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本週,我要加寫一篇文章。
因為 AI 程式設計 IDE 突然成了熱門,國內外都有大事發生。

先說國外,OpenAI 要用30億美元收購 Windsurf[1]。
這個訊息太驚人。Windsurf(前身叫做 Codeium)的歷史很短,釋出至今兩年多,市場份額也不高,居然值這麼多錢!
OpenAI 最新一輪融資(今年3月)不過400億美元[2],現在一下子要拿出30億去收購,看中 Windsurf 哪一點呀!
OpenAI 自己沒有程式設計助手,所以唯一的解釋是,它要收購 IDE 打入 AI 程式設計市場,這個市場對它很重要。
二、MarsCode 更名 Trae
再看國內,位元組也有大動作。
它旗下的程式設計助手,最早是 MarsCode 外掛,後來又多了一個獨立的 AI IDE 產品 Trae[3]。

本週,MarsCode 宣佈改名為 Trae 外掛[4],不再作為獨立品牌發展了。
以後,位元組的 AI 程式設計助手,將只有 Trae 這一個品牌,分成兩種產品形態。
習慣傳統 IDE 的使用者,可以加裝 Trae 外掛;想要更好 AI 體驗的使用者,可以安裝獨立的 Trae IDE。
這個訊息公佈的同時,Trae 新版本也一起釋出,加入了重磅的新功能(後面會詳談)。
可以看出,位元組是下了決心,整合了產品,準備在 AI 程式設計工具上發力了。
三、AI IDE + MCP
為什麼國內外的巨頭,在同一個時間,不約而同都看上了 AI IDE?
我猜想,答案是 MCP 的出現。
有了 MCP 以後,AI IDE 可以擴充套件外部能力,從而無所不能,這讓它成為巨頭的必爭之地。

下面,我來解釋 MCP 是什麼,怎麼在 Trae 裡面呼叫。大家看了,就會理解為什麼 MCP 這麼重要。
四、Trae 的簡介
我選擇 Trae 來演示,主要因為它是國產軟體,有中文介面和文件,並且完全免費(國外產品都需要付費)。
前面說過,Trae 分成外掛和 IDE 兩種形態,它的 IDE 又分成國內版和海外版。這些產品的功能基本一致,就是內建的 AI 模型不一樣。
國內版:內建 deepseek R1、V3、v3-0324 和 doubao 1.5 pro 模型海外版:內建 Claude 3.5、3.7,Gemini 2.5 pro,GPT-4o、GPT-4.1 模型
我建議使用國內版,因為海外版的內建模型經常需要排隊,很浪費時間,而且可能還會通訊不暢。
不過,這兩個版本都支援自定義模型,你可以提供金鑰,接入你指定的模型。所以,版本的差別也不算很重要。

順便提一下,Trae 這個詞的意思是“The Real AI Engineer”(真正的 AI 工程師)。我以前總是以為 Trae 的意思是 True Ai。
五、Trae 的新版本
Trae 的 MCP 呼叫功能,是從新版本 v0.5.0 開始加入的。
沒安裝的朋友,可以去官網[5]下載新版。已經安裝的朋友,請檢查一下版本。
它的介面這一次簡化了,聊天框和 Builder(專案生成)合併成一個對話方塊(下圖)。所有跟 AI 的對話,都在這裡輸入。

上圖中,左下角多了兩個按鈕:“@智慧體”和“#上下文”。這就是本次新增的核心功能。
六、呼叫智慧體
MCP 呼叫的入口,就是上圖左下角的“@智慧體”按鈕。
如果想要擴充套件 AI 的功能,就要使用這個按鈕。因為 AI 模型的本質只是語言模型,自身的功能是有限的,必須透過外部應用(智慧體)來擴充套件功能。
點選“@智慧體”(或者輸入
@
),就會彈出一個對話方塊,顯示目前可用的智慧體(下圖)。
可以看到,Trae 內建了兩個智慧體:“@Build” 和 “@Builder with MCP”。
其中,“@Build”用來讓 AI 生成一個可執行的新專案。
@Build 俄羅斯方塊網頁小遊戲
輸入上面的命令,就會生成一個 HTML 檔案,開啟就是俄羅斯方塊小遊戲。

另一個內建的智慧體“@Build with MCP”,就是用來連線 MCP 伺服器。
七、MCP 是什麼
我先解釋一下,MCP 是什麼,很容易理解。
我們知道,AI 模型透過連線外部應用,來擴充套件功能。每個外部應用的介面,都不一樣,如果要接入10個應用,就要寫10種接入程式碼,非常麻煩。而且,要是換一個模型,可能所有接入程式碼都要重寫。

