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拍下140張“私密財產照”:他讓世界看懂了中國人的一生

茫茫人海中,為防大家走失,請大家:
點選上方 “藝非凡 ”  → 點選右上角“…” → 點選“設為星標 ”,就再也不會迷路啦!


更多精彩故事


請關注影片號

【藝非凡的禮物】

你有多久,
沒有認真打量過自己的家當了?
你認真數過自己的家當嗎?
如果把它們全部搬到空地,拍上一張全家福,你會同意嗎?
20多來,黃慶軍走訪了十多座城市,吃了無數次閉門羹,才終於拍下140多戶家庭的家當。
黃慶軍
“現代攝影教父”羅伯特·弗蘭克這樣評價它們:
“這些作品,幫我打開了一扇看中國的窗。”

▲ 2019年北京

這個過程簡單又繁瑣:
走進陌生人的家,將每件家當逐一搬出。
床桌櫥櫃、鍋碗瓢盆、紙筆針線,都不放過。
最終在家門口的空地上,完成主人和家當的合影。
▲ 2014 北京 楊柳
這些照片,講述了20年來的日常變遷,也記錄了百樣人生——
網購酥油燈的西藏活佛、與棺木共處的百歲老人、常年漂泊的漁民、孤居檳榔谷的黎族人、住在古老弄堂的文史學者、四處流浪的草原牧民,在大慶與抽油機為伴的居民……

2017年3月,廣西,百歲獨居老人
在這些畫面中,家不再是一個私密空間,家當也被賦予了不同的意義。

2011年山西
每一張照片都是中國家庭原生態的生活剪影,未加修飾,真實而直接。
2011年6月於廣東汕頭市澄海區坎頭鎮鳳翔街道北港鄉
黃慶軍的《家當》系列攝影作品,曾獲諸多國際獎項,被BBC、紐約時報、英國衛報等國外媒體報道,其中一張還被收錄至牛津大學教材。
2011年浙江南潯古鎮
01
從電工到“家當詩人”
1700元相機與東北的執拗
在80年代的大慶油田,黃慶軍每天要爬30米電線杆檢修電路。
下班後,他鑽進暗房沖洗照片,顯影液裡浮出東北的冬天:
蒸汽機車噴出的白霧凝結成冰稜,技校宿舍的窗花裂成蛛網,街頭賣藝女孩呵出的熱氣混著煤灰——
《街頭賣藝的女孩》 大慶 1990
▲ 《第一次找感覺》 北京 1992
《蒸汽機車》 阜新 2002
這些畫面出自一臺理光10相機,是母親用1700元買的“奢侈品”,比家裡的黑白電視還要貴上三倍。  
後來,“電工黃慶軍”遭遇了下崗。他開過照相館,又偏偏趕上拆遷。

1992年,在北京第二屆中國攝影藝術節上,黃慶軍花了20多塊錢,買一張硬座票,坐了20多個小時的火車趕去。
在那裡,他一眼看中了王福春老師的作品。
“我經常坐著火車,從大慶到哈爾濱找王福春老師。是他教會我要關注人,鏡頭永遠要對準人,他的《火車上的中國人》也是如此。”

▲ 王福春(1943-2021)

《火車上的中國人》
02
吉林小沙河村的命運快門
2003年的第一張“家當”
2003年春,黃慶軍在吉林小沙河村,拍下了人參種植戶呂洪民和他的家當。
黃慶軍蹲在泥地上,看著這家人將人參、牛車、鐵鍋、簸箕、縫紉機、大立櫃、花棉被、黑白電視……搬出屋外。縫紉機的金屬踏板沾著泥,人參須上還掛著霜。
2003年于吉林安圖縣松江鎮小沙河村
當全家七口人侷促地站在家當前時,黃慶軍頓悟:家當不會說話,卻能講述比語言更赤裸的人生。
這是《家當》系列的第一張照片,也是中國農村轉型的切片標本。

▲ 2007年浙江紹興
03
蒙古包與牛津教材
荒原上的中國密碼
2007年秋,黃慶軍在內蒙古阿爾山的風沙裡迷了路。
在零星出現的蒙古包中,黃慶軍隨機找到了一對蒙族夫婦。
他們聽不太懂普通話,黃慶軍就比劃。比劃半天,才大概理解了黃慶軍要幹什麼。
蒙族夫婦的家當不多,但很有民族的特點:奶桶,望遠鏡,兩隻黑狗,帶著紋理的櫃子,還有遠處的風力發電。
2007年於內蒙古新巴爾虎左旗,男主人:巴圖敖其爾(58歲),女主人:敖勇其母哥(46歲)
黃沙掠過,鏡頭定格——這是《家當》系列傳播最廣,也是黃慶軍自己最喜歡的一幅作品
蒙族夫婦以遊牧為生,在此僅居住半年。他們也許想不到,這張樸素的影像被選入了美國國家地理、牛津大學教材和BBC學英語,成為西方世界認知中國的“課本插圖”。

