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暴跌2.3萬億元

OpenAI 正計劃將其工作負載由微軟轉移到“星際之門”(Stargate)專案。
近一個月,微軟暴跌 3171 億美元(2.3 萬億元人民幣)。
微軟近期股價下跌可能與 OpenAI 宣佈的“星際之門”(Stargate)專案有關。該專案由 OpenAI、軟銀和甲骨文等公司合作,計劃投資 5000 億美元在美國建設新的人工智慧基礎設施。這標誌著 OpenAI 在計算資源上逐步減少對微軟的依賴,預計到 2030 年,OpenAI 75% 的資料中心容量將來自“星際之門”專案。
《彭博社》援引美國跨國投資銀行 TD Cowen 的觀點聲稱,微軟已開始在美國取消大額資料中心容量的租約。
該報道還補充道,微軟取消了“幾百兆瓦”資料中心容量的協議,援引了幾家供應鏈供應商的觀點。
這一決定表明,微軟可能正在重新評估其 AI 計算需求,儘管該公司承諾本財年將斥資 800 億美元以擴大計算容量。
週五刊發的這篇報道特別指出,微軟還暫停了資質宣告,這一步驟通常導致正式的租賃協議。
此舉已引發了外界的猜測,即微軟是否正在因潛在的計算容量過剩而調整其 AI 戰略。
微軟執行長 Satya Nadella 在 1 月份的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微軟必須保持高水平的支出,以滿足“急劇增長的需求”。然而,鑑於 AI 的商業應用存在不確定性,華爾街人士越來越質疑此類投資的長期可行性。
這篇報道刊發後,微軟重申了支出目標,但承認基礎設施開發方面確實進行了一番調整。
公司發言人表示:“雖然我們可能會在某些地區戰略性地調整基礎設施,但我們將繼續在所有地區保持強勁增長。我們本財年在基礎設施上投入 800 多億美元的計劃仍有條不紊地執行,我們將繼續以創紀錄的速度增長,以滿足客戶需求。”
與此同時,OpenAI 似乎正在探究替代計算方案。
《The Information》在最近的一篇報道中暗示,OpenAI 正計劃將其工作負載由微軟轉移到“星際之門”(Stargate)專案。
該報道特別指出,最近幾周,OpenAI 已通知投資者,到 2030 年,“星際之門”(一個正在開發中的資料中心擴建專案,預計將獲得軟銀投入的大量資金)可能提供大約 75% 的計算能力,以執行和完善其 AI 模型。
值得注意的是,微軟不再是 OpenAI 的獨家雲合作伙伴。
OpenAI 在最近的一篇博文中宣佈承諾對 Azure 投入新的大筆資金,Azure 將繼續支援其所有產品和模型訓練。然而,該協議現在允許更大的靈活性。
微軟對 OpenAI 想要增加的任何新容量都有優先購買權,而不是專有權。這意味著微軟在 OpenAI 邁出下一步之前,優先有機會與任何其他雲提供商的報價相匹配。
另一方面,具有成本效益的 AI 模型的出現(比如 DeepSeek 開發的開源模型)讓大公司的 AI 支出受到更嚴格的審查。
DeepSeek 聲稱,其模型可以比肩美國技術,成本卻只有其一小部分,這使得大規模 AI 基礎設施投資的經濟可持續性備受質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