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計算與數字化轉型的關係,終於有人講明白了

導讀:雲計算與數字化轉型是相輔相成的關係。
作者:阿里雲智慧-全球技術服務部
來源:大資料DT(ID:hzdashuju)
01 雲計算帶來的重大變化
透過資料提升效率、降低成本、進行業務創新,這個想法不是第一天出現,在大型機、小型機時代就已經出現了這種觀點。那個時候,大家陸續研究出了資料庫、資料倉庫、資料集市、BI分析等技術,語音識別、人工智慧等技術也很早就出現了,但是為什麼在那時數字化轉型沒有真正爆發呢?算力和海量資料是最重要的制約因素。
進入21世紀,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大規模使用,分散式技術也越來越流行,雲計算如期而至。雲計算的到來,一方面帶來了理論上無限的計算能力和擴充套件儲存能力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也讓大家意識到過去由於各種制約因素,大部分資料被當成無用之物而被忽略。
近年來,一些創新型企業不斷透過資料探勘業務價值,更精準地匹配使用者的需求,尋找新的商業模式,數字化轉型終於揭開了神秘的面紗,開始真正走入千家萬戶。
不僅是企業或機構能享受數字化轉型帶來的紅利,每一個個體也實實在在地享受到了數字化轉型的好處。例如,我們可以享受智慧家居帶來的更加便捷的生活方式,可以更精準地獲取自己喜歡的貨品或喜歡看的影片等。數字經濟正式登上了舞臺。
所以說,雲計算是數字化轉型的基石和助推器,雲計算的到來使數字化時代提前到來,進一步推動數智化時代的快速來臨。
02 雲計算為數字化轉型提供的幾種方式
雲計算從以下方面為數字化轉型提供便利。
1. 敏捷性
過去,很多企業進行資訊化建設時,第一件事就是做一個長期規劃,其中最重要的環節就是為漫長的資料中心建設、硬體裝置採購、軟體安裝部署預留時間,當需要擴容的時候又要把這個流程經歷一遍。
這個流程往往要花費數月到一兩年的時間,而云計算很好地給出了新的解決方案,按需租用、快速擴縮容、理論上的無限擴充套件能力、DevOps等敏捷開發運維一體化的管理方式大幅縮短了建設時間,將建設週期從數月到一兩年直接降低到幾分鐘、幾小時這樣的時間成本和靈活的使用方式誰不喜歡呢?
2. 成本與勞動收益
對於任何企業來說,成本與勞動收益(也就是大家經常提到的ROI)是重要的經營指標之一。在行業競爭日趨激烈、市場環境快速變化的情況下,如果能比競爭對手擁有更低的成本、更高的ROI,無疑會提升企業自身的市場競爭力。
雲計算採用的是按需租用方式,目前很多雲計算服務都可以按天、按呼叫次數等方式計量費用,可以在需要的時候增加資源,不需要的時候釋放資源。這是一種非常巨大的成本優勢,比如有一個客戶把資料中心進行整體雲化後,成本降低了50%左右。
3. 安全性
談到雲計算就離不開安全,這幾乎是每一個開始考慮使用雲計算的客戶的第一反應。通常,客戶總是覺得雲不是自己家裡的資料中心,安全性不如傳統資料中心,特別是資料安全方面。其實,這和大家把錢存在家裡和銀行是一樣的道理,與把錢存在家裡相比,存在銀行顯然更安全。
一般來說,安全性包含資訊安全、資料安全、合規安全等維度,如果要在企業自己的資料中心構建一整套安全體系,不僅需要購買大量的安全裝置(防火牆、防DDoS攻擊、行為監測等),還需要設計完善的安全管理規範和流程,包括配備安全運營管理人員。
就算構建出這套體系,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企業自身沒有那麼大量的安全樣本資料,也很難真正做出很好的防護。
在雲上,安全防護體系是在數百萬級別客戶的大量安全攻擊和防護過程中不斷最佳化、迭代而得到的安全樣本,樣本豐富程度一比便知。所以,雲上安全防護體系的防護能力和企業自建資料中心完全不在一個量級。
總的來說,雲上的安全性是優於自建資料中心的。早期有很多人擔心自己的資料在雲上不安全,有可能被偷走。其實,這件事可以從不同維度來看。
首先,雲都是多副本、多可用區架構,天然帶有容災能力。其次,每家雲計算廠商從維護企業信譽的角度,都不會拿客戶的資料安全開玩笑,否則會給企業生存帶來不利影響。也就是說,雲廠商其實比使用者更害怕使用者資料出現問題,所以,雲廠商會更在意客戶的資料安全。從道德上解決了資料安全問題後,技術上就更加沒問題了。
4. 快速執行
這是雲計算的突出優勢。舉個例子,如果客戶需要建立一臺虛擬機器,過去可能需要2~3個月才能完成(購買硬體裝置需要2個月,安裝軟體和配置虛擬機器需要幾天),但是現在只需點幾下按鈕,透過映象等數分鐘就可以完成。
有些客戶採用更為自動化的管理方式:在結合容器技術和雲虛擬主機、儲存等做擴縮容的同時,為了解決業務波峰/波谷問題,又開發了一個智慧業務監控系統,用於預測業務量走勢,同時透過自動化排程容器平臺進行資源的擴縮容。
上述這些雲計算技術帶來的好處極大地促進了數字化轉型的程序。
關於作者:阿里雲智慧-全球技術服務部(Global Technology Service,簡稱GTS),一支面向雲智慧客戶提供完整生命週期服務的技術服務團隊。GTS旨在透過專業化的交付實施、系統化的中臺支撐及標準化的服務產品能力,運用雲和科技的力量,與生態夥伴一起幫助客戶實現業務價值。
本文摘編自雲上數字化轉型》(ISBN:978-7-111-70483-6),經出版方授權釋出。
延伸閱讀雲上數字化轉型

點選上圖瞭解及購買

轉載請聯絡微信:DoctorData
推薦語:本書以指導企業雲上數字化轉型為目標,系統呈現當前主流雲上數字化轉型的技術方案和理念,包括雲原生、雲上高可用和容災設計、業務中臺、資料中臺、企業數字化轉型等,並結合阿里雲的實戰案例,剖析這些技術的精髓和應用要點。
刷刷影片👇
更多精彩👇
在公眾號對話方塊輸入以下關鍵詞
檢視更多優質內容!
讀書 | 書單 | 乾貨|講明白|神操作 | 手把手
大資料 | 雲計算 | 資料庫 | Python | 爬蟲 | 視覺化
AI | 人工智慧 | 機器學習 | 深度學習 | NLP
5G|中臺 | 使用者畫像數學 | 演算法 數字孿生
據統計,99%的大咖都關注了這個公眾號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