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擔心 AI 毀滅人類的科學家離開 OpenAI
抓住黃金
李斌的背水一戰
Google 應戰 OpenAI
關注《晚點財經》並設為星標,第一時間獲取每日商業精華。


擔心 AI 毀滅人類的科學家離開 OpenAI
OpenAI 聯合創始人、首席科學家伊爾亞·蘇茨克維(Ilya Sutskever)在社交媒體宣佈,已經離開工作十多年的公司。他的繼任者是 OpenAI 原研發總監雅庫布·帕喬基(Jakub Pachocki)。後者本科畢業於波蘭華沙大學,博士畢業於卡耐基梅隆大學,在哈佛大學做過一年博士後。2017 年離開學術界,開始在 OpenAI 工作,也是開發 GPT-4 的關鍵人物之一
OpenAI CEO 薩姆·阿爾特曼發文回應,“伊爾亞要與 OpenAI 分道揚鑣了,這讓我很難過;伊爾亞無疑是我們這一代最具才智的人物之一,是我們這個領域的指路明燈,也是一位親愛的朋友。他的才華和遠見是眾所周知的;他的熱情和同情心不那麼為人所知,但同樣重要。沒有他,OpenAl 就不會有今天。”
OpenAI 總裁布洛克曼也發文感謝蘇茨克維的付出,稱其為一位藝術家:“儘管人們懷疑 AGI 是否在可預見的未來出現,但我們會仔細思考並採取行動,堅信深度學習可以帶我們到達那裡。”
2015 年,當阿爾特曼與馬斯克決定創辦一個非營利性的 AI 研究實驗室時,馬斯克為了把蘇茨克維從 Google 挖走,不惜與 DeepMind 的 CEO 哈薩比斯決裂。蘇茨克維加入 OpenAI 後,憑藉其在軟體系統開發方面的專業背景,領導了對 GPT 的研發。
去年 11 月,蘇茨克維主導了罷免 CEO 阿爾特曼的 “政變”,但很快反悔,迎回阿爾特曼,之後便再也沒有公開發聲。外界普遍認為二者的分歧可能源於 OpenAI 商業化帶來的安全風險。
蘇茨克維是一個純粹的技術理想主義者,認為 AI 必須永遠可控,且以人類的價值觀和道德規範行事,尤其是當他認識到 AI 的自主性正在迅速提升,並可能在未來超越人類。如果這樣的超級智慧缺乏對人類無條件的認同和愛,就可能取代甚至毀滅人類。
阿爾特曼的態度和行為則更加接近 “有效加速主義”,即相信面臨顛覆式的技術創新時,最好的辦法是儘快地推向市場,哪怕技術本身還不完美,實際應用和真實反饋也比無止境地研究更有價值。矽谷知名投資人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和 YC 現任 CEO 陳嘉興(Garry Tan)都旗幟鮮明地信奉這種價值觀。
去年 7 月,在 ChatGPT 剛剛完成一次有明顯商業化意圖的大更新後,蘇茨克維和另一位 OpenAI 科學家簡·萊克(Jan Leike)在 OpenAI 內部成立了 “超級對齊” 團隊,要用 OpenAI 至少 20% 的算力資源,來讓人工智慧系統與人類的價值觀保持一致。這次蘇茨克維宣佈離職幾個小時後,萊克也緊接著辭職。上個月,“超級對齊” 團隊兩位核心研究員還曾被 OpenAI 開除。
蘇茨克維是以色列裔加拿大人,師從 2018 年圖靈獎得主傑弗裡·辛頓(Geoffrey Hinton)。在他的學術歷程中,2012 年開發的深度卷積神經網路 AlexNet 是重要一環,它在當年的 ImageNet 挑戰賽中奪冠,且精確度是第二名的兩倍。AlexNet 的成功為深度學習領域的發展奠定基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當前 AI 領域對 GPU 的重視。
此外,他在時序預測迴歸模型 Seq2Seq、主流機器學習框架 TensorFlow 等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視覺等領域都有重要的科研成果。ICLR 2024 會議為了尋找具有長期影響力的論文,審查了十年前的學術研究,蘇茨克維在 2014 年的一篇論文獲得時間檢驗獎亞軍。
