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合理懷疑,春晚節目組混進了B站的人

今年終於不包餃子了!

作者 | Moonshot


編輯 | 鄭玄

「春晚」已經 42 歲了,隨著百姓們消費內容的形式和質量日益增長,它從每年的期待,淪為了年夜飯的背景板。
尤其是對年輕人來說,吐槽春晚可比欣賞春晚有意思多了。
於是,今年春晚也算順勢而為,摘下了過去「正式」的帽子,選擇和彈幕影片平臺 bilibili(簡稱「B 站」)搞了一次大聯動。B 站成為 2025 年總檯春晚的獨家彈幕影片平臺,口號就定位「和 3 億年輕人一起看春晚」。
1 月 9 日,B 站頻道 @ 春晚 成立,截止到春晚播放前,首個官宣影片就收穫了 1600 多萬播放量。1 月 22 日,B 站還正式上線過往 42 屆的春晚「全集」,所有 2010 年之前的春晚還用上了 AI 智慧修復畫質,讓年輕觀眾和長輩一起感受「回憶殺」。
但這些「預告」,都比不上我對邊發彈幕邊看春晚的期待。然而我在 B 站看完了整場春晚後,是又失望又驚喜,完美詮釋兒時口號:嚴肅活潑。
01
B 站看春晚:嚴肅活潑
前幾年的春晚,網友們眼盯電視,手拿手機,在節目播出後馬上刷微博看看最新吐槽。
但直播加彈幕,互動更即時,還能給人「一起看」的共享感,這不正是春晚想要的閤家歡嘛!
所以哪怕此前抖音、快手、微信、騰訊、優酷都有過春晚的轉播權,但沒有一家影片平臺有著 B 站的獨特的社群氛圍和彈幕文化。
B 站也為春晚直播定製了全新的互動方式,比如即時答題分紅包,以及春節彈幕模版。
而這些題也夠逗的,諸如「宮廷玉液酒多少錢一杯?」「1996 年的宮廷玉液酒和 2009 年的蘇格蘭打滷麵,哪個更貴?」「如果你在瀋陽逛菜市場,最容易碰到哪個明星?」,甚至成立了許多 B 站答題學習小組。

一鍵傳送春晚定製彈幕|圖源:嗶哩嗶哩

但備受期待的春晚直播彈幕環節,實際效果相當一般。
春晚直播時,螢幕上方飄過的即時彈幕只會顯示春晚模版彈幕,手打的都難登春晚公屏,只能在直播的交流區上顯示,諸如「誰誰誰看得到嗎?」「王菲怎麼還沒出來呀?」「這小品還可以哈」都不會成為彈幕,只會淪為直播評論。
而帶有諸如「難看」、「沒意思」、「不好笑」等關鍵詞的評論,可以釋出,只是既不會顯示在公屏上,也不在彈幕列表裡,屬於自嗨型評論。
評論也不算即時,傳送後都會有幾秒的延遲,才會顯示在評論區。
其次,國際版 B 站完全拿掉了彈幕和答題的互動功能,只保留了刷禮物功能。

國際版嗶哩嗶哩|圖源:嗶哩嗶哩

而在直播結束後的單一節目回放裡,彈幕就回歸了正常顯示,只是諸如「不好笑」等關鍵詞還是會被自動過濾,傳送後自動成為「自嗨型彈幕」。

圖源:嗶哩嗶哩

所以 B 站這次在春晚的直播裡,更多是走個形式,討個彩頭,並沒有充分發揮他們彈幕文化。
在 B 站看春晚,觀眾可以收穫 4K 解析度和不低的畫面位元速率,觀感良好同時,調侃和吐槽還是要回歸到公域的微博或私域的微信群。
這次 B 站和春晚的合作,重點還是在呈現圍繞春晚展開的各類內容,而非在直播形式上做創新和突破,畢竟春晚是全國每年最重要的一次晚會。
有 2022 年,@ 央影片在 B 站直播春晚時,被彈幕罵到關閉直播間的窘境在前,B 站官方很難不選擇「控評」,來避免輿情。

2022 年 @ 央影片的春晚直播|圖源:嗶哩嗶哩

所以想象中的即時吐槽、真實點評、該誇誇該罵罵的彈幕文化,並沒有在 B 站的春晚直播裡體現出來。
所以今年的「春晚+B 站」,意外地產生了嚴肅活潑,對撞又擰巴的感覺。
但這屆春晚辦的其實還可以,甚至有了些 B 站跨年晚會的感覺。難道這就是春晚和 B 站合作的原因?
02
B 站和春晚的雙向奔赴
春晚找上 B 站,著實屬於雙向奔赴了。春晚這幾年可「蹭」了 B 站不少熱度。
過去電視時代的經典春晚小品,在網路影片時代重新被翻出來,在 UP 主剪刀手下完成了二次創作,養活了 Up 主,延續了生命力,讓「經典詠流傳」,再結合花式彈幕,甚至達到了三次創作的效果。
走技術流的 UP 主,用 AI 修復了眾多經典小品,讓各位老藝術家們,沒想到以這種方式在年輕人群體裡「翻紅」了。
所以只要春晚內容夠硬,以二創和「創梗」而聞名的 B 站,就能讓春晚不止於一年一響。