有鑑於此,Anthropic 公司在2024年11月提出了 MCP 協議。外部應用只需要支援這個協議,提供一個 MCP 介面(又稱 MCP 伺服器),那麼 AI 模型就可以用統一的格式接入,不需要了解外部應用的接入細節。
所以,MCP 可以理解成一個 AI 與外部應用之間的適配層。對於 AI 來說,只要安裝某個應用的 MCP 伺服器,就能接入該應用,不用寫任何程式碼(除了少數的配置項)。
由於 MCP 解決了 AI 應用的接入痛點,誕生至今僅半年,已經變得極其流行,就連 Anthropic 的競爭對手 OpenAI 公司都公開支援,網上開源的 MCP 伺服器專案已經有上萬個。
八、呼叫 MCP
現在就來看 Trae 怎麼呼叫 MCP。
點選 AI 標籤欄右上角的齒輪圖示,彈出一個選單,選擇選單項 MCP。

它會跳出一個 MCP 的標籤頁(下圖),點選底部的“+ 新增 MCP Servers”。

Trae 內建了 MCP 市場,提供一些常用的 MCP 伺服器。如果裡面沒有你需要的,可以點選“手動配置”,新增你自己的 MCP。

為了便於演示,我選擇第一個伺服器 Puppeteer,讓 AI 可以呼叫無頭瀏覽器。
滑鼠點選 Puppeteer 的名字,會進入該開源專案的主頁,可以檢視一下它提供的內部命令(即能力)。

上圖中可以看到,這個 MCP 伺服器提供 puppeteer_navigator(開啟指定網址)、puppeteer_screenshot(截圖)、puppeteer_select(選中頁面元素)等內部命令,供 AI 模型呼叫。
使用者不需要記住這些命令,只需瞭解它有哪些能力就可以了。
接著,點選它後面的加號,新增該 MCP 伺服器。

這個 MCP 帶有“輕鬆配置”標籤,表示不需要任何設定,可以直接執行。

所有自己新增的 MCP,預設都放在內建的智慧體“@Build with MCP”,所以可以透過這個智慧體來使用。
在 AI 對話方塊裡面,選中智慧體“@Build with MCP”,然後輸入下面的命令“開啟 https://www.baidu.com”,試試看新安裝的 Puppeteer 伺服器。

正常情況下,Trae 會讓你選擇一個專案資料夾,然後就會開啟一個瀏覽器視窗,顯示百度的首頁。

這就是 MCP 的作用。AI 本來沒有能力控制瀏覽器,但是現在就可以透過 MCP 來控制。
接著,可以給出一些更復雜的命令,比如生成截圖,也能順利完成。

這就是呼叫 MCP 的基本流程。你還可以把新增的 MCP 伺服器儲存成智慧體(下圖)。

然後,透過你起的名字,呼叫該智慧體(下圖),從而連線指定的 MCP 伺服器。

九、上下文功能
除了 MCP 呼叫,Trae 的本次更新,還加強了上下文功能,這裡也簡單提一下。
所謂上下文,就是額外提供的資訊,幫助 AI 模型思考,來完成任務。
透過
#
號,可以調出上下文選單。
從上圖可以看到,可以提供的上下文,包括額外的程式碼(code)、檔案(file)、目錄(folder)、工作區(workspace)。
本次更新多了兩個選項,“Doc”表示額外的文件。

點選“新增文件集”,就可以新增文件目錄,作為 AI 模型的上下文。

另一個選項“Web”,表示用網上資訊作為上下文。這為 AI 提供了即時聯網能力。


上圖的即時天氣問題,AI 只有具有聯網能力,才能回答。
十、總結
有了 MCP 呼叫和聯網能力,AI IDE 就具備了巨大的想象空間,不僅僅是程式設計工具,而成了一個無所不能的 AI 控制檯。
那些大公司一定是看到了這一點,所以才願意投入大量資源,去做這個產品。
我認為,在 AI IDE 裡面呼叫 MCP 伺服器,將成為近期軟體業的熱點,值得大家重點關注。
(完)
References
[1]
收購 Windsurf: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12627036.html[2]
400億美元:https://www.cnbc.com/2025/03/31/openai-closes-40-billion-in-funding-the-largest-private-fundraise-in-history-softbank-chatgpt.html[3]
Trae:https://sourl.cn/dLaMpy[4]
改名為 Trae 外掛:https://docs.trae.com.cn/plugin/faq[5]
官網:https://sourl.cn/dLaMpy[6]
以前的文章: http://www.ruanyifeng.com/blog/2025/03/tra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