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技術領導力
2025年以來,埃隆·馬斯克動作頻頻,以美國政府效率部(DOGE)話事人的身份掀起了一場場風暴,宣稱此前遭到兩次暗殺,自己已經立好遺囑。與此同時,特斯拉的全球銷量卻遭遇滑鐵盧,歐洲、中國,甚至美國本土的銷量都大幅下滑,跌跌不休。
也因此形成了一個耐人尋味的對比:一邊是馬斯克的個人影響力快速上升,另一邊是特斯拉市場表現的明顯回落。這一左一右的對照,不禁讓人對馬斯克的商業與政治雙線佈局是否明智,產生諸多質疑。今天K哥就和大家聊聊這個話題。

圖片來源:文小言
01
特朗普“頭馬”,全世界最危險的人
1、從“強力競選夥伴”到“政府效率部部長”
馬斯克之所以親近政治和特朗普結盟,流傳多種說法,包括他的大兒子因美國社會混亂的性別教育,改變了性別,促使馬斯克發誓要扭轉美國現狀,最終與相對“保守”的特朗普站在了同一陣營。無論出於什麼原因,馬斯克在特朗普的競選過程中,利用自己在科技界和商業界的影響力,出人出力出錢,成為特朗普最重要的“強力競選夥伴”,為特朗普贏得大選立下汗馬功勞,卻是不爭的事實。
特朗普重返白宮後,也懂得投桃報李,為馬斯克量身定製了一個以“提高政府的效率和削減開支”為使命的全新機構“政府效率部”,並任命他為該機構的負責人。雖然從本質上看,政府效率部只是特朗普成立的一個外部諮詢機構,並不算一個正式的政府部門,馬斯克也不是真正意義上“在編”的政府官員,不領政府一分錢薪水,但他身後站著特朗普,隨時可以申請各種“尚方寶劍”,已經足夠他隨意揮灑,大殺四方了。
2、天下熙熙,皆為利來
馬斯克之所以甘願“帶資入職”,也並非完全出於理想主義,至少客觀上為他的商業發展帶來了各種肉眼可見的便利和好處。舉個最直觀的例子,以前馬斯克曾多次抱怨SpaceX與NASA開展業務合作,受到很多限制,走審批流程也很繁瑣。但現在,他的好兄弟賈裡德·艾薩克曼直接被特朗普任命為NASA新局長,有了這層關係,以後SpaceX很多業務的開展想必會絲滑很多。
另一個能給SpaceX業務產生重大影響的部門聯邦航空管理局(FAA),也在馬斯克走馬上任後,以“發生數起民航事故,需對交通管制系統安全升級”為由,被馬斯克“接管”過一陣子。但凡FAA領導層裡有明白人,以後想再對SpaceX的各種環評、審批卡脖子,都要好好掂量掂量。
無疑,這些都是馬斯克的從政紅利。不論他主觀本意為何,客觀上其新政治身份,確實為他的商業帝國帶來了各種巨大好處,掃清了很多以前難以克服的障礙。但是,由於政績太過顯著,直接導致7萬人員下崗,不少人揚言要他付出代價,馬斯克的安全狀況令人擔憂。

02
特斯拉,銷量大潰敗
當然,即使現在的馬斯克擁有更多有形和無形的權力,但對他來說,發生的也不全都是好事。比如,特斯拉銷量斷崖式下滑,就挺讓他糟心。
1、全球兩大市場,慘遭滑鐵盧
曾經在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一騎絕塵的特斯拉,如今流年不利,困境重重。歐洲市場上,法國暴跌63%,西班牙跌了75%,北歐三國集體下挫,甚至連設有歐洲唯一特斯拉工廠的德國,銷售也是下滑嚴重,2025 年 1 月,德國僅僅註冊了 1277 輛特斯拉新車,比去年同期下降了 59%。就算大洋彼岸的美國,特斯拉的大本營加州的銷量,也大跌 12%,市場一片慘淡。
特斯拉大幅下滑的業績,僅僅是因為“大環境”造成的嗎?並不盡然。以加州市場為例,2024年在特斯拉加州銷量大幅下滑的同時,其他品牌的電動車的註冊量卻增長了1.4%,這說明特斯拉之所以在全球兩大主要市場都慘遭“滑鐵盧”,是有其深層的自身原因的。
2、特斯拉“第二增長曲線”失效
當初被市場“驚為天人”的特斯拉怎麼就不香了呢?看看特斯拉旗下車型的“荒廢”就能明白一二了。
Model Y 已經 5 年沒推出新款,在競爭激烈的汽車市場,長時間不迭代產品無異於“自絕”於消費者;推出逾10年的高階車型Model S轎車和Model X跨界車,也同樣缺乏款式更新,難以滿足消費者日益多樣化的需求。被寄於厚望的Cybertruck上市前,馬斯克曾充滿信心地表示,每年將生產25萬輛,但現在考慮市場因素,真正產能只有不到5萬輛。環顧整個特斯拉,目前能打的只有 Model 3,但僅憑一款車型,根本無法為其帶來顯著的銷量增長,更難以支撐整個企業的發展。
更要命的是,特斯拉的“第二增長曲線”也未能奏效。特斯拉在自動駕駛(FSD)、無人計程車、人形機器人等領域投入巨大,但都屬於長期投資,需要較長時間才能獲得回報,短期內收益有限,很難改變特斯拉的銷售困境。而在這期間,企業還需要不斷投入資金維持高成本研發,不僅不能起到改善企業經營基本面的作用,反而給特斯拉的資金鍊帶來了巨大壓力。



