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上上一篇文章《從這四件事來看,已經可以把川普當小丑了》,以及更前一篇《川普已經黑化》,引來數百人關注。但是上一篇《這次是澤連斯基犯了大錯》又掉粉200多人。看來大家都對川普比較反感,但是隻要我稍微為川普說幾句話,或者批評小澤幾句,很多人就不樂意了。我覺得這說明很多人還是很情緒化的。
試想:你支援一個人,難道他做的所有事情,比如100件事,你都覺得對嗎?反之亦然啊。這道理很簡單吧,我覺得澤連斯基確實犯了錯。在戰術層面討論一下有何不可呢?
當然這也牽涉到另一個問題,就是美烏之間的礦產協議,到底有利於美國還是烏克蘭?
如果有利於美國,那麼小澤覺得喪權辱國,故意挑起話題導致協議沒簽,當然沒問題,或者說很有理。但如果有利於烏克蘭,小澤的做法顯然欠考慮吧。但這時會有另一部人認為川普本來就不想籤,尤其是萬斯,故意挑起話題引發爭論,然後又故意引川普生氣,導致協議流產。
這些都是陰謀論。先不說有利於誰,這份協議是雙方都同意籤的,無非是舉行個記者招待會走個過場。而且川普之前的話語非常平和,對烏克蘭也屢有稱讚,還說簽了協議之後美國可以給烏克蘭大筆援助了。如果說這都是川普的狡獪,然後和萬斯合唱一組雙簧,但澤連斯基也可以 不接招啊。仔細看看那50分鐘的談話,前40多分鐘,哪怕在萬斯開談、小澤開始辯解或反擊的初期,氣氛也是很平和的。
所以為什麼不從正面想想,川普想把這個簽約儀式搞得隆重一些,影響力大一些,所以才全球直播呢?這也算是他外交的重大政績之一吧?在川普看來,這是他調停俄烏戰爭的重要一步,或者為美國爭取利益的重要一步,所以想讓更多人知道,難道有什麼不合理嗎?何況前40分鐘的氣氛都很好。如果這時還有人覺得川普居心叵測,我真不知道說什麼好了。在這些人看來,川普做什麼都是錯的,都心懷鬼胎,都在給小澤挖坑,都是為了實現更陰險的圖謀。唉,對此我真不知道說什麼好。
我只說一點,當你覺得“壞人”幹什麼都是壞的,“好人”幹什麼的都是好的時,你已經不太客觀了。時間一久,在你眼裡就不會有“好人”了,因為每個人都會幹很多事,總有一天你會發現你眼中的“好人”幹了讓你很失望的事,於是變成了“壞人”。而“壞人”乾的好事,在你看來永遠是居心叵測,你說你眼裡還會有多少“好人”?
至於這個協議是有利於美國還是烏克蘭,我認為有利於烏克蘭。道理以前說過,美國根本拿不走任何利潤,何況這份協議是美國大規模支援烏克蘭的先導(至少按川普所說是這樣),怎麼就不利於烏克蘭了呢??
至少目前來看,利潤遙遙無期,而且美國拿不走,美國卻要開始新的援助了,所以我實在想不明白這份協議怎麼會有利於美國。至於長期,以後烏克蘭想反悔有的是辦法,總之烏克蘭既然需要援助,籤這份協議又有何不可呢?根本談不到什麼喪權辱國。
所以我之前的文章認為川普籤這個協議等於把自己和俄烏局勢捆綁得更緊,如果真為了美國好,川普就不該籤這個協議。而他居然要籤,再次成為他老年痴呆的證據。
但是現在這麼一搞,至少短期內又籤不成了

。
順便說一句,當越來越多的人看完川普和小澤50分鐘的完整影片後,越來越多的人這次選擇支援川普。尤其是大多數美國人這次是支援川普的。所以我們這兒很多人僅僅看到小澤被懟,就覺得他受了氣,好像川普又在耍橫欺負人,其實是犯了先入為主的錯誤。很多自媒體都是隻看了幾分鐘的影片就開始潑墨揮毫,繼續拼命罵川普和萬斯,實在是誤導了很多人。因為川普前一段時間表現確實很糟,甚至有人說他把1945年以來美國的形象都霍霍了。這一點我也很贊同,要不然也不會連寫兩篇文章懟他了。但是這次是小澤犯了錯,沒把美國捆上。
但這個話題我想打住,因為會再次陷入協議的細節。如果有人認為這有利於美國也行。如果有人就是覺得川普在乘人之危,澤連斯基本來就不想籤這個協議,於是故意藉機跑到美國去據理力爭,寧願得罪這個大金主也要顯示自己的獨立自主與正義,去在全世介面前展示川普的邪惡,那我也沒什麼說的。
但就算是這樣,小澤真的明智嗎?
