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理 | 褚杏娟、傅宇琪
近日,有網友曝光了小米汽車員工實發工資。從網友曝光的圖片看,有小米汽車員工曬出的是發工資每月在 5.5W-7.2W 不等,而年收入是 78W+ 不高不低。不過從崗位和工資匹配度來看,這應該是小米汽車高階技術員工。

之前有國內媒體報道稱,小米汽車正在緊急招工人,月薪最高 1 萬元。報道中提到,在提出 2024 年新車交付目標衝刺 12 萬輛後,小米汽車工廠正在大量招聘工人,開出了月薪最高可達 1 萬元,年底 13 薪等待遇條件。
一位服務商稱,因為新車首發,訂單量充足,現在大量招聘普工,工資只會漲不會降。具體的待遇為底薪 + 績效 + 餐補 + 夜補 + 超 8 小時加班費,工作日底薪 1.5 倍,週六日雙倍,法定假日 3 倍。綜合月工資在 8000 元左右,最高可達上萬元。另外,小米還開出了年底 13 薪,轉正繳納五險,以及高溫補貼等福利政策,甚至還可每週預支工資 500-800 元。
不過,因為生產交付壓力大,小米汽車工廠的工人也需要更長的工作時長,每日工作 10-11 小時,兩班倒,上六休一。
6 月 13 日訊息,據報道,有招聘界人士透露," 小紅書招人的年齡底線是 35 歲,而現在可能 32 歲就不讓進了。"據悉,此前就有位元組員工爆料稱,前同事去小紅書面試,結果僅僅年齡超過 32 歲被拒了。而優酷的員工也表示,去面試小紅書的銷售崗,最後因為年齡超 35 歲沒透過 offer。對此,有自稱幫小紅書招人的獵頭評論稱,面試小紅書超過 32 歲基本就沒戲了。
一位小紅書離職員工透露,“我周圍的人平均司齡大概只有半年,工作兩年以上的人能被稱為‘活化石’,不少人進來 3、4 個月就會離職。”入職小紅書不到一年,直屬領導和虛線彙報的大老闆都發生過變換,團隊裡超過兩年工齡的人不到五分之一。

而據離職員工介紹,高離職率的背後,是公司頻繁的組織架構調整和戰略方向的搖擺不定。前員工表示,小紅書的工作時間很長,工作強度大,加班文化嚴重。更關鍵的是,公司戰略上的 " 善變 " 使得員工承受巨大壓力,專案和職責經常發生變化,導致人才流失。“小紅書的工作時間非常長,早上 10 點上班,晚上 10 點下班,大小周輪換,工作強度不亞於位元組。”
小紅書的管理層也經歷了大幅動盪,除了創始人毛文超、瞿芳和 COO 柯南外,其他高管多為從百度、阿里、騰訊等大廠引進,但能留下來的人並不多。CTO 級別的高管、原社群內容負責人、原產品負責人、原電商負責人、原 CFO、原 VP 等眾多高管都已離職。
6 月 13 日,資本市場訊息,Meta 平臺 CEO 馬克·扎克伯格宣佈公司將繼續進行架構調整,其中包括對 300 多名副總裁職位的最佳化。此舉是公司為提高運營效率而採取的措施之一。據知情人士透露,Meta 的副總裁人數去年達到頂峰,約有 300 名副總裁。這一數字較前幾年的約 180 人有所增加。
該人士補充,雖然有幾位副總裁在去年第二波大規模裁員前夕離開了公司,但扎克伯格希望讓 Meta 的副總裁總數減少到接近 250 人。
近日,多名員工在社交平臺上爆料稱,上海極目銀河數字科技有限公司老闆陳群突然失聯,目前已拖欠極目未來園員工 800 餘人兩個月的工資未發。據報案回執顯示,極目科技的高管們在 5 月 24 日就找不到陳群了。26 日傍晚又跑到他的別墅,結果發現早已人去樓空。房間內留有一張 A4 紙和一個 U 盤,紙上寫著:“無法兌付投資人的錢,合計 62 億元,只能選擇逃避。”而 U 盤內容未對外公佈。直到 27 日中午,高管們也頂不住了,選擇報警,並告知了全體員工這一情況。
