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都會有一些城市在崛起,也都喜歡黑馬逆襲的故事,但不是所有人都明白背後到底為什麼。
如果說上一個時代叫做:風口。那為這個風口代言的是合肥,10年前連合肥人都會調侃自己生活在全國最大的縣城裡。
而10年後的今天,2024年合肥新能源汽車產量突破130萬輛,超越了前年上海、西安全年的量,也是與美國紐約、波士頓等國際科技“重鎮”齊名。
那麼下一個時代呢?
在這片廣袤的土地,我國還有300個地級市、2000個縣城、40000個鄉鎮、660000個村莊,涉及近10億規模的人口。
而在這個龐大又隱秘的下沉市場,它們有的從無到有在新能源領域彎道超車,有的人均GDP超過北上廣深遍地都是富貴傳說,還有的是地級市卻是國內唯一能有坦克專用道的城市……
這些看似平凡的地級市或者小縣城,也在用各自的力量書寫屬於自己的逆襲,又是如何逆天改命(以下城市主要以地級市和縣城為主)?
01
最產業轉型彎道超車:宜賓
過去一年哪個產業最火,我想在街邊隨便拉個人都能跟你扯幾句新能源。
不僅是我國已連續十年新能源汽車產量位居世界首位。哪怕是春運過年,今年自駕出行預計72億人次,而新能源車流量佔總流量的日均值約19%。
這些年我們也看到合肥、常州、寧德等城市,已經成為行業領跑者的存在,那其他人就沒有機會了麼?
宜賓不相信!
這個既不沿海不沿邊,僅僅只是西部一個地級市,但你知道麼,在國內每年生產的全部動力電池中,有六分之一來自一個城市——正是宜賓。
要知道宜賓可不是拿的什麼資質平平傻小子逆襲的劇本,原本靠著白酒和煤炭也能收入平穩,畢竟宜賓還有五糧液這個金字招牌。
但總有人不滿於現狀,在2016年,宜賓指出要:從無到有,全面佈局新興產業,為的就是真正實現從老牌工業城市到綠色新能源的轉型。

▲整理自公開報告,其中寧德建成產量包含投產和在建
自2020年,短短4年時間,宜賓動力電池產業規模從20億元飆升到1000億元以上,增長50倍,也是繼白酒之外的另一個千億支柱產業。
就在去年9月,世界動力電池大會連續三年落戶宜賓,若當場簽約專案全部達產後,預計可新增年產值超1000億元。
除此之外鋰電行業僅有的兩座全球燈塔工廠,一個是寧德基地,另一個就是宜賓基地。
或許不像別人天生家裡有礦,也不似大城市自帶光環能夠吸引頂尖企業入駐,但正是這樣從0到1,背後需要極其精準的眼光和敢於轉型的魄力。
各位可別小瞧這句話,仔細想合肥當初不也是一口氣拿出全市三分之一的財政收入風投產業吾往矣的姿態。
這些年很多城市都想給自己冠上“新能源之都”的稱號,但首個獲得官方認證,正式拿下“中國動力電池之都”稱號的,有且只有宜賓。
時間不等人,但勇敢者先享受世界。
02
最傳統能源行業踐行者:鄂爾多斯
有在新產業裡乘風破浪,也有在傳統行業默默發家。
最近我就聽說這麼一句話,說是回家過年親戚看你在外混得好不好,有沒有賺錢,除了基礎款車子手錶,還有三樣硬通貨:iPhone 16 pro Max、老鋪黃金、還有鄂爾多斯。
一件鄂爾多斯產的羊絨開衫動輒5000元,前有月薪上萬也買不起。後有天寒地凍之際,內蒙古鄂爾多斯宣佈,要給公交站裝上空調,還貼心配備充電設施,把溫度開到了30度。
此時一位取暖靠抖的南方朋友輕輕碎了。
更有小夥伴表示,鄂爾多斯是唯一一個去過城市不收停車費的,車位都不收。

