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六神磊磊
一
現在很多新人,做記者,缺乏新聞敏感性。
特別好的新聞都能眼睜睜錯過,搞得我都想回去幹記者。
就前天,一小朋友隨口說:美國人問哪裡可以看《哪吒》。
我說在哪兒問的,對方答在小紅書。
我說狗日,這是大新聞,你一點敏感性都沒有?
記不記得上個月,百萬美方網民湧入小紅書。
《人民日報》還發文打氣,大意是這麼說的:
與其說這是洋網民,不如說是“地球村村民”;與其說是“流浪”,不如說是找到了“新家”。
基本等於是定性了,小紅書這是“地球村”一期樣板工程。
現在近一個月過去,上面的美國人還沒走,還在饞《哪吒》,說明什麼?
說明工程順利竣工了唄!老外已經安了家,搞軟裝了。
那麼好一個新聞,你咋就當瓜吃?
二
說幾句我方這個“地球村”樣板工程,又搞笑又魔幻。
起因不詳說了,大家估計都明白,責任全在美帝。
這事兒能落到小紅書頭上,本身就是個巨大的意外。
我國江湖歷史上,攏共發生過三次不太靠譜的倉促上陣:
一次是北宋,派老實和尚虛竹去對付星宿老怪。
二次是明代,派只會吃喝玩樂的“梅莊四友”去看守魔頭任我行。
第三次就是上個月,小紅書網友出戰,接收洋網民。
我就腹黑地想:
假如這個專案我方有事先招標,多半輪不到小紅書。
我覺得哪怕豆瓣中標都輪不到小紅書。
因為太沒有戰鬥屬性了,瘋了,派小紅書去戰鬥?
就它那個社群,那些閒雲野鶴、卡皮巴拉,幾個能打的,是用citywalk累死敵人,還是“美國朋友,聽勸”?
可是歷史充滿了偶然,上帝偏要擲骰子,“滔天富貴”咣噹歪砸頭上。
還沒等小紅書反應過來,百萬洋網民已經拖兒帶女湧來了,活像《哪吒》裡被拋棄的螃蟹精、皮皮蝦、海瓜子……
面對既成事實,我方只得將計就計了。
活像無崖子對虛竹說:唉唉,派你去面對丁春秋,本非合適人選……天意,天意啊!
小紅書則懵逼地把油鹽醬醋、花鋤圍裙丟下,說:保證完成任務!這就和美國人tv!先t哪?

三
然後更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新來的老美才放下鋪蓋卷,還在疑惑地觀望,就迅速被古老東方的人情世故所淹沒。
他們發現這不是一般的“地球村”,而是中國特色地球村。
梗多表情包多,好人多套路也多。
朋友來了有好酒,敬酒不吃吃罰酒。
我特地去翻了近一個月上面到底發生了什麼,活像看了大型語言類節目,笑到臉痛。
有老外用漢字介紹家庭成員,說自己有兩個爺爺,兩個奶奶。
中國網友回覆:哥們你可以去做搖搖車,來學習家庭人物關係。

有中國博主教美國人三個實用漢語:
看到非常棒的影片,就說“666”;看到好玩的就說“XSWL(笑死我了)”;如果看到一個厲害的技巧,就說“NB”。
美國人回覆:666。
之前人們還有個刻板印象,該紅書女性使用者多,後來發現其實男人吃飯也上桌。
有個美國釣魚佬分享了一個釣魚放生影片,獲得國內男釣友回覆:
釣友您好,在下名叫“常掛底”。
然後評論區各種隊形就開始了:在下常打龜、在下四不釣、在下釣不到、在下常爆竿……
不確定美國釣友是否看得懂,但他目瞪口呆地點了個贊。
四
抱歉這裡要刻板印象一下,常聽說,一些老外,尤其老白,喜歡彬彬有禮假誇誇。
“哎呀我好喜歡你的衣服。”
“哎呀你做的食物太不可思議太美味了。”
然後轉頭撲克臉。
他們應該見識一下中國大型生活類社交媒體上的誇誇。
如果把你當了朋友,那誇起來,情緒價值絕對點爆。
一位女博主試中國風妝容,評論首條是:姐妹你真的很適合,面如銀盤,柳眉如煙,腮凝新荔,雙眸含情。
簡直是用考研的本事來促進世界和平。

還有一個美國人發帖說,我是個汙水檢測員,我對自己的工作有點羞於啟齒,人們會覺得髒。
一個國內網民回帖:你沒意識到?你是管著人家啊,廠子能不能排放你說了算,哥們你是個regulator啊,有實權啊。
這句非常社會、非常體制味兒的誇誇,如同橫穿太平洋的暖流,瞬間照亮美國工人階級心房。
比一百句敷衍的“你很棒”“要相信你自己”都管用,畢竟權力是男人的春藥。
對方振奮地回“yes!”,那一刻他覺得自己強得可怕。

