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婚13天,知名女星被丈夫砍斷手指,虐待致流產,終生不孕,星途就此葬送

忍讓與遷就,是不能感化一個心理變態的人的。遷就只能使暴力不斷升級,讓暴力成為一種習慣。
——《不要和陌生人說話》
回首婚姻時,李敏英如同歷劫。
她面對記者,說出一句話:
“過去之事,就當是我的劫難。”
這話轟動一時。
粉絲悲憤,看客慨然。
誰都知道,在13年前,她經歷過怎樣的噩夢。
是啊,13年了。
13年,李敏英如同被剝皮斷骨,折磨得奄奄一息,身心俱傷,才終於從地獄之中逃離。
傷她之人,是自詡愛她之人。
李敏英也是一代女星。
1976年出生於首爾。
因溫婉、氣質好、演技不錯,人氣居高不下。
她出道早。
8歲就已出演過小角色。算是童星。
13歲,“星相”漸顯,她開始接受嚴格的訓練。
如舞蹈。
唱歌。
舞種多樣,且極為嚴苛。
這種專業的功底,令她後來出道,打下堅實基礎。
後來,她順利在美出道,加入組合Little winners ,在韓娛呼風喚雨。
人氣走高,她也沒有放棄學業。
演出的同時,李敏英同時在檀國大學修完了戲劇電影。
系統的學習,令她歌舞俱佳,演技精湛。
拍戲之後,她就驚豔四方,拿下“MBC演技大賞”新人獎。
可以說,李敏英在婚戀之前,拿的都是王炸開局。
但李敏英就有這樣的能耐與運氣。
再之後,她大放異彩。
不論影、視、歌,全面開花。
當時有人預言:李敏英再努力幾年,或許就是下一個李英愛。
但,她等不到了。
因為她遇到了一個人——
李燦。
而他改變了她一生的路。
多年以後,李敏英回顧她與李燦的糾纏,說:
“我永遠都不會原諒自己,更不可能原諒李燦。”
他也是一個演員。
但成績差。
並無可圈可點之處。
人品更是重新整理世人認知。
2000年,24歲的李敏英遇到同齡的他。
兩人在《只愛你一人》中,一個是女主,一個是男主。
劇寂寂無名。
可能搜尋都少無痕跡。
卻令這兩人,產生了孽緣。
他們自此相識。
此後陸續有聯絡。
李燦名氣差,演技差,資源更差。
李敏英則風頭正盛。
她相繼接下《動物園的人們》、《戀人》、《土地》等劇作,事業大開大合。
2005年,她與李燦再度相識。
這一年,《說不出的愛》開拍。
李敏英與李燦也受邀參演。
這是一部家庭成長劇,涉及外遇、情慾,與家暴。
而李敏英在劇中是受害人之一。
命運彷彿提前預告了悲劇,但當時,她一無所知。
她與李燦在劇中重逢。
也擦出了該死的火花。
此劇在KBS電視臺播出,火遍全國。
李敏英與李燦的名氣,也水漲船高。
而他們也趁著東風,官宣了戀情。
彼時,李敏英一臉笑意,對即將到來的噩夢一無所知。
粉絲對此接受無能。
因為李燦無論從哪方面,都配不上李敏英。
未等大家哀嚎停止,新的炸裂情節來了。
李敏英官宣懷孕。
並於3個月後,結了婚。
快得人不知所措。
世間所有的閃婚,大都沒有好下場。
哪怕諾言再美。
婚禮再盛大。
男方的偽裝再完美。
婚禮現場,李燦山盟海誓,承諾一生一世愛她。
他說:“我會照顧你一生一世的。”
李敏英淚流滿面。
能有什麼辦法呢?