鄂爾多斯有多富,還是因為背後的資源實在太優秀。本質上屬於老天爺追著餵飯那種。
堪稱四線版迪拜,迪拜好歹也主要靠石油一種資源,但鄂爾多斯是4種,羊絨、煤炭、稀土和天然氣它都要:
1、論羊絨,羊絨年產量達3300噸,佔全國的1/2、世界的2/5。
2、論稀土、天然氣,這裡稀土的儲量達65億噸,天然氣探明儲量超過4.95萬億立方米,佔全國的1/3。
3、更令人咋舌的還是煤炭,煤炭資源的儲量高達1676億噸,佔全國的六分之一,足夠開採數百年。
當然這些年鄂爾多斯也在積極向新能源轉型,同時不斷搭建國家級人才科創平臺,從實驗室到生產線,讓產業更環保可持續。
這個位於我國北方,不久前還被稱為鬼城的城市,如今新城常住人口已經達到了12.4萬人,相當於聚集了全市1/5的城區人口,康巴什新城還是我國唯一一個以城市核心區申報成功的國家4A級景區。
也因為“家底”實在太厚,截止2024年前三季度,鄂爾多斯市人均GDP19.64萬元,超越北上廣深,這是第三年位列全國第一(包含2022、2023年)。
也讓我們再次見證傳統能源行業的力量——你煤老闆永遠是你煤老闆。
03
最軍工硬核產業城市:包頭
你能想象一個地級市,能做軍工生意麼?
再或者,你知道今年北方的冰雪大世界都進化到可以開坦克旅遊了麼?
代入想象下坐在金屬裝甲頂部,駕馭坦克征服雪地的感覺,一定很拉風,不知道今年爾濱有沒有感到危機感。
更重要這可不是什麼塑膠搖搖馬,那可是貨真價實的坦克。
為什麼這麼說?
因為在包頭,即使是日常大馬路,你也能看見真正的坦克。

就在包頭市內,為了坦克方便運輸通行。
甚至還專門開設了坦克專用道,全長3083米,據說冬天路面積雪太多包頭還會出動坦克來剷雪。
所以別驚訝,在馬路上開坦克,對於包頭人就像看見貨車一樣稀鬆平常。
雖然聽起來有點獵奇,但這畢竟不是隨便造一張桌子板凳。
大概在1953年,那時包頭還是人煙稀少的戈壁灘,氣候也非常惡劣,但是還是有五湖四海的專家和科研人員毅然決然投身到國防建設中,從勘測到建造再量產。
而作為我國的坦克生產基地,包頭市不僅誕生了新中國第一輛坦克,新中國第一門高射炮,第一顆原子彈和氫彈的核燃料,也都產自包頭。
尤其是59式主戰坦克的成功製造,更是向全世界展示了我國坦克工業從無到有的輝煌。
之後再到69式到80式、99式、99A,包頭的軍工產業一直在延續。
並且也讓這樣的產業被更多人熟知:包頭的北方兵器城就是中國華北地區第一家以軍事為特色的旅遊景區,鑄就了這漫天飛雪裡最剛硬的力量。
為祖國造坦克,我想沒有比這更硬核也更浪漫的事了。
04
最堅挺文旅長青產業:烏鎮
如果說前幾種產業還可以靠家底,靠新興技術,那麼文旅可能是過去一年最落寞的產業了。
我們暫且不論個體戶的民宿,單看幾個赫赫有名的古鎮景區:
一個是韓國孝敬父母的標尺,張家界。這裡耗資24億打造的古鎮,背後的企業張家界旅遊集團四年虧損7個億,已經接近破產重整。
另一個是逢年過節號稱有一億人如大唐不夜城,但實際2024年上半年大唐不夜城淨利潤僅23.53萬元,換算下來總建築65萬方的街區每天只能賺1293塊辛苦錢。
在全國古鎮大概就有2800多座,比全國的縣城加起來還多,也是如此千篇一律。
而當90%網紅古鎮在虧損的時候,有這樣一個古鎮,就在兩個月前,居然吸引來自全球不同國家100多位部長級官員、20多個駐華使節、20多位院士等參會。
這個會議是世界網際網路大會,這個地方叫烏鎮。
所以你說烏鎮靠什麼吸引人,古建築麼?
其實烏鎮早前經歷過一場火災,這場大火燒燬了西柵沿河十三間房子,大都近20年翻修。
而就是這樣一個看似沒那麼原汁原味的古鎮,不僅年客流量基本達到千萬人次。