從多位內部員工處瞭解到,員工於 5 月 27 日收到“老闆跑路,公司破產”通知,800 多名員工上午還在開會改 Bug,下午公司就直接解散了。而欠薪情況屬實,目前公司員工正在集體勞動仲裁維權中。此外,對於網傳公司拖欠 800 多個員工工資的訊息,有員工對媒體表示,公司下屬有很多全資子公司,分在全國各地,“800 這個數字,肯定包括了全國各地公司的員工。”更有受訪員工表示,“有人說已經抓到了,有人說跑到新加坡了,還有說沒有跑路的,但我們暫時不知道確切訊息。”
據悉,似乎已經人間蒸發的陳群,是個頗為神秘的 80 後,公司幾乎沒什麼實體資產。員工稱據說公司財務上報的所有實體資產,包括伺服器、AIGC 部門的幾千張顯示卡等等,盤下來只有 1 個億左右。員工表示,辦公樓是租的、陳群的別墅是租的,他名下只有一臺車,公司連電腦都是租的。
值得注意的是,這家公司的投資版圖涉及元宇宙、人工智慧、區塊鏈、雲計算、AIGC、金融科技等 12 個行業,總投資額在 4 億~5 億元。曾因業務太廣引發員工質疑。而公司高管解釋:“如果 10 個專案裡面有 2 個孵化成功的話,公司就能夠盈利,就能養活另外 8 個專案。”
6 月 14 日凌晨 4 點 30 分,特斯拉於得克薩斯州總部舉行了 2024 年股東大會,馬斯克與董事長 Robyn Denholm(羅賓·丹霍姆)等人親臨會場,並回答了股東們的提問。在投票環節,股東批准了特斯拉提出的全部五項提議。包括馬斯克 560 億薪酬方案,同意將公司註冊地從特拉華州遷至得克薩斯州。
而在近日,馬斯克的 X 公司成為輿論焦點,原因是該公司正要求至少 6 名已被解僱的澳大利亞員工退還誤發的薪酬。據悉,這次薪酬誤發事件源於 X 公司在將美元薪資轉換為澳元時發生的失誤,導致部分員工收到了超出應得數額的工資。據一位知情人士透露,X 公司支付的股票價值是其實際價值的 2.5 倍。
據最新報道稱,X 公司因這次失誤而多支付的工資數額不一,從最低的 1500 澳元到最高的 7 萬澳元。儘管公司已經向這些員工發出了退款要求,但截至目前,尚未有任何被解僱的員工歸還多餘的款項。X 公司對此表示,若不盡快歸還,會將部分前澳大利亞員工告上法庭,要求其歸還多發的工資。
值得一提的是,X 公司在美國正面臨著來自大約 2000 名前員工的訴訟和仲裁索賠,這些員工正在爭取獲得遣散費。法庭檔案顯示,針對遣散費的多個案件的調解談判均未達成協議。
江蘇省漣水中等專業學校的 17 歲女生薑萍,透過自學偏微分方程,以全球第 12 名的成績入圍 2024 年阿里巴巴全球數學競賽決賽,成為賽事歷史上首個打進決賽的中專生,也是前 30 名裡唯一的女生。
她在比賽中與來自全球知名高校如北大、清華、麻省理工、劍橋等的學生同場競技,展現出對數學的熱愛和才華。儘管學習的是服裝設計專業,但姜萍對數學充滿熱情,她認為數學很有趣,喜歡一步步證明問題並從中獲得快樂。她的目標是考上一所好大學,並將數學作為終身興趣堅持下去。
近期,國產文生影片大模型“可靈”開啟使用者內測後,因其媲美 Sora 的強大效能火爆外網。國外網友為求內測資格使出渾身解數,不僅專門製作表情包賣萌求碼,更有人專門用翻譯軟體打出中文“求求你了”。
據介紹,可靈大模型為採用類 Sora 的技術路線並結合多項自研創新技術,具備諸多優勢:1、能夠生成大幅度的合理運動;2、能夠模擬物理世界特性;3、具備強大的概念組合能力和想象力;4、生成的影片解析度高達 1080P,且支援自由的寬高比。
