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星標收藏我, 第1時間看好文

排隊男子 資料圖
近日,一篇題為《針對性護理干預在子宮肌瘤圍手術期的情緒和生活質量臨床應用效果》的論文,被網友廣泛議論。論文稱“選取了子宮肌瘤患者80例,對照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觀察組患者中,男28例,女12例”。男性會患子宮肌瘤嗎?該論文被指“過於離譜”。
據報道,上述論文2017年6月釋出在《實用婦科內分泌》電子雜誌,線上公開時間為2017年11月29日,作者為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婦科霍文靜。

下載論文後可以看到,論文的資料與方法中介紹稱:“選取本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接受手術治療的子宮肌瘤患者80例,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對照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觀察組患者中,男28例,女12例,年齡24-55歲,平均年齡(42.5±3.2)歲。”而在該論文的開頭部分,則稱“子宮肌瘤是女性常見的良性腫瘤之一”。
有媒體報道稱,某三甲醫院婦產科醫生表示,針對子宮肌瘤的研究,對照觀察組病例中不可能包括男性患者,“這種情況可以舉報學術不端,但凡經過外審的論文都不會發生這種錯誤。”

這事兒,乍一看像段子手編的黑色幽默,結果扒開論文一看——好傢伙,白紙黑字印在學術期刊上的"醫學奇蹟"。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這位霍護士的論文,堪稱2025年開年第一魔幻現實主義大作,直接把醫學科研的底線按在地上摩擦。

這事兒最黑色幽默的地方在於,它像面鏡子,照出了學術圈那些心照不宣的潛規則。評論區有醫護人員吐槽:"我們科主任說了,評職稱必須發核心期刊,管他男科婦科,能發就行。"

這話聽著荒誕,可看看霍護士的履歷,2017年發論文,2020年還在同一家醫院婦科中一病房,顯然這"男科突破"沒耽誤她晉升。

更魔幻的是期刊的操作。《實用婦科內分泌雜誌》作為國內唯一婦科內分泌領域期刊,居然讓這種連基本醫學常識都違背的論文過審。網友一針見血:"這期刊給錢就發吧?現在發論文比點外賣還容易。"確實,現在有些期刊編輯部就像流水線工廠,交版面費就能安排,什麼資料核查、倫理審查,在晉升壓力面前都是擺設。


說到底,這篇"男患者子宮肌瘤"論文,就像學術圈的一面哈哈鏡。它照出的荒誕,是制度漏洞、評價體系扭曲、學術誠信缺失共同作用的結果。當我們在評論區敲下"哈哈哈哈"的時候,別忘了這笑聲背後,是多少科研工作者在職稱壓力下的掙扎,是多少患者可能面臨的醫療風險。希望這場黑色幽默,能成為推動學術淨化的契機——畢竟,醫學容不下玩笑,生命更經不起糊弄。

5月5日下午,@山東大學齊魯醫院 官方微博釋出情況說明稱:5月5日上午,我院關注到網友反饋的相關論文資訊,第一時間開展調查工作。經核查,網傳論文存在學術不端問題。我院依規依紀給予護士霍某某記過處分、降級處理,取消其五年內各類晉級晉升等資格。
齊魯醫院一直高度重視學風建設,對學術不端行為始終秉持“零容忍”態度。感謝廣大網友關心。

你怎麼看待這件事?歡迎留言討論。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教育人看世界
請長按下圖訂閱群團團接龍


請長按識別小程式訂閱群團團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