04
家當浮世繪
觀音像與86萬快遞單的魔幻對話
2011年冬,海南檳榔谷的茅屋前,黃慶軍拍了一個迄今為止家當最少的人
59歲單身漢譚其珍展開全部家當:木板床、兩個鍋、一把菜刀、一個熱水瓶、兩把傘、一把鐮刀、一個行李箱,總價不超過2000元。
2011年12月於海南三亞檳榔谷
唯一沒有搬出來的物件,是一座觀音像,“應該是花了不少錢請回來的。”
黃慶軍深受觸動:“就算物質貧乏到那種程度,還願意花錢買一個信仰,一個不能吃也不能用的東西。我意識到,無論貧窮還是富有,一個精神的寄託有多重要。”

▲ 2007年黑龍江東方紅林場
而在拉薩,賈昱昊和呂雪峰,辭掉企業工程師的高薪工作,跑到拉薩去開客棧。

客棧裡接近八成的東西都是網購而來,電腦、咖啡機、玩偶、手辦、桌遊,還有他們酷愛的戶外運動裝備,包括拍攝中穿在身上的睡袋。
賈昱昊網購9年,花費了50多萬元;呂雪峰網購10年,花費了86萬元。

黃慶軍的鏡頭像一把柳葉刀,剖開時代的矛盾肌理:
北京導演張元的電影複製堆成小山,卻坦言“什麼都不重要”
2011年8月北京市東直門春秀路幸福一村9號樓,導演張元
家當最多的,可能是一個安徽蕪湖企業家,他們耗時十幾小時,擺出名貴傢俱、鋼琴豪車、字畫瓷器。幾年後企業不做了,“咱也不知道為什麼”;
▲ 2013年7月於安徽蕪湖
上海的一對80後夫妻,男生認為電腦主機最重要,女生認為床最重要。

2011年北京,安永慶
當快遞單取代族譜,收貨地址便能拼湊出一部跌宕的中國物慾簡史
2014年,北京電影學院,演員楊紫的大學畢業典禮
05
邊境線上的“雙十一”
鋼絲網與俄羅斯的凝視
《家當》系列之後,又衍生出了《網購家當》系列

這個系列的創作就不僅僅侷限在人和房子的關係,而是把地域的特點作為大的背景。
民間藝人
先選擇地域再選擇被網際網路改變的有趣的人,黃慶軍想看,在不那麼發達的地區,網購如何改變著人們的生活。
2007年3月於北京通州九棵樹
漠河是他去過最北面的地方,黃慶軍在那裡找到了當時28歲的小北。
零下40℃的寒冬,小北用一輛麵包車把網購的全部家當拉到中俄邊境。

邊防戰士舉著喇叭喊話,卻在看到照片時咧嘴笑:“原來你們在搞行為藝術!”
這場魔幻現實主義也在西藏上演:
出生於1990年的江措林仁波切,現在生活在西藏昌都江措林寺。
因為寺廟日常用品的量很大,網上批次採購會比當地購買便宜很多,所以他開始網購酥油燈、蠟燭……

網際網路的發展,已經深入到了高原寺廟中。
從前家當是生存,現在是選擇。
選擇越多,靈魂越重。

06
直播時代的新家當
3D眼鏡與未拆封的野心
黃慶軍最近嘗試把鏡頭聚焦在年輕人身上,拍攝《90後家當》系列
因為更享受當下的生活,90後大多租房住,有很多更自我、更個性的東西。
北京的音樂人李凡,養了一條狗,房間裡堆滿樂器雜物;
音樂人李凡
深圳女孩的客廳宛如科幻片場,3D眼鏡與露營裝備爭奪空間;
漫畫家“偉大的安妮”在清華大學附近租下工作室,東西很少,大部分空間留給了一起工作的同事。
漫畫家偉大的安妮
“拍照的時候,她變成了一個可愛的小女孩。她說自己的夢想是她最重要的家當。”