6 月 12 日訊息,指控 360AI 釋出會盜圖當事人發文喊話 360 集團創始人周鴻禕,要求其公開道歉並賠償 1 元。DW 稱:“周鴻禕先生,貴司在 6 月 6 日的 AI 釋出會上,未經授權使用我的模型生成的圖片進行重繪、二度創作,並在公開場合發表使用,嚴重影響和侵犯了我的權益。我在這裡鄭重地要求您對於上述侵權行為進行公開道歉,並進行賠償,賠償金額 1 元 RMB。”
但值得注意的是,該名創作者的微博賬號已經搜尋不到,只能透過之前相關人員的交流找到。評論區也有人反饋其網站域名已成廣告站,幾個小時仍未有回應。
此前,AIGC 創作者 DynamicWang 發文稱,360AI 新品釋出會盜用他透過 AI 繪圖模型生成的圖片,並在釋出會上進行產品“區域性重繪”功能演示,DW 表示:“360 就這水平是嗎? 圖都不做一張原創的?”據瞭解,周鴻禕在釋出會上演示 360AI 瀏覽器“區域性重繪”功能時,讓後臺工作人員呼叫了一張女性古裝寫真圖片,並以“性感”為提示詞,框選了圖中女性的胸部讓 AI 進行重繪。演示過程中使用的女性古裝寫真,源於 DW 提到的圖片。

DW 表示,事情發酵後,三六零方面主動聯絡到他建群溝通。“之前在群裡,他們的副總裁梁志輝主動表達對於盜用圖片道歉,但昨天語音溝通,業務相關負責人和市場公關卻表達‘不是盜用圖片’的論調,並希望以‘採購模型授權’而非賠償來進行處理。”DW 進一步表示,“這必然是侵權行為,既然是侵權行為,主張賠償是正當且合理的。”他稱沒有要求對方具體賠償多少,而是希望對方給出合理的賠償金額,發帖的目的只是把事實擺出來,要的是承認錯誤的態度。
對此,360AI 瀏覽器產品經理梁志輝正式進行了回應。回應的核心點有 3 個:
-
360 並沒有盜用原圖,而是在該創作者的原圖上生成的圖片,360 還向該創作者發問,難道這位創作者訓練模型使用的圖片都有版權?
-
雖然版權問題很模糊,但 360 第一時間聯絡這位創作者進行了道歉。
-
事情既然發生了,360 方面試圖溝通協商解決問題。不過對方提出希望 360 以 10 倍價格購買模型,並另行支付賠償費用。360 表示不認同,決定透過訴訟來判斷版權問題。
隨後,DynamicWang 在社交平臺曬出梁志輝和 360 多人的聊天記錄並稱 360 梁志輝是在賊喊捉賊,自己首要的是賠償和道歉,購買模型授權合作是後話。
6 月 12 日,近日有媒體報道稱字節跳動“已於兩個月前秘密啟動”AI 手機研發專案。針對以上資訊,字節跳動相關人士稱:資訊不實,實際上是在探索基於手機的大模型軟體解決方案,提供給手機廠商參考使用。目前並沒有自己做手機並銷售的計劃。
該訊息最初來源“AR 圈”6 月 10 日釋出的推文,其聲稱該專案核心團隊主要由兩部分人員構成:一部分來自 2019 年位元組收購的錘子手機研發團隊,另一部分則來自 2021 年收購的 PICO VR 研發團隊。
近日,據全國企業破產重整案件資訊網顯示,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釋出公告稱,該法院已於 2024 年 5 月 15 日裁定受理柔宇科技破產清算一案,並指定廣東華商律師事務所為柔宇科技管理人。
自 2021 年年末以來,柔宇科技就陸續曝出陷入資金困境,2022 年 4 月,柔宇科技被爆已欠薪長達數月;同年次月,市場訊息稱,多位柔宇科技在職員工確認已收到此前被拖欠的全部工資。2023 年末,約五十名柔宇科技員工聚集在柔宇國際顯示基地門口罷工維權,要求公司發放工資。多名參與罷工的柔宇員工表示,2022 年 11 月至今,柔宇拖欠員工薪酬已長達一年時間。此外,生產線普工、園區保安等也有超過 8 個月沒有拿到工資。2024 年 3 月,柔宇科技被曝破產傳聞,對此柔宇科技於 4 月 1 日發表宣告稱,公司未曾主動申請破產,也未進入破產程式,目前企業仍在運營中。破產傳聞源自公司離職員工個人,以期權結算糾紛名義提出的破產審查申請。
