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案、投資收入,要申報1099稅表

Q:我最近找到工作,僱主說報稅時會提供1099表格,請問為什麼會是這種表格?如何報稅
A:工作採接案計酬、或者有投資收入、退休金分配或其他金融交易,都可能收到1099稅表(Form 1099),這個與全職工作者收到列有工資的W-2稅表不同。
1099表是什麼?
從某組織或企業一年內獲得至少600美元自由職業或自僱工作報酬或者從提報股息、利息和資本收益的金融機構獲得報酬,都將收到1099表。
社安局(Social Security Administration)也提供1099表報告一年內收到多少政府福利;529大學儲蓄計劃、健康儲蓄帳戶(HSA)和退休儲蓄計劃則提供這類表格列出過去一年提領多少款項。
企業和金融機構1月31日前鬚髮送1099表,有些截止日是2月中;美國國稅局也會收到副本。
1099表有十幾種,要求不同;表列款項通常要納稅,但529和HSA的1099表所列提款金額只要用於合格開支,不必納稅。
有些收入在1099表格中未列出,卻必須申報,好比自僱人士收入,特別是為個人提供服務,例如經營園林綠化業務,往往不會收到列有收入金額的1099表,須自行追蹤。
各種1099表
從非一般僱主獲得金錢便可能收到1099表。以下是常見型別:
  1. 1099-B:列舉賣股票、共同基金、交易型指數基金(ETF)和其他型別的金融交易收入,這些獲利需納資本利得稅。
  2. 1099-C:提報金融機構或貸方取消或免除的至少600美元債務。取消債務須納稅。
  3. 1099-DIV:提報透過股息和其他股票分配所獲至少10美元收入。
  4. 1099-G:提報從政府收到的錢,例如州和地方退稅及失業補償。
  5. 1099-INT:提報銀行、信用合作社或其他金融機構的利息收入(至少10美元)。
  6. 1099-LTC:提報長期照護保險福利。如果透過符合稅務條件的長期照護保險支付費用,通常無需納稅。
  7. 1099-MISC:提報雜項支出,例如至少600美元的獎金和獎勵及其他類收入。
  8. 1099-NEC:提報至少600美元的自由職業或諮詢收入。NEC是非僱員薪酬(nonemployee compensation)的英文縮寫,2020年前此項收入通常被包括在1099-MISC表格。
  9. 1099-OID:提報從某類債券收到的資金。OID是原始發行折扣(original issue discount)的英文縮寫。
  10. 1099-Q:提報從合格教育計劃如529大學儲蓄計劃和Coverdell教育儲蓄帳戶提取的款項,包括總分配和收益,一旦用於合格教育費用,無需繳稅。
  11. 1099-R:提報退休儲蓄帳戶、退休金、年金、利潤分享計劃和壽險分配,顯示是否從分配款中扣除任何稅款。
  12. 1099-S:提報賣房收益。單身者通常房屋獲利25萬美元的部份可免稅,已婚且聯合報稅而且過去五年中有兩年住在這所房子裡,免稅的售屋獲利金額達50萬美元。房屋成交文件中就附有這個表格。
  13. 1099-SA:提報從HSA提取的款項,只要用於合格醫療費用,無需納稅,但仍要申報。
  14. SSA-1099:提報當年收到的社會安全福利。
  15. 1099-K:提報從第三方支付處理商如Venmo或PayPal收到的商品或服務銷售款,這些款項2024納稅年度須達至少5000美元。

1099-K表格新規

2023年度,交易200筆以上、總額至少2萬美元,第三方支付處理商才會傳送1099-K;但在2024年,交易額只要達5000美元就會收到表格,個人支付例如給家人或朋友贈與和報銷不算在內。
有提案要將課稅門檻降至600美元,原訂2022年生效,國稅局二度推遲,打算分階段實施,2024年先將門檻降至5000美元、2025年2500美元、2026年起降至600美元。
即使沒有收到1099-K表,還是要申報商品服務應稅收入。
至於要在哪裡申報1099表格上的資訊?取決於表格型別和提交的報稅表型別。
自僱人士通常會在附表C(營業利潤或損失)中提報1099-NEC所列收入;此外,在附表D「資本利得與損失」中提報 1099-B認列的資訊,主要是股票、共同基金或ETF銷售所得。

有些款項免課稅

九成的1099表所列款項須納稅。但有諸多例外。例如收到1099-SA表列有HSA款項,如果用於合格醫療費便無需納稅。不須申報,但須保留紀錄以表明該款項已被收到並有合規用途。
國稅局自動電腦系統會將報稅的申報收入與1099表副本進行比對,不如實申報恐引發稽查(audit)。
國稅局發現漏報後可能傳送通知,解釋報稅單數字與第三方報告的數字不同,或許會在通知信中建議更改收入、抵免額或付款。納稅人如果同意可在回覆表上簽名並連同所欠款項一起寄回,不同意則須填表並提供簽名宣告寄回。
以客戶出發 

 以朋友同行

來源:世界日報
免責宣告:除原創類稿件,其他均由本小編整理,僅供參考,不作為稅務法定依據,具體操作請諮詢美國相關專業人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