天在下雨,偶像要嫁人。只能隨她去。
韓媒在當天的報道上寫下:《李敏英淚撒現場,找到了真愛》
彼時,李敏英也以為,她走入了童話的結局,從此以後,王子與公子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但,這並非童話的開始,而是噩夢拉開了序幕。
結婚後,李敏英慢慢退圈。
退居家庭,做賢妻良母。
李燦當然支援。
兩人去了印尼度蜜月。
記得網上有人說:“看一個人適不適合結婚,和他旅行一次就知道了。”
真是真理。
果然,旅途之中,李燦本性畢露。
起初兩人還一起到處遊玩。
但和諧只維持了不到2周,關係便逐步惡化。
他們不同的審美、趣味、價值觀,令他們不斷出現分岐。
李燦從不妥協,只想妻子順從自己。
一旦她有相左的想法,他便不高興,不同意,鬧得不歡而散。
到了蜜月末期,感情陷入冰點。
地雷埋下。
隱患已露出端倪。
回到韓國時,爭吵並未止息,反而逐漸激烈。
他們又因新房裝修問題大吵。
李燦毫不退讓,易暴易怒。
懷著孕的李敏英越來越憋屈。
隨著戰火升級,李燦開始動手。
他不顧妻子身懷六甲,猛扇了一個李敏英的耳光。
李敏英來不及還手,又被狠狠扇了一下。
她懵了。
條件反射般捂住肚子。
李燦見她捂著肚子,竟一腳踢到她的肚子上。
李敏英摔倒在地。
李燦依如同惡魔,再無理智與柔情。
他對著李敏英猛踹,一會兒踢她的臉,一會兒踢她的肚子,一會兒直直踹向她的鼻樑。
李敏英痛不欲生。
她哭喊,李燦打得更嚴重。
她求救,但家裡空無一人。
她乞求,像瘋了一樣求饒,但李燦打紅了眼,沒有任何同情心。
後來,他打累了。
但他依舊沒有停止癲狂的舉動。
他拿來一把菜刀,一刀砍在李敏英的右手小拇指上。
李敏英痛得嚎啕大哭,喊聲撕心裂肺。
李燦這才為李敏英叫了救護車。
送到醫院後,這時的李敏英已面目全非,雙眼淤青,鼻樑骨斷裂,手指被砍斷,全身上下,無一處不受傷。
經過一系列檢查、搶救、治療,李敏英終於能開口說話了。
她後來回顧這次暴力事件:
“頭和臉被打了數十拳……鼻樑骨斷了,但那一刻沒有痛感,後來拍了X光片,又做了CT檢查,才知道鼻子斷了……
手術之後,她的身體逐漸痊癒。
但她的心,變得破碎不堪。
而住院期間,李燦一次也沒來探望。
此時,醫生又告訴她一個壞訊息:孩子保不住了。
並且她可能再也無法懷孕。
已15周的嬰兒,硬生生被踢流產。
李敏英心如死灰。
她不再懦弱。
她要公開自己的婚姻真相,在全國人民面前揭露李燦的罪惡。
她說,其實結婚前,李燦就對她家暴過。
“每次對我行兇的原因都不是什麼大事,都因為一點點的口舌,就會動拳頭,每次都打得鼻青臉腫。”
施暴之後,李燦又瞬間變臉,懺悔哭泣求原諒。
“每次對我行兇之後,他都會到我家門前謝罪,每次都等上好幾個小時,直到我出來。”
李敏英原諒後,他又一次次故伎重施。
“李燦還說過如果他再這樣的話,就切斷自己手指這樣的話。”
沒想到。
他切斷的,不是自己的手指,而是李敏英的手指。
同年底,李敏英康復出院。
在家人支援下,她勇敢站了出來,以家暴之名,將李燦告上了法庭。
粉絲沸騰。
全民暴怒。
人們紛紛站了起來,怒斥家暴男,支援李敏英。
因為在她之前,韓國太多女性,都在家暴的陰影下苟活。
比如崔真實,就遭遇了同樣的悲劇。
她在懷孕8個月的情況下,被前夫推下樓,導致流產。這件事致使她萬念俱灰,最終選擇自殺,年僅40歲。
覺醒的韓女,對男性的暴行不再容忍。
而李燦的事,成了公眾怒火的出口。
她們不饒恕。
李敏英也不饒恕。
但輿論山呼海嘯,李燦依舊不認錯。
他專門召開記者會,稱自己不是單方面家暴,當時兩人是在互扇耳光。
至於不探望妻子,他是這麼說的:
“在她住院時也多次想去探望,但害怕大家認為是在作秀,才沒有前去。”
可惜,巧舌如簧,終究抵不過法理昭昭。
經過近一年的審判,首爾中央地方法院最終宣判:判處演員李燦有期徒刑一年,緩期兩年,併為社會做義工240小時。
他用刑期,為自己的殘暴買了單。
但令人憤怒的是,李燦出獄後,依然毫無悔意。
他談了戀愛。
有了女友。
放出狂言:
“我現在有戀人,在全國人都罵我是混蛋的時候,她就一直陪在我身邊,我非常感激她。為了她,我不怕再次被人指責謾罵,希望能夠繼續出演影視劇,因為我要對她負責,照顧她。”
只可憐李敏英,自從被傷害後,人生徹底崩塌。
她極少公開露面。
也不接受新的感情。
一直與父母住在一起,像個膽怯的孩子,外界稍一風吹草動,便異常害怕。
從來都是如此的。
施暴者得意洋洋,受害者膽戰心驚。
真是令人又哀又怒。
好在,經過漫長的休整後,李敏英低調復出了。
2014年,她出演《只屬於我的你》。
扮演一個遭婆家虐待、被老公背叛的悽慘妻子。
在劇中,面對丈夫的暴行,她勇敢站了起來,在法庭嚴肅控訴自己的遭遇。
言辭果決,態度鋒利。
有人說:這是李敏英的再度出發,她終於藉著角色,發出了遲到的控訴。
她指控家暴的可怕;
指控女子在婚姻中的不公;
指控吃人的男權與婚姻對女性的剝削事實……
她告誡所有人:
“婚姻中如果遭遇暴力行為,一定要找人求救,因為自己無法解決這些問題。”
那一刻,她不再是一個人。
成了一種精神,一種代表。
我也在那一刻,看見了新生的李敏英。
誠然。
她或許依然痛苦,對愛懷疑,對人防禦。
但在罪行面前,她有了反抗的勇氣,和替所有弱者引路的擔當。
記得《不要和陌生人說話》裡說過:
“忍讓與遷就是不能感化一個心理變態的人的。遷就只能使暴力不斷升級,讓暴力成為一種習慣。”
我也想借用這裡面一句臺詞,勸誡所有被家暴的姑娘:
卑躬屈膝永無退路。
遠離暴力,反抗罪行,將兇手繩之以法,是我們唯一的選擇!
關注我
看更多好文
陋室三間,半藏柴米半藏書。一方小院,一三五文耕筆稿,二四六課花讀書。不聞門外塵世喧囂,不洶湧於名利之域,在自己一番小天地裡撇捺橫豎,欣然忘形。石几,竹椅,芭蕉,蒲扇,庭院裡,是青磚鋪就的妥帖,是薔薇滿牆的愜意,午後日影斑駁,青山在門,白雲當戶,明月到窗,涼風拂座,心中無事,詩情滿懷。院子可以不大,但方寸之間,都令人極為舒心,一幾一榻,亦別有風情。窗戶朝南而開,恰可賞缸中娉婷之清荷。夏日,碧枝擎傘,涼風襲來,一一風荷舉,別有一番意境;若遇雨,倏然冷風飄灑,聞點滴敲簷,便獨坐陋室,聽室外風雨打葉,猶如天籟。年深日久的歲月裡,總有些時光並不歡愉,你曾以為,在囂囂人群裡可以萬眾矚目,在攘攘名利中可以萬丈光芒,於是將那風花雪月的事一推再推,直到有一天,你傷痕累累疲倦成泥,才知外面的世界終究不是自己的世界,那時,你已白雪滿頭、襟懷空落、夕陽獨對。只有一四方小院,長松落落,卉木濛濛,時而茂盛,時而凋零,美得如住在《詩經》裡的那些草木,讓你從人聲鼎沸處退下來,呆看一朵花開。觀花木之茂盛,聽簷下之松風,無論門外多麼熱鬧,院子裡總是一片清朗寧靜。一方寸之地,任憑世事百轉,亦可安放龐雜繁煩之際遇。卸下行囊,烹茶煮飯,裝點空間,佈置小院。即便十指沾泥,內心也和諧琳琅,自在輕盈。若友至,邀明月為饌,以閒花入茗,一盞雨前茶,一方端硯石,一張宣州紙,幾筆折枝花,布衣素履,野味素食,不論富貴,往來者,皆乃人間高士。耽於張潮的《幽夢影》:春聽鳥聲,夏聽蟬聲,秋聽蟲聲,冬聽雪聲,無俗塵利慾之聒噪,耳根清淨,得天地萬物之真趣。小家小院,浮生偷得閒樂。心有千秋,清風自然來。