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網都在期盼的神作,徹底搞砸了

時隔三年,全網期待的神作迴歸了。
《愛,死亡和機器人》第四季,在昨天重磅上線。
因為之前有過翻車又回春的經歷,人們對新一季的期待繼續拉高。
魚叔也是按時按點守在電腦前,第一時間刷完十集。
然而,看前有多興奮,看後就有多無語,內心只剩下一個大大的問號。
這什麼情況?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它——
《愛,死亡和機器人》第四季
Love, Death & Robots Season 4
2019年,《愛,死亡和機器人》(以下簡稱為:《愛宕機》)橫空出世,直接成為席捲全球的現象級作品。
原因無他,太新奇了
18個篇幅不一、風格迥異、腦洞大開的故事,引發無數討論。

從班底與從製作來看,這部劇就足夠神。
大衛·芬奇(《搏擊俱樂部》《七宗罪》)提姆·米勒(《死侍》),兩位大導演為它擔任監製;
劉宇昆、阿拉斯泰爾·雷諾茲、邁克爾·斯萬維克等獲過星雲獎、雨果獎的世界知名科幻作家們為它編寫劇本;
以及來自全球各地的一流動畫製作團隊操刀呈現。
恢弘震撼的科幻場景,有。
風格獨特的迷人畫面,有。
難辨真假的電腦特效,有。
荒誕奇妙的創意構思,也有。
當然「神中之神」的,還是《愛宕機》的故事主題與其帶來的思考。
對生命、對死亡、對未來、對愛情…….一個個眼花繚亂的畫面背後都蘊含著充滿哲思的內涵。

以上種種,讓觀眾宛如接觸到新大陸一般,令人為之一振。
當年,被譽為「動畫界奧斯卡」的安妮獎上,《愛宕機》包攬四項大獎:
「最佳編劇」「最佳故事」「最佳製作」「最佳音樂」
如今6年過去,第一季在豆瓣上,依舊有50+的人數評出9.2的高分。
絕對傲視大多數同品類動畫,甚至比起真人作品也不遑多讓。
沒想到,2年之後的《愛宕機》第二季竟然翻車了。
雖然風格依舊千變萬化,不少故事也是同樣出自名師之手,製作更是一流水準。
卻因為過度專注形式,忽略故事核心的表達,而從神壇跌落。
好在,網飛沒有放棄這個專案,2022年的第三季又回到了這IP應有的水平。
也正是有了這樣的回春,人們堅信第四季可以延續這個輝煌。
誰知,苦等三年的結果竟然是當頭一棒。
別說保持水平了,表現甚至還不如翻車的第二季。
IMDb分級評分遠低於前三季。
豆瓣評分也是最低水平的5.1分。
而且感覺還會繼續下跌。
問題究竟出在哪裡了呢?
打眼一看,這一季的題材和班底依舊足夠豐富。
仍然有大衛·芬奇坐鎮。
也有不少知名科幻作家的原作打底。
2D3D畫風兼顧,從荒誕喜劇,到戰爭科幻,絕不放過任何一個門類。
而且這一季甚至還有了首次真人出演
部分視覺效果,做得也還不錯。
像是第七集《霸王龍的咆哮》。
充滿尖端科幻感的宇宙競技場,璀璨耀眼的星空。
在浩瀚宇宙中嗜血廝殺的血腥場面。
都讓人精神一振。
但這些都不能仔細去品味。
說不好聽點,《愛宕機》第四季可以說毫無新意。
無論從畫風、題材、劇情還是設定來看,都似有曾相識之感
比如第二集《與微型物的近距離接觸》。
微縮模型的世界下,外星人乘飛碟友好拜訪地球。
本想抱著「愛與和平」的心態先善意問好,結果被人類一槍「雞」斃。
惹得外星人對地球展開了全面進攻。
在各地標誌性建築的映襯下,清掃各地的小小人類。
不過,人類很快就找到了反擊的辦法,想要把外星人趕回老家。
結果,這大招開得太大,把整個太陽系都搞沒了。
但最終,對於浩瀚宇宙來說,也不過是放了一個屁的事兒。
微觀模型+移軸拍攝+世界大戰+一個屁,是不是有一種看過了的既視感?
沒錯,第三季的《迷你亡靈之夜》就是這樣的故事。
本季只不過是把殭屍換成了外星人。
換湯不換藥,也不過是一場炒冷飯。

