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最臭名昭著的產品,微軟WinXP隱藏彩蛋另類迴歸

整理自:碼農翻身 IT之家

在科技進步的歷程裡,總有一些產品試圖以創新之名改動歷史,卻終究成為了時代的註腳。
在20世紀90年代,Microsoft相繼推出了Windows 3.x和Windows 95等圖形使用者介面作業系統。與傳統的命令列介面DOS相比,圖形介面顯著降低了使用電腦的難度。

即便如此,對於很多非技術使用者而言,選單、對話方塊、資料夾、快捷方式等抽象概念依然讓人摸不著頭腦。
為了打破這一僵局,微軟在1995年推出了一個名為Microsoft Bob的全新介面系統,它試圖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改變人們與電腦的互動體驗。

Microsoft Bob摒棄了傳統的“視窗”概念,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充滿創意的“數字房屋”。
在這個房屋中,不同的房間代表著不同的檔案、資料夾和功能,使用者可以像在現實生活中一樣,透過走進不同的房間來訪問所需的內容。
郵件和日曆等應用也被設計成房屋中的不同部分。

甚至還配備了傢俱和動畫角色(如一隻名叫Rover的小狗),整體設計充滿了卡通風格,旨在降低電腦的使用門檻,讓初學者也能輕鬆上手。
儘管Microsoft Bob在設計上展現了豐富的創意和想象力,但它並未獲得市場的認可。Bob的銷量僅為58,000套,遠遠低於微軟其他軟體動輒百萬的銷售數字。

由於對硬體的要求較高,需要8MB的記憶體(在當時這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再加上使用者的接受度不高,Bob很快就被市場遺棄,成為微軟歷史上少數幾款短命的產品之一:它於1995年3月釋出,1996年初便停止生產。
這個故事似乎也就此畫上了句號。

不過,微軟真的是在“虛擬助手”這條路上走得很堅定。
2001年,微軟釋出Windows XP的時候,居然以一種奇特的方式“復活”了Microsoft Bob,成了Windows XP 中搜索的“虛擬助手”。
原來,他們在Windows XP的安裝光碟上發現還有30MB的剩餘空間,於是決定用加密的Bob資料來填滿這些空間。

這樣做的初衷是為了讓盜版者下載更麻煩,因為當時寬頻還沒普及,大家主要用56Kb的調變解調器,額外下載30MB的資料可真是增加了盜版的成本。
非但如此,微軟首次將虛擬助手引入Office 97中,一個形似回形針的角色在使用者編輯文件時會突然出現,眨眼示意並提供建議。
微軟的初衷是透過這一名為Clippy的動畫角色拉近人機之間的距離。然而,當Clippy出現時,常常提出與使用者需求無關或無效的建議,因而對使用者而言,成為一種干擾。
它頻繁打斷使用者的工作,而使用者又難以找到關閉其功能的方法,導致對介面的控制權完全喪失。

Clippy因此聲名狼藉,直至Office XP版本時,微軟預設關閉了該助手功能,而在Office 2007中則徹底移除了助手功能。
Clippy雖然失敗了,但是它解釋了“人性化設計”的邊界:
1. 干預的時機和頻率應適當,以免打擾使用者的專注力。
2. 個性化和準確性至關重要,錯誤的猜測可能會適得其反。
3. 使用者的控制感必須得到保障,人機關係應建立在“可預測性”和“可控性”之上。
這些設計原則後來被Siri、Cortana等產品採納。它們會在使用者喚醒時(如“Hey Siri”)才開始響應,語氣更加自然,並且更傾向於“少說話”,而不是頻繁打斷使用者。
在Bob和Clippy的時代,微軟曾是行業的領跑者,而Cortana則是一個典型的追隨者,它的目標是模仿Apple的Siri。
儘管Siri的表現也並不出眾,但它成功地利用了iPhone這一強大的平臺,迅速普及到每個人的生活中。
相比之下,Cortana所依賴的Windows Phone卻在與iOS和Android的競爭中慘敗,市場份額微乎其微。
後來,微軟將Cortana整合到Windows 10的工作列中,使其成為系統級的語音助手,並與Office、Outlook等辦公軟體進行了整合。
然而,Windows主要是一個以滑鼠和鍵盤為主的桌面平臺,面對一臺臺式機,使用語音指令顯得相當不自然。
在2024年,微軟正式告別了Cortana。
曾經備受爭議的Microsoft Bob和Clippy也遭到了人們的冷落,而Cortana的退場則顯得格外尷尬。
這是否意味著虛擬助手的發展之路行不通呢?

然而,2023年大模型的崛起為這一領域帶來了新的希望,微軟終於找到了正確的方向:Microsoft Copilot。
虛擬助手的探索已經歷經數十年,從Bob到Clippy再到Cortana,許多虛擬助手往往成為了干擾而非真正的幫助,根本原因在於技術始終未能跟上人們的期望。
如今,大模型的出現為這一老舊概念提供了現實基礎和突破的可能性。未來將會如何發展,讓我們拭目以待!
END
想要學習Linux系統的讀者可以點選"閱讀原文"按鈕來了解書籍《Linux就該這麼學》,同時也非常適合專業的運維人員閱讀,成為輔助您工作的高價值工具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