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之暗面KimiK2釋出並開源;Manus清空微博,官網顯示“你所在地區不可用”;美團闢謠30萬本科生送外賣|Q資訊

整理 | 梓毓
傳智譜考慮港股 IPO,尋求 3 億美元融資;Manus 清空微博,官網顯示“你所在地區不可用”;馬斯克旗下 xAI 釋出 Grok 4; 美團闢謠 30 萬本科生送外賣 ;TikTok 正開發僅面向美國使用者的獨立應用?TikTok 回應 ; 月之暗面 Kimi K2 釋出並開源
行業熱點
傳智譜考慮港股 IPO,尋求 3 億美元融資
日前,據彭博訊息,大模型創業公司智譜正考慮將 IPO 地點轉移至香港,可能尋求融資約 3 億美元。
不過,另據新浪科技今日稱,智譜正同時準備港股和 A 股上市準備工作,且 A 股上市機率較高。面對市場 IPO 動向傳聞,智譜尚未進行回應。
據悉,今年 4 月,智譜與輔導機構為中金公司簽署協議,其輔導備案已在北京證監局受理。智譜也因此成為中國首家正式啟動上市流程的創企。
智譜成立於 2019 年,技術源於清華大學技術成果,創始團隊此前一直在清華大學計算機系 KEG 實驗室工作。公司致力於打造新一代認知智慧大模型,透過大模型連結物理世界的億級使用者,為千行百業帶來持續創新與變革,加速邁向通用人工智慧的時代。
自成立以來,智譜便在資本市場炙手可熱,2024 年 9 月,伴隨中關村科學城公司官宣領投智譜新一輪融資,也明確給出了智譜的最新估值:投前 200 億元。今年 7 月 2 日,在智譜開放平臺產業生態大會上,智譜又宣佈獲浦東創投集團和張江集團 10 億元戰略投資。
Manus 清空微博,官網顯示“你所在地區不可用”,此前曾砍掉 2/3 中國區員工
7 月 11 日,網友發現曾經紅極一時的智慧體產品 Manus,已然清空了微博、小紅書以及抖音的所有內容。而在稍早前,Manus 也剛被曝光已將總部遷往新加坡,除了核心研發團隊 40 多人遷往新加坡,其餘約 80 名非核心員工被裁。
7 月 8 日,Manus 對外表示稱:
基於公司自身經營效率考量,我們決定對部分業務團隊進行調整。公司將繼續專注核心業務發展,提升整體運營效率。
事實上,Manus 聯合創始人兼產品負責人張濤早在 6 月中旬舉辦的 SuperAI 大會上表示,Manus 已經是一家新加坡公司。而從目前來看,關鍵事件其實發生在 4 月,當時 Butterfly Effect(Manus 母公司)完成了矽谷風投 Benchmark 牽頭、騰訊、真格基金、HSG 跟投的 7500 萬美元 B 輪融資,主要用於擴張美國、日本、中東等海外市場。
可以說,Manus 的總部遷移、大裁員可以就是原計劃的一部分,至少談不上「提桶跑路」。另外值得一提的是,Manus 釋出之初其實僅支援了英文,釋出影片也是全程英文,還需要特殊的網路條件進行註冊。簡言之,Manus 最初就是瞄準了海外市場,後面的遷移總部更是為了海外市場。
馬斯克旗下 xAI 釋出 Grok 4,號稱“世界上最強 AI 模型”
當地時間 7 月 9 日,馬斯克旗下的人工智慧公司 xAI 正式釋出了 Grok 4,這是該公司自 2023 年推出首代大模型以來的第四次重要迭代,號稱是“世界上最強 AI 模型”。
Grok 4 系列包含 Grok 4 和 Grok 4 Heavy 兩個版本,均為純推理模型。Grok 4 是單代理版本,Grok 4 Heavy 是多代理版本,支援四個代理同時工作,上下文視窗最高支援 256k tokens。
公開資料顯示,xAI 成立於 2023 年 7 月,創始團隊成員包括馬斯克和來自谷歌 DeepMind、OpenAI、谷歌研究院等機構的 11 名成員,在 Grok 4 推出前,其已釋出多個大模型產品,如 Grok 1、Grok 1.5 和 Grok 2 早期預覽版及 Grok 3。