值得注意的是,曾擔任柔宇科技獨立董事的劉姝威透露,在柔宇科技初創時期,華為曾提出投資柔宇科技,專門為華為供應柔性屏。但是柔宇科技拒絕了華為的投資,因為創始人劉自鴻希望像三星公司一樣,獨立完成所有產品的開發,獨立製造所有產品。劉姝威評價:這明顯超出了劉自鴻的能力圈。她同時認為,柔宇創始人劉自鴻真心希望企業能夠成功,將他視為騙子不公平。劉自鴻是一位科學家,但不是企業家,無法引領公司生存和發展。
對此,6 月 10 日下午,華為發表宣告:我們注意到網路上出現有關“華為提出投資柔宇科技”的言論。此屬誤傳。實際情況是,華為未有此投資計劃,也未提出投資要求。
華為鴻蒙 HarmonyOS 在 2024 年第一季度首次超越蘋果 iOS,成為中國第二大手機作業系統。根據 Counterpoint Research 的資料,鴻蒙市場份額從 2023 年一季度的 8% 上升至 17%,iOS 則從 20% 下降至 16%。全球範圍內,安卓和 iOS 市場份額均略有下降,而鴻蒙市場份額翻倍,達到 4%。華為 5G 智慧手機的推出和供應鏈本地化策略推動了鴻蒙系統的增長。
美國時間 6 月 10 日,蘋果在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宣佈與 OpenAI 構建合作伙伴關係,由 GPT-4o 提供支援的 ChatGPT 整合將於今年晚些時候登陸 iOS、iPadOS 和 macOS。
當天,雙方都沒有回答,哪家公司向對方支付了費用。知情人士透露,至少在一開始,這種合作關係不會給雙方帶來“有意義”收入,蘋果不會向 OpenAI 支付合作費用,而是透過蘋果的分銷系統推廣 OpenAI 的品牌和技術。
蘋果認為將 OpenAI 的品牌和技術推廣到數以億計的蘋果裝置上,渠道的價值相當於甚至超過費用支付。OpenAI 可能會吸引使用者在蘋果裝置上花費更多時間,甚至花錢升級。OpenAI 和蘋果仍可透過將免費使用者轉換為付費賬戶來實現收入。
此外,蘋果圍繞 AI 功能宣佈“蘋果智慧”(Apple Intelligence)套件。目前看起來 Apple Intelligence 套件在手機本地執行層面,只能在 A17 Pro 上跑得動,也就是隻適用於 iPhone 15 Pro 和 iPhone 15 Pro Max,而 M 系晶片的 iPad 都能跑得動。
蘋果股價在 WWDC 首日後出現了小幅下跌。然而,週二形勢逆轉,蘋果股價最終大漲 7.26%,市值一夜大增 2142 億美元,總市值達 3.176 萬億美元(當前約 23.05 萬億元人民幣),並拿下消費電子巨頭今年的第一個歷史新高。蘋果股價的飆升得益於投資者和公眾經過一段時間消化了蘋果在 WWDC 上的重要釋出內容。分析師認為“Apple Intelligence”功能需要搭載 Apple Silicon 晶片(例如 A17 Pro)才能執行,利好裝置銷售。
這一操作惹怒了馬斯克,他在 X 平臺連發多條帖子,指責蘋果“出賣使用者資料”。馬斯克表示:“蘋果不夠聰明,無法制造自己的 AI,卻認為能夠確保 OpenAI 保護你的安全和隱私,這顯然是荒謬的!一旦將你的資料交給 OpenAI,蘋果就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他們正在出賣你。”

