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馬崛起!日本政壇老將當選新任首相,中日關係能否迎來重大轉折? 2025-04-22 11:53 日本旅遊攻略 就在下午,隨著第二輪決選投票的結束,持續近半月的日本自民黨總裁選舉大戲終於落下帷幕! 根據公佈的資料顯示,第二輪實際投票數為414張,其中有效選票數409張,石破茂最終以215票戰勝高市早苗,正式成為自民黨新總裁! 而在此前呼聲最高的3人候選人中,小泉進次郎在上午第一輪投票中因所有候選人無人獲半數以上,且選票較低的情況下止步“決賽圈”… 由於日本現任首相岸田文雄未參選。按慣例,新任自民黨總裁石破茂將在10月1日經國會指名選舉,接任首相。 多次“陪跑”,一舉當選。 說實在比起高市早苗,石破茂的勝出,出乎了許多人的意料。 石破雖然很受國民歡迎,但我覺得一旦進入決選投票,議員票比重增加後,他肯定會輸。 反倒是高市在議員中更有人氣,第一輪就拿到了不少選票,很好奇她為什麼會落敗。 無論如何,選舉已經結束,希望大家都能夠放下成見,不再只是聽財務省的,而是多為老百姓考慮。 結果真是讓人驚訝,或者說是個意外吧。高市也很厲害,但最終沒能突破那塊屏障。不過派系之間的鬥爭確實讓結果撲朔迷離,好在帶來了這個驚喜,也讓政權運營變得非常艱難。 沒辦法,這就是規則投票的結果。 希望高市不要因此灰心,相信她一定會有出頭之日,也希望她能繼續自己的政績。 對於石破,我希望他能將日本的國力用於日本自身,堅決對抗那些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讓日本人受苦的勢力。如果做不到,那就只是等著下一次選舉的到來。 石破茂1957年出生於東京,父親石破二朗曾任鳥取縣知事、內務建設大臣、參議員等,母親則是一名教師。石破茂至中學時期都在鳥取縣度過,高中時代入位於橫濱的慶應義塾高中,畢業後進入慶應大學。 自慶應大學法律系畢業後,石破茂進入三井銀行工作,1981年父親去世,石破茂在其父有人、原首相田中角榮決定「子承父業」,出馬競選眾議員,1986年首度當選,連任12次至今。 作為日本政壇資深政治家,石破茂曾4次參選自民黨總裁,但均以失敗告終,這是他第5次競選自民黨總裁,也是他口中的“最後一戰”。 石破茂在地方上的人氣強,能獲得較多黨員黨友票,但他在自民黨籍國會議員之間不是很受歡迎。決選投票之前,他坦言從政38年得罪很多人,對讓自民黨內同志感到的不愉快表示歉意。 NHK(日本放送協會)分析,更多議員最終選擇投給了石破茂,是因為擔心高市早苗過於右翼的政治態度可能會影響日本的外交政策,也會影響即將到來的眾議院大選結果。 隨著新首相的誕生,下午日元也突現驚天大行情。 在日本自民黨黨魁選舉的第一輪投票中,“安倍經濟學”的強烈支持者高市早苗領先,日元進一步走軟。但當石破茂在第二輪的選舉中戰勝高市早苗,日元應聲而漲,直接突破了1美元兌換144日元的關口。 有專家分析:正是由於石破顯示出把伴隨著日元貶值的物價上漲視為問題的姿態,認為日本央行將維持貨幣正常化路線的觀點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日元買盤。 此次日本自民黨總裁選舉,正值黨勢低迷之際。 多家日媒民調顯示,受“黑金”醜聞的衝擊,自民黨的支援率一度降到2012年該黨重新執政以來的最低點。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的內閣支援率,也一再重新整理最低紀錄。 新黨首的上臺,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重新整理日本自民黨的形象,這也意味著石破茂需要面對諸多棘手的內外政策課題。 關於石破茂的外交立場,他被認為是黨內相對比較鴿的鷹派。 在對華態度上,早期曾經常批評安倍晉三親美拒中的政策,並在媒體上多次發言,強調中日兩國需要加強交流。他還反對參拜靖國神社,這在日本政壇中是相當少見的。 在石破茂任防衛大臣時,還曾訪問中國並吃到了中國特意為他準備的咖哩飯,這令他無比感動。 然而,近年來石破茂的立場卻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 在國防預算問題上,他變得異常激進,大力主張增加日本的防務開支。更引人注目的是,石破茂開始積極倡導組建"亞洲版北約",主張日本應該與美國及北約加強軍事同盟關係,以此作為保護日本安全的最佳選擇。 在中國臺灣問題上,石破茂的態度也愈發鮮明。就在2024年8月,也就是此次當選自民黨總裁前不久,石破茂還帶領一批日本國會議員高調訪問臺灣,並與臺灣地區領導人賴清德會面。這一舉動無疑向外界傳遞了他對臺灣問題的立場。 石破茂的這次訪臺行動在日本國內引發了不小的爭議。有分析認為,這可能只是他為贏得自民黨總裁選舉而採取的一種宣傳策略,目的是爭取更多的曝光度和支援。 關於新首相的上任,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亞太所特聘研究員項昊宇在接受中新網採訪時表示: “日本外交,尤其是自民黨的對外政策路線,基本上已經非常固化,總體上是親美保守的政策路線,其核心是要強化日美同盟。” “這一點無論是誰上臺執政,大方向都不會改變。” 就目前中日形勢來講,日本現在只能在右翼和極右翼、反華和更反華之間做出選擇。只能說石破茂在從政經歷、實務和理性思維方面比較,還是相對好那麼一點點🙃 ▼▼▼ 或直接諮詢 專業定製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