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屢被拒稿到百萬平臺爆文作者,5個寫作方法分享給你

《遮蔽力》暢銷2.7萬冊,加印6次,賣出3個版權:繁體版+韓國版+越南版

放平心態,本著學習的態度,保持寫好一篇文章的初心,你的寫作水平一定會有提升
富書作者:沉煙
來源: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原創

收聽音訊見留言區

我是富書寫作私教班學員沉煙
從今年7月份報班到現在私教班即將結束,我從一個寫作新手成長為多個百萬級平臺作者。這幾個月最大的感受就是,想依靠寫作變現,有專業老師指導,能讓你更快上稿。
有老師的指導,能突破你的變現壁壘,自己摸索可能一年的時間才能掌握的寫作核心技能,跟著老師學習,幾個月就能讓你躍遷成為平臺的成熟作者。
最開始的時候,我只會寫書評。後來寫得順了,在老師的鼓勵下,我開始著手寫人物稿,我至今還記得我的第一篇人物稿,找不著感覺全篇都是平鋪直敘,資料也不好。
這段時間我在富書平臺過稿的人物有蘇敏、龔雪、賈冰、萬茜、鮑喜順等,最出乎我意料的是鮑喜順這篇,閱讀量破7.5萬,算是一篇小爆款,還被讀者、婚姻與家庭等國民大號平臺轉載,給我未來繼續寫爆款增強了信心。
直到我在富書上了人物稿的寫作私教班,我開始養成正確的寫作方法,這是我在這裡學到的最重要的一課。

報選題

選題對於一個公眾號平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句話說,一篇好的文章,選題佔70%。拿富書平臺的選題來說,主要的稿件都集中在娛樂人物稿上,以及部分社會熱點稿件。
開始的時候我人物稿選題總是過不了,不是人物沒作品就是人物缺少亮點,後來跟著老師上了幾次選題會,再加上自己私下裡經常拆解選題,才慢慢掌握了找選題、報選題的方法。
我開始報選題的時候重量不重質,常常一報10幾個選題,但是命中率很低。
後來聽了老師的寫作課程,我瞭解到要想寫出一個人物的靈魂,一定要多蒐集人物素材,比如採訪影片、人物作品等。
這就要求在開始報選題的時候,要對報的人物,有一個清晰的認知。尤其是他身上比較吸引人的點,最好在報選題的時候就抓住。這樣你的選題才有可能脫穎而出,按照選題框架,寫出來的文章也才會精彩。
到後期因為我選題會聽多了,對於選題的把握就更準確了,常常一次能過好幾個選題,連老師都誇我選題很厲害。
在私教班裡,我不僅學會了給富書平臺報選題,還學會了給外部平臺報選題,而且在第一次報選題的時候就過了。
報選題的時候,我按照老師教的方法,把參考連結、文章主要內容都列出來,從報選題、寫初稿、修改投稿到上稿,在老師的指導下,很順利的過稿了。短短幾天的時間,我又多了一個投稿平臺,而且都是我很喜歡的平臺,真的很開心。

列大綱

大綱,也就是一篇文章的框架,只有搭好框架,一篇文章才不會寫跑偏。我開始的時候寫人物稿就有一個毛病,就是下筆直接寫,很少寫大綱,雖然老師一再告訴我們:要先寫大綱後面的文章才會有的放矢。
但是我寫習作慣性的緣故,幾篇稿子都是過了選題,直接寫初稿,結果有一篇關於龔雪的文章,結構有很大的問題,最終資料也不盡如人意。
這篇本來講述的是,龔雪在上個世紀80年代因一部電影《大橋下面》一炮而紅,但是很快陷入一場流氓案中。在流言蜚語之下龔雪被造了黃謠,面對巨大的輿論壓力,不得不出走美國的故事。
我截一下當時我的這篇文章圖片,從文章的第一部分到第二部分整個都很割裂。
本來,文章是想在開始埋下勾子吸引讀者讀下去,結果關於龔雪的部分敘述過長,導致後面懸疑揭開的時候,讀者已經全然忘了開篇的部分提出的懸念。
加上我有一個很致命的寫作習慣,就是習慣於敘述,而不是細節描寫,導致文章的整體閱讀體驗很差,不夠生動,最終點贊資料停留在兩位數上。
後面的稿子我都會在下筆之前,先把文章的大綱列出來,也就是說在寫之前,心裡有一個大致的目標,這篇文章的核心是要給讀者講述一個怎樣的故事或者道理。
確定了文章核心,接下來就可以著手寫大綱了。根據報選題蒐集的資料,把亮點事件排列組合放在大綱合適的位置,一般人物稿的話,根據時間線將人物的重要階段劃分出來,然後每個階段用豐富精彩的細節填充,再加上詳略得當的敘事節奏,一篇好文章就出爐了。
這樣做的好處是,寫出來的稿子不會走偏,重點亮點事例不會遺漏,寫的過程也不會卡殼,能大大提高寫作效率,最後資料也錯不了。
另外對於一些非常規的人物稿,寫大綱的優勢就更明顯了。它能避免你在寫作初期走彎路,直擊要點精準把握平臺調性。