蘇茨克維稱他已有下一步計劃,但並未透露更多細節。(邱豪 曾興)
抓住黃金
老鋪黃金 5 月 13 日更新招股書,繼續推進它去年 11 月遞表的港股 IPO 程序。
這家 2009 年誕生的黃金銷售和鑲嵌公司,徹底抓住了最近一年內上漲 28.5% 的金價。老鋪黃金去年收入 31.8 億元、同比漲 155%,淨利潤 4.16 億元、同比漲 340%。雖然只佔中國黃金珠寶市場總收入 0.6% 的份額,但比同行更能抓住黃金的漲勢。
這一定程度上取決於它超過同行的毛利率 —— 過去三年,老鋪黃金的毛利率都超過 40%。老鳳祥過去三年毛利率在 8% 左右,和 GDP 增速差不多。周大福則因為 K 金飾品能做出的款式更豐富,毛利率在 25% 上下。
對黃金製品來說,K 金(例如 18K 金)混合了其他金屬、延展性更強,能實現更多設計的同時,也可以被調製成多種顏色,例如玫瑰金和白金。足金的含金量往往達到 99.9% 或更高,因此更堅硬、更保值,但無法實現複雜的工藝和設計、提高定價權。
老鋪黃金透過 “古法”(即 “宮廷工藝”)讓足金產品更好看。消費者購買它的產品既能保值,也能滿足裝飾需求。它還每年大量投資在開店和運營上。截至 5 月 6 日,老鋪黃金共開設 32 家直營門店,其中大部分位於一線城市的高消費百貨中心裡,如 SKP 和永珍城。
直營意味著自己扛下經營槓桿,也意味著能在去年這種積極行情中比同行留下更多利潤,而不是跟加盟店分享。
另外,相比周大福等 “周系” 黃金,老鋪黃金的產品組合裡還有一些大克重、偏家用裝飾的黃金產品。雖然整體克重高,但它們賣得不比小飾品差 —— 這也迎上了貧富分化的大趨勢。
據我們統計,老鋪黃金過去三年銷售的黃金產品裡,超過六成是在 1 萬元至 5 萬元價位的黃金產品,甚至去年還直接賣出兩噸多黃金,較前一年幾乎翻倍。

不過,能抓住 “黃金” 的原因和老鋪黃金過去上市失敗的原因一樣。2019 年,中國證監會未批准老鋪黃金 A 股上市申請,主要顧慮是老鋪黃金的毛利率確實太高了。證監會質疑老鋪的定價公平性,以及與加工商資金轉移的合理性。
據老鋪黃金招股書,2023 年其足金黃金產品的毛利率減少至 36.9%。而 “成功” 降低毛利率正是透過推出工藝更簡單的金條製品實現的。(實習生徐煜萌)
李斌的背水一戰
市場也許不缺新品牌,但李斌卻非常需要 “樂道”——蔚來的第二品牌,定位主流家庭市場。首款車型樂道 L60 為純電 SUV,起售價 21.99 萬元,將在 9 月上市並交付。今年 3 月的財報會議上,李斌曾表示,面向大眾市場的新品牌實現增長,是公司在 2024 年的首要任務。
樂道 L60 對標特斯拉 Model Y,標準續航版 555 公里,搭載 900V 高壓架構和 900V 碳化矽主電驅系統。它帶著蔚來此前在技術、產品、服務、充換電體系建設等方面的積累,可用蔚來第三代換電站及第四代換電站,其中能直接用的第三代換電站超 1000 座。
十年前李斌創業做了蔚來,成為首個瞄準 40 萬元以上中高階市場的中國汽車品牌,並在 2018 年赴美上市。十年裡鋪設大量基礎設施、累計交付 49.53 萬輛新車,蔚來已經證明自己做中高階品牌的能力。
但品牌與產品都專注高階市場也意味著相對有限的客群。截至 5 月 7 日,蔚來在全國累計佈局換電站 2413 座,這樣大規模的基礎設施投入,僅靠 NIO 品牌難以支撐。去年蔚來共賣出 16 萬輛車,僅完成年度目標的七成。
對於子品牌的規劃,李斌和聯合創始人秦力洪在 2015 年之前的設想是:先從高階入手,從技術、基礎設施,企業的體系能力方面先打一個基礎,在合適的時候再參與到殘酷的大眾市場競爭中。
如今很難說是一個合適的時間 —— 因為競爭實在太激烈了。釋出會後,蔚來盤中一度跌超 7%。
據乘聯會資料,4 月乘用車零售 153.2 萬輛,同比下降 5.7%,環比下降 9.4%,市場趨於飽和。同時,市場競爭更為激烈,尤其是在樂道所處的 20 萬至 30 萬元價格帶。過去日產軒逸、大眾朗逸等合資車型霸佔這一市場,隨著更多新能源車湧入,20 萬元至 25 萬元的新能源車滲透率為 42%,25 萬元至 30 萬元區間滲透率最高達到 61%。
