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拒絕1003位男性求婚,用14小時改變世界:“女人不是裝飾品,而是燎原的火種”

茫茫人海中,為防大家走失,請大家:
點選上方 “藝非凡 ”  → 點選右上角“…” → 點選“設為星標 ”,就再也不會迷路啦!

一箇中國人端起一盆滾燙的開水,
潑向外國博物館裡的珍貴古畫,
嚇傻了一片外國人。
點選以上影片,瞭解她的故事!
歷史會模糊她的名字,
但每朵浪花都是她的紀念碑。
2024年,黑海某處,女演員黛西·雷德利在刺骨的海水中顫抖。
她正用身體丈量著98年前那個奇蹟。

連續9天的海水浸泡讓雷德利患上深海恐懼症,卻也令她在某個恍惚的瞬間頓悟:
"原來埃德爾不是戰勝了海,而是讓海成為了自己的一部分。"
1926年,14小時31分鐘,56公里暗流……
埃德爾擊敗所有男性挑戰者,以更快的速度橫渡英吉利海峽,擊碎時代的偏見,用血肉之軀改寫了歷史。

電影《泳者之心》截圖

她是人類史上第一位橫渡英吉利海峽的女性,是泳池規則的革新者,是競技體育的叛逆者,也是被時代遺忘的傳奇。
身著各式泳衣躍入水中的女孩,或許從未聽聞格特魯德·埃德爾(Gertrude Ederle)的故事。
但她們的每一次破浪,都是那頂紅色泳帽掀起的迴響。
電影《泳者之心》劇照,特魯德·埃德爾成功橫渡英吉利海峽
01
被大海選中的女孩
從溺亡恐懼到破浪女王
1926年8月6日,英格蘭多佛爾海岸。
夜色如墨,悽風低嘯,黑浪翻湧。
一艘救援船,像被肆意擺弄的玩具般,劇烈搖晃。
船上的人屏住呼吸,手電筒的光束在漆黑海面上掃動。
突然,一頂紅色泳帽在水中時隱時現。
“她還在遊!”  
14小時31分鐘後,渾身浮腫格特魯德·埃德爾被拖上岸時,說的第一句話是:“我還能繼續。”  
那一刻,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有女性橫渡英吉利海峽,她比此前所有男性挑戰者快了2個小時。
而岸上的歡呼聲中,混雜著記者們撕碎賭約的咒罵,他們曾用6:1的賠率賭她葬身魚腹。

格特魯德·埃德爾準備下水
7歲的埃德爾不會想到,一次險些溺亡的經歷,竟讓她成了大海的“宿敵”。
那天她在紐約灣被巨浪捲走,肺部嗆入鹹腥海水時,她抓住浮木的瞬間立下毒誓:“我要讓水再也殺不死我!”  

12歲那年,她以打破800米自由泳世界紀錄的方式兌現誓言,泳池邊的記者卻忙著議論她露出膝蓋的泳裝:"這簡直是道德災難!" 
19歲出徵巴黎奧運會時,組委會將女子選手安置在距賽場5公里的破舊旅館。

 埃德爾在巴黎奧運會
每天清晨,埃德爾踩著露水徒步前往賽場,蟬鳴聲混著運動鞋摩擦砂石的聲音,彷彿命運在給這位未來的女王鋪就荊棘王座。
當她以碾壓姿態摘下一金二銅時,《紐約時報》的標題卻是:"泳裝革新者引發保守派震怒"。 

1921-1925年,埃德爾累計打破29項世界紀錄,可媒體更熱衷討論她該穿幾寸袖長的泳衣。
慶功宴上,當記者追問"女性是否該參加競技運動",她將香檳潑向大海:"答案在浪裡。"  