美團闢謠 30 萬本科生送外賣:任何關於騎手學歷的總量資料都沒有事實依據
7 月 10 日,美團透過官方微信公眾號“小團有話說”發文稱,針對不少自媒體開始擴散“廣州美團滿員,歷史上第一次,本科率接近 30%”“7 萬碩士,30 萬本科生在美團送外賣”等不實資訊,澄清如下:
學歷情況需要騎手本人提交相關證書到學信網 / 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 / 海外高校的官方網站進行驗證,任何關於騎手學歷的總量資料都沒有事實依據,是為博流量而隨意推理並傳播的虛假資訊。
TikTok 正開發僅面向美國使用者的獨立應用?TikTok 回應
據知情人士透露,TikTok 正在開發一款僅面向美國使用者的獨立應用程式。該應用預計將使用與全球版本不同的演算法和資料系統,為可能由美國總統特朗普推動的出售計劃鋪路。
該公司的現任員工告訴路透社,TikTok 員工在過去幾個月中,在時間緊迫的情況下,努力構建這款美國專屬版本。他們將包括 AI 模型、演算法、功能和使用者資料等內容從全球平臺中轉移和複製出來。
TikTok 及其母公司字節跳動拒絕對相關內容置評。
這個專案在公司內部被稱為“M2”,計劃在 9 月截止前完成,可能代表著 TikTok 美國業務與其國際業務之間出現最大的技術分離,可能會對美國 1.7 億使用者訪問全球內容以及非美國創作者的盈利方式帶來巨大影響。
其中一位訊息人士補充說,一旦拆分完成,核心技術和後續開發將與全球 TikTok 團隊分開管理,儘管字節跳動的一些員工可能會以外包的形式繼續為 TikTok 美國公司提供支援。
英偉達再度重新整理紀錄新高,成為首家市值達到 4 萬億美元的公司
7 月 9 日,美股三大指數集體高開,結束連續兩日跌勢。大型科技股表現分化,英偉達漲超 2%,股價創歷史新高,總市值達到 4 萬億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英偉達股價達到一個里程碑。這家人工智慧計算 AI 公司股價再度重新整理紀錄新高,日內上漲 2.5%,總市值達 4 萬億美元,這超過了英、法、德等國家的股票總市值。 英偉達股價較 4 月低點已上漲 89%。英偉達股價受益於市場對其在人工智慧領域領先地位的樂觀預期,以及對其 AI 晶片需求激增的期待。近日,Loop Capital 分析師 Ananda Baruah 將英偉達目標價從 175 美元上調至 250 美元,這一水平相當於約 6 萬億美元的市值。
英偉達股價自 4 月下旬以來持續上漲,因市場預期人工智慧需求激增將持續提振其盈利。 另一方面,機構投資者持續看好英偉達,因為該公司在人工智慧領域的優勢地位將繼續幫助該公司盈利並擴大業務。
AI 快訊
月之暗面 Kimi K2 釋出並開源
月之暗面 7 月 12 日宣佈,正式釋出 Kimi K2 模型,並同步開源。Kimi K2 是一款具備更強程式碼能力、更擅長通用 Agent 任務的 MoE 架構基礎模型,總引數 1T,啟用引數 32B。
Kimi K2 系是月之暗面首款開源釋出的旗艦模型,在 SWE Bench Verified(程式設計)、Tau2(智慧體)、AceBench(工具呼叫)這三項基準測試中,這一模型取得開源模型中的 SOTA 成績。
Kimi K2 系列中的兩個模型版本現已開源,包括未經過指令微調的基礎預訓練模型 Kimi-K2-Base 和通用指令微調版本 Kimi-K2-Instruct(非思考模型)。前者適合科研與自定義場景,後者則可用於大多數問答與 Agent 任務。