除了激烈的同行競爭,這一價格帶本身也有些尷尬。追求改善型消費的個人有能力購買 30 萬元以上產品,更看中價效比的消費者也有更多選擇,上個月北京車展上,有不少於 50 款全新或改款新能源車,位於 10 萬-20 萬元價格帶。合資車企也帶著自己曾經的優勢產品下探到 20 萬元以下。(曾興 王笑漁)
Google 應戰 OpenAI
最新的輕量級模型 Gemini 1.5 Flash。此前訂閱了 Gemini Advanced 的使用者已經收到通知,即日起可以用上能夠處理 1500 頁文件的新模型 Gemini 1.5 Pro,1.5 Flash 就是由它 “蒸餾” 而來;
對標 OpenAI Sora 的文生影片模型 Veo,可以生成時長一分鐘的 1080p 影片;
對標 OpenAI GPTs 的自定義模型功能 Gems;
以及被迫與 OpenAI 一天前釋出的模型 GPT-4o 對標的 Astra。Astra 能夠透過裝置攝像頭識別物體和場景,並且用自然語言與人類交流。Google 甚至可能為此重啟已經被擱置的 Google Glass;
還有一些針對 Android 手機推出的 AI 新功能。比如可以直接向提供手機相簿裡符合特定條件圖片的 Ask Photos、可以幫視障人群讀取螢幕內容的 TalkBack,以及即時監測分析詐騙電話的 AI 反詐功能。

對 Google 而言,最重要的新功能可能是 AI 概覽(AI Overview)。當用戶用 Google 搜尋一些複雜問題時,AI 會從大量網頁連結裡直接總結出答案,呈現在結果頁的頂端。具體哪些問題算複雜則由 AI 自己判定。該功能本週將面向美國使用者推出,到年底前會進入更多國家和地區。

搜尋方式的改變可能對 Google 的主要收入來源廣告產生重大影響。如果 AI 直接給出的答案質量足夠好,使用者將沒有動力繼續瀏覽其他搜尋結果,廣告和更多連結內容也很難被看到。
過去數十年,線上內容提供商習慣使用各種營銷策略,吸引使用者注意、提升網站在搜尋結果中顯示的排序。去年,全球搜尋引擎營銷最佳化(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SEO)的市場規模達到 740 億美元。一旦 AI 重塑整個搜尋業務,不光是 Google 自己,很多專門提供 SEO 諮詢服務的中小公司和從業人員也將受打擊。(邱豪)

高瓴一季度賣阿里、京東,買拼多多。
一汽大眾旗下多款車型降價,欲發起 “突圍行動”。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一汽大眾面向全體員工發起 “突圍行動”,強調公司處於最後的轉型視窗期,需要背水一戰,涉及品牌包括大眾、一汽奧迪和捷達。此前,一汽大眾旗下品牌已推出多項促銷活動。4 月,捷達推出限時補貼活動,最高金額達 3 萬元。5 月,一汽大眾全體系車型在以舊換新國補的基礎之上,增加補貼額度,攬巡、攬境兩款車型補貼最高,達 2.6 萬元。
這種焦慮或來自於一汽大眾近年來份額持續減少。據乘聯會資料,一汽大眾在此前很長一段時間內是國內零售冠軍,2022 年開始被比亞迪追趕,跌至第二。今年前 4 個月,一汽大眾零售銷量 51.43 萬輛,市場份額 8.1%,不敵比亞迪的 84.01 萬輛。
廣汽本田裁員 1700 人。
因銷量下滑,本田縮減在華全職員工數量,已有約佔員工總數 14%、1700 名員工同意自願離職。此外,公司還將減少 6 月的工廠運營天數。資料顯示,4 月日系車在華市佔率下滑至 15.2%,創 2013 年以來新低。本田預計,在截至明年 3 月底的財年裡,在中國的銷量將下滑 13%。
微軟回應中國 AI 團隊集體轉崗,稱部分員工有機會國際轉崗。
