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去美國留學還香嗎?三類人趕緊繞道,兩類人還能衝 2025-07-09 09:36 美國高中留學 最近很多家長問:“現在去美國留學,算不算49年入國軍?” 說實話——美國名校的金字招牌沒塌,但政策收緊+天價花費,踩中雷區真能人財兩空。今天說點大實話,哪些人該繞道,哪些人還能賺。 一、三類人,建議慎重考慮美國 1. 普通家庭:一年一百萬,燒錢如燒紙 紐約大學學生曬賬單:學費42萬+房租28萬+吃飯9萬,輕鬆破百萬。 南加大商科更狠,一年95萬,抵二線城市一套房首付。更扎心的是隱形消費:教材一本上千(國內3倍價),醫保強制買校方指定款(比校外貴40%)。想打工回血?本科生每週限20小時,時薪15美元連房租零頭都不夠。 對比更傷人:同樣進世界Top 100,澳洲悉尼大學一年35萬,德國公立校免學費+年耗15萬。河北家長抵押房子送女兒去悉尼,結果澳元匯率暴漲30%,第二年直接輟學——這筆賬,中產家庭真扛不住。 2. 敏感專業生:簽證卡脖子,讀書像走鋼絲 “國防七子”院校背景的STEM學生(尤其晶片、人工智慧、航空航天),美籤拒籤率超80%。去年加州理工博士生因實驗室涉密,開學前一週被吊銷簽證。2025年新規更狠:簽證官要查你5年內所有社交賬號(微博、豆瓣、QQ空間全包括),必須設為公開狀態,否則直接拒籤。 更憋屈的是隱形歧視:德州農工學生反饋,實驗資料總被要求額外驗證,教授明說“防技術洩露”。H1B工作籤更是賭命——2025年碩士中籤率僅23%,七成留學生畢業就得回國。 3. 心理抗壓弱的:自由與危險一線之隔 2024年美國校園槍擊案達653起,留學生圈流傳“躲彈指南”:避開禮堂、圖書館等密閉空間。俄亥俄州立大學中國女生因課堂反駁“臺獨言論”,遭本地學生圍攻,校方僅口頭調解了事。紐約心理諮詢機構資料更觸目驚心:中國留學生抑鬱就診率三年漲50%,“孤獨+歧視+學業壓力”成三大誘因。 二、兩類人,美國仍值得衝 1. 死磕晶片/AI/金融的:畢業就躺賺 晶片工程師:剛畢業年薪18萬美元(約130萬),幹五年衝200萬,國內企業挖人開價更高 人工智慧:回國進大廠起薪60萬,比文科生高3倍;留美進谷歌等巨頭,薪資翻番不說,OPT實習期還延長。 投行前臺崗:15萬美元起薪,但得熬每週80小時工作量——用命換錢,適合野心家。 2. 瞄準頂尖實驗室的:裝置壕無人性 卡內基梅隆的機器人實驗室,一臺裝置頂國內整個實驗室投入;斯坦福AI課直接對接矽谷專案,教授手把手帶進OpenAI實習。MIT更狠:2025年起,家庭年收入≤20萬刀的國際生免學費,全球僅此一家——這福利,歐洲名校都給不了。 三、清醒點!這些誘惑可能是陷阱 “寬進嚴出”掛科率高:波士頓大學經濟學掛科率37%,教授直言“靠淘汰差生維持排名”。 課堂注水嚴重:加州公立校百人講座課是常態,有學生自嘲“花50萬買網課,順帶送個簽證”。 回國文憑貶值:上海HR坦言:“除非哈佛MIT,否則QS前50美校和海歸待遇差不多,起薪卡死1.2萬”。 四、終極建議 普通家庭+非敏感專業:優先德國/瑞士公立校,免學費+西門子等名企實習兜底。 死磕美國黨:避開德州/佛羅里達等保守州,首選加州、紐約的私立校。 所有家庭:簽約前算筆賬——這文憑几年能回本?算不清就緩緩。 -end- 本文來源:留學監理網,僅作資訊分享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