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府訊息|馬斯克表示希望美歐建立自由貿易區

今天是《華府訊息》連續更新的第1762
特朗普上任兩個多月來,馬斯克以其混亂的履職方式疏遠了特朗普的不少幕僚。憂心忡忡的共和黨人擔心,越來越不受歡迎的馬斯克會讓他們在未來選舉中付出代價,正如本週在威斯康星州最高法院法官補選中已經應驗的那樣。但儘管如此,馬斯克暫時依然穩坐特朗普白宮最具影響力的顧問的交椅,以其標誌性的“震懾戰術”,以無薪顧問身份重塑聯邦官僚體系、打壓批評者,並充當特朗普最重要的政策對話者。在政府削減開支等政治敏感議題上,馬斯克為特朗普擋下了不少箭,不然人們會把矛頭直指特朗普。

圖片來源於網路
特朗普也想緩和他手下團隊和馬斯克之間的緊張關係。據知情人士透露,在3月初的一次內閣會議上,多位內閣部長表達了對馬斯克的不滿。會後,特朗普把白宮辦公廳主任蘇茜·懷爾斯拉到一旁,責成她改善各政府部門與馬斯克的關係。特朗普明確表示,他支援馬斯克削減政府開支的熱忱,但也理解內閣成員的抱怨,因此要求懷爾斯“管好馬斯克”。如今,懷爾斯每週都要與馬斯克進行兩次長時間會面。

圖片來源於網路
特朗普出臺的新關稅政策引發全球市場動盪數日之後,馬斯克週六在義大利佛羅倫薩舉行的右翼聯盟黨集會上表示,他希望在美國和歐洲之間建立“零關稅”體系,從而有效形成一個“自由貿易區”。這一表態與特朗普對全球加徵關稅的政策形成鮮明對比。週六早些時候,馬斯克似乎還對白宮高官納瓦羅進行了抨擊。納瓦羅長期主張極限施壓的關稅政策。馬斯克在X平臺上的一系列回覆中暗示,納瓦羅的哈佛學歷“很糟糕”,並稱這位原經濟學教授“從未真正創造過任何東西”

圖片來源於網路
加拿大政府出資,在美國12個州及華盛頓特區的電子廣告牌上以黑底白字宣傳“關稅實為百姓稅”(TARIFFS ARE A TAX,這已成為貿易戰最醒目的標誌。加拿大人想讓美國老百姓知道,徵收關稅的實質,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向普通老百姓徵稅,會導致日用品價格上漲。這樣的廣告牌也出現在密歇根這個特朗普曾以1.4個百分點(略超8萬票)優勢拿下的戰場州。對美國兩黨而言,密歇根州都是中期選舉的戰略要地——該州將有四個國會議席將要重新競選,其中三個的競爭可能會相當激烈。簡言之,在2026年中期選舉前,該州對特朗普貿易戰作出什麼樣的反應至關重要。

圖片來源於網路
在民主黨週二贏得威斯康辛州最高法院補選後,民主黨人正掀起一股競選參政的熱潮,該黨準備在明年中期選舉的競選活動中向共和黨“紅區”縱深推進。本週已有三名參議院候選人宣佈參選,黨內招募人員稱“在難贏選區也出現了候選人興趣升溫的跡象”。
重點角逐區域包括:愛荷華州共和黨眾議員扎克·納恩(Zach Nunn)的選區(必將受到特朗普關稅政策衝擊);賓夕法尼亞和密歇根兩州可能出現復仇者競選——兩位候選人因特朗普政策而失業或離職,這將為其競選活動提供有力敘事;兩位前眾議員正考慮在“鐵鏽帶”關鍵選區東山再起;弗吉尼亞州至少兩個由共和黨眾議員羅布·威特曼(Rob Wittman)和珍·基根斯(Jen Kiggans)把持的選區,民主黨認為隨著馬斯克削減政府開支引發的反彈,這些選區正逐漸變為可爭奪的戰場

圖片來源於網路
在這股競選熱情重燃之際,奧巴馬本週在漢密爾頓學院發表演講,對特朗普予以猛烈抨擊。奧巴馬的親信表示,這場演講被設計為“民主黨人可效仿的範本”,並強調奧巴馬認為“要雞蛋還是要民主”的辯論對該黨而言是個偽命題。奧巴馬說:“人們往往會想,民主啊、法治啊、司法獨立啊、新聞自由啊——這些都是抽象的概念,因為它們又不會影響雞蛋的價格。但你們知道嗎?它們馬上就要影響雞蛋價格了。"

圖片來源於網路
美國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週四以外國汽車要繳納關稅為由,敦促購車者“買美國車”。但他自己卻未能以身作則。有照片顯示,一輛被認為是貝森特所有的路虎攬勝停在其華盛頓住所的車道上。據鄰居稱,這輛車已在此停放數月之久。路虎攬勝基本上算英國車,其母公司為印度塔塔汽車。據知情人士稱,貝森特也有美國車,也喜歡美國車,包括多輛SUV

圖片來源於網路
保守派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AEI)發文稱,特朗普的“對等”關稅政策已引發劇烈經濟震盪,股市市值蒸發9%(截至44日),經濟衰退預期機率飆升。特朗普將其關稅稱為“對等關稅”,聲稱稅率僅為其他國家對美國關稅及非關稅壁壘的一半。但事實上,該文解釋,他實際採用的關稅計算公式是:美國對某國的關稅稅率=美國對該國貿易逆差÷美國從該國進口總額÷2,且最低稅率為10%這意味著即使美國對某國不存在貿易逆差(甚至存在順差),該國仍面臨至少10%的關稅
該公式最初由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提出,後經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釋出,但其經濟邏輯根本站不住腳。貿易逆差不僅受關稅影響,更與國際資本流動、供應鏈、比較優勢、地理條件等因素相關。即便姑且接受這個公式,特朗普政府仍犯了一個關鍵錯誤——將外國“假定關稅”誇大了四倍。修正後,美國對所有國家的稅率均不超過14%,並且絕大多數國家僅適用10%最低稅率。作者敦促特朗普政府儘快糾正這一錯誤,並稱由此帶來的貿易自由化將為經濟提供亟需的刺激,或許還能幫助美國避免一場經濟衰退
根據美國企業研究所的修正資料,只有對以下國家和地區的關稅會超過10%:

圖片來源於AEI
過去幾年間,美國各地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出大批生產鋰電池、汽車零部件和關鍵礦物的電動汽車工廠。憑藉《降低通脹削減法》提供的資金支援和稅收優惠政策,這些工廠曾承諾將在眾多地區(主要是共和黨主導的區域)創造大量就業機會,並推動美國走上本土化電動車生產的道路。然而,早在特朗普實施全面進口關稅政策之前,許多專案就已被取消——這不僅導致數以千計的就業機會化為泡影,更令美國向清潔能源轉型的程序蒙上陰影
據政策研究機構“Atlas Public Policy”的資料顯示,2025年第一季度取消的專案數量已超過前兩年總和,其中包括在佐治亞州投資10億美元的電池隔熱材料工廠被轉移至美國現有工廠和墨西哥、中國)、在亞利桑那州投資12億美元的鋰離子電池工廠。另有數億美元投資雖然尚未正式取消,但已陷入停滯狀態。分析認為,對企業而言,最重要的莫過於市場前景的確定性,而在當前關稅政策、稅收抵免和監管法規都存在不確定性的情況下,美國製造業舉步維艱。

圖片來源於Atlas Public Policy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