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突發!
加拿大邊境又出事了,
6名越境者失蹤、被捕!
隨著一股前所未有的“逃離”情緒席捲美國,
大批難民、跨性別者恐“衝爆”邊境!

圖源:Global News
1名女子、2名幼兒在加拿大邊境失蹤
3名非法越境者被捕
加拿大皇家騎警(RCMP)週四表示,一名女子和兩名年幼兒在魁北克與美國交界處附近的樹林中失蹤,他們是一群試圖非法進入加拿大的越境者中的成員。
與此同時,另外三人(兩名男子和一名女子)於週三晚上在魁省Godmanchester附近非法越境後被捕,該地是一個與紐約州接壤的小鎮。
RCMP發言人Cpl. Martina Pillarova表示,被捕的三人向警方透露,還有一名女子和兩名年幼兒在森林中失蹤。
目前,魁省警方已出動直升機、警犬及地面搜救隊,在蒙特利爾西南約65公里處展開緊急搜尋。


圖源:Global News

—我是個小廣—
“我們別無選擇”:
跨性別美國人蜂擁北上!
自特朗普重返白宮以來,美國政府已停止為跨性別或非二元性別人群發放帶“X”性別標識的身份證件,僅承認“男性”與“女性”兩種性別。同時,特朗普也簽署行政令,排除跨性別者參與軍隊和體育活動,並撤銷多項多元、公平與包容相關的聯邦部門。
這些變化促使跨性別美國人掀起“北上潮”。緬因州居民Salem Took就是其中之一。
“我是跨性別者,這可能是我想離開美國最主要的原因,”Took說。除了性別身份問題,生活成本上漲以及聯邦專案削減,也是令他們擔憂的問題。
不過,這個決定對他們來說並不輕鬆。Took及其伴侶在當地擁有一套房產,他們的孩子也在上學。Took坦言:“我們本來打算一直住在這裡……我不想當一隻‘跳船的老鼠’,但我真的別無選擇。”


圖源:Global News

—我是個小廣—
加拿大移民律師證實,他們正在接到大量來自跨性別美國人的諮詢,內容涉及如何移民加拿大,甚至包括是否能以“受到美國政府迫害”為理由申請庇護。
加拿大移民律師Yameena Ansari表示,特朗普的政策正在讓她的律所應接不暇。她認為,如果跨性別和非二元美國人能證明在美國已經無法安全生活,那麼他們將擁有強有力的庇護申請理由。
“不給一個人使用正確的性別標識,不僅是歧視,更是一種制度性暴力。”她說。
一些加拿大移民律師也呼籲,應為在美國的跨性別外國人設立例外條款,允許他們在加拿大申請庇護。按照現有的規定,來自美國的尋求庇護者只要在加拿大居住滿14天,就可以申請庇護。
移民律師Warda Shazadi Meighen表示,她認為,加拿大難民委員會(IRB)在審理美國籍庇護案時,會考慮美國政府的相關政策變化。
“我們收到大量美國公民的諮詢,其中很多是跨性別者。他們在美國已不再感到安全。”Meighen說。“國際難民保護是最後的選擇,只有當一個人的原籍國不再安全時才會給予保護,而如果這種不安全是由美國政府的作為或不作為所造成,那這個政府就被視為‘迫害方’,申請人無需先尋求該國政府的內部救助。”
移民律師Maureen Silcoff透露,她收到的大多數諮詢來自跨性別或非二元兒童的父母:“他們非常擔心孩子的未來,想盡一切辦法保護他們免受特朗普政府帶來的威脅。”
移民律師Melissa Babel也收到了很多來自跨性別美國人及其家庭的移民諮詢。其中包括一對美籍醫生夫婦,他們有一個跨性別孩子,希望舉家移民加拿大。


圖源:Global News

—我是個小廣—
加拿大申請難民人數再度“井噴”
CBSA啟動應急預案
隨著特朗普重啟強硬的移民政策,加拿大與美國接壤的魁省邊境口岸近期出現庇護申請激增的現象。加拿大邊境服務局(CBSA)表示,已啟動應急預案,準備應對可能到來的移民潮。

圖源:Global News
100萬美國人"叛變":
支援“加入加拿大第11省”
一次同時,一個名為“Join Canada, Eh(加入加拿大,嘿)”的諷刺性質網站最近在社交媒體上走紅,讓美國人投票決定哪個州應該成為“加拿大第11個省”。
社交媒體運營方Starvox Entertainment的Corey Ross解釋道:“這個網站是一個讓美國人發洩、調侃,並與加拿大人產生共鳴的出口。”
截止目前,該網站已經吸引了超過100萬張投票——其中密歇根州位居榜首。
不過,拋開調侃不談,加拿大移民律師Nushka Blais表示,近期美國人想移居新不倫瑞克省(New Brunswick)的興趣確實在上升。
Blais指出:“新不倫瑞克省與美國的邊界很近,兩地關係也比較密切,因此像Saint Andrews、St. Stephen這類地區的諮詢量明顯增加。”
谷歌趨勢(Google Trends)也顯示出類似走勢:去年11月特朗普連任時,緬因州居民搜尋“移居加拿大(move to Canada)”的熱度達到了近20年來的最高點。
然而,加拿大網友卻炸了:
“拜託,別來!”

“我們不想要你們!”

“不用了,謝謝,我們這裡已經滿了。”

“為什麼加拿大必須接納每一個來敲門的人?難道我們沒有拒絕的權利嗎?”

“這聽起來可能有些冷酷。但在過去10年裡,除了難民或留學生,加拿大還接收過其他人嗎?”

“代價是什麼?加拿大自己的人民都吃不飽、穿不暖、沒地住。如果有人想來加拿大工作,那很好。只是不要指望施捨。”

“不,謝謝。這裡不歡迎你們。我們這裡已經滿了,無關性別或性取向。這不是加拿大人支援的事情。”

“只要反覆大聲說‘不’,直到他們明白為止。他們會不斷嘗試,因為他們想要他們想要的東西。我們不需要另一個問題群體。”

“我很樂意交換。然後看著加拿大崩潰。”

“加拿大首先需要照顧好自己,而我們在這方面做得很差。在我們開始承擔其他人的問題之前,是時候開始關注自身了。”

“這些評論中的偏見令人感到悲哀。”

“看到這些評論,我感到很難過。真是惡毒。”

“只要他們不把自己的意識形態強加給孩子們和我們的學校,我就同意他們來。”

對此,你怎麼看?
來源連結:
https://globalnews.ca/news/11134661/maine-residents-searching-move-canada/
https://www.theglobeandmail.com/politics/article-us-transgender-americans-seek-route-to-canada-asylum-claims/
https://www.thestar.com/news/canada/quebec/woman-two-young-children-missing-after-trying-to-cross-border-into-canada-rcmp/article_0d9cc3c6-3f63-5c1d-8ee6-1d46f167b770.html
-END-
若你喜歡推文,
記得點一下右下角的[在看]哦~!
[評論留言]也是很歡迎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