我還發現中國網民什麼天都能聊。
要聊接地氣的,這裡有九年制教育漏網之魚;要聊高大上的,這裡有擴招無數輪之後的大批碩士博士。
有一個冷酷臉的黑人博士妹子,發了個在實驗室做電泳的影片。

她大概只是想在茫茫人海中偶遇一兩個同行。
結果被小紅書上的實驗室牛馬們發現了。
你猜回覆多少?6666條,硬是幾乎沒一條我能看懂的:
“想問下你們實驗室,跑完一次wb需要多長時間?”
“你們做wb在孵育抗體的時候是完整的全膜還是裁膜?”
“請問用電子計算機輔助提取蛋白質時,是否在裝載後高溫加熱蛋白質?”
我忍不住都想回復:你們聊這麼私密的事都不避人的?
五
中國網民絕不會讓話掉地下,這是基本功。

有幾個美國高中姑娘展示自己的午餐:
香蕉、麵包、一點番茄湯。
國內網民淡淡回覆:“這是飯前吃的,還是飯後吃的?”
簡單一句,雲淡風輕,卻又震耳欲聾。
那一瞬間于謙、李伯清、呼蘭靈魂附體。
不只能接話,他們還特別能共情,怪會疼人。
有好幾個義大利人說,菠蘿披薩真的接受不了啊。
有網民回一張包橘子瓣的餃子,說:想想這個我就能理解你了,都不容易。
導致老外甚至已經學會了中式四大共情:
來都來了,大過年的,還是孩子,都不容易。有的還學會了“多喝熱水”。

傻樂呵的老美不會知道,一箇中國人順利長到成年,要經過多少說話的淬鍊。
從小就要會叫人,聚會就要表演節目,上學先學寫檢討,工作了先會說“收到!”
還有多少必經的語言關卡,山東的酒桌,東北的炕頭,北京的計程車,重慶的火鍋店,經受女人的盤詰,男人的凝視,同學會的陰陽,領導的黃段子,千錘百煉才能化繭成蝶,變成一個好東西。
別的不說,一窮二白回家過年,咱都能應付到初七,百來萬老外有什麼消化不了的?
六
最近流行一句話,偉大是不能計劃的,其實逗比的地球村也不能計劃。
在過去網際網路民的計劃中,“地球村”有過幾種模式。
有“七傷拳模式”,先傷我,再傷敵,甚至以當年聚賢莊圍攻契丹人的勁頭,對境外ip應激反應,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外人來了就打七傷拳,大家一起相約icu。
有“古墓派模式”,自我封閉,外面世界都是渣男,咱們在活死人墓誰也不許出去,定期檢查守宮砂,誰出去就拍死誰。
有“月亮圓模式”,誤以為什麼都是外面的月亮圓,國內搓澡搓兩面,國外搓澡搓四面。
“地球村”的概念說了那麼多年,以為早就該建成了,結果近年來,組到組、戶到戶拆夥過日子,村子反而越來越散裝,原來還通摩托車的路,現在騾馬都快不通了。
山川異域,結果抑鬱;風月同天,難扛三天。
誰也想不到,一個年底意外上馬的“地球村樣板工程”,居然在對方空裡活棋,實現了中美合租。
原來吃漢堡的舌頭一樣可以吃水蒸蛋,原來外人也不全是居心叵測,我們也不是那麼不會聊天。

看到如今很多人在論證:紅薯們到底做對了什麼,為什麼新來的洋網民陷溺其中不能自拔?
一群貌似最沒有戰鬥癖好的社群居民,咋做到的?
其實就是包容和有趣產生的吸引力。談天說地的風陵渡,一定比非黑即白的聚賢莊好玩。
外國人一樣是人。一個天天慷慨激昂隨時索取你認同的大哥,和一個即便不十分了解你,但肯和你一起聊聊生活趣事,分享點“筆記”的同學,人們肯定更喜歡後者。
就和過年回家的道理一樣,多聊天少抬槓,愛湊趣不極端,包容得大大方方,自戀得明明白白,這樣過年保證熱鬧。
中國人很愛講“和”,儒家有所謂“和而不同”。孔門十哲裡的子夏還說,敬而無失,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這就是國人的道。
注意這話裡還有原則,是兄弟,不是爹。
說白了,其實建“地球村”很複雜也很簡單。
能夠一統江湖的,終將是江湖本身。
如不自宮,照樣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