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久沒更新了,馬上又到12月26日這個特殊的日子了,和大家分享一組教員的圖片。
挺感慨的,最近看電視劇《毛澤東》的結尾,毛主席主持開國大典時,回想起一串畫面。

圖1: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
圖2:回鄉把家人帶上革命道路。腦補臺詞:澤覃、澤建,把家裡的地和農具都分給窮苦人,然後跟我去長沙讀書。
圖3:毛委員,這片山脈不錯,適合做根據地!
圖4:同志們,加把油,翻過雪山草地就到陝北了。
圖5: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
非常感慨,一組圖片就勾勒出教員幾十年的革命生涯。他的前半生,雖有很多曲折,但總體基調是革命浪漫主義,是激昂奮進的,給人以力量和信心。這五張圖同時也展現了歷史是人民群眾和領袖共同創造的。
最令人感慨的是,把這一組圖倒過來放,則是教員1949-1976的心路歷程。看完真的令人淚目。

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他的信仰是那麼堅定。他80歲時的理想與立志出鄉關時,是一樣的。他的追求和理想,真的永遠是年輕!
結尾引一首他的詞,《賀新郎·讀史》:
人猿相揖別。
只幾個石頭磨過,
小兒時節。
銅鐵爐中翻火焰,
為問何時猜得?
不過幾千寒熱。
人世難逢開口笑,
上疆場彼此彎弓月。
流遍了,
郊原血。
一篇讀罷頭飛雪,
但記得斑斑點點,
幾行陳跡。
五帝三皇神聖事,
騙了無涯過客。
有多少風流人物?
盜蹠莊蹻流譽後,
更陳王奮起揮黃鉞。
歌未竟,
東方白。
重要提示!!!
最近不少讀者反映,訂閱號列表裡看不到斐君文章了,問我是不是停更了。其實不是,因為微信公眾號又改版了,如果您不是斐君觀點的“星標”使用者或常讀使用者,就收不到斐君推送的文章了。這意味著,您可能隨時和斐君失聯。
而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星標”斐君,操作很簡單:
1.點選文章標題下方的藍色字“斐君觀點”,進入公眾號首頁;
2.點開右上角的“…”
3.點“設為星標”。
就可以啦。煩請設定一下,我們相約不走散。
——全文完,想看更多精彩原創好文,敬請關注“斐君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