的14.05%,較增持前的13.57%有所上升。  
 這或許可以方便我們理解張軒寧的那句話,“(實際控制人)未來會不會有,現在還沒有辦法準確回答。 
 2024年9月,名創優品首席財務官張靖京曾明確表示,名創優品不會控制董事會,不會成為實控人,未來也不會並表。不過,張靖京也強調,“這是根據目前的情況做出的判斷”。對於永輝超市後期的管理,葉國富稱,永輝超市的管理團隊很成熟,相信可以自己繼續調改好。 
 這一表態也被外界解讀為,名創優品財務投資意向明顯。 
 但不到半年時間,葉國富的名創系已經與永輝系形成制衡關係。永輝超市換屆選舉第六屆董事會時,應選非獨立董事席位共6席,名創優品系和永輝系各佔3席。名創優品系的應選董事為葉國富、張靖京、王永平;永輝系的應選董事為張軒松、張軒寧、李松峰。 
 不過,李松峰因得票不足未能當選第六屆董事會非獨立董事。這意味著,永輝超市董事會中名創優品系和永輝系在非獨立董事層面的佔比變為 3:2,之前的平衡格局被打破。 
 這也成為張軒寧投出了反對票的主要原因,“在高階管理議案中未明確 CEO 安排的情況下,我無法認同成立改革領導小組的議案。”  
 作為來自京東系的職業經理人,2011年—2020 年,李松峰歷任京東移動技術部、平臺交易研發部、中臺共享技術部負責人,京東集團高階總監。2021年8月,他接棒李國,成為永輝集團CEO,全面推進公司數字化轉型。 
 張軒寧認為,李松峰在任職期間展現出了非凡的領導才能與卓越的戰略眼光,帶領團隊深入學習胖東來模式,併成功在全國推廣永輝品質零售店。 
 作為永輝創始人之一,張軒寧和張軒松同為兄弟,曾主導永輝雲創業務等。不過,外界一直有傳言稱兩人不和。 
 葉國富曾在電話會中提到:“現在是張軒松在全權管理業務,另一個(張軒寧)已經完全不插手公司任何業務了。” 
 很明顯,張軒寧的“反對”沒有改變最終結果,但同時也反映出有著濃厚家族企業基因的永輝,內部成員之間可能依然存在分歧。 
 相比之下,新任董事長張軒松對名創系的接受度更高,“名創優品計劃全方位加入永輝,全方位協同,並參與到永輝的管理,未來運營方面將跟股東名創優品合作,並在繼續採用胖東來的理念,以走胖東來模式調改的方針方面達成共識。” 
 這也意味著,名創優品對永輝超市的投資不再只是財務方面。 
 儘管對名創系持接納態度,張軒松也在強化自身在公司股權結構中的話語權。在今年1月增持永輝。 
 與此同時,葉國富也正試圖加強對永輝的話語權,曲線管理永輝,成立了改革領導小組。永輝超市的控制權博弈已走向檯面。  
02
葉國富對永輝的新一輪改造已然開始,幅度相當之大。 
 在臨時股東大會上,葉國富丟擲了改革計劃:透過“三提兩降”策略實現,即提高人效、業績、毛利,降低成本和費用,其中包括龐大的關店計劃。 
 2025年,永輝超市調改門店將達200家左右,並關店250-350家,計劃至2026年完成所有存量門店的調整。並與珠海萬達商管合作,計劃 2025 年分批次在萬達廣場落地約 30 家調改門店,借力商業綜合體流量。 
 改革確然給永輝帶來了增長。去年10月,永輝超市北京石景山喜隆多店完成調改升級,正式營業當天,銷售總額達到170 萬元,超過調改前日均的 6 倍,超 5 萬人進入超市。開業 3 個月,其銷售額便突破 1.2 億。甚至因為客流量過大,多次實施限流。 
 調改後的上海金山萬達店,門店員工平均薪資漲幅超30%,滿一年員工可享10天帶薪年假,部分門店員工分紅達50%以上,員工流失率顯著下降。 
 與此同時,永輝超市還將自有品牌“永輝優選”加碼至500個SKU,並試點夜間配送等新業務。2025年春節前,永輝超市共計在18個城市開設了41家胖改店,佔門店總數的5.28%。 
 但部分門店在調改一段時間後,出現了流量下滑。綜合新浪財經、南方都市報等多家媒體報道,永輝超市廣州首家調改店,開業之初生意爆火,過一段時間之後,除了熟食區域外,基本上不存在人擠人、排滿長隊的情況,人流有所下降。永輝超市成都錦江文華廣場店也被爆出客流不及預期,僅在2個月的時間就從初開業時的人潮洶湧到歸於平靜。 
 從目前來看,永輝調改的成果還未體現在財務資料上。2024年年度業績預虧公告顯示,全年預計虧損14億元,資產負債率高達87.06%,短期借款44億元,應付賬款75.7億元。 
 對於虧損原因,永輝稱,雖然調改門店迅速大幅提升客流和銷售額,但全新的經營模式在前期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包括長時間關店改造)以及足夠時間的能力迭代;調改同時,公司也快速關閉了尾部門店;以上幾個因素導致業績下滑。 
 為加速降本,永輝超市2024年已關閉約220家低效門店。與此同時,2024年,永輝超市也已分批次拋售中百集團  、萬達商管、紅旗連鎖等股權,剝離非核心資產,回籠資金。 
 正因如此,“減虧”和“調改”成了2025年永輝超市並重的關鍵詞。 
 按照葉國富的說法,改革領導小組將著手三大變革,一是組織變革,推動精簡高效的組織架構和陽光積極的工作範圍;二是運營變革,繼續推動門店調改,從“賣貨架”到“賣商品”;三是供應鏈變革,去掉中間商,聚焦核心、優質的大供應商,大力推動裸價直採和自有品牌開發。 
 對於外界關注的名創優品與永輝之間的業務協同等問題,葉國富稱,兩家在未來將在自有品牌打造、供應鏈設計、研發方面進行合作,但不會在永輝銷售任何名創優品的產品。  
03
 從“永輝超市的管理團隊很成熟,相信可以自己繼續調改好”到親自上陣領導永輝改革,半年時間,葉國富為何態度發生了轉變? 
