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實驗室的研究和文章,優點是都有生物學目的,要麼有所發現、要麼有所發明,不做無病呻吟為了文章而文章的工作,有時可以發文章也不發。
但缺點燁很明顯:低產。
大多數時候,年度文章發表數量很低。

早就自我批評過:
但也造過藉口:
應該繼續自我批評。
2025年1月,陰差陽錯出現三篇文章,對於低產如此的實驗室,簡直是天方夜譚。
數量上的改進,不代表質量的改進,三篇可能只有一篇可以加入以往較好的行列。
顯然:還需努力。
三篇文章,兩篇是研究睡眠,一篇是發明探針。
鈣調磷酸酶(CaN)與睡眠的關係。透過生物化學分離純化拿到磷酸酶,是睡眠研究第一次用生物化學找到有重要功能的分子,一改以往電生理和遺傳學的傳統。敲低它對睡眠有較大影響,可能比較重要。
CaMKII激酶與睡眠的關係,主要是糾正此前一個日本課題組粗糙研究帶來的不準確的結論。
探針工作,原定目標是堅持細胞外的精氨酸(Arg)。我們懷疑Arg是否可能是一個新的神經遞質。為此需要檢測Arg的含量,包括刺激神經時釋放到細胞外的Arg量。這個目標沒有達到,不過我們發明的探針可以檢測細胞內Arg的含量。而這可以用於有關代謝和癌症的研究。因此,就以細胞內Arg探針發表。
三個工作,都是研究生的。第一個工作主要是餘建軍,南京大學本科畢業到北大生命科學學院直博。第二個工作是楊蔚文,中國農大前幾名的本科畢業,到北大念直博,這篇文章簡單,後面還有。第三個工作是首醫的博士生王純,共同通訊作者是鹹逸博士。
(五年多來,我在首醫招了2、3位博士生,從招生到培養、做研究,這是第一篇首醫學生的文章,後面再出來,估計都卸任了,一篇文章從寫到接收也需要時間。這次文章的第一作者是2021年7月月入學首醫,文章於2024年11月投稿,2025年1月15日接受,21日上線)。
低產記錄,並不一定能夠破,因為今年並不一定還有其他文章出來。如果出不來,2025年一月份三篇等於2025年全年三篇,就是繼續保持低,繼續“惡名在外”。
77) Yu J, Wang TV, Gao R, Li CG, Liu HJ, Yang L, Liu YX, Cui YF, Chen RP and Rao Y (2025). Calcineurin: an essential regulator of sleep revealed by biochemical, chemical biological, and genetic approaches. Cell Chem Biol 32:1-17 (bioRxiv 2023.06.19.545643).
78) Yang WW, Shi JY, Li CG, Yang JQ, Yu JJ, Huang J and Rao Y (2025). Ca2+/calmodulin-dependent kinase II a and bdifferentially regulate mammalian sleep. Comms Biol 8:11 (bioRxiv 2024.11.17.624045).
79) Wang C, Zhang X, Mao HY, Xian Y and Rao Y (2025). Development of a genetivally encoded sensor for intracellular arginine. ACS Sensors 10.1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