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歸學者發起的公益學術平臺
分享資訊,整合資源
交流學術,偶爾風月


以面向柔性光伏器件的分子設計為目標,研究者採用連結策略構築了具有三維構型的四聚化受體(GTA),從而實現了對共混膜中分子間纏結、聚集行為以及弛豫特性的精細調控。這一策略成功突破了二元聚合物太陽能電池器件在效率、穩定性和拉伸效能方面協同提升的瓶頸,為柔性光伏器件的高效能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相關成果發表於《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 Science Review, NSR)。北京化工大學張志國教授和天津大學葉龍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北京化工大學博士畢業生白陽(現黃淮學院講師)為論文的第一作者。
1
研究背景
在聚合物太陽能電池中,高效能的SMAs往往具有高結構剛性和強結晶性,將其引入聚合物給體薄膜時,往往會致使共混膜出現脆化現象。儘管採用聚合化或寡聚化策略提升SMAs的玻璃化轉變溫度(Tg)可顯著抑制其分子擴散及相分離的動態演化,進而大幅增強活性層的形貌穩定性,但脆化現象仍未得到根本解決。本質上,共混膜的聚集態結構主要由奈米尺度的結晶相和無定形相組成,而透過調節分子結構、分子量以及聚集行為,能夠實現對聚集態結構的精準調控。在較大變形條件下,無定形相中的分子纏結作用對於抵抗外應力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透過引入合適的超分子相互作用,精細調控具有高Tg受體分子的聚集行為,有望在提升形貌穩定性的同時增強力學效能,實現器件效能的協同提升。
2
研究內容

圖1 四聚體受體GTA的分子設計理念及合成路線示意圖
值得注意的是,透過柔性烷基鏈連線的GTA分子展現出更為豐富的超分子相互作用。芳香核三維構型引入了更多的自由體積,有效抑制了SMA單元的過度聚集。同時,芳香核的高對稱性促進了SMA單元的有序堆積,賦予了GTA分子適當的結晶性。此外,GTA分子之間以及與給體分子之間形成了多尺度的纏結作用,這種纏結作用類似於高度纏結的聚合物網路,能夠顯著增強薄膜的機械柔韌性。動態機械分析測得PM6純膜、PM6:Y6共混膜及PM6:GTA共混膜的損耗模量(Itanδ)值分別為6.74、3.78和5.83。此外,透過原位拉伸實驗表徵得到基於Y6、TDY-α及GTA的共混膜的裂紋起始應變(COS)值分別為5.6±0.9%、8.0±0.8%和14.2±1.0%。以上結果表明,與Y6分子及基於平面構型的芳香核連結的二聚體分子TDY-α相比,基於三維構型的GTA分子的共混膜能夠更大程度地維持PM6薄膜良好的本徵力學效能。進一步地,基於GTA的柔性器件,在15%拉伸應變下仍可保持88%的初始效率,並且在經過150次拉伸迴圈後,仍可保持76%的初始效率。相比之下,基於Y6的柔性器件已失去功能性。這表明,GTA分子的三維構型不僅提升了器件的力學效能,還顯著增強了其在機械變形條件下的穩定性和耐久性。

圖2 基於Y6、GTA分子的共混膜及相應器件的力學效能表徵,及拉伸效能提升機理圖
3
研究展望
點選“閱讀原文”閱讀原文。
擴充套件閱讀
媒體轉載聯絡授權請看下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