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華盛頓再一次陷入預算僵局時,美國的普通民眾,尤其是那些靠政府運作支撐生活的群體,成為了這場政治角力中的“隱形棋子”。
距離美國政府可能關門的最後期限——今晚午夜——只剩下不到24小時。如果國會不能透過新的撥款法案,聯邦政府將陷入停擺。這不僅意味著成千上萬的聯邦僱員可能無薪工作或直接停工,還將對社會保障、航空出行以及國家基礎服務帶來全面衝擊。

誰為停擺買單?
-
被迫停工的聯邦僱員
停擺帶來的第一個直接受害者,是數十萬聯邦僱員。根據聯邦規則,那些從事“非必要”工作的員工將被暫時停工,而從事“必要”工作的人員則需要繼續工作,但無法領取工資。對於這些員工來說,每一次停擺都是對生活穩定性的重大打擊。2019年的停擺曾持續35天,許多聯邦僱員不得不依靠信用卡或短期貸款來維持生計。

-
航旅或成“重災區”
作為聯邦服務的重要視窗,機場的執行效率直接關係到民眾的出行體驗。雖然運輸安全管理局(TSA)的工作人員被歸類為“必要人員”,必須在停擺期間繼續工作,但無薪狀態可能導致缺勤率飆升。2019年停擺期間,TSA工作人員的請假率一度達到300%,機場安檢排隊時間倍增。考慮到今年假期期間的旅行需求預計增加6.2%,機場擁堵的場景可能再次上演。
-
國家公園關閉,社會服務延遲
從大峽谷到黃石公園,美國國家公園的壯麗景觀是遊客的“朝聖地”。但在政府停擺期間,公園關閉已成慣例。
此外,社會保障服務和醫療保險的申請處理也可能受到嚴重影響。尤其是社會保障管理局的人員配置已處於50年來的最低點,停擺只會進一步放大這一問題。

停擺的背後:政治博弈還是體制困局?
本輪預算僵局的核心爭議集中在債務上限問題。債務上限,即政府為履行現有法律義務(如支付養老金、軍人工資和債務利息)而設定的借款額度,目前已高達36萬億美元。共和黨認為,需要藉此機會對聯邦支出進行全面審查。而民主黨則認為,債務上限本質上是對過去預算決定的技術性認可,不應成為“政治人質”。
此前,當選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和億萬富翁埃隆·馬斯克公開反對一項旨在避免政府停擺的兩黨計劃,迫使共和黨人在關鍵時刻放棄協議。特朗普要求眾議院議長邁克·約翰遜重新談判,儘管離聯邦撥款截止日期僅剩幾天時間。
週四,共和黨推出了一份新的撥款提案,試圖延長政府運作三個月,同時將債務上限凍結兩年,直至2027年1月30日。然而,這一方案遭到眾議院否決,原因是包括民主黨人和部分共和黨人在內的議員們拒絕接受特朗普提出的突然要求。
週五下午,議長約翰遜提出一項新計劃,暫時為聯邦災難援助提供資金,同時將有關提高債務上限的爭議推遲到新年之後再行討論。他在國會大廈地下的會議結束後表示:“政府不會停擺。”但他拒絕透露更多關於新提案的細節。

目前,圍繞債務上限的爭論仍是撥款問題的核心,華盛頓正步步逼近停擺邊緣,而時間已所剩無幾。如果無法在週五午夜前達成協議,聯邦僱員可能面臨無薪停工,航空旅行可能中斷,甚至醫療保險服務也可能受到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預算僵局並非新鮮事。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美國政府已發生過20多次停擺,其中里根總統任內的6次停擺尤其典型。這種現象看似是一種黨派對抗,但更深層次的問題或許是美國預算體制本身的脆弱性。
對於普通民眾來說,政府停擺更多像是一種“消極意外”。美國人早已習慣了不時上演的“政治鬧劇”。
也有觀點認為,就目前的局勢來看,華盛頓可能會在最後一刻達成某種妥協,避免政府關門。
第一時間綜合編譯自AP/NBC/CNN
圖丨CNN 截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