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姿態異常的未解謎團悲劇發生,大家要追問的是:為什麼?航空專家正試圖從有限資料中尋找線索。飛行軌跡顯示飛機在失事前出現低空低速狀態,引發對雙發失效或飛控系統故障的猜測。調查已經開展,由印度航空當局牽頭,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將提供技術專長和協助,波音配合。因機上有英國公民,英國航空事故調查局也將參與其中。調查人員正在重點調查可能的引擎故障、襟翼問題以及起落架配置情況,同時也在調查印度航空是否存在過失,例如維修問題。目前尚未給出官方解釋。介面新聞援引加拿大魁北克大學的航空工程教授波泰茲(Ruxandra Botez)觀點稱,在現階段,根據公開的權威報道和官方資訊,業內估計事故原因可能是燃油汙染、維護或飛行員失誤等。但絕大多數事故是多個原因疊加造成的,以人為原因或維護不當為主,而不僅僅是單一原因所致。資深機長陳建國對《財經》表示,此次空難事件有兩點異常。第一是飛機沒有收起起落架,通常來講,飛機起飛離地後,起落架會有一個收上的過程。但事故當中的客機並未收起起落架,這一點很反常。陳建國說,第二個異常是,影片顯示飛機的襟翼也有可能處於收上狀態,這非常不利於飛機向上爬升,再加上起落架一直放下,飛機很難獲得足夠的升力,最終只能下降。“有一種可能就是這架飛機起飛後失去了動力,發動機可能因為某些原因沒有足夠的推力,也不能獲得足夠的加速度,也會導致客機無法爬升。”航空顧問、諮詢公司安全作業系統執行長約翰·考克斯(John M. Cox)表示,從現場照片來看,儘管飛機處於起飛階段,但飛機的機頭似乎是向上的,沒有爬升,這是調查人員要關注的重點之一。目前失事客機的兩個黑匣子均已被找到,分別為駕駛艙語音記錄器,以及飛行資料記錄器。由於黑匣子嚴重受損,將被送往美國進行資料提取,此後與印度航空事故調查局(AAIB)分享調查結果。除了對於事故原因的探究,另一個公眾關注的焦點無疑是那位唯一的倖存者,和他的11A座位。他的生還經歷,讓關於航空出行與座位選擇的討論再度升溫,飛機上最安全的位置到底是哪兒?業內一般有兩種觀點。第一種是飛機中部或尾部的座位更為安全。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NTSB)在2017年釋出的一項研究,對自1971年以來發生的20起空難進行了分析。從統計資料來看,坐在機艙後部的乘客比前排乘客有更高的生還機率。第二種情況是座位靠近機翼的乘客的生存率相對更高。因為理論上一旦進行緊急逃生,離艙門越近,耗時最短。陳建國對《財經》表示,綜合歷史上的空難事故分析,飛機上座位的相對安全性是一致的。此次有一名乘客能在空難中幸運逃生,可能是飛機所有的衝擊力剛好在該乘客所處的位置是最弱的,而且也有可能是飛機在解體之後,該乘客的位置正好暴露出來。該乘客能夠倖存,並不代表這個位置就比別的位置更安全。陳建國表示,空難的可能性分多種,失事時可能是前部著地、尾部著地、中部斷裂等。“這次空難時速大概是300公里,這麼大的速度下,主要的傷害是載荷急劇變化對人造成的傷害,並不是說哪個座位比哪個座位更安全。”由於印度航空的這架飛機是以“機頭朝上”的姿態砸向地面,多名業內人士認為,這是坐在前排11A的乘客之所以倖存的重要原因。很少有空難是單一因素導致的,一連串的意外疊加,才構成最終的災難性後果。事實究竟如何,印度航空部長奈杜預計將在三個月之內公佈墜機事故調查報告,未來幾周將有更多的調查結果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