Kimi K2 現已上線無問芯穹 Infini-AI 異構雲平臺(cloud.infini-ai.com/genstudio/),使用者能以與官方 API 同樣的價格呼叫 Kimi K2。
百川智慧聯合創始人謝劍將離職 
據 AI 科技評論報道,百川智慧技術聯合創始人謝劍即將離職。作為公司自創立以來的技術核心人物,謝劍的離開並非孤立事件,而是百川近期一連串人事動盪的延續。目前他尚未公開具體的離職原因,後續動向也仍無明確披露。
謝劍是國內 AI 圈少見的“工程硬核派”代表人物。他碩士畢業於武漢大學人工智慧專業,2012 年加入百度,迅速嶄露頭角,成為集團內最年輕的主任研發架構師之一,併入選百度總技術委員會。在職期間攻讀博士學位,最終獲得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謝劍主導了百度鳳巢廣告系統、智慧助手與搜尋等關鍵業務的演算法體系建設,具備超過十年在自然語言處理、對話系統、搜尋與預訓練語言模型等領域的深厚積累。
2023 年 3 月,謝劍與王小川共同創辦百川智慧,擔任技術聯合創始人。自公司成立伊始,他就牽頭構建百川的大模型研發架構,率隊申請了 35 項以上國內外專利,在 AAAI、EMNLP、ACL 等國際頂級 AI 會議上發表多篇論文,贏得 DSTC-10 對話系統世界冠軍、EMNLP 2022 世界亞軍等重要技術競賽獎項。他不僅為百川奠定了強大的技術基礎,也一度成為業內認可的“科研與產業結合”的正規化人物。
然而,短短一年之間,這家曾被視為“最有機會成為中國版 OpenAI”的創業公司,核心團隊幾乎經歷瞭解構式的瓦解。商業化負責人洪濤早在 2023 年便悄然離職;2024 年 3 月,醫療業務負責人李施政與金融業務負責人鄧江相繼離開,鄧江已轉投 AI 基礎設施公司北電數智。緊隨其後,聯合創始人焦可也正式宣佈離開,並已在 AI 語音領域展開新一輪創業;另一位核心技術骨幹陳煒鵬則正籌備以 AI 程式設計為核心的新專案。
截至目前,創始團隊中僅王小川與茹立雲仍在百川內部。從表象來看,這是一場人員更替,但本質上,它反映出百川內部治理機制與長期願景之間可能存在張力。
微軟裁員 9000 人後,高管稱 AI 節省 5 億美元成本
據彭博 7 月 10 日援引知情人士訊息,本週,微軟首席商務官 Judson Althoff 在內部演講中透露,2024 年,AI 工具在微軟客服中心實現超 5 億美元成本節約,同時提升了員工與客戶的滿意度。Althoff 強調,透過使用微軟的 Copilot AI 助手,每位銷售人員都能找到更多潛在客戶、更快完成交易,並實現 9% 的營收增長。
AI 技術滲透更延伸至工程領域。Althoff 夫透露,微軟新產品中 35% 的程式碼由 AI 生成,顯著縮短研發週期。公司旗下 GitHub Copilot 已成為 AI 程式設計工具市場的領導者,截至 4 月使用者數達到 1500 萬。
同時,Althoff 稱,AI 在小客戶互動領域的試水雖處早期階段,但已創收“數千萬美元”。微軟還正大力推進 AI 在銷售、客服和軟體工程等各個領域的應用。
谷歌將支付約 24 億美元,獲得人工智慧編碼初創公司 Windsurf 的技術授權
OpenAI 收購 AI 程式設計助手 Windsurf 的談判因微軟智慧財產權擔憂而告終,這起原本價值 30 億美元的交易最終被谷歌截胡。谷歌將僱傭 Windsurf 執行長 Varun Mohan 及部分員工,並獲得該公司技術的非獨家許可。
歷時數月的收購談判在近日宣告破裂。7 月 12 日,據科技媒體 The Information 報道,知情人士透露,Windsurf 團隊對其程式設計助手如何融入 OpenAI 與微軟的現有協議表達擔憂。根據該協議,OpenAI 需要與微軟分享其技術,這成為交易失敗的關鍵因素之一。