《迷你亡靈之夜》截圖
又比如第三集《蜘蛛玫瑰》。
講述一個心懷殺夫之仇,孤獨生活在宇宙中的改造人,撫養一隻「異形史迪仔」的故事。

然而,這個故事也是處處有著既視感。
其實,本集的導演就是上一季《蟲群》的導演。
這次的故事發生在同樣的宇宙,有著同樣的設定,劇情上也同樣有人類與外星物種交易的橋段。
甚至對於物種共生關係的主題表達,也和《蟲群》有類似之處。
再比如第五季的《另一個巨物》。
機器人+貓咪的設定,第一季中就已經出現。
而貓咪統治世界,也在第三季也已達成。
我是不明白為何又來一遍。
當然,畢竟這個IP已經走到了第四季,形式上出現重複也不是不能理解。
只是,《愛宕機》核心並非形式,而是故事。
導致這一季徹底失敗的,還是故事核心太過於淺顯單薄
這個系列的靈魂,就是圍繞「愛、死亡和機器人」三個主題展開先鋒、尖銳、充滿哲思的探討。
例如第一季的《齊馬藍》與《狩獵愉快》。
前者藉由繪畫藝術,讓一個機器人開始思考「生或死」的終極命題。
而在這個過程中,它最終選擇拆解自我,返璞歸真。
看似是一個簡單的故事,卻蘊含著陸九淵所言的「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相似的哲學意味。

後者則是在中國古典志怪故事上,包裹著從妖術到科技的幻想。
當曾經的狐狸精以金屬結構重新獲得變身能力之後,她的一聲仰天咆哮,也吼出了自然之靈在工業時代下長久的擠壓。

還有第三季中的封神之作,《吉巴羅》。
這個發生在一個由財寶構成、靠聲音蠱惑人心的水中女妖和一個聾子武士之間的故事。
既讓人們對「愛為何物」產生了辯證思考,也讓人從中解讀出關於殖民與壓迫的內涵。

可到了這一季,故事內涵的解讀空間幾乎都沒有了。
所有主題,全變成了最淺顯的價值輸出。
就像同樣圍繞一箇中國女性展開故事的《霸王龍的咆哮》。
身上刺有狼圖騰的女主角,是一個供貴族取樂、為上層階級獻祭的角鬥士。
每天的生活就是與同伴廝殺、比賽,然後努力活下來。
但她不甘於命運,決定不惜一切代價翻身反抗,奪回屬於自己的自由與尊嚴。
可是呈現方式,卻是讓她以旁白的方式,幾乎照本宣科般地朗誦出來。
最後還要突兀地再詠上一首唐詩。

雖然是科幻故事,但以亞非拉為形象代表的反殖民主題,根本不需要多做解釋。
而其中夾雜的各種關於東亞文明的刻板想象,直白、生硬到讓人翻白眼。
還有關於環境保護的一集《各各他山》。
一個長得像太空克蘇魯的外星人降臨地球,對人類發動了一場聖戰。
因為它們從地球上一隻據說是「耶穌」轉世的黑鰭海豚口中獲知了,人類對海洋生物的屠殺行為。
顯然,這樣的設定算不上特別新奇。
但如果故事呈現得有趣,想象力再大膽、豐富一點,也還是有看頭的。
結果,這幾分鐘就壓根什麼也沒展開,乏味至極。
再加上,這一集還是由真人演員演繹,連視覺上也缺失了動畫獨有的風格特質。
最終,全集除了自以為是的抖機靈和直白的環保警示,毫無任何有趣的看點。
還有一集,《奇克信教》。
故事的全部內容,就是片名這四個字。
奇克是一個二戰美軍飛行員,也是沒有信仰的無神論者。
一次任務,直面被德國納粹召喚出來的墮天使,展開一場惡戰。
最終,因為被十字架所救,瞬間有了神聖的信仰。
這……是宗教宣傳片?
有的表達直白,有的則到了不知所云的地步。
本季開篇的第一個故事,就是大衛·芬奇操刀的一個MV
沒錯,你沒有聽錯。
就是一個MV
老牌搖滾樂隊,紅辣椒樂隊以提線木偶的形式激情live一首他們的經典歌曲《Cant Stop》。
不停閃爍的燈光,幾乎可以掀翻屋頂的聲浪,夠嗨夠狂。
但,一首歌唱完,就沒了。
紅辣椒樂隊的粉絲聽得非常爽,可想要獲得更多內容的觀眾只覺得這一集是水時長的。
當然,本季並非一無是處。
個別亮點,也讓魚叔感到很有趣。
就像《智慧家電,低能主人》,利用定格動畫讓生活中所有的智慧家電開口,吐槽被智慧生活養廢的糟糕人類。
其中的智慧馬桶的吐槽,實在有夠犀利,看得讓人忍俊不禁。
但整體而言,這點好玩兒的東西完全不能抵消整體劇集糟糕。
大寫的「瑜不掩瑕」。
走到第四季,《愛宕機》還是淪為了平庸乏味的自我重複之作。
已經不再是先鋒、大膽、想象力的代名詞。
只是,魚叔看完,又覺得好像也不能都怪罪主創。
成片中滿滿的敷衍了事的態度,明明白白地透露著一種「就這麼拍了愛咋咋地」的意味。
難道是製作團隊在甲方爸爸的瘋狂壓榨下,已經徹底擺爛了?
或許,對於這些年越來越糟的世界局勢,他們也絕望到毫無動力了?
十個故事講來講去,似乎只想表達兩件事。
一是,人類丸了。
二是,讓貓咪統治世界吧!
全文完。
如果覺得不錯,就隨手點個「贊」和「推薦」吧。
助理編輯:旺達的托馬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