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職,最能暴露一個人的認知

洞見(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30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點選標題下藍字“洞見”關注,我們將為您提供有價值、有意思的延伸閱讀。
作者:洞見ciyu
每一次離職,都是一次深刻的自我評估。
♬ 點上方播放按鈕可收聽洞見主播佳音朗讀音訊
01
先說兩個人的故事。
第一個是我們公司的員工,暫且叫他小林。
他畢業後去了一家國企,但屬於合同工。
每一天都幹著雜活,很快就陷入了無意義感。更讓他痛苦的是,複雜的人際關係,讓他疲於應付。
因此,小林便動起了辭職的念頭。
他也懷疑自己是不是不能吃苦,但立馬否定了這種想法。
不是所有的不適,都叫玻璃心。他切身地感受到這份工作正在消耗自己。
辭職後,進入了一家報社。
在報社三年,他學到了很多,也成長了很多。可是新媒體的迅速崛起,讓他嗅到了紙媒沒落的危機。
他把這個想法告訴了同事。同事撲哧一笑,覺得他杞人憂天。
雖然同事們皆是這種態度,但深思熟慮的他,最終還是認為紙媒的沒落已成為定局。
這一次,他離職來了洞見。
閒聊中,我問他辭職的緣由。
他這樣回答道:怕自己不行動,未來沒路走。
02
第二個是博主@大臉弟弟,他2年內換了10多份工作。
他畢業後一開始進入湖南臺,因為是理科生轉行幹主持,工作問題特別多,而且念稿子的能力的確比不上專業的文科同事。
臺裡規矩,直播說錯話就得罰錢,結果他每月工資都被扣不少,實在扛不住就辭職了。
剛辭職時想著自己主持人出身,搞直播那不是手拿把掐,直接進入美食直播圈,講得天花亂墜但就找不著合作商家,業績上不去,只能辭職走人。
接著又面試線上直播課主播,主播也有業績指標,開不了單拿不到錢,只能接著辭職。
他後來試過在老家開個小吃攤,幹了三個月以虧本收場。
沒辦法只能接著找工作,找著個客服工作,覺得純屬捱罵受氣,遭不住還是辭職。
看到這裡,你一定以為折騰那麼久,應該會收心找到一份長期工作了吧。
事實上,他的“辭職履歷”比你想象得豐富。
後來他當過導遊,但淡季沒客人,辭了;硬著頭皮去帶貨,一看收入連人家頭部主播的零頭都摸不著,再次辭了。試著去輔導班當老師,結果一屋子鬧騰的小學生,比當客服還心力交瘁,又辭了。
最後呢,他想回頭繼續幹主持,但回去後工資低一大半,又辭了。
辭職兩年換了十多份工作,折騰來折騰去,錢沒掙著。
最後實在沒轍,他只能去跑外賣,選的是相對自由的眾包,剛開始他分享自己送外賣的日常,結合自己一路走來的辛酸,這次的影片有人看了。
粉絲漲到15萬,總算做出點小成績。
有人覺得他不易,有人覺得他咎由自取。
其中有一個網友是這樣說:不值得可憐。誰的工作是又賺錢,又一帆風順的。自己不敢面對工作的困難,習慣性退縮,才造就了今天的局面。
03
說實話,每一個牛馬都一定產生過辭職的念頭。
但區別在於,大部分人帶著逃避心理離職的,要麼因為苦,要麼因為委屈。真正厲害的人如果要離職,不是當下情緒的爆發,而是長期認知的落地。
看過一個帖子,叫《每次工作遇到困難都想辭職逃避》。
發帖人畢業後找了份工作,因為無法勝任,選擇了逃避。
後面她又接連換了兩份工作,都因同樣的原因辭職。
無論是大臉弟弟,還是這位女生的經歷,恰恰驗證了稻盛和夫的一句話:
“遇見問題不想辦法解決掉,只是逃避,那麼今後的工作還會遇到同樣的問題。”
淺嘗輒止、不斷變換行業,總會迷失在某個岔路口。
因為討厭、因為辛苦而換工作,不過從一個坑跳到另外一個坑而已。
真正成熟的人在考慮去留時,從不情緒化,只認準三個字:看得清。
每一次離職,都是一次深刻的自我評估。
每當我家族的一些孩子要辭掉工作時,三姑六婆都會讓我幫忙勸他們。
我跟這些孩子聊天時,都會讓他們考慮“個人價值”和“行業前景”這兩個維度,認真考慮完再決定是否要辭職。
因為缺乏規劃、盲目離職的人,難以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舞臺。
只有洞察過了,剖析過了,跳槽才會讓你跳到更高的層次。
04
什麼是個人價值呢?