 名創優品也面臨著資金壓力。若交易全部現金支付,名創優品將耗盡所有賬面現金,今年1月,名創優品發行5.5億美元可轉債,不過公司表示,計劃將所募集的資金約一半用於股票回購,一半用於加速海外市場開拓。 
 最近名創優品計劃被曝分拆潮玩品牌TOP TOY,計劃融資約3億美元。另有訊息稱名創有品即時零售“閃電倉”將獨立上市,不過名創優品否認了該訊息。 
 從名創優品收購訊息永輝超市訊息傳出開始,外界對於這場合作的動機猜測眾多:究竟意在深度挖掘業務協同潛力,還是一場資本玩家們基於市場形勢與企業估值所達成的的價值重估遊戲。 
 在零售業中,葉國富與永輝超市的創始人張軒松、張軒寧兄弟,皆是資本運作的高手。 
圖注:葉國富 
 在哎呀呀受電商衝擊時,葉國富果斷轉型創辦名創優品,併成功將其推向國際市場,實現上市融資。而在收購永輝超市中,葉國富也在一片質疑聲中,打造出了一個典型的 “蛇吞象” 併購樣本。 
 永輝超市的張氏兄弟同樣不遑多讓。早期,他們利用資本力量,推動永輝超市在全國範圍內快速擴張,構建起龐大的線下零售網路。發展歷程中,多次引入騰訊、京東等戰略投資者,以出讓股權換取數字化能力與供應鏈資源。 
 在決定入股永輝超市時,名創優品首席財務官張靖京曾提及,從零售的角度看,名創優品看好永輝超市的調改前景。另外,永輝超市的估值具有吸引力,投資成本的溢價低,有著較高的安全邊際。 
 儘管葉國富宣稱雙方將在自有品牌、供應鏈領域合作,但一方面具體落地措施尚未披露,另一方面名創優品核心品類家居百貨與永輝生鮮食品的重合度也較低,供應鏈協同短期內難見成效。 
 相比之下,資本市場的反饋更為即時,從收購訊息傳出的那一刻,兩家公司資本增值便已顯出端倪。 
 從交易後的市場表現來看,2024年9月23日,葉國富斥資62.7億元收購永輝超市29.4%股權,交易價格約為2.35元/股 。此後一週,在多重政策利好推動下,永輝超市股價一路攀升至3.63元/股,相較葉國富的交易價上浮了54%,永輝市值也隨之暴漲125億。同樣短短一週時間,葉國富收購永輝超市的賬面財富就增加了30多億元。 目前,永輝超市股價已經漲至5.2元/股,市值約473億元。至此,這筆交易已經給葉國富帶來約80億賬面浮盈。 
 名創優品也曾為此付出了代價,因為外界看不懂名創優品的這筆投資,公告發布後,2024年9月24日,名創優品港股大幅低開,一度跌超30%,截至當天收盤股價跌23.86%,報25.05港元/股,市值達311億元,一天之內市值蒸發103億元。不過目前,名創優品的股價已回升至42港元/股。 
 另一邊,永輝仍舊虧損。儘管當前調改門店所展現出的銷售爆發態勢已初步驗證了調改模式的可行性,葉國富提出的變革策略也有望降低永輝超市的運營成本。但要真正實現“三提兩降”,仍要面臨管理權博弈、組織變革與員工慣性衝突等諸多挑戰。 
 一場資本棋局,正在零售巨頭的轉型陣痛中悄然鋪開
*本文不代表鳳凰網財經觀點,轉載已獲授權。

 👇【 熱門影片推薦 】👇

點選在看 持續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