直播鴿子競賽的主播
近幾年,黃慶軍敏銳地注意到,直播行業成為時代的新轉角。於是,他開始著手《主播的家當》系列攝影。

快手主播老三
河北保定,網紅髮明家手工耿將荒誕發明鋪滿院子。
2019年,河北保定,被稱為「保定愛迪生」的網紅髮明家手工耿
山東莒縣,25歲的田斌在直播間PK時,背景裡帶著補丁的課桌突然傾倒——那是他捨不得扔的童年。
▲ 2021年,山東莒縣任家莊村,田斌
田斌對著鏡頭喊:“老鐵們,這桌子跟我一樣,瘸了腿照樣能戰!”
▲ 2021年,山東濱州,路鳳閣
黃慶軍發現,這代人的家當開始“去物質化”
“拍年輕人的時候,我發現,大衣櫃、大雙人床等等大件的家當很少出現了,相框也少了,早年拍的家當照片都會有全家福,或者大家族合影,現在年輕人的家裡很少見到了。”

他捕捉到某種集體覺醒:年輕人用物品鑄造盾牌,把租來的房子住成對抗世俗的堡壘。
▲ 以房車為家的北漂青年
當“躺平”成為時代註腳,這些年輕人正用消費主義廢墟搭建新的烏托邦。  

07
家當沉澱出的答案
抽油機仍在轉動,而我們在消失
著名評論家王春辰老師,評價黃慶軍的《家當》系列作品為“社會的骨相”
多年前,黃慶軍曾在大慶拍過一戶人家,他們的小土房背後有一臺抽油機。
如今,他們還住在那兒,抽油機也還在,只是房子變成了磚房。
2007年2月於黑龍江大慶
20年來,黃慶軍拍了140多個家庭的家當,從南到北,從東到西,有的人還有聯絡,有些人不知道去了哪裡。
留下的照片就像記錄了社會的血液中那些小小的細胞,每一個家當都是見證者

透過他們的家當,我們可以看見那個時代,那個地域,那個家庭的故事。
黃慶軍說,拍過這麼多人,這麼多家庭,《家當》系列的最後一張,“我想拍拍我自己”。“我也會審視自己的家當,我真的需要這麼多東西嗎?

2022年春天,黃慶軍搬到了美國生活。這次離開家鄉,他帶走的家當是一幅攝影作品《天梯》。

▲ 蔡國強《天梯》
也許那時他便已讀懂:家當從來不是枷鎖,而是選擇的自由。
就像母親當年咬牙買下的1700元相機,或是他帶去美國的《天梯》——
所謂故鄉,不過是隨身攜帶的幾克光影。有些存在註定消逝,但快門按下時,光已永恆。 
小小的家,折射著社會發展的斑斕光影,有血有肉地訴說著時代的滄桑與輝煌,印記著每一代人生活的痕跡與夢想。
這些家當,不僅僅時物質的存在,更是情感與記憶的載體,讓家的每一個角落都充滿了溫度與深意。
在方寸之間,我們得以窺見一個時代的風貌,感受社會發展的脈動,平凡而又珍貴。


《地上看山西》
“中國古代寺觀傳世壁畫”
限量刷邊,典藏級藝術大作
首發100套刷邊,點選搶購▼

這套書有多難得?
主編楊平耗時20年,走訪800多座寺觀,自費100多萬,搶救性拍下了20多萬幅正在消失或已經消失的珍貴古壁畫,才終於整合此書。
一書彙集山西34座600多幅寺觀壁畫,每一幅都是此生必看的“人類瑰寶”。
從唐代到清代,從晉北到晉南,平時不輕易開放的寺觀壁畫和一手資料,全部收錄其中。
還有專業導讀,將華夏5000年曆史、美學講得清清楚楚。

全書重達15斤,抱在懷裡,兩隻手都握不住,說是書箱都不過分。
像這樣限量發售的壁畫書,炒到1000+元,還有大把人收!
原價998元
我們爭取到100套首發優惠,
只要399元,搶到坐等升值!
現在下單,額外贈送:
價值600元的5大豐富禮品!
贈品1:
“撕臉明王”限量帆布包
藝術與顏值兼備,回頭率爆棚
贈品2:
《開化寺大雄寶殿西壁全景圖》
2.5米長大拉頁
贈品3
4張精美壁畫海報
也是超大8開
贈品4:
2張限量藏書票
贈品5:
3張透卡
創意拍照,超實用
首發100套刷邊,點選搶購▼

探秘藝術家背後的故事
解析美學密碼
長按識別二維碼
加wx,提前佔座
點選下方圖片
一鍵進入優選商城
檢視更多非凡好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