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暗湧Waves”獨家獲悉,擱置頗久的Kimi仲裁案,並未和設想的一樣,完成和解,而是進入到仲裁案的下一流程中。
據知情人透露:Kimi仲裁案的雙方,迴圈智慧老股東和楊植麟等,已分別於1月底和2月下旬,在HKIAC(香港國際仲裁中心)完成繳費,目前組庭也已完成。而整個事件背後更關鍵的主角張予彤,或將被另外單獨提起訴訟。
據另一位接近談判的投資人透露,在朱嘯虎公開聲討以及楊植麟公開信回應後,楊植麟曾一度出來和老股東談判,表示願意出讓一些股份,而且其中也有一小部分來自張予彤的出讓 ——言下之意,Kimi並不願意與張予彤做切割。
但這個數字顯然不及迴圈智慧老股東們的預期。一位接近雙方的投資人告訴我們,Kimi方最初提出可以給20%股份,相當於在之前的基礎上補償10%,但當下,他們願意出讓的股份“相當於打了一個大折扣”。
某種意義上,這兩者都促成老股東決定把訴訟案堅持下去。另外,也有知情人表示,儘管楊植麟在12月6日的公開信中,表示創業前,完成了離開迴圈重新創業的所有必要手續,但老股東們認為並非如此。而這也是這次訴訟案的主要爭議點。
至於張予彤,有接近迴圈智慧老股東的投資人告訴我們,老股東很可能對其單獨提起訴訟,因為他們認為她“完全違背了受託責任,900萬股初始免費股份完全是非法所得,而且在A輪後,又拿了300萬股”。
另外,Kimi相關案件選擇在香港國際仲裁中心發起仲裁,是因為他們和創業者有合同約定,而張予彤則不在此範圍,所以他們更可能在開曼法庭另外發起訴訟。
2024年11月11日,Kimi創始人楊植麟、聯合創始人兼CTO張宇韜,被迴圈智慧以及迴圈智慧7家投資方中的5家——金沙江創投、靖亞資本、博裕資本、華山資本和萬物資本提起仲裁。原因是,楊植麟和張宇韜等人在尚未拿到前投資人同意豁免書之前,就已啟動融資並創立月之暗面。
之後,整個事件更關鍵的角色,前金沙江管理合夥人,既是迴圈智慧第一個天使投資人,又是Kimi月之暗面阿里融資案重要推手的張予彤,也逐漸浮出水面。
在金沙江創投主管合夥人朱嘯虎看來,關於楊植麟與張宇韜,是一個更容易談妥的部分,他曾明確對我們表示,如果楊植麟和張宇韜願意與張予彤切割,他們“願意豁免兩人,並支援年輕人去追求AGI夢想”,但同時,他堅持把張予彤分離出來,因為她“違背受託責任”。
12月6日晚,Kimi創始人楊植麟透過一紙公開信,表示創業前,根據迴圈交易檔案的約定,完成了離開迴圈重新創業的所有必要手續。同時確認張予彤是月之暗面聯合創始人的身份,以及以多年兌現的方式給與她股份的事實。
輿論風暴中的張予彤始終未對此做出回應,但2月11日,張予彤罕見地在朋友圈和社交媒體發聲,表示很高興Kimi新版本上線後用戶量又創新高。
有AI投資人認為,“這是DeepSeek衝擊波之下的一種反應”。
Kimi訴訟案靜置的這段時期,AI江湖早已生變。如果說Kimi早期的勁敵是在c端市場全面交火的豆包,那當下給Kimi帶來最大沖擊的則是DeepSeek的橫空出世。
儘管Kimi最近釋出的推理模型和論文其實都可圈可點。在OpenAI論文中,Kimi k1.5和DeepSeek-R1,一起被認為是發現o1奧秘的中國模型。前不久,他們釋出的論文,也和DeepSeek一樣,都圍繞著長文的演算法最佳化。但這些還是淹沒在DeepSeek的浩大聲勢中。
在一個AI投資人看來,DeepSeek是對大模型的一次徹底祛魅,它對國內外大模型的估值影響,要遠超對英偉達的影響。而作為“AI六小虎”中最明星的公司,Kimi也難以倖免。
在一些投資人看來,訴訟案進展到現在,利益考量對雙方來說,或許都已不是最大選項,“一方可能認為,釐清行業規則更重要,而對另一方來說,法律呈現的最終結果,終歸要比輿論更為容易接受”。
這一切也意味著,月之暗面,這個一開始就充滿著得到與失去抉擇的故事遠遠沒有結束。



深度、敏銳、前瞻,為1%的人捕捉商業先機
36氪旗下精選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