谷歌將為 Windsurf 技術許可支付費用,但不會持有該公司股份。這筆交易將為 Windsurf 的投資者帶來回報,員工也將獲得現金收益。Windsurf 將繼續作為獨立公司運營,約 250 名員工中的大部分將留在公司繼續開發面向大型企業的程式設計工具。
分析稱,此次交易失敗凸顯了大科技公司在 AI 程式設計工具領域的激烈競爭,以及複雜的合作關係如何影響行業整合。AI 程式設計助手市場正成為科技巨頭爭奪的關鍵戰場,相關工具能夠顯著提升軟體開發效率。
IT 業界
劍指谷歌,英偉達、OpenAI 齊進軍網頁瀏覽器
英偉達 (NVDA.O) 支援的 Perplexity AI 週三表示,該公司已經推出了一款具有人工智慧搜尋功能的新瀏覽器 Comet,希望挑戰市場領導者谷歌 (GOOG.O) 的主導地位。
這標誌著 Perplexity AI 進入競爭激烈的瀏覽器市場,旨在用能夠代表使用者思考、行動和決定的智慧體 AI 取代傳統的網際網路瀏覽方式。
同日,有報道稱 OpenAI 亦打算推出人工智慧網頁瀏覽器。StatCounter 的資料顯示,今年 6 月,Chrome 佔據了全球瀏覽器市場 68% 的份額,鞏固了其作為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瀏覽器的地位。
麥當勞的 AI 招聘平臺管理員密碼是 123456
25 年 7 月 9 日,美國科技媒體 Wired 報道了一起令人震驚的安全事件:由 Paradox.ai 為麥當勞提供的 AI 招聘平臺 McHire 被發現存在嚴重安全漏洞。研究人員 Ian Carroll 和 Sam Curry 僅用“123456”這組常見密碼,就成功進入了平臺後臺,並訪問了多達 6400 萬條應聘者的聊天與個人資料記錄。
這起事件不僅揭示出一家全球快餐巨頭在供應鏈資料管理方面的重大疏漏,也成為 AI 在人力資源應用中“黑箱、安全、合規”問題的現實縮影。
McHire 是 Paradox.ai 為麥當勞及其全球加盟門店提供的智慧招聘平臺,其核心功能是透過 AI 聊天機器人 “Olivia” 自動與應聘者進行溝通、篩選和性格測試。Olivia 被麥當勞視為提效利器,但它的“智商”並未能預料到“安全”才是立足之本。
根據 Wired 報道,兩位白帽駭客僅透過一個早已棄用卻未關閉的測試賬號,成功繞過驗證機制,獲得了後臺系統的管理員許可權。不僅如此,他們還發現:
  • 該賬戶使用的是“123456”密碼;
  • 系統未啟用任何雙因素認證(MFA);
  • 應聘者資料可以透過修改 ID 引數被窮舉訪問。
最終,他們驗證了系統中至少存在 6400 萬條聊天記錄,含有應聘者姓名、電話、郵箱和申請時間等資訊。
230 萬 Chrome 和 Edge 使用者安裝了會劫持瀏覽器會話的擴充套件
一款幫助開發者選擇顏色並獲得 Google 驗證徽章的取色器 (color pickers) 擴充套件看似無害,但安全研究人員稱它會劫持瀏覽器會話、追蹤網路活動,在受害者瀏覽器上植入後門。
這款名為 Geco 擴充套件的下載量逾 10 萬次,有 800 條評論,獲得 4.2/5 星評價,安全公司 Koi Security 的研究人員稱這是名為 RedDirection 的劫持瀏覽器的網路攻擊行動的一部分,該行動涉及 18 個惡意擴充套件,逾 230 萬 Chrome 和 Edge 使用者受到影響。
研究人員稱,這些擴充套件最初不包含惡意程式碼,因此能獲得 Google 的認證,它們是在後續更新中加入惡意程式碼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