獨得一方安靜,可於日常中沉思靜悟,棲身的一方淨土,安頓心靈之所在,抵抗命運中的平庸,獲得生活的滋味。思想起袁中道,深知仕不如隱,卻無法決然棄之,購置杜園後,科舉途中屢戰屢敗,向其弟中郎口吐無奈之言,“今弟年已四十餘,升沉之事,已打課件,將從此隱矣”。雖是疲憊不堪,卻依然舉步前行,直至中舉任官。居廟堂者,當足於功名,處山林者,當足於淡泊,歸隱的想法,終歸成了袁生心頭的一粒硃砂痣。他心裡,畢竟,竹籬茅舍,蓬窗陋戶,敝裘短褐,粗菜糲食,比不過朱牆大戶、賓客盈門的風光。陳眉公卻迥異。有客過陳眉公嚴棲草堂,問:“是何感慨,而甘棲遁?”陳拈古句答曰:“得閒多事外,知足少年中。”問:“是何功課?”曰:“種花春掃雪,看錄夜焚書。”問:“是何利養?”曰:“硯田無惡歲,酒谷有長春。”問:“是何往還?”曰:“有客來相訪,通名是伏羲。”有客問眉公:“山中何景最奇?”眉公曰:“雨後露前,花朝雪夜。”又問:“何事最奇?”曰:“釣同鶴守,果熟猿收。倒非境界高低,只是人各不同,對生活所需亦各異罷了。”譬如,我等凡人,年歲漸長,不思進取,煩厭了花紅柳綠之事,只願圖個清靜之地,擺脫稻粱之謀、餘財之誘,卸下姿態,遍植靈花,鑿池引流,以物造境,讀無用之書,吟無用之詩,賞無用之花,鍾無用之情,玩便是玩,吃就是吃,不扭捏作態,不故作高深,隨心而臥,不拘俗禮,不問世情。每至黃昏,斜陽高臥,綠苔於低處葳蕤,藤蘿滿牆,祛燥消熱,只乘一人之快意爾!然少年人正如朝陽初升、新硎發軔,頭角崢嶸之時,切不可學。年少之時,心操銳志,以圖達官顯貴;年長則反,亦是自然法度。如今,有一院可居,吃酒看花,品茗對月,晴耕雨讀,安神息心,賞禽鳥蟲魚之婉轉,享天地萬物之靈動,才算是給生命一個確切的交代。“世間風景萬千,終是抵不過內心的安寧與豐盛。人生最適意,莫過於不在風詭雲譎的紅塵裡起起伏伏,在遠山深處修籬種菊,有幽閒境可居,有相愛人可守,有歡喜事可做,在青山碧水之間,著布衣,種蔬米,不追名逐利,無繁華迷眼,將自己放還自然,歸於山高水長。”素來喜玉。玉清涼嫻靜,內斂包容,兼收幷蓄,如風過池塘,荷動蓮生香,總讓人一見傾心。而翩翩君子、溫潤如玉、人格上好的君子也有異曲同工之妙。玉在山則草木潤。玉是靜的,不躁不鬧,不爭不奪,其音清越,其質琅然。玉溫潤,不冷不燙,不燥不澇,散發著煙霧般的微芒,予人以養心悅目如沐春風之感。若經年盤玩,其色更純粹,其質更加清透。《國風·秦風·小戎》有曰:“言念君子,溫其如玉。”是說君子的性格謙和,就像一塊溫潤的美玉一般。玉的質感,精光內斂,質厚溫潤,君子如玉,溫潤而澤,溫文爾雅,謙和有禮,風度翩翩。有著溫潤人格的人,待人處事不張揚,不諂媚,不耀眼,隨和低調,猶如烈日當空時頭頂的一把遮陽傘,風雪交加時冰天雪地的一件裘皮氅,讓人感覺溫暖舒服。不論你傲如冬日冰霜,也不論你躁如釜中之蟻,在溫潤的人面前,都不由自主地卸下面具和偽裝,安靜下來,平心斂氣,那份張皇、不安、焦灼、倨傲都似冰融於水,頓時消弭於無形。據說南北朝時期的沈麟士就是個有度量的人,凡事皆看得寬。有一次,鄰人一口咬定沈麟士腳上穿的,正是他早幾天丟失的那雙鞋。沈麟士說:“是您的鞋嗎?”立即將鞋脫下給了鄰人,自己赤著腳。過了不久,鄰人發現是自己搞錯了,又將鞋送還沈麟士。沈麟士說:“不是您的鞋嗎?”又笑著接過來,重新穿在腳上。蘇東坡對沈麟士的度量很讚賞,認為“處事當如沈麟士”。想來人和人的相處,其實只不過是存一分寬宏,懷兩分大度,自然叫人內心妥帖,生出敬意,並願意傾心交往。不與庸人論高下,不與小人爭短長,大肚能容,就不會輕易被旁人的一點冒犯和不敬激得臉紅脖子粗、大動干戈。