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滿分小孩,終於學會了放鬆
“預製人生”正成為年輕人的真實寫照。
上好學校、找好工作、在適齡的階段找到合適的伴侶,一切人生的重要節點,都被精心設定得剛剛好。彷彿只要遵循這個“完美模板”,踩準每一個時間點,就能穩穩端起人生的“鐵飯碗”。
落在具體的執行上,這些目標就變成一次次大考。隱形的鞭策下,年輕人一刻也不敢放鬆,因為說不定哪一次看似輕微的失誤,就會落得無法挽回的後果。
難怪最近的新劇《燦爛的風和海》會引發觀眾們的共鳴。只有擠地鐵才不會堵車遲到、出差的行李箱沒必要收起來、冬天的早晨再冷也得爬出被窩……熱搜詞條#普通人沒時間想自己累不累#下,滿滿都是當代年輕人的生活辛酸。

時刻保持著緊繃的狀態,我們習慣了一遍遍逼自己:如果達不到目標、追不上別人,我的人生可就完蛋了。
但你有沒有想過停下來,換一個問題:
這種忙忙碌碌的生活,真是我們唯一的選擇嗎?
一
東亞小孩,
受夠了標準化的一生
你是不是也常常覺得,自己的人生被“社會時鐘”精準劃分成了一個又一個關鍵點。
它們是商家的流量密碼,用好話術就能販賣焦慮,也是一場巨大的服從性測試,從小就紮根在東亞小孩的腦子裡。
5、6歲是學前教育的關鍵期,沒學完二年級的知識,孩子從起跑線上就輸了;新初一是成績的轉折點,基礎打不牢,名師都救不了;
高考是人生的分水嶺,考不上211,考研也洗不掉“黑歷史”;大一大二別貪玩,績點低了,後面再怎麼努力也沒用;
30歲沒結婚,相親市場上就是便宜貨;35歲沒進管理層,公司裁員……
不但要慌張地應對當下,還要積極地備賽未來,人生的關鍵點被越分越多、越分越細,讓人感嘆自己不知不覺中就成了“鍵人”。
為了在每一個關鍵點上,活出合群的節奏,年輕人們陷入了“預製人生”的陷阱,疲憊又迷茫。

習慣了跟著“社會時鐘”的安排一步步向前,自己的目標反倒不重要了 / 圖蟲創意
繼《我在他鄉挺好的》《裝腔啟示錄》之後,李漠導演再一次把目光聚焦在大城市裡的年輕人身上。他的新劇《燦爛的風和海》裡,麥又歌就是這樣,擁有教科書般完美的人生:
從小,麥又歌就被教育,學一樣精一樣,做一事就通一事,要變成“麥滿分”——好學校、好履歷、好工作,連對話方塊最常寫的都是“好的”。
和每一個打工人一樣,她為了在大城市紮根用盡全身力氣。身為“廣告狗”,生活永遠是被犧牲的那一方:她隨身攜帶的日程本上,清晰地填滿一條條工作安排;為了專案跑遍全國各地,不管多累,都要精神飽滿地面對客戶。
眼下,她的人生進度條來到了“成家”的關鍵點,面對家人相親的催促,她也默默接受,似乎到了適宜的年齡,這樣做也沒什麼問題。
為了正確的選擇,麥又歌從來都保持著滿分的戰鬥狀態,卻從來沒有問過自己:這樣的人生,究竟是不是她想要的?

陳昊宇飾演的“職場好孩子”麥又歌,是無數大城市打工青年的縮影 / 《燦爛的風和海》劇照
她的故事也是很多年輕人的真實寫照。畢竟,已經習慣了這套社會通行的法則,改變反倒意味著不可控的風險。
於是,為了給生活更多的確定感,每個人都在自己的軌道上埋頭苦幹,一刻都不敢停。
他們有的才參加完高考,就開始研究考研、考公;有的一手抓學習,一手抓工作,力爭在畢業時積累“四年工作經驗”;有的才下班回家,就立刻趕場打第二份工,勵志在30歲前攢夠第一個100W……
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達到社會意義上的“完美”。
怪不得,開啟現在年輕人的朋友圈,滿滿的都是精緻的“預製風”——一模一樣的打卡出片照、提前三個月準備好的生日宣言、高P精修的結婚登記照……張張完美到無可挑剔,又都透著一股“緊張的鬆弛感”。
就像外賣點到的預製菜一樣,這樣的完美瞬間只具備功能性,那些真實的感情和記憶,反倒匆匆遺忘了。
二
滿分人生,
容得下美妙的意外
預製的生活過久了,活人也免不了帶上了淡淡的“死感”。反倒是一些超出人生軌道的意外狀況,成為了生命中最精彩的回憶。
《燦爛的風和海》裡,幾對主人公的故事線都因為老字號“珍強記”而聚攏到一起,而在現實中,老闆娘“阿珍”的原型,就是藏在澳門老城區“富來美食”的老闆娘,趙小蘭。