在一家公司工作時,一個人的能力水平通常會經歷這樣的三個時期:緩慢起步期、快速提升期、高原期。
很多人因為苦或累就毅然離職,倒在了緩慢起步期。
有遠見的高手都會熬到高原期,再去考慮換工作的事。
張一鳴在酷訊、微軟都工作過。
在酷訊時,他從不抱怨事務繁重,不管是分內還是分外的工作,都全力以赴地去完成。
他會幫助同事解決問題,會幫新人講解內容,因為他認為這也是學習的過程。
工作的前兩年,他基本上每天都是十二點多回家,回家以後也繼續研究程式設計。
短時間內,他就成為技術高階經理,手下管理著40多人,最終升任技術委員會主席。
這時,他不管是技術還是職級都已經達到天花板,他慎重考慮後才決定離開酷訊。
後來,張一鳴抱著學習大公司結構組織能力的想法加入了微軟。
等了解之後,他又從微軟辭職了。
張一鳴的每一次辭職,始終考慮的是這一家公司是否能對自己的成長添磚加瓦。
每一份工作,都是以提升自我價值為第一追求的。
如果你想辭,等真正勝任這個崗位時再辭職。
畢竟當一個地方,不再提供成長、不再激發熱情、只是在重複勞累,那你不是在工作,你是在磨滅自己。
這時候不辭,更待何時?
05
什麼是行業前景呢?
前幾天,鄰居的孩子來請教我如何選擇大學專業。
我用春秋筆法跟她講了@老和山老司機的故事。
這位博主對汽車領域非常感興趣,大學時選擇了內燃機專業。
可入學前夕,新能源汽車橫空出世。
他曾擔憂新能源將取代內燃機,猶豫是否換專業。
但最後還是在導師的勸說下,一心專攻內燃機,讀到了博士。
可短短幾年,新能源便取代了內燃機的市場。
當他畢業後,車企招聘大幅縮減,僅有的幾家招聘企業也明確表示,不再招收內燃機專業學生。
他空有一身本領,卻毫無用武之地,感慨地說:“我數年學會的本領好像一下過時,憧憬的內燃機生涯還沒開始就已結束。”
聽起來是不是很讓人唏噓,但現實就是如此殘酷。
選專業是如此,選工作也是如此。行業不行,就宛如一灘淺水,還可以在裡面蹦躂幾下的人,都是有能力、有資源的。
如果行業正處於上升階段,那就是一片藍海,你很容易就吃到行業的紅利。
人力終有時,如果一個行業真在走下坡路了,那就得好好認真考慮退路了。
一個有遠見的人會明白,有時候轉身,是為了更廣闊的天地。
這幾年,公司常常來了一撥人,又走了一撥人。
有人待得不舒服,就二話不說直接走人,可惜他們不明白換游泳池解決不了不會游泳的問題。
但有一小撮人明顯有不一樣的認知,他們離職時會全盤考慮,審視自己,審視整個環境。
而後者,這才是離職的最正確姿勢。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請長按下方圖片
識別二維碼 關注洞見

3秒加星標,再也不擔心找不到洞見君↓↓
你若喜歡,為洞見點個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