02
與全世界的對賭
要麼沉沒,要麼改寫歷史
1925年6月,埃德爾首次挑戰英吉利海峽。

《每日郵報》的標題寫著:"自殺還是作秀?"
她的首任教練沃爾夫——一個22次橫渡失敗的壯漢,在第9小時強行將她拖上船。

“女人不可能成功!”次日的報紙頭條狂歡般宣告。 
沒人注意到沃爾夫顫抖的手。這個宣稱“女性缺乏毅力”的男人,私下對友人說:“我害怕她成功。”
被拖上船的埃德爾沒有流淚。她裹著毛毯研究潮汐圖,發現沃爾夫故意選錯出發時間。

埃德爾燒掉了所有負面報道。
一年後,她帶著自制的"反水母戰甲"重回戰場。
她發明了分段式泳衣,將笨重的連體泳衣剪成流線型短款。用豬油混合羊毛脂塗滿全身,既能保溫又能抵禦毒刺。
她研究潮汐規律,在56公里迂迴路線中開闢捷徑;她讓姐姐在救援船上播放進行曲,讓《星條旗永不落》的旋律成為劈浪的利劍。 

1926年8月,埃德爾再次挑戰英吉利海峽,命運給了她最惡毒的考驗。
清晨7點09分,格特魯德·埃德爾赤腳踏入法國格里內海角的浪濤中。
那個年代,女性連裸露腳踝都是罪過,海灘警察的皮尺是鎖鏈,羊毛泳裙是牢籠。

但埃德爾偏要撕碎這些桎梏。
她穿著分段式泳衣,紅色泳帽如旗幟,護目鏡下藏著熾熱的火光。

 埃德爾設計出兩件分段式泳衣,還在身上塗滿了豬油、羊毛脂等用於禦寒和抵禦水母
出發時風平浪靜,姐姐在救援船上高唱她最愛的歌,父親用釣魚竿遞來雞湯,新教練托馬斯·伯吉斯卻成了最緊繃的弦。

潮水是狡猾的對手,每6小時倒戈一次,56公里暗流中藏著水母的毒針與波塞冬的獰笑。
下午,天氣突變。6米高的浪牆把救援船掀得幾乎側翻,也3次將她拍入海底。
當新教練又一次試圖干預,想要“救”埃德爾上船時,她的父親老埃德爾舉槍橫亙在前:“要麼讓她遊,要麼讓我死!”

黑夜降臨,暴雨傾盆。
英格蘭海岸的照明彈穿透雨幕,為這位孤勇者點燃星火。
她的雙腿麻木如鉛,舌頭腫脹到窒息,皮膚被鹽水蝕出裂痕,卻仍在每一次換氣時嘶吼:“向前!”

潮水將她推向死亡航線,她便以血肉之軀劃出“之”字,如同在暴怒的海神掌心書寫戰書。 
21點04分,一頂紅色泳帽撞碎英格蘭海岸的黑暗。

14小時31分鐘,56公里煉獄,她比所有男性紀錄快近2小時,成為人類史上第六位、首位女性徵服者

03
上岸後的戰爭
陸地比海洋更擅長淹沒女性
第二天,《紐約時報》頭版宣告:“埃德爾浮出水面時,舊世界沉沒了。”
然而埃德爾的凱旋照,報社卻將畫面裁到只剩脖頸以上。“我們需要展現女性得體的一面。”編輯如此解釋。

200萬人湧上曼哈頓英雄峽谷,綢帶與歡呼淹沒街道。

曾譏諷“女人該烤蛋糕”的記者們脫帽致敬,稱她為“浪濤女王”;女工攥著報紙淚流滿面,泳衣店擠滿剪短裙襬的顧客,紅十字會游泳課報名暴增……

這一刻,她不僅是運動員,更是砸碎枷鎖的錘。 
一千零三封求婚信雪片般飛來,直到某位紳士發現她因長期浸泡海水導致失聰後倉皇逃離。
"他們愛的是海報上的女神,"埃德爾比劃著手語,"不是真實的聾女人。"