嗯,因為烏克蘭是正義的,所以小澤可以到處理直氣壯地要援助,所有和他爭論的人都是錯的,美國就應該滿足他的要求。如果有人覺得應該這樣,好吧,你是對的。
這裡再順便說一句,很多人覺得我遮蔽或刪除了很多留言,真是冤枉我了。在我這兒大家可以看到各種發言,因為我這兒最自由。但是系統現在越來越嚴了,基本上會刪掉一半,個別話題會更多。我隨便在後臺截個圖大家看看就知道了:

有些留言我覺得沒啥問題,但還是被和諧了。所以留言都不是我刪的,別冤枉我哈。
寫到這兒已經快兩千字,還沒寫到本文的正題:川普已經快玩不轉了。
我說的是內政外交,各個方面。

咱們先從內政說起。
美國內政說白了其實很簡單,就是發展經濟,抗擊通脹。誰做得好,誰就能得到大多數人的支援。其他什麼打擊非移、各種男女變態,弘揚主流文化,雖然也很重要,但最重要的始終是經濟、就業和通脹。
美國現在的經濟形勢,應該說還可以。最近幾年,美國始終擔心的是經濟過熱,所以拜登政府後來一直在加息。當然加息還有一個目的,就是打擊通脹。
美國最近幾年通脹的原因,其實來自於川普上一個任期。上個任期他始終在減稅,疫情來了之後繼續減稅,多次發錢,這些都會導致通脹。只不過通脹有滯後期,在拜登的任期內發酵了。於是這成了川普攻擊拜登的一個理由。但是現在川普能壓制通脹嗎?至少這一個多月,他沒做到。
他也做不到,因為他的政策就是減稅、降低利率。用腳趾頭想想就知道,這肯定會導致通脹。何況通脹在拜登時期已經開始,到他這兒繼續延續,並且是在他的政策下繼續延續,很正常。我之前的文章《弱美元!資本已經先知先覺!》,對這點已經做了比較充分的分析。
川普的各種減稅降費政策,將導致美國財政收入減少4.5萬億美元。就算他提高關稅,政府裁員,也無法彌補這個巨大赤字。專家估計就算考慮關稅的裁員的收益,川普每年會繼續增加財政赤字至少兩萬億美元,而美國現在的債務已經38萬億美元了。所以肯定不利於美元,不利於控制通脹。
我把話放這兒,川普根本控制不住美國的通脹。
而控制不住通脹,大量支援他的底層選民就會倒戈。
還有控制移民、政府裁員,關稅大戰,效果真的會很好嗎?未必。川普政府現在的問題是做事太快,很多事欠考慮。比如裁員,大方向是對的,但短期內裁得過猛,導致負面影響大增。而控制非移也沒有個通盤、長遠的計劃。另外,如果大量趕走非移,美國國內很多工作沒人幹,又會刺激通脹。
所以如果形勢繼續下去的話,中期選舉我們將看到共和黨一敗塗地。
關稅方面,川普展開關稅大戰,固然可以減少外國產品的流入,但也不利於美國產品向全世界的輸出。而美國的基礎製造業短期內也起不來,所以如果短期關稅加得太猛,比如不斷給東方大國加關稅,美國也不會得到什麼好處,因為這會進一步刺激其國內通脹。真正得到好處的是印度、東南亞等國。
但現在川普正在短期內猛加關稅,你說這有利於美國嗎?