03
最懂流量的科技狂人
馬斯克不僅是科技狂人、世界首富,還是擁有全球2億多粉絲的超級大網紅,其個人 IP 也早已與特斯拉、SpaceX 等旗下公司深度繫結。
1、品牌深度繫結,是福還是禍
馬斯克憑藉自己獨特的個人魅力和創新精神,吸引了大量粉絲和投資者的關注。他的一舉一動都能引發媒體和公眾的熱議,為企業和產品帶來諸多好處。比如,特斯拉就幾乎不用做廣告,馬斯克隨便發條推文,所帶來的關注和流量,足以勝過世界上最頂尖的廣告公司,輕輕鬆鬆就能為特斯拉省下N個億的推廣費。他的這一優勢,曾讓周鴻禕羨慕不已,也讓老周下定決心像他一樣,潛心經營自媒體。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馬斯克的這種自帶流量體質,也是一把雙刃劍,他的一言一行都會被拿到放大鏡下檢視。偏偏馬斯克又對做“意見領袖”非常上頭,什麼話都敢說,這無疑會給與他個人IP深度繫結的企業品牌,帶來很大的潛在風險。
2、馬斯克終將為“口無遮攔”買單
馬斯克在社交媒體上經常發表一些涉及政治的言論,並頻繁批判歐洲領導人,引發歐洲消費者的反感,甚至對馬斯克旗下產品進行抵制。瑞典著名的市場調研機構Novus的資料顯示,僅11%受訪者喜歡特斯拉品牌。而英國電動汽車新聞網站Electrifying.com的調查則顯示,有60%英國購車者因馬斯克的政治活動和聲譽,而拒絕購買特斯拉。
除了敢冒犯終端消費者,對一些大企業金主馬斯克也是一點不慣著。其中一個經典名場面就是在2023年的紐約時報DealBook峰會上,當著現場觀眾和眾多媒體的面,硬剛那些包括迪斯尼、蘋果、IBM在內的X平臺(原推特)廣告金主。放言“如果有人想用廣告要挾我,用金錢要挾我?給我滾蛋!”並直接點名就坐在臺下的迪斯尼執行長鮑勃·艾格“嘿,鮑勃,如果你在觀眾席上,這就是我的感受,你愛做不做。”結果呢,致使X平臺當季的廣告費收入,損失了7500萬美元之巨。
作為世界首富的馬斯克,過足了任性的癮,但他的企業卻要為他的口無遮攔買單,無論是特拉斯還是X平臺,都難以例外。這應該是它們擁有“霸道總裁”所難以擺脫的宿命吧。為此不少網友操碎了心,呼籲馬斯克“少上上網,多管管廠”,但他能做到嗎,做到了還是馬斯克嗎?

04
馬斯克模式,還能走多遠?
1、馬斯克模式的本質
毫不誇張地說,馬斯克是一位不世出的天才創業者,難以複製;但他的創業模式,卻值得很多創業者參考、學習。經過深入研究,我們不難發現馬斯克模式的本質可以簡單總結為:開放技術+持續創新+長期戰略。
以特斯拉為例,特斯拉公開技術方案,培育新能源產業生態。這種開放的策略不僅促進了整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也為特斯拉贏得了良好的口碑。而後,特斯拉又不斷投入研發,確保技術領先性,無論是在電池技術還是自動駕駛技術方面,特斯拉都處於行業前沿。同時,馬斯克又敢於犧牲部分短期利益,透過大規模生產和銷售,降低成本,提高市場佔有率。
馬斯克的這套做法無疑是有效的,最近雷軍在接受採訪時就誠懇地表示“特斯拉對全球電動車行業,都起了啟蒙推進作用,現在仍是行業標杆”。
2、馬斯克模式的弊端
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馬斯克模式”也存在不少弊端。比如,馬斯克旗下的很多業務板塊都處於虧損狀態:Neuralink去年燒錢超10億美元,X平臺估值縮水70%,特斯拉2024年淨利潤同比下降超50%。這也導致這些企業的資金鍊極為脆弱,高度依賴融資和資本市場預期。一旦資本市場對馬斯克失去信心,減少融資或提高融資成本,企業的資金鍊就可能快速斷裂。
波蘭社會學家齊格蒙特·鮑曼說過:“在液態現代性中,可見性取代了穩定性,成為生存的第一法則。”馬斯克在媒體和自媒體上一直保持高調,不斷換明星女友,炒狗狗幣,宣稱“移民火星”等等,不排除在這背後也存在某些商業考量。馬斯克透過這種方式保持自己和企業的曝光度,吸引使用者和投資者的關注,也不過是遵從新時代下的生存法則。
林肯有句名言:“我走得很慢,但我從不後退。”馬斯克與林肯不同,他走得很急,習慣多線作戰,卻也很少想過後退,但真正卓越的企業家必須學會在創造與毀滅、激進與剋制之間找到平衡,希望這個天才和他的企業,能走得更遠,創造更多人類奇蹟。
對此,您怎麼看?
期待您在留言區理性發布高見,留言點贊最高的朋友,掃碼文末投行君微信,可以獲得投行圈子商務揹包一個。
投行圈子已組建多個私域社群,根據會員職業及愛好,進入(投行業務交流、專業學習、股權投資、資管、業務推廣、上市公司高管、銀行、海外資產配置、單身脫單、摜蛋等等)相關社群。目前已超過6000位精英會員,歡迎加入。

↓點選關注投行精英,對話視窗回覆“乾貨”,獲得投行乾貨大禮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