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2193字,圖片3張,預計閱讀時間6分鐘。

▼
據日本廣播協會23日報道,日本首相石破茂表示,有關他即將辭職的報道不屬實,他重申自己有意繼續任職。
日本政壇正經歷七十年來最劇烈震盪。
現在的石破茂已淪為“跛腳鴨”,但這絕非偶然,而是多米諾骨牌效應下的必然崩塌。
直接導火索是執政聯盟在參議院選舉中的慘敗。

這不石破茂剛捧著自民黨大旗進場,轉頭就摔進“跛腳內閣”的泥沼,“棺材板”可以說被徹底釘上了。
7月21日,日本參議院選舉結果顯示,自民黨與公明黨組成的執政聯盟僅獲47席,遠低於過半所需的50席,創下自民黨1955年以來首次同時失去國會兩院多數席位的紀錄。
選舉前,石破茂還在強撐“繼續履行職責”的體面;選舉後,他連體面都成了奢侈品。
支援率跌至危險線的石破茂,沒能見到高支援率開花,反倒淪為自民黨“最弱首相”之一。
對石破茂來說,這已經是他任內第三次 “滑鐵盧”。
去年10月剛當上首相就解散眾議院,結果在選舉中慘敗,只能靠重新競選才保住職位。
今年6月的東京都議會選舉,自民黨得票率創歷史新低;如今參議院再輸一局,民間早已響起 “問責” 聲。
此次失敗不僅標誌石破茂政權的岌岌可危,更折射出日本社會深層次矛盾的總爆發。
石破茂的民意基礎已然崩塌,其支援率從去年就任時的45%暴跌至22%,已至日本政壇公認的“生存紅線”。
“不是對手太強,是自己太能輸。” 日本政治評論家本多勝一在節目裡直言,自民黨的失敗早就埋好了伏筆。
講真,日本選民也沒啥花哨的訴求,不外乎兜裡錢多點、物價穩點、小日子安逸點。
結果呢?
大米天天漲,工資月月掉,生活壓力堪比北海道的冬天,凍的人直打哆嗦。
核心CPI連續7個月突破3%,普通家庭主食大米價格翻倍,實際工資水平跌至兩年最低點。
米價危機成了 “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由於進口成本上漲和國內減產,加上農協操縱,日本今年大米零售價同比漲了 20%,部分品牌甚至斷貨。
一名東京主婦在投票站直言:“首相總說日美同盟最重要,可美國連便宜大米都不讓我們買。”

這番控訴揭開了日本民眾對經濟政策失控的憤怒。
石破茂上臺前信誓旦旦要改善民生,上臺後就剩嘴上功夫——一地雞毛。
他高喊“要把GDP幹到1000萬億日元”,聽起來氣勢如虹,但卻拿不出半點具體的政策路徑和操作細節,民眾眼中看到的不是雄心,而是空頭支票的幻影。
“經濟不行,領導能力呢?”——老百姓用腳投票,一點沒含糊。
更致命的是 “信任危機”,自民黨內部“黑金”醜聞持續發酵。
今年3月,石破茂被曝在聚餐時向議員發放商品券,涉嫌違反《政治資金規正法》。
隨後前首相岸田、菅義偉甚至被殺的安倍晉三都被扒出類似行為,民眾恍然大悟:“原來他們拿納稅人的錢送禮是慣例?”
去年眾議院選舉,石破茂試圖大刀闊斧清理腐敗,沒想到捅了馬蜂窩,黨內惡習如舊,選民對這套“政治老把戲”早已麻木反感。
表面上石破茂想當清流,實際上成了“洗不白”的黨內小透明——兩邊都不討好。
而“對美外交”上,石破茂的外交戰略陷入自相矛盾的死衚衕。
去年APEC峰會上剛向中國承諾“無意脫鉤斷鏈”,今年7月,日本防衛白皮書就將中國列為“最大戰略挑戰”。
這種精分式政策源於石破茂試圖以反華姿態換取美國在貿易談判中的讓步,但是現實很殘酷,美國依舊加徵25%鋼鋁關稅,中國對日本的挑釁發出嚴厲警告,石破茂最終落得兩頭不討好。
現在日美關稅仍是邁不過去的坎。7輪部長談判下去,全是“雞同鴨講”,啃不下來一毛五分的成果。
特朗普政府還要求日本將防務開支提升至GDP的3.5%,這種霸王條款逼得石破茂當街喊出“擺脫美國依賴”,被日媒稱作“戰後首相最叛逆發言”。

就在石破茂試圖穩住陣腳之際,就在當地時間22日,特朗普在“真實社交”平臺突然宣佈:美日達成“鉅額”關稅協議。
美國對日本商品徵收15%關稅;日本將向美國投資5500億美元(美方獲得其中90%利潤),並全面開放汽車、大米等農產品市場。
開放農產品市場要求,將直接觸怒日本農協這個自民黨傳統票倉,而汽車產業讓步更會動搖日本經濟根基。
特朗普說的這份協議,無論從經濟利益還是政治尊嚴上,都讓日本處於被動。
儘管石破茂最初表示要“仔細研討協議內容”,但面對美國毫不掩飾的“補刀”,其內閣的執政合法性與民眾信心瞬間被抽空。
一連串的外交碰壁,像一記記鈍錘,打在日本的國家自信上。
最終,外有美國咄咄逼人,內有輿論質疑執政能力,石破茂成了日本版“夾心餅乾”。
眼瞅著輿論場一地雞毛,但自民黨老炮們現在全憋著勁看石破茂出糗。
黨內“逼宮”聲浪如潮,有訊息稱自民黨的“大佬”麻生太郎親自出面操盤,打算把石破茂徹底拉下臺,併力推高市早苗高調宣佈競選自民黨總裁。
今天早些時候日本媒體還爆出石破茂準備在8月內宣佈辭職,逼得石破茂自己緊急出來闢了謠。
而更危險的是 “極右翼抬頭”,右翼政黨“參政黨”在此次參議院選舉中成為最大黑馬,主張 “修改和平憲法、強化軍備” 的“參政黨” 異軍突起,拿下 6 個席位。
他們的支持者多是日本20-30歲的年輕人,被稱為“憤怒的一代”—— 對現有政黨失望,轉而相信 “強硬路線能改變現狀”,政客為迎合選舉採取的投機行為加劇了政局的緊張。
石破茂能撐多久?自民黨會換帥嗎?日本會走向更激進的路線嗎?
這些問題的答案,或許要等時間給出。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內外困境得不到系統改善,日本政壇的動盪,還會繼續下去。
圖片源自網路


關注公眾號:
有理兒有面
理 性| 揭 秘| 探 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