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老師上課帶學生打遊戲?整活兒還得看隔壁班中國老師….

(立即掃碼,開啟蕭邦5.20浪漫之旅)
注:本文綜合整理媒體資訊,無任何立場!
在吵吵嚷嚷的教室裡,老師正在帶著同學們煞有介事地分析一張地圖,等高線、U型谷、角峰等等地理關鍵詞一個接一個地冒出來,看來這是一堂地理課。

但仔細一看又感覺哪裡不太對勁。為什麼螢幕上被用來當案例分析的地圖,會是《塞爾達》裡的海拉魯大陸?

沒錯,這就是地理老師兼B站UP主@胖胖地球君 的上課日常,用遊戲的畫面當教材,讓地理知識以一種“卑鄙”的方式進入到高中生的腦子裡。
他經常帶著學生透過遊戲裡的場景學習地理知識。除了《塞爾達》,《城市:天際線》《發現之旅:古希臘》等遊戲也曾在他的課堂上大展身手,成為教學的一環。恐怕就連遊戲設計者也沒想到自己的遊戲有一天能當上教輔吧。正如評論區他的學生所言:

當然,這麼會整活兒的地理老師,自然不僅僅會帶著學生們上課玩遊戲。和其他地理愛好者一樣,@胖胖地球君 也喜歡扒著地圖看,用地圖解釋各種地理乃至歷史、文化的命題。比如,他就曾經用地圖解析了萬里長征路的完整路線、玄奘西行的路線等等。
在他看來,地圖不僅僅是一種好玩的工具,更可以讓他在其中完成許多奇思妙想。
比如,他會在真實世界的地圖中尋找虛構小說中的神秘地點。而且,他不光自己找,還會把這種史詩級難題丟給學生,讓學生一起頭大。
讀過《三體》的朋友肯定會對羅輯被選為面壁者後為自己選擇的居所所在地感到好奇。身為地理愛好者,UP主也不例外。不過,書中對於這個地點的描述實在是充滿了矛盾與曖昧:
“這兒沒有顏色,您需要想象:看,這是幾座雪山,很險峻的那種,像天神之劍,像地球的長牙,在藍天的背景上,銀亮銀亮的,十分耀眼……
錯了!雪山下面的地區不能冷,是亞熱帶氣候,這是關鍵!在雪山的前方,有一片廣闊的湖泊,水是比天空更深的那種藍……湖水就藍得發黑,這更好。
湖的周圍,要有大片的森林和草原,注意,森林和草原都要有,不能只有一樣。這就是這個地方了:雪山、湖、森林和草原,這一切都要處於純淨的原生態,當您看到這個地方時,會幻想地球上從來沒有出現過人類。在這兒,湖邊的草地上,建造一個莊園,不需要很大,但現代化的生活設施應該齊全,房子的樣式可以是古典的也可以是現代的,但要和周圍的自然環境協調。還要有必要的配套設施,比如噴泉、游泳池什麼的,總之,要保證這裡的主人過上舒適的貴族生活。
一開始,UP主根據雪山、湖泊、森林、草原的描述將地點定位在了紐西蘭南島的某個地區,不僅啥都有,風景也相當怡人。

但顯然,如果這麼輕輕鬆鬆就讓他找到了地點,這條影片也不至於能獲得9.5萬人的點讚了。
真正的難點,卡在了羅輯對於氣候的要求:這亞熱帶的氣候要求一齣,能找尋的範圍一下就被極限縮圈了——大約在南北緯23.5-35度之間。也是因此,UP主將網上主流猜測的北歐、西歐等地給排除了。
那麼,這地方究竟會在哪兒呢?UP主總結出了六大關鍵要素:

他將目光投向美洲和大洋洲,開始網格化搜尋,並且還真在智利南部的一小片區域裡找到了一個和書中描述符合程度達到99.9%的地方——這裡不僅有隱秘的雪山、湖泊、森林、草原,還有怡人的氣候。

甚至,UP主還剛好找到了一個神秘豪華莊園,佔地6000多平,有機場、有馬廄、有各種現代化設施,簡直就是羅輯的天選隱居之地。
影片發出後,《三體》的粉絲們也紛紛前來圍觀。有人表示,UP主這把簡直是“大史模擬器”。

不過,在一眾投贊成票的觀眾之外,也有一些人提出了疑問:羅輯得掉進冰湖悟道到成為執劍者啊,你找的這地方能有冰湖嗎?

