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募格學術
微訊號:mugexueshu
又到一年年末,大家開始陸續曬出工資條總結自己今年一年都掙了多少錢。
有的青椒(青年教師簡稱,下同)發帖稱,看到工資條兩眼一黑,學校又降薪,今年課時費都發不下來了…


一般到了年底就是該發上學期課時費的時候,可今年一直沒有動靜…

還有人表示年初就接到課時費可能發不下來的訊息了。

這工資是越熬越少了….

有人歡喜有人憂,也有青椒表示,自己今年還漲薪了!



果然教師之間的收入差距,有時候真是比莫三比克海峽還大….
大學老師的薪資構成
一般而言,大學教師的基本薪資構成包括固定薪水、人才補貼、年底績效三大部分,此外,還有專案經費(含企業橫向)、以及入職時高校約定的福利補貼(安家費、子女入學、醫療保障等)。
對於每個月發的基礎工資,各個高校之間有差異,但大致包括:崗位工資、薪級工資、基礎津貼、崗位津貼和各種小的補貼等,之後扣除公積金、醫保金、職業年金、養老保險、工會費和個人所得稅等,才是每個月到手可支配的工資。
而被高校教師吐槽最多的是,基礎工資太低,課時工資的標準太低,其他收入或有或無,且教師間的差距極大。
曾有人在網上發帖讓教師們接龍自己的工資,按照地區來分,有年入45萬的,還有勉強年入10萬的。
江蘇
@周wencheng
南京省屬一本,博士,正高,碩導,月到手15000左右,加課時費和績效年約25W。
@匿名:
江蘇二本講師,年收入43W。
@匿名:
南京某省屬一本的正高,碩導,月到手1w5左右,加課時費和績效年薪約25w。
上海
@虎虎:
上海某部屬高職院校,碩士,講師,月到手不足五千(加上了房補,公積金除外),加上年終獎金,勉強十萬一年。
@surefly:
某雙一流高校教輔,院聘進來,無編制。工資包括基本工資和月度補貼,到手稅後6000,年終獎3.5萬。
山東
@胥頊:
青島末位民辦,每月到手4800,單休,只放過寒假,公積金170。
@yangzhezjgs:
山東淄博某高職,有編,基本工資3800左右,50課時/月,課時費1600左右,五險一金差不多1200,實際到手4500上下,講師6000左右,副教授8000左右,正教授有時過萬。
廣西
@南希要努努一下:
某高校教師,每個月到手接近6000,期末有監考費和改卷費,節假日有獎金和獎品。
陝西
@nazi2014:
西安省屬本科,博士,副高,每月到手8600。
@Bevis:
西安省屬二本,講師,碩士,每月到手5500多,課時費10000,一年下來7~8萬。
川渝地區
@棉花糖:
四川二本民辦,每月到手5000+,公積金雙邊800+。
大家的薪資差距,與地方經濟發展、學校發展息息相關。
一些學校因為財政困難,甚至在今年下發了相關檔案,呼籲教師們習慣過緊日子….

今年,更是有不少高校為了開源節流,裁撤合併了一些部門,縮減了一些額外福利。

別慌
漲薪,勢在必行
不過好訊息是,高校薪酬改革一直都備受重視,未來,漲薪可能成為新的趨勢。
據浙江省政府網站此前訊息,針對“浙江省高校教師薪資水平與浙江省在全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水平不匹配”的留言,浙江省教育廳答覆稱,省人力社保廳、省財政廳、省教育廳三部門已著手開展改革完善省屬高校績效工資政策的研究,將在適當調節高校工資收入的基礎上,給予高校更大的收入分配自主權。
2021年,教育部也曾提出,把參與教研活動,承擔命題監考任務,指導學生畢業設計、創新創業等計入工作量。不將論文數、專案數、課題經費等科研量化指標與績效工資分配、獎勵直接掛鉤……官方政策的釋出,讓紮根教學一線的老師們也有了抵抗教學研究功利化、短視化的底氣與定力。
2024年2月1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釋出會。財政部在會上提到,2024年,在注重激發科研人員活力方面,支援推進高校和科研院所薪酬制度改革試點;著力深化財政科技經費分配使用機制改革,以國家實驗室、國家科研機構、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科技領軍企業為重點,支援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也陸續有一些高校已經開始改善教師薪酬增長,比如,復旦大學採用動態崗位津貼體系,在此體系中基礎崗位津貼佔80%,績效津貼佔20%,調整向優秀教師、教學工作傾斜,青年教工增長幅度最大,以此充分調動全校教職員工的積極性,推動學校發展。
政府和高校合力構建更科學、合理的激勵機制,旨在為教師“減負”、“增薪”,吸引和留住高水平人才。
寒冬過去,春天必將到來

。

END

給你帶來最新雙語國際趣聞時訊
出國必備英語知識和學習技巧
&育兒心得和留學資訊
請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