有許由洗耳的清雅,心性曠達於物外,亦有包容靜慧的端莊,使人感到沉穩可靠,可以付之重託,還有一份同聲相應、同氣相求的懂得與慼慼。縱觀詩人王維一生,少年得志,名動長安,官場縱橫,風起詩壇,晚年退隱,經歷了大開大合的人生路程,最後功成身退,做到了“富貴山林兩得宜”。他與孟浩然是忘年交,且都是田園派詩人的代表人物,並稱“王孟”,但蘇東坡評價孟浩然“韻高才短”,評價王維的卻是“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其詩、畫意像寬闊、意趣悠遠、意境空靈,被後世稱為“詩佛”,與他靜悅內斂、妥帖得體、穩重從容、與人為善的氣質特點密不可分。人格修養的過程,如一塊璞玉從山野中而來,觀的是高山流水、靄霧流嵐,聽的是鹿鳴鶴唳、虎嘶猿啼,汲的是天地精華、自然靈氣,在不斷雕琢打磨中,逐漸褪去身上的戾氣和尖銳,讓它安於襟懷、腕間、耳墜、衣袂。朋友是一個獨居的女子,工作之餘鍾於插花、茶藝,家裡布陳亦賞心悅目,陽臺上的花草生機勃勃,綠蘿爬滿牆,四季有花賞,房間佈置精當,除了必需品和一張古琴之外,家裡窗明几淨,沒有多餘器物,鞋子擺放也是整整齊齊,衣櫃收納也非一般可比。近知天命之年的她,肌膚淨透,眼神溫柔,待人和善溫潤,不急不躁,與她相坐聊天,總有種如沐春風的舒適。讀書可以自娛,閒情足以養氣,以喜好滋養閒情,她心性溫和,亦能靜得下心,如今修學古琴也有了一定的造詣,給日常生活增色不少。文質彬彬,然後君子。人格溫潤的人,是海上生明月,是翡翠落玉盤,讓人心懷溫良,生活也會變得生動起來。孔子的弟子子夏評價孔子說,“君子有三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意思是說,君子在外人看來似有三種變化:遠遠望著,莊嚴可畏;靠近他來,溫和可親;聽他說話,嚴厲不苟。君子如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至簡至淨,至純至美,讓人感而化之。而那些尖銳刻薄、張牙舞爪的人,會讓人內心多少感到有些不舒服,望而生畏,只能敬而遠之。君子如竹,竹有節而自持,彷彿從不曾雕琢,但又極為優雅精緻。儉以養德,淡以交友,寬以待人,理以律己,因為萬事看淡,因而有所為、有所不為,以責人之心責己,以恕己之心恕人,不因為沒有深處幽谷而不發出芳香,也不因為沒有人看見就不散發光芒。史上有位宰相供公職,夜間,在家處理公務,點著朝廷供應的蠟燭。夜深了,公務理畢,轉入私人讀書時間,他就吹滅朝廷供的蠟燭,點上自家的蠟燭。家人問他:“夜深人息,你何必要這樣呢?反正又沒人看見。”這位宰相說:“所謂君子,就應當注重自己的修養,堅持自己的操守,人這一生,所作所為,不是為了做給別人看,而是要對自己有個交代。”玉盤千萬種,盤的是玉的溫潤,悟的是人生真諦,修的是人的品行。所謂君子溫潤,如舟行於江海、蘭生於幽谷,只是襟懷坦蕩、人格磊落、內心有光而已。百無聊賴,並非無事可做,而是很多事情,都讓人無能為力。比如,養了一年的花,眼睜睜地看著它枯萎,沒了生機,只能將殘花清理乾淨;看著小孩沉迷遊戲,只能告訴她此行為傷及身體,卻不能強行把孩子拉走,移除網路;明知吸菸會損及身體,卻無法阻止家人一支接一支地吸,還備好菸缸、茶水。實際上,生活裡並無多少驚天動地之事,平常瑣事束手無策,反而更令人沮喪。於是只能“逃之夭夭”,躲得遠遠的,叫“眼不見為淨”。人最好玩的地方,就是最善於欺騙自己的。多大的事,眼睛一閉,就過去了。然而大多數人的煩惱是眼睛閉上了,心門卻關不上,還是豎起耳朵,不斷接收著雜七雜八的資訊。萬千是非,收不住,又怎得安穩?以前年輕時總有人規勸,未來如何美,未來有多美好。