關稅大戰,總體是不利於美國的,包括美國經濟和通脹。
因為美國在和各國大戰,主要國家都在和它打,根本不可能有利於美國。也就是說,打到最後是美國的出口更困難,基礎產品還得從第三世界進口,所以根本無助於彌補赤字和貿易逆差,從而越發不利於美元。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有些國家也會受到傷害,甚至全球掀起關稅大戰。但由於這波風潮是美國挑起的,所以美國受到的傷害將最大。
最根本的原因是:美國的基礎製造業,根本不可能恢復了。這就是現在的美國,和1930年代美國的本質區別。
那有人說美國的貿易赤字問題難道無解了嗎?當然不是這樣。老鄧我有辦法,但這需要川普極大修改他的內政外交政策。而且我說了沒用,何況偏離了本文的主題,所以不說也罷。
這就說到外交了。別以為川普一頓操作猛如虎,俄國就倒向美國了。長期還不知道,但中短期根本不可能,因為俄國的很多產品就靠我國呢。所以在俄國和西方大為緩和關係之前,根本就不用考慮什麼俄國“倒戈”的問題。就算美俄緩和,還有個歐盟呢。因此俄烏局勢短期根本無法解決,至少今年沒法弄。如果相關國家不能從根本上認真談判,還有得熬呢。
大家看看川普這一個多月的外交,是不是傷害遠遠大於收益?
甚至,有收益嗎?
而在俄烏互熬的過程中,美國和各國的關稅大戰卻在繼續,國內的通脹會繼續發酵。過兩年美國人一看,這兩年川普忙忙叨叨幹成了什麼?美國和盟友搞壞了關係,國際形象和影響力大為下跌,也沒從貿易戰中得到什麼好處,俄烏可能仍然糜爛,而美國國內的通脹卻水漲船高,甚至失業率又上來了,你說美國人會怎麼看他?
當美國人都覺得川普在全世介面前就是個智力衰退的二貨時,他和他的團隊,前景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川普現在內心很著急,而且可能會越來越急。他做事又快又欠思考,總想“只爭朝夕”。但越這樣越糟糕。上臺這一個多月,很多方面的形勢都急轉直下就是明證。瞧著吧,再這樣下去川普真的玩不轉了。大家都知道他朝令夕改,出爾反爾,也就逐漸不會把他的話當真。無論在美國還是全世界,他都會成為一個笑料。
但美國又是最強國,有身份的人表面上還不好說什麼,所以只會用各種行動來表示,這對美國肯定越來越不利。
所以怎麼辦?
川普現在最好的做法,就是要慢下來,重新通盤思考一下全域性。比如和他的團隊和高參,好好閉門思考十天半個月,想一個通盤的、切合實際的計劃出來,別總是政策互相矛盾,左右互搏,最後啥也幹不成,局面反而越來越糟。
但我估計這種可能性極低,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川普在就職前發行所謂的“川普幣”,瘋狂收割粉絲。加上他一貫喜歡出風頭,說了一些徹底顛倒黑白的話,而且已經進入老年痴呆的早期,所以已經很難進行深入長遠的思考了。
所以,我們等著瞧川普的好戲吧。
川普現在就是每天好戲連臺。要是沒有他,新聞該有多寂寞,哈哈哈哈!
OK,本來今天要寫我國經濟和股市的。但是有了川普的頻繁加關稅,排都打到了這個份兒上,前景還用說嗎?
經濟要加油,股市迴歸傳統。欲知後事如何,敬請期待老鄧下篇文章!
老鄧文章,幾天一篇。天南海北,侃侃而談。設為星標,置頂方便。交流想法,參與留言。好文分享,一鍵三連。
關注本號,閱讀往期精彩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