最初,面對大家質疑的亞熱帶不結冰,@胖胖地球君 也是相當自信地表示:“這地兒偶爾能結冰,滿足設定。”但隨著討論逐漸深入,他發現這波真要被打臉了——南半球這地方好像真的不結冰。
於是,UP主果斷又發了條影片滑跪,深刻覆盤自己到底哪出錯了。他還表示,剛開始看到影片火了非常開心,於是“有點飄了”。但等熱度消退,冷靜下來思考過後,他才發現確實是自己錯了。
“那發現錯誤的時候就要進一步地去學習,在這個學習過程中又會有新的題材出來。我覺得這是最奇妙的地方,就是它逼著你不斷地去學習。”

不僅如此,他甚至把這次“打臉”經驗變成了一個天然的教學機會,決定去考考他的學生。
面對著這現成的能“打臉”老師的題目,學生們自然也是踴躍作答,一路從北半球寒潮的形成分析到了南極的極渦對全球天氣的影響,知識量之豐富,思路之清晰,讓評論區的觀眾都歎為觀止。

他的課堂向來如此。在他的課堂上,我們很少看到照本宣科式的內容。同樣是讀地圖,他就能把讀地圖、學地理知識這件事情用遊戲一樣的方式講出來。
但課堂上的短短四十分鐘完全不夠他用,所以在B站發影片,就成為了他盡情表達對地理熱愛之情的場所。這一舉動不僅僅是讓學生,也讓更多觀眾像他一像樣愛上了地理知識,吸引、彙集起了一批同樣對地理感興趣的人一起討論、探索一個更大更廣闊的地理世界。
而在地圖上尋找虛擬作品中的地點這類“圖尋”遊戲,便是他熱愛地理的表現之一。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地圖是我們地理人的第一語言,它比文字還要重要。

他認為,地圖既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又承載著關於歷史故事的無限聯想。比如買房時,如果仔細看地圖,就能辨別出一些低價房是否位置過於偏僻,周邊配套很差;又或者當看到一幅中國古代地圖時,他的腦海中便會立刻浮現出指揮千軍萬馬去攻城略地的場景,帶他瞬間“穿越”到那個時代。
而地圖所引發的無盡暢想,也成為了各路地圖UP主的靈感源泉。在B站上,還有一大批對地理痴迷的UP主正在以地圖為載體,這樣講出一個又一個精彩的故事。
為什麼伊拉克在歷史上總是被各路侵略者入侵?@三維地圖科普君 用三維地圖給我們講明白背後的邏輯——地太平,侵略者就來得格外頻。

而衣索比亞之所以能如此生猛,也多虧了衣索比亞高原這道天塹,讓普通的陸軍難以入侵。

UP主@地圖罐頭 則更喜歡用地圖來解釋歷史問題,比如他就曾用地圖推演來還原吐蕃疆域的拓展與衰敗、蒙古的擴張與覆亡等等歷史故事。

在他們眼中,山川河流、地形地貌,無不影響著文明的走向和權力的佈局。這種獨特的視角,讓我們對世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除了歷史,地圖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同樣有著十分重要的用途。比如UP主@三維地圖看世界 就想到了用三維地圖來做旅遊攻略。比起看了各種攻略還一頭霧水,跟著地圖找路線,確實直觀得多。

@地圖偵探 做的事情就更好玩了,他居然能根據一張老照片,找到求助人父親當年的足跡,滿足ta帶著父親重遊故地的願望。

更有趣的是,住在當地的其他小夥伴竟然根據UP主的影片提前幫求助人踩好了點。這種“你找尋的,就在我家門口”的奇妙感,讓每個看到的人都不由地會心一笑。

一些UP主來不及回答的問題,也有其他熱心小夥伴幫忙解答。

或許這正是UP們和觀眾如此熱愛地圖、地理這一領域的原因。
在一次次地圖上的探尋中,地理知識從書本躍入現實,變得鮮活且實用;而UP主和觀眾之間的關係,更像是在一場奇妙的冒險裡並肩作戰的夥伴——觀眾們不是被動的看客,他們隨時準備拋給UP主一些“難題”,而UP主就像是那個勇敢的探險家,拿著這些點子當指南針,在知識的叢林裡穿梭。
在他們的世界裡,地圖不再只是一張紙,上面的每一條線、每一個點,都像是一個個故事的引子。它承載著人文的溫度、政治的風雲、歷史的厚重,還有人與人之間那些溫暖的、有趣的、動人的故事。
它就像是一面鏡子,映照出世界的模樣,也映照出我們自己的模樣。
今日話題討論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
歡迎留言評論~
– END –
 歡迎將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梨雪森編輯. 八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