近日,有人在社交媒體稱,微軟中國區負責 AI 的多個團隊,包括開發 AI 平臺的 Azure ML 團隊,將集體轉崗至美國或澳大利亞。傳聞中涉及的員工達數百人。據第一財經報道,微軟回應表示,集體搬離傳聞存在誇張和不實之處,僅為一部分員工得到國際轉崗的機會,員工可自由選擇是否轉崗。此外,微軟強調,這一變動不影響微軟在中國區的運營。
馬斯克的 xAI 要租 100 億美元的甲骨文伺服器。
據媒體報道,馬斯克的人工智慧初創公司 xAI 接近與甲骨文達成協議,將在未來幾年租用價值 100 億美元的甲骨文伺服器。目前 xAI 已經是甲骨文最大的 AI 客戶,上個月馬斯克曾表示,Grok 2 的訓練已經耗費了約 2 萬塊英偉達 H100 GPU,而其下一個版本 Grok 3 可能需要 10 萬塊 H100。
不少科技領袖都對未來算力需求有過誇張預測,黃仁勳認為未來十年深度學習的計算能力將增長 100 萬倍,另有報道稱阿爾特曼計劃融資 7 萬億美元來建立 AI 晶片工廠。
索尼削減 PS5 銷量預期。
遊戲主機 PlayStation 5 已經發行了三年多,去年它賣了 2080 萬臺,索尼預計其今年銷量將縮減至 1800 萬臺,低於此前指引。遊戲部門為索尼貢獻約四分之一利潤,目前整個行業需求不佳,索尼自己曾在 2 月裁掉 900 名員工,並關閉了倫敦工作室。不過,索尼預計今年整體營業利潤仍將增長 5%,因為影像感測器業務將受益於中國手機市場的復甦。
沃爾瑪要求大部分員工重返辦公室。
疫情期間,遠端辦公被視為常態,但現在越來越多公司要求員工重返辦公室。沃爾瑪要求大部分美國、加拿大的員工到公司辦公,位於達拉斯、亞特蘭大和多倫多的小型辦事處的員工被轉到更大的中心集中工作。7 月 1 日之前未選擇回到辦公室的員工將被辭退。沃爾瑪還表示,因部分業務發生調整,計劃在總部裁員數百人。
黃仁勳漲薪 60%,而去年英偉達股價漲了 240%。
在截至今年 1 月的財年裡,英偉達 CEO 黃仁勳獲得 3420 萬美元薪酬,較前一年的 2140 萬美元漲了 60%,主要得益於股票激勵。相比黃仁勳對股東的回報(股價漲了 240%),這點漲薪可以忽略不計。在公司業績增長的推動下,其他高管和員工的薪資均上漲。英偉達 CFO 的薪酬增長約 22%、達 1330 萬美元。員工薪酬中位數為 26.7 萬美元,較上年增長近兩成。
諾獎得主、加拿大女作家愛麗絲·門羅去世,享年 92 歲。
她的小說讀者可能並不期待什麼具有時代性的啟發,他們閱讀門羅只為一個極致的好故事:契訶夫式的意外走向、細緻入微的觀察和織物般精巧的敘述。美國作家喬納森·弗蘭岑曾給門羅的小說集《逃離》做序,序的名字叫 “是什麼讓你那麼確定:自己不是邪惡的那一個?” 門羅寫過無數故事,但主人公似乎只有一個 —— 一個像她一樣生活在加拿大郊區的女人 —— 一個像她一樣直視自己的 “惡”、卻沒那麼 “惡”,也因此真實動人的人。
AWS 將迎來新的 CEO。
據亞馬遜,AWS 現任 CEO 亞當·塞利普斯基(Adam Selipsky)將於 6 月 3 日離職。塞利普斯基於 2005 年加入 AWS,是 AWS 的首批副總裁之一。他在中途離開 5 年後於 2021 年重返 AWS,並開始擔任 CEO 一職。亞馬遜 CEO 安迪·賈西(Andy Jassy)評價,塞利普斯基在疫情期間,帶領團隊做出了正確的長期決策,使 AWS 處於有利地位。接任者是 AWS 現任銷售、營銷和全球服務副總裁馬特・加爾曼(Matt Garman),他在 2005 年成為亞馬遜的實習生,2006 年轉為正職,一路從實習生晉升至副總裁。

龔方毅 @Barynx / 欄目主編
邱豪 @porison / 作者
曾興 @ZXsnbbhhhh / 作者
林洪昇 @mikelin1996 / 實習生
徐煜萌 @Xuyumeng_1997 / 實習生
朱悅 @Whiskey_and_Morphine / 實習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