這恐怖的播放量|圖源:嗶哩嗶哩

在鬼畜和搞笑之外,B 站還湧現了許多回顧歷屆春晚的長影片,節目製作精良,佐以對背景時代的解說,也都收穫了百萬級播放量,順便給 90 後 00 後科普了一波改革開放後的「內娛」簡史。
老春晚在 B 站靠這些新生代的創作者們「翻紅」。而新春晚,也正需要迎合這些新生代的觀眾。

《難忘今朝》已經成了一檔自制欄目|圖源:@ 培根悖論嘮嘮嗑

根據春晚的統計資料,2024 年春晚的 15-44 歲觀眾群體的比例達到 51.59%。擁抱年輕化,瞭解年輕人在看什麼,現在什麼綜藝正在火,一起雜燴彙集到春晚,這是春晚這幾年的變化。
春晚主持團隊,從父母輩的老熟人換到了更年輕的面孔,語言風格也更幽默和平易近人。當微博上出現熱搜「小撒的眉毛是誰畫」的之後,撒貝南馬上能在春晚直播裡,主動拿這個梗做互動。去年尼格買提「搞砸」了劉謙的魔術,今年在魔術前先來個自嘲。
語言類節目引入了大量出自網路喜劇綜藝節目的演員,今年一年一度喜劇大賽賽過了脫口秀,直接改了兩個春晚小品,終於到了我給父母解釋「這是誰,幹什麼的」的時候了。
在歌舞類節目裡,也形成了「獨唱留給老牌唱將,群唱讓給明星流量」的安排,一晃眼我還以為點開了《聲聲不息:大灣區》
在經歷了幾年「無聊」「難看」「老藝術家走後青黃不接」「催婚煽情上價值」的網路群嘲後,春晚正在用它的方式辭舊迎新,主動擁抱年輕人。
這不巧了,B 站主打的正是年輕人聚集的創意社群與文化平臺,據統計,B 站使用者主要集中在 30 歲以下,使用者平均年齡 24 歲,90 後和 00 後用戶佔比高達 78.67%。
近年來,B 站年輕使用者的風向也愈發有正能量和「家國情懷」。不只是春晚,國學、名著、傳統文化……年輕的創作者在用他們的方式在 B 站宣傳著中國文化,這剛好貼合了春晚的調性和要求,以及大國自信的時代風潮。

「入站必看」裡有大量類似內容|圖源:嗶哩嗶哩

何況,B 站是真的會辦晚會。
此前各大電視臺的跨年夜,還是參考春晚節目的編排方式:小品唱歌送禮物,流量明星來跳舞。沒有歷史包袱的 B 站從 2019 年起,上來就辦了一場豆瓣評分 9.0 的跨年晚會,我願稱之為「三化」思路:
年輕化,不玩老梗只玩熱梗,同時加上懷舊,讓 90 後感受一波「爺青回」。
亞文化,遊戲、動漫、電影電視劇,只要年輕人愛看的都能「上桌」。
國際化,把 YouTube 名人到難請的日韓女團,「小眾」樂隊都請上臺,也不用把日語歌改成中文,要得就是原汁原味。
這波辦晚會的方式,精準對位年輕觀眾,從此 B 站跨年晚會,成為很多年輕人跨年夜的首選晚會,B 站也積累了豐富的轉播和直播經驗。

B 站是真知道年輕人愛看什麼|圖源:嗶哩嗶哩

所以這波合作還真是雙向奔赴,不只是 B 站承接了春晚,而是春晚也在學習 B 站。
今年春晚的語言類節目,終於不在結尾煽情和歌頌了,也不對年輕人「催婚催育」了,我們總算擺脫了三句半、包餃子、一起過大年和網路熱梗了。
取而代之的是,黃鶴樓下的 One Republic,8D 網紅城市重慶的無人機表演,抽象但可樂的機器人扭秧歌,脫胎於喜劇大賽的兩個小品,在武漢敲響的曾侯乙編鐘,各路方言在語言類和歌唱類中的融合……
這些節目,年輕觀眾或許不一定都愛看,但能看到春晚的求新求變。
春晚總算辭舊迎新了,今年不罵,那明年能不能讓直播彈幕解封?
*頭圖來源:B 站
本文為極客公園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絡極客君微信 geekparkGO
極客一問
今年能發彈幕的 B 站春晚,
你覺得怎麼樣
熱點影片
馬斯克:太空探索是讓我感到高興的事情,我不想未來永遠侷限在地球上。
點贊關注極客公園影片號
觀看更多精彩影片

更多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