李若彤飾演的“珍強記”老闆娘阿珍,給每個人都帶來如沐春風的感覺 / 《燦爛的風和海》劇照
和劇中的阿珍一樣,趙小蘭也是熱情又溫柔,細緻地照顧每個人的感受。開店的34年裡,她看著巷子裡每一個孩子長大,每個從外地打工的年輕人回家,見到她都要熱情地擁抱上來,說一句“媽媽,我回來了”。
實際上,這段感人的情誼,正是一段因意外結緣的佳話。
在一段採訪裡,趙小蘭曾介紹說,自己和愛人年輕的時候,路過這家店,不小心在門口摔過一跤,得到了當時店鋪老闆的幫助;後來機緣巧合之下,他們把這家店盤了下來,也同樣把這份珍貴的人情味延續了下去。
只因一點美妙的意外,就能拓展出新的人生可能。這似乎也是在提醒年輕人們,與其遇到挑戰就如臨大敵,不妨隨心所欲一點,看看這些預期外的故事會把自己帶向哪裡。
電視劇裡,麥又歌與澳門的初遇也是充滿意外。不是堵車錯過客戶會見,就是手機掉進了噴泉池裡,這些足以把J人逼瘋的時刻,卻讓她因此認識了澳門青年徐君樂。
之後的採風之旅裡,一向風風火火、步履匆匆的她,在徐君樂的帶領下不自覺地慢下腳步,學會放鬆、無計劃、沉浸在澳門的風景裡,慢慢地掌握生活和內心的秩序。

正是這段在澳門意外之旅,麥又歌才得以認識本地青年徐君樂(孫陽飾),人生也有了意想不到的展開 / 《燦爛的風和海》劇照
一場美妙的邂逅、一次突然的出行、一頓簡單的飯菜、一次意想不到的對話,可能都是意外的驚喜。明天能碰見什麼人,做出怎樣的決定難以預期。意外帶來的可能是痛苦,可能是改變的機會。
我們就跟電視劇裡的麥又歌一樣,習慣了緊繃著追求“滿分”人生,直到被意外推出了既定的人生軌道,才得以看見不一樣的自己——那個一直被隱藏起來的、真實的自己。
也只有這樣停下來、放鬆一下,人們才能有機會思考自己生活更多的可能性。
有人趁找不到工作的一年去小島書店隱居、有人在各個城市打工換宿、成為自由的數字遊民……見到不同的人、景和故事,成了年輕人新的gap方式。
從前,他們先找“搭子”,再一起出發,現在,他們不再等待,先去做想做的事,自然而然地遇到想遇到的人。
從最早的“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到如今的“媽媽,人生是曠野”,遠方的呼喊總能喚醒人們心底的能量。曠野文學和雞湯的不同就在於,真的有人勇敢邁出了這一步,在預製人生之外,活出了對自己負責的姿態。

令人羨慕的不僅是自由,更是他們擁有追求自由的勇氣 / 圖蟲創意
曾在大冰的直播中出現的阿姨,打算種完麥子,就往南走;曾經被束縛在家幾十年的蘇敏,也開車自駕,見識了許多風景;
曾在22年前講出“寧可痛苦,不要麻木”的農村婦女劉小樣,在一場意料之外的對談後,按捺不下濺起漣漪的心,也從山裡走了出去。
出走近10年,現在的她回到了家庭,仍舊看書、寫字,不同的是,因為出走,她成為了更加廣闊的自己。
而劇裡的唐薇也一樣,再完美的婚姻,自己沒了感覺也勇敢地放手,一個人帶著女兒把事業幹得風生水起,永遠美麗、自信,活出真實的自己。
勇敢地接納意外,改變就會悄然發生。比起跟著既定的人生軌道前進,更重要的,是停下來,聽聽自己內心的聲音。
三
在海風輕拂裡,
按下人生暫停鍵
不再默默忍受標準化的人生,勇敢的年輕人已經跳出軌道,給自己製造“意外”的機會。
《燦爛的風和海》裡,策展人陳嘉慧就把澳門當作給自己的一個約定。她留了5年時間,允許自己自由發展,期待能不受商業考量地和最期待的藝術家合作,實現自己的藝術抱負。
正是這段“自我放逐”的時光,讓她意識到,真實的自己其實一直都像只在舒適區慵懶的貓一樣,在機會來臨,先習慣性地退縮,把自己保護起來。
也恰好是澳門這座城市,總是能輕輕托起人們心中最柔軟和脆弱的情緒,緩慢地、溫潤地,灌輸給人們前進的力量。