馬斯克還稱:“如果蘋果在作業系統層面整合 OpenAI,那麼蘋果裝置將被我的公司禁止使用。這是不可接受的安全違規行為。並且遊客必須在門口檢查他們的蘋果裝置,然後將其存放在法拉第籠中。”
6 月 12 日,微軟近期在官網宣佈,將於 2024 年 7 月 10 日起正式停止其 Copilot GPTs 服務,該服務允許使用者建立和共享定製的特定任務聊天機器人。Copilot GPTs 的釋出僅 3 個月便宣告結束,引發了使用者和業界的廣泛關注。
微軟在其官網上表示,公司正在進行戰略調整,將 GPT 的重點轉向商業和企業場景,而非消費者市場,這一決策背後的可能原因是 Copilot GPTs 在商業回報上的缺乏。微軟還承諾將刪除透過 Copilot GPT Builder 收集的所有資料,以符合其隱私宣告中的資料隱私承諾,併為希望取消訂閱的使用者提供了詳細的指導。
對於微軟此次突然叫停 Copilot GPTs 的原因,外界有多種猜測,包括避免與投資的 OpenAI 競爭同質化產品,或是由於負載過大和回報率過低而作出的戰略調整。
6 月 13 日上午訊息,近日,小米旗下人工智慧助手小愛同學與火山引擎達成合作。透過接入字節跳動自研的豆包大模型,全新的小愛同學以更快的響應速度提供更加豐富全面的內容服務,融入手機、智慧家居、智慧穿戴裝置以及小米 SU7 等眾多小米產品中,提升了使用者的日常互動便捷性。
據悉,豆包大模型是國內使用量最大、應用場景最豐富的大模型之一。與模型同名的 AI 對話助手豆包 APP,月活使用者數已超過 2000 萬。基於豆包大模型提供的聯網搜尋外掛能力,小愛同學能夠即時捕獲與頭條內容同源的搜尋結果,為使用者呈現全面且時效性強的答覆。
目前,火山引擎已聯合 OPPO、vivo、榮耀、小米、三星、華碩宣佈成立智慧終端大模型聯盟,OPPO 小布助手、榮耀 MagicBook 的 YOYO 助理、小米小愛同學,以及華碩筆記型電腦的豆叮 AI 助手等應用,均已接入火山引擎的大模型服務。
6 月 13 日訊息,Stability AI 推出 Stable Diffusion 3 Medium 版,可以在自己的筆記型電腦 / 桌上型電腦上快速生成圖片。該模型引數只有 20 億,佔用的視訊記憶體空間較小可以在 NVIDIA RTX 和 AMD 新顯示卡上使用。和之前的 SD 系列模型一樣,SD3 Medium 版也是免費提供的,屬於開放但非開源的模型,如果需要商業性使用則應當購買授權。
內容推薦
大模型已經在各種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和實踐,如BI、企業生產、AIoT、程式設計、資料分析等場景。各個企業當前的探索為大家在落地時解決各種問題提供了重要參考。「AI前線」整理了AICon 北京 2024上大模型在不同領域的應用探索和 Agent 實踐相關PPT以及資料。關注「AI前線」,回覆關鍵詞「應用探索」即可免費獲取。

2024年, 極客邦科技旗下 InfoQ 中國已圓滿啟動3場技術盛會,在即將到來的8月份,FCon全球金融科技大會和AICon 全球人工智慧開發與應用大會上海站將聯袂來襲,AI+金融、技術前沿+行業前沿,一站式體驗並獲取多重乾貨。
6 月 30 日前報名購票可享受 8 折優惠,單張門票節省 960 元(原價 4800 元),如您感興趣,可掃描下圖二維碼或聯絡票務經理 13269078023 諮詢購票。

你也「在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