▲整理自:中青旅歷年財報
最賺錢的2019年,營收高達20億,淨利潤8億元。
所以你會發現從一開始烏鎮打的就不僅是古建築的外表,而是用做內容的方式來運營古鎮。
這裡沒有打鐵花的流量節目,也不太能找到古鎮市集快爛大街的臭豆腐、羊肉串。
卻能同時擁有復古如烏鎮戲劇節、前沿如世界網際網路大會這樣絕無僅有的核心IP。
哪怕是服務顆粒度上,烏鎮的質監部門,每週彙總4000多名員工收集的800-1000條遊客意見,再按環境、制度、服務態度、管理等分類後,由各對口部門認領回去進行整改。
包括這裡的店家大多也是返聘原住民,就是為了讓遊客能夠沉浸式體驗。
而就是這樣一個經過“後天改造”的古鎮,有一個很有意思的資料:它的復遊率高達40%。
同質化的從來不是古鎮,而是以什麼樣的內容造古鎮的初心。
05
最利用國潮文化產業:曹縣
想了很久我還是決定在最後跟大家聊下曹縣。
這座菏澤下屬的小縣城,曾經因為在網際網路上被人冠上“宇宙中心”的稱號而被大家熟知。
但要知道以前的曹縣,還是一個人均GDP排名全省倒數第二,山東有名的貧困縣之一。
從貧困縣到宇宙曹縣,真的只是因為在玩梗麼?
包括我們再來看如今曹縣的主產業,無論是承包了我國80%的棺材市場,還是2023年曹縣漢服銷售額達72.15億元,佔比全國漢服市場四成份額,曹縣再次翻紅。
而這些年單就打著國潮崛起做產品的企業就不計其數,所以什麼是曹縣的不同?
是在每一次創業,都不是針對單一生產板塊,而是一整個非常完整的上下游產業鏈模式
以生產馬面裙為例:

▲整理自:央視網
第一,在設計端,聘請設計師根據中國傳統色彩、紋樣書籍,專門畫馬面裙設計稿。
第二,在生產端,是工人從家裡踩縫紉機來到標準化“村工廠”產業園。
第三,在銷售端,是全村80%的村民從事電商演出服、漢服及相關行業。
第四,在物流端,村裡設了二十多個物流點,物流車晝夜不息地將漢服銷往全國各地。
而也正是憑藉這樣一店帶一戶,一戶帶一街,一街帶一村,一村帶一鎮,一鎮帶全縣的曹縣發展模式,堪稱漢服屆的製作一條龍。
這還只是單一馬面裙的生產,目前曹縣共有漢服企業2282家,原創漢服加工企業2053家。
這些年曹縣從沒使自己陷在潑天流量裡無法自拔,而是即使在一個小縣城,也願意為設計付費,願意透過電商為銷售擴寬渠道。
屬於這個小縣城的務實與認真:

▲整理自:菏澤市統計局
於是我們也看到2017年-2023年,從357億到GDP582億,增長超200億。
排名也從原本山東省的倒數第二,逆襲至2023年全省136個縣城中的第55位,名副其實見證縣城的力量。
06
結語
所以各位發現了麼,今天我們聊了非常多關於地級市乃至小縣城逆襲的故事。
是運氣還是天賦還是後期的努力,似乎每個點都對。
但往往最終的歸因正是這匹黑馬跑通了這裡的所有環節才有了最後那個結果,最近聽到梁寧老師的一次談話很有感慨:
如果說上一個時代是一個風口時代,那當下的時代則是一個紮根時代。
你會看到縣域經濟在崛起:從2013年到2023年,我國全年地區生產總值超過1000億元的“千億縣”,數量從9個增至59個,10年增加50個。
就好比新增浙江的寧海、平湖,安徽也迎來自己的第二個千億縣長豐縣。
與此同時據測算,城鎮化率提高1個百分點,每年可以新增2000多億元的消費需求,拉動萬億元規模的新增投資需求。
是的,我們無法奢求都像曾經的合肥可以乘著時代的風成為城市圈最出“風頭”的存在,也很難做到風口的精準預判,但那些你以為的下沉市場。
宜賓的中國動力電池、鄂爾多斯數不清的能源礦產、包頭生產的我國第一架坦克,用內容做文旅的烏鎮,靠著漢服產業鏈再次出圈的曹縣……
又何曾是不是數以億計向上增長的空間,更令人欣喜的是,它們並沒有停留。

▲整理自:各地統計年鑑
這是過去三年進步最快的城市:包頭、寧德、鄂爾多斯、榆林、曲靖、宜賓、綿陽……
仔細看他們要麼自身本就是傳統能源城市,要麼後期大力探索新能源產業,就這樣靠著一個個產業,最終從幕後走向臺前。
把自己當作大樹,在陽光充足的時候向上生長,在冬季嚴寒的時候積蓄力量,背後也只比別人多了兩點:
一個叫做腳踏實地,一個寫為實業興邦。
本文轉載自:真叫盧俊 (ID:zhenjiaolujun0426),作者:Moon。
點選「推薦❤」,錦鯉附身!
– END –
最新話題:考古:20年前,盛大閃擊新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