這個在深海所向披靡的女人,卻在陸地上不斷觸礁。
1933年,埃德爾因脊椎重傷退役時,媒體惋惜的卻是"美人遲暮",而非泳壇失去了一位開拓者。 
離開泳壇後,她在紐約列剋星敦聾人學校教聾啞人游泳,不太擅長手語的她會下水示範給學生看:“在水下,耳朵是多餘的器官。”

多年來,她一直在教聾啞人游泳。直到某天,她在聾啞學校看見孩子們對泳池露出的恐懼眼神——那分明是7歲時的自己。
70歲的埃德爾縱身躍入池中,白髮如月光鋪展水面。
她用手語比劃:"聽不見浪聲有什麼關係?心跳就是最好的節拍。"  

▲ 埃德爾晚年
04
百年後的浪花
當9分電影照見被遺忘的光輝
如今,紐約女性游泳俱樂部的新會員入會儀式上,仍要觸控那件塗滿豬油的泳衣複製品。
2008年北京奧運會,國際泳聯宣佈新增女子10公里公開水域游泳專案。當天,有觀眾在賽場高舉埃德爾照片。
2014年,當17歲的美國游泳運動員凱蒂·萊德基打破1500米自由泳世界紀錄時,解說員激動大喊:"看!這是埃德爾掀起的浪!"  

埃德爾終生未婚,無兒無女,和兩個女性朋友共同生活。
她的房間掛滿了游泳的獲獎證書和照片,回想起那些日子,她感慨:“那真是美好的生活,游泳時我感到很幸福,我原本可以繼續游下去的。”
2003年,埃德爾在新澤西的一家療養院去世,享年98歲。

她生前,幾乎沒有人記得她。只是每到她成功橫渡英吉利海峽的紀念日,會有記者來採訪她。

那些報道為她的現狀感到唏噓,但是埃德爾說,“不要為我哭泣,不要寫任何哭泣的故事。”
在療養院,有記者問95歲的埃德爾為何搏命渡海。
老人眼底仍躍動著1926年的浪花,她指著心臟微笑:“這裡,永遠住著19歲的海。”  

浪花拍岸聲千年不變,但有些東西永遠改變了。正如她撕裂海浪的泳衣,從此劃開了一個時代。
埃德爾逝世前留下一句話,至今鐫刻在加州衝浪學校的紀念牆上:“告訴女孩們,海從來不問性別,只敬畏勇氣。”  

當我們在電影院為《泳者之心》流淚時,埃德爾說不定正在雲端大笑。
當女孩們穿著各式泳衣跳進浪花時,或許不會想起百年前那個被羊毛泳裙束縛的時代。
但那抹永不褪色的紅,終將在每個敢於破浪的瞬間重生。
“因為總得有人證明,女人不是裝飾品,而是燎原的火種。” 
她們,本身就是海嘯。
願每位女性都能跨越自己的英吉利海峽。

哪吒爆火!我第一時間幫大家找到這本由中國郵政發行,中錢國信封裝的
《哪吒》系列郵票大全套👇
‍‍

詳細描繪出哪吒出世、童年遊趣、擒拿敖丙、鬥戰龍王、哪吒重生、定海安民6個故事情節。
每一套都自帶透明保護殼,既防塵又防磨損,隨意把玩也不用擔心會留下指痕!
《哪吒》系列郵票大全套裡包含:
《哪吒鬧海》四方聯一套6組24枚;
《封神演義》四方聯一套4組16枚;
《西遊記》套票一組4枚;
首日封附6枚郵票。
共50枚,枚枚都是經典中的經典。
現在購買,還贈哪吒首日封2枚!
並附有6枚《哪吒鬧海》郵票。
限量2000套,手慢無!
中國紅禮盒,
送禮珍藏大氣又權威!
一吒難求!
點選下圖 立即購買

探秘藝術家背後的故事
解析美學密碼
長按識別二維碼
加wx,提前佔座
點選下方圖片
一鍵進入優選商城
檢視更多非凡好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