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些年,中東“酋長”們似乎都有了這樣的心聲,在科技投資上“卷”得風生水起。去年就有訊息稱,沙特主權財富基金公共投資基金(PIF)正籌備啟動一個400億美元的基金投資於人工智慧。隔壁的阿聯酋則是在2017年就任命了人工智慧國務部長,出臺《2031年阿聯酋人工智慧戰略》。卡達也在2024年推出價值 24.7 億美元的人工智慧激勵計劃。卡達通訊和資訊科技部與卡達投資局聯合釋出的報告稱,2026年卡達的數字投資預計將達到 57 億美元。
不久前,全球科技行業盛會Web Summit也落戶卡達,一眾國際性科技企業在這裡尋找增長的綠洲,數百家科技初創企業希望在這裡獲得關注和投資。筆者受邀參與了此次活動,除了呼叫全部腦細胞去理解各類科技名詞,當然還有各種神奇的英語口音。阿拉伯世界自古就是中西文明交匯的樞紐,我也想看看在AI的時代裡,新商業會如何在這裡被啟用、被創造。
幾天交流下來,我覺得這3個人的故事值得一講。
投資人:關注痛點而不是產品
Orbit Startups創始合夥人賓威廉(William Bao Bean)在中國也是頗有名氣的投資人,畢竟當年阿里巴巴上市的背後就有他的身影。不過在2018年,他將投資的目光放在中國之外的新興市場,比如東南亞、中東、非洲和拉丁美洲,希望在這些地區“複製”當年在中國的成功經驗,投資那些擁有“突破性創新技術”和“問題解決方案”的科技型創業企業,改變這些市場普遍存在的生產效率低下、傳統行業不健全等問題。
“我們通常不投資產品,大多數時候都在投資要解決的問題和想要解決問題的人。”賓威廉稱,“我們投種子輪。幾乎沒有產品。所以我們正在尋找對問題非常熱衷的人,他們也有能力真正解決問題,然後這個問題也要足夠大。所以我們投資在人們願意花錢的地方。”
他舉例說,阿聯酋其實是世界上糖尿病發病率最高的國家之一,這對於醫療系統其實是個很大的挑戰。所以Orbit Startups投資了名為MEDIQ的巴基斯坦初創企業,為醫療企業提供雲服務和數字化解決方案。過去兩年裡,它們僅在沙特就為1100家診所和四個醫療集團提供了數字化服務。這樣的業務體量自然也會帶來驚人的機會。
如今,AI也是賓威廉重點關注的領域之一:“現在每個人都想在公司描述中加入AI這個詞。”而AI這項技術,確實也能解決很多問題,從而帶來商業機會。賓威廉提到曾經有一家澳大利亞企業,它們會分析公司與客戶之間、政府與公民之間往來的文字資訊,並據此提供即時洞察,幫助企業或政府最佳化業務。最終這家企業以約40億美元的價格被出售。隨後,Orbit Startups就在埃及投資了一傢俱有相似業務模式的公司,優勢是它們可以提供更加專業的阿拉伯語服務,在很多大模型以英語或中文為母語的背景下,這樣的企業在中東地區更有競爭力。
但同樣的,在投資AI產業的過程中也湧現出一些問題。賓威廉特別提到在中國市場的一些明顯的問題:
一是,投資者更像是傳統的銀行家,不喜歡冒險。“他們會問公司有多少利潤,而大多數人工智慧公司實際上沒有利潤。”
第二大問題出現在消費習慣上,在中國市場運營的軟體很難靠使用者付費生存下去,所以一些技術公司縱有數十億美元的估值,但收入寥寥。“我們看到的一個挑戰是,市場如何從風險投資驅動真正轉向收入和銷售驅動。”賓威廉提到,因為很多風險投資公司投入了高估值的資金,但最終資不抵債。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國際私募資本很難再進入中國VC市場。
初創公司:
深入場景,成為企業的效能管家
如今,企業對AI的需求愈發凸顯,推動這種進化的主要動力大概就是四個字:降本增效。而Cresta這家AI初創企業和它的CEO武平可以被視為客戶與銷售領域的“效能管家”。2024年,這家企業入選人工智慧初創企業50強,也獲得了QIA(Qatar Investment Authority,卡達投資局)上億美元的投資。備受關注的原因在於他們幫助企業切實地提升效率。
武平為我描述了AI在客服和銷售領域的一些應用場景:
一是智慧的客服助理。現在許多企業都在使用數字化的客服軟體,可以在客服人員與使用者的聊天過程中提供話術建議、行動建議等,而AI讓這一過程更有效率。透過生成式AI技術,智慧助理可以更準確地理解使用者意圖,而不僅僅是根據幾個關鍵詞觸發機械的回答。另外,和客戶溝通結束後,客服們往往要填寫溝通記錄,把語音或文字聊天的過程中的要點記錄下來。整理過速記的人都能體會到這是一個多耗時的工作,而現在,AI助理可以直接在對話過程中轉化文字,記錄要點,節省工作時間。
還有一個有意思的場景被Cresta稱為“質量管理”。在企業的呼叫中心裡,數千位客服每天接打數萬通電話,企業管理者如何保證這些溝通的有效性和合規性?總不能一通通電話錄音聽過來。這時候AI的價值就體現出來,它可以幫助管理者記錄分析溝通的過程,進行自動化的監督,提示合規風險點,也可以透過分析提供最佳化溝通行為的建議,像給每位客服銷售人員配備了AI教練。
在Cresta主要開展業務的北美地區,大量企業,特別是金融、旅遊等客服接待量較大的行業正在積極接入這樣的AI應用。在一份公開的用例中,金融服務公司Snap Finance透過Cresta的即時監控和全量質量分析,將平均處理時間縮短了40%,客戶挽留率從7%提升至30%。
總體而言,AI已經可以透過解決那些重複、耗時的隱形工作提升效率。另一方面,AI也可以成為一面放大鏡,能發現人眼看不到的效率黑洞。
當然Cresta只是眾多AI初創企業中的一員,但它依舊很值得關注,因為它讓AI技術深入了一個特定的商業場景,形成了企業級的應用。對於大多數企業來說,成體系的AI基建是較為複雜且大投入的,但從特定的場景痛點入手,從前臺到後臺推進智慧化是更有可操作性的思路。
武平也提到,AI浪潮下,產業最初的營收主要出現在基建層,比如底層的模型、算力,但如果AI真的要對全社會產生價值,那必然要等到應用層大繁榮之後:“應用層創造的經濟價值應該遠遠超過基建層。”
阿拉伯商人 vs.中國企業:
走在數字絲路上
中東國家在科技領域的投資熱情眾所周知,一些初創企業的負責人也很直白地調侃,畢竟他們每天有那麼多石油收入需要投放出去,用來產生價值。以往,QIA等中東國家投資機構的主要目標還是金融、房產市場等,近年來則關注眾多新型產業,醫藥、科技類企業都是投資重點。
中國企業也獲得了不少合作機會。比如2023年就曾經獲得QIA 2億美元投資的金蝶,在今年2月正式宣佈成立卡達公司,稱將以卡達為橋頭堡,拓展在中東和北非市場的業務。
此次Web Summit上,我見到了QIA的新任CEO Mohammed Saif Al-Sowaidi,他在去年11月才剛剛宣佈上任,但已經宣佈了更加積極的投資方案。他表示QIA計劃更積極地部署其資產,預計將“進行更大規模的交易”並“更頻繁地”進行投資,重點關注技術、人工智慧、醫療保健、房地產和基礎設施等領域。
其實,QIA在中國市場也一直相當活躍,不少人們耳熟能詳的企業背後,都有QIA的身影。比如2012年,QIA旗下子公司就認購中信資本增發股權,數量相當於擴大後股本的22.22%。隨後,其又參與投資阿里巴巴、陸金所,乃至作業幫和小鵬汽車。
卡達首相兼外交大臣穆罕默德曾表示,2023 年卡達非石油產業對 GDP 貢獻率首次超過50%,這意味著卡達正在朝著更多元經濟體穩健邁進。而多元的投資在其中功不可沒。
當然,為了繼續加速這一程序,卡達也在關注對科技人才的培養。Web Summit舉辦期間,由卡達通訊和資訊科技部發起的卡達數字學院就與華為簽署了合作伙伴計劃,旨在為政府員工提供關鍵數字領域的教育機會。在新推出的卡達“2030數字議程”中,提出了包含數字基礎設施、數字政府等在內的6大支柱,而與華為的合作則幫助卡達立穩第六支柱,也就是透過推動數字教育、掌握數字技能,建設一個面向未來的數字社會。其目標是增強數字包容性並提供高質量的教育機會,使政府員工具備必要的數字技能。
當更多初創企業落戶卡達,更多投資湧向科技獨角獸,而更多的卡達人被推向數字化的課堂,這個古老的文明走廊正在完成一次自我迭代。這裡依舊是文明交匯的樞紐,只不過這次,交匯的不再是絲綢與香料,而是程式碼與資本。
麻震敏 | 文
劉玥 | 編輯

《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 聯絡方式
投稿、廣告、內容和商務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