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有沒有聽說過“相親角”這個東西?
作為一個長年被爸媽遠端催婚的港漂,圈妹可太懂了…

在內地的許多社群公園,家長們會集中在一坨,默契地張貼自己孩子的個人資料,希望為他們找到合適的伴侶。

圖源:星島頭條
這些資料通常包括照片、學歷、收入、資產情況以及擇偶要求,路人有意的話,可以上前瞭解,家長們再安排相親。

圖源:《春嬌與志明》劇照
這種“相親角”文化在內地已經相當普遍,都是一些內地退休的父母替自己孩子張羅。
之前,還有位香港博主“勇闖”廣州相親角,結果直接因為“身高不夠”被接連當面拒絕:

圖源:星島頭條
但是!最近,在香港竟然也出現了“相親角”!
難道內地的相親文化真是“漂洋過海”來到香港了?!
相親角“殺到”香港?!
在小紅書有位網友拍到,在旺角東行人天橋上,居然掛起了“相親角”:

圖源:小紅書使用者@CX330
在天橋圍欄上張貼了多張疑似“徵婚”人士的個人資料,各個年齡階段都有:

圖源:小紅書使用者@CX330
旺角街頭的這個“奇觀”,引來了不少香港網友們的熱烈討論。
有香港網友覺得在香港
不需要相親,合適的人就在眼前:

圖源:小紅書
也有香港網友開玩笑說怎麼內地相親角都
捲到香港去了:

圖源:小紅書
不過,也有香港網友猜測,這可能是內地相親公司的一種宣傳手段:

圖源:小紅書
還有人擔心,公開如此詳細的個人資料,可能會違反個人私隱條例。畢竟,保護個人隱私在香港是非常重要的。
其實,內地的許多生活文化正在悄然影響香港。
廣場舞“入侵”
比如,廣場舞這項內地退休叔叔阿姨最愛的健身活動,已經在香港的公園裡出現了。

圖源:香港01
去年,有香港網民指啟德區內有一群中年婦女,每晚定時定點在啟德車站廣場前跳廣場舞:

圖源:網路
早在2018年左右,甚至更早,香港就已經突然開始出現一大批“廣場舞團體”了。
比如天水圍天秀路公園那邊,最開始只有四、五個大媽在廣場跳舞。
後來跳著跳著,變成了上百人一起跳,吸引了不少公園附近一帶的家庭主婦加入:

圖源:東網
去年,還有一群“港漂外婆”因為自己拍的廣場舞的MV火爆出圈:

圖源:星島頭條
這群阿姨都來自內地,大多數都是因為子女帶著孩子來港發展,所以也就跟著一起過來香港照顧了。
她們因為孩子而相互認識,後來聊著聊著發現大家都喜歡跳廣場舞,大家也都想給生活找點樂趣。

圖源:小紅書使用者@動感紅太陽
於是一拍即合,自行成團“動感紅太陽”舞蹈隊,一邊跳舞一邊拍影片,才意外走紅網路:

圖源:小紅書使用者@動感紅太陽
雖然很多香港市民都擔心影響自己的休息,但是康文署表示會監測噪音分貝的,如果分貝超過標準就會喊停。
話又說回來了,廣場舞的出現其實在一定程度上,能給香港的老年人提供新的健身方式。
9.9包郵
近年來,內地的網購模式逐漸在香港流行,吸引了大量港人加入“網購大軍”。
再加上,淘寶、拼多多等電商平臺在香港的普及,使得越來越多的香港人開始享受“買買買”的樂趣。

圖源:香港01
從日用品到小家電,從服裝到零食,甚至連生鮮食品也能輕鬆在網上購買。
部分香港消費者表示,相比香港本地的定價來說,內地平臺網購的價格明顯更有吸引力一些:


而且從去年年底開始,各電商平臺都開始在香港
推行“一件包郵”
,再也不用像之前湊一大堆下單:

圖源:星島頭條
然而,與此同時,香港的自提點也面臨著巨大的壓力。
就比如,前兩天的“3.8購物節”後,香港多個自提點因為快遞太多開始“爆倉”了:

圖源:網路
這場面,多少是有點驚人了…

包裹堆積在後巷,取件起碼要排半個小時,甚至需要自行在堆積如山的包裹中尋找自己的物品:

圖源:星島頭條
除了網購之外,港人使用微信、抖音、小紅書等內地社交平臺的比例也在大幅上升。
微信、支付寶已成為港人跨境支付的必備工具,而抖音和小紅書則成為年輕人“上網衝浪”的重要平臺。

大家知不知道,小紅書香港使用者的含量,早在2023年的時候就已經達到了200萬!

圖源:Business Digest
200萬是個什麼概念?香港的總人口才750萬啊!
也就是說,有近4成的港人都在小紅書。
更通俗點說就是,大約5個香港人裡,就會有2個人在用小紅書…

而且,隨著這兩年大家在內地香港兩地來往越來越密切,香港使用者數量只會多、不會少。
甚至,“香港製造”幾乎成了小紅書的流量密碼:

圖源:小紅書截圖
所以說,從“相親角”到“9.9包郵”,從廣場舞到小紅書,內地的生活方式正悄悄滲透進香港,改變著港人的日常習慣。
畢竟,隨著兩地交流越來越緊密,文化的融合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最後大家可以來聊聊,你在香港生活感受到哪些內地的生活習慣和文化在“慢慢滲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