在澳門,鍾楚曦飾演的策展人陳嘉慧和韓東君飾演的賽車手韓俊豪,都在尋找突破自我的機會 / 《燦爛的風和海》劇照
33平方公里,還沒有浦東機場大的澳門,就是有一種神奇的力量讓人喜歡。在這裡,紙醉金迷和人間煙火共存,快節奏和慢生活共存,現代和傳統共存,西方和東方共存。
古樸的澳門半島,不光矗立著大火中留存至今的大三巴牌坊,不遠處小麥和徐君樂採風計劃本上的第一站瘋堂斜巷,至今依舊散發著市井的熱氣。
半島西邊,從玫瑰教堂到崗頂劇院,腳步丈量間,彷彿在與澳門的歷史對話;東邊,東望洋賽道則因格蘭披治賽車而聞名,每年吸引著全球賽車手在這裡一展身手。
中部的氹仔區,彰顯了澳門的摩登與時尚。前腳在巴黎,後腳到威尼斯,再幾步又到了倫敦。傍晚時分,乘坐纜車,伴著被夕陽染紅的天,看一場落日。
在氹仔區,夜,是一層魔術布。華燈初上,澳門的繁華盡收眼底,午夜漫步,在這裡看見霓虹的都市。

暮色降臨,澳門的浪漫故事還在繼續 / 圖蟲創意
最南部的路環區,寧靜的小漁村裡隱藏著澳門最原始的樣子。澳門青年們騎著摩托車,盡享海風吹拂,黑沙海灘上,熱情的東南亞移民扛著音響在跳舞。
在澳門這座城市裡,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最喜歡的生活方式。
美食更是澳門的一張名片。酥脆香甜的安德魯葡撻、入口即化的牛油糕、鮮美濃郁的水蟹粥、香氣撲鼻的豬扒包……每一種味道都帶著澳門獨有的記憶,更蘊藏著本地人的生活哲學。隨意走進一家百年老店,都能感受到傳統與時間沉澱的溫度。
澳門,沒有北上廣的喧囂,卻以其浪漫、治癒的煙火氣,成為都市人放鬆心靈、重新出發的港灣。
走在澳門的街巷裡,停下腳步的瞬間,海風也輕輕拂過每個人的心靈。在《燦爛的風和海》中,陳嘉慧和韓俊豪攜手完成了一場與自我的較量,麥又歌和徐君樂收穫了被意外改變的人生,Casey在與小朋友的友誼中與童年達成和解,阿珍和阿強的老店也有了新的傳承……

李施嬅飾演的職場女性Casey,原本最不擅長和孩子打交道,卻與客戶小孩的陪伴裡,看見了被自己隱藏起來的“內心小孩” / 《燦爛的風和海》劇照
不僅是對劇中的人,對於導演李漠而言,拍攝的過程也是一種久違的享受。相比於以往的作品,故事的發生地第一次離開北京,結合澳門的城市氣質,拍出了鬆弛感滿滿的作品。
在導演李漠的“都市三部曲”中,相比於前兩部展現年輕人融入都市的不易、站穩腳跟的焦慮,這一部,更像是停下來的奇遇。
《燦爛的風和海》走出了寫字樓,走上了澳門的街道、市井、海岸線,劇中的角色不再忙於慌亂的職場生活,而是有機會停下來感受生活。在澳門的海風裡,每個人都得到了傾訴內心的機會,也與真實的自我達成了和解。
導演李漠也將這部作品形容為一首“散文詩”。漫步在古樸的澳門半島,彷彿置身於一張泛黃的老照片;走進氹仔,又像踏入了精緻現代的巨型都市;而在路環,彷彿進入了一幅清新童話般的動漫畫卷。
在澳門,這種慢生活為緊繃的都市人提供了一場心靈按摩。

澳門半島的“戀愛巷”,旅遊必打卡的點位之一 ,仍然有不少本地人在此居住、生活 / 圖蟲創意
澳門是柔軟的,像甜而不膩的蛋撻,總讓人意猶未盡;澳門也是包容的,這裡幾乎沒有爭吵,所有的可能性都能被接納。
這座充滿人間煙火的海濱小城,煩惱不需要標準答案去解決,而是透過新的視角重新審視,從而在迷茫中找到內心的平衡。
在澳門的海風輕拂下,生活彷彿進入了0.5倍速的節奏,再匆忙的人也會停下腳步,去笨拙而深刻地感悟生活。
慢節奏的時光流淌帶來了更多美好的回憶,也為我們注入了勇氣和力量,跳出碌碌無為的預製人生,從容面對那個藏在心底的真實的自我。
作者 留梨兜 | 微信編輯 與山
每週一三五 更新
投稿給“看客”欄目,可致信:
投稿要求詳見【投稿規範】
你可能還喜歡




看客長期招募合作攝影師、線上作者,
後臺回覆關鍵詞即可檢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