提情緒

人物稿不同於其他型別的寫作,一篇文章的精彩程度,稿件質量佔比很大。一篇合格的人物稿與一篇精彩的人物稿的區別,只有專業老師才能分辨出來。
比如剛開始寫人物稿的時候,我認為我的稿子棒極了無可挑剔。但是資料出來,閱讀量只有1萬左右。後來跟著老師的課聽下來,才知道何為一篇好的人物稿。
一篇好的人物稿要有高光、有細節、以及精彩的人物經歷。寫作課上老師批改的極為細緻,小到一個標點符號,大到人物的情緒處理,以及整個行文邏輯。我印象很深的是“瓷娃娃”譚純慧這篇。
譚純慧作為我國首例“瓷娃娃”,身高只有96釐米。因為患有“先天性的成骨不全症”,特別容易骨折,嚴重的時候打個噴嚏也會骨折,一出生就被醫生下了“死亡判決書”。譚媽媽非常痛苦,但是對於譚媽的情緒捕捉,我寫得很剋制,全篇只有“無力”二字概括。
老師常說一篇人物稿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跟裡面的人物共情,如果情緒沒有到位的話,那麼寫出來的稿子也會失去感染力,對稿子質量影響很大。
可是,因為我平時有壓抑情緒的習慣,對於情緒的感受力會差一點點。後來我反覆研究老師的批註及提示,在腦子裡像過電影似的,將譚純慧的經歷一遍遍回憶,才將譚媽的情緒表達出來。

重邏輯

坦白說我寫作已經有幾年的時間了,但是真正出成績,還是在富書。最開始寫作的時候,我連一篇邏輯清晰的文章都寫不出來。
當時我還記得,老師是讓每天寫一篇文章,堅持打卡一個月,我只寫了幾天就放棄了,因為太難了。再後來直到在富書上開始自己投稿寫稿,才開始順手。
最開始寫人物稿的時候,我寫得很吃力,從開始列大綱到初稿完成,需要三四天的時間,而且還問題百出,不是詳略不得當,就是文章邏輯有問題,再不就是開頭結尾寫不好。
其中邏輯問題是我最常出現的問題,有時候我為了省墨水,常常將故事情節簡寫。導致文章上下文聯絡不上。
比如在寫第一篇人物稿黃曉娟的時候,在文章第四部分我寫了黃曉娟的家人部分,她的弟弟得了肝癌,黃曉娟第一時間去醫院送錢、找醫生,對弟弟關愛有加,但是還是沒能挽留住弟弟的生命。
由此可見黃曉娟和弟弟之間的關係親密,但是在此之前,我整篇文章並沒有關於黃曉娟和弟弟的關係描述,所以這裡殺出個弟弟就很突兀,老師要求在文章前半部分,對此作出補充。
以上這樣的邏輯不清晰的問題非常多,這樣寫的後果就是在讀的時候感覺卡住了,總覺得哪裡不太對。一旦文中出現多個這樣的細節,就會導致文章的整體質量下降,瀏覽量和完讀率都會受到影響,也就是讀者會跳出閱讀。
除了上文提到的常識邏輯,還要注重文章敘事的時間線邏輯、情緒邏輯變化、心理邏輯變化,以及行為邏輯等。
掃碼進讀者群

整體
接下來,說說文章的標題、開頭和結尾。
1、起標題
作為一篇新媒體性質的文章,往往都有其內在規律,文章的標題直接影響開啟率。最開始的時候,我對標題並沒有很重視,所以前幾篇人物稿的標題都沒有被採用。到後來老師不斷批覆標題“需要最佳化”,我才意識到標題的重要性。
所以再後來的龔雪一篇,我借鑑了老師推薦的一篇文章標題的寫法,整篇資料在釋出的上半段都還不錯,可見一個好標題的重要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