但你走到未來一看,有荒草滿坡,也有鮮花遍野,每個人的未來其實都一樣,人生的那個土“包子”,不管你願不願意,也不論你貧賤富貴,任誰都得吃一個。年歲越長,人世之事看得越輕。到了這個年紀,還會為一個眼神弄得心怦怦亂跳,或為了一段情殤哭得天昏地暗淚流滿面嗎?不不不,人生的鼓點已經不再密集,凡事都從了佛系,大喜大悲,大哀大慟,統統斬草除根。時間,是最偉大的魔術師,可以抹平一切創痕,不論當時如何痛不欲生,心意難平,多少滄海桑田都終將成為過去,而過去,也只是一碗半熱半涼的回憶湯而已。素常的日子,不狂喜,不消沉,碧海無波,水面初平,就了不起。試著想想自己老了會變成什麼樣子呢?或是像一隻老得無法動彈的貓,嗅著屋子裡熟悉的氣味兒,窩在桌腳兒一動不動,偶爾慵懶地曬曬太陽、搖搖尾巴、抬抬眼皮,看著院子裡的雨兒、草兒、花兒,一陣一陣兒,一茬一茬兒,再回想自己兒時那些無憂無慮、無牽無掛、自由自在的日子,多愜意!可人不是貓兒,若在年歲漸長時回想從前,那些庸人自擾,那些杞人憂天,那些從未“虛度”過的光陰,真叫人悔之莫及。現在終於閒下來了,成了“無用”之人,時間也似乎“多”了起來,一大把一大把地要去“打發”,所以才有了“無所事事”“百無聊賴”。從前日月屬官家,自此光陰歸己有。當你從熟識的人口中不知不覺由“老某”變成“某老”時,你的時間就歸你自己了。種花養草,帶娃養狗,旅遊運動,不受誰指派,做自己樂意的事,能聽見鳥兒唱歌,看見樹木生長、壁虎爬行、花兒開放,唉,只是這些以前怎麼都沒注意呢?老了,就草不著色、紙不印花、木不上漆了,眼前的顏色減淡了,花裡胡哨、大紅大紫離自己遙不可及,也無須再及。沒有了熱血沸騰,意氣風發,只想要平安度日,安安穩穩了卻餘生。沒有平生抱負,宏圖大略,只有看淡、看淡,淡成空,淡得無邊無際,世界熱鬧著,自己冷眼旁觀。老了,就甘於平凡,甘於平淡,生活不簡單,簡單過生活。年老色衰,病痛纏身,有不甘,有遺憾,但人老了,不能老而不尊,不能老奸巨猾,不能倚老賣老,要老成穩重,老而練達,老有所持,要一個人,安靜地老,優雅地老。老了,就做一把古琴,其音錚錚,蒼老古樸,綿長清雅,悠遠深邃,看慣秋月春風,一琴,一譜,一人,自賞自玩,透徹明淨,坐臥雲起時,不爭於天地。水往東流、春生夏長、生老病死皆是定數,好像是老天給你安排的最後一頓美餐,享用完了,就洗洗面,振振衣,去往該去的地方。這時如果還異想天開想著能長命百歲,就顯得有點可笑了,若還什麼都抓住不放,和人搶名利、爭高下,就如濺在白牆上的汙漬,著實是惹人厭惡的。這時得從高處走下來,“高臥丘壑中,逃名塵世外”,和野花、野草、東逝的流水多待一陣兒,嗅一嗅花香,撩一撩清水,你的血肉、骨骼,遲遲早早都和它們融為一體,不驚擾繁華,隨風塵起落。你要承認人生的樂章已經接近尾聲,必須自己去應對從四面八方趕來的恐懼,不斷戰勝它,接受它,然後耐心等待。時光從未厚此薄彼,一輩兒一輩兒都是這麼過來的,一輩兒一輩兒也都會這麼過去的,前赴後繼的光陰裡,自己又有什麼好怕的呢。馬爾克斯在自傳的扉頁中這樣記載:“生活不是我們活過的日子,而是我們記住的日子,我們為了講述而在記憶中重現的日子。”人呢,一生裡拾拾掇掇,最後就像是天地裡蒸發了的一滴清露,像暗夜裡澹然消滅了的夢境,最後了無痕跡。不如,把千百種意思,都放進時間熬成的粥裡,一小口一小口地嘗,再品出其中的滋味兒來。你看,人在沒事兒的時候,總是會瞎想一番。現在,人生的最後一道盛宴就擺在你面前,胃口如何,只在你自己。不論什麼時候,人活著,都是為了飄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