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選上方藍字,把叔設為星標,就能第一時間看文
後臺回覆“晚安”,送你一張特別推送,好夢
作 者 | 正經嬸兒
來 源 | 正經嬸兒(ID:zjshener)



2021年11月9日,江西九江11歲男孩張寬寬,在課堂受到班主任兼語文老師鄒瑜言語批評及懲戒後。
留下遺書,從高樓上一躍而下。
遺書中寫到:我的死只和鄒瑜有關。

2023年8月9日,這起案件有了新進展。
法院一審宣判,張寬寬多次沒有按時按質完成作業,並且存在多次請假行為。
教師鄒瑜的言語及罰站等懲戒行為未超出教育手冊規定,故判其無罪。

從事發到庭審,張寬寬案跨越了兩年,終於算是等來一個結果。
然而這卻不是一個希望的結果。
張寬寬的父母當庭提出上訴,法庭外輿論同樣沸騰。
有因才有果。
寬寬的死誰來負責?
曾經相親相愛的師生,又為何最終走向決裂?

故事的簡單版本
張寬寬11歲,上小學六年級。
平時下午三點半放學,三點五十回到家。
2021年11月9日事發那天,是寬寬外公的生日。
中午寬寬放學時,母親汪女士已經和他說好,下午放學一起去給外公過生日。
寬寬要求必須等自己回來,自己要親自生火、烤羊肉串。
但是那天到了三點五十五分,寬寬還是沒有回家。
16時左右,警方接警出警,在學校對面一個小區(張寬家的小區,他家與學校一街之隔)看到了墜樓身亡的寬寬。

他身上還有一封遺書,內容是:
“我,本人張寬,誠(承)認:本人的死亡不與父母、家長、社會、國家有關,只和鄒瑜有關,她用暴力的手段。籤自(字)人:張寬”。
落款下有紅色指印,旁邊註明中指。


事後調查,遺書是寬寬下午課間寫的,同時他還告訴了同學自己要跳樓。
據此寬寬的父母認為,正是教師鄒瑜的暴力造成了寬寬的悲劇。
2021年12月,寬寬父母向九江市濂溪區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自訴。
2022年7月10日,九江市教育局查明鄒瑜存在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違規收受服務物件紅包禮金,接受服務物件宴請等問題。
同時存在違反工作紀律,在課堂教學中多次對多名學生有譏諷、歧視行為等違反師德師風的問題。
決定對鄒瑜給予黨內嚴重警告處分,並將其調離教學崗位。

2023年4月28日,刑事自訴一審在九江市濂溪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
宣判,鄒瑜無罪。
這就是當年這起案件的簡單版本。
然而2年時間裡,這起事故被不斷拼合時,卻多出了許多“多餘”的拼圖。

消失的監控
事發10天后,寬寬父母找人調出了教室監控影片。
當天上午10點,鄒瑜向寬寬提問。
寬寬回答完後,過了三分鐘才被允許坐下。
而後鄒瑜開始批評寬寬:
“寬寬是欠債大王,全班就你欠債最多。小冊小冊不過關,試卷試卷不過關。”

下午兩點,鄒瑜再次對寬寬提出批評。
“你當著大家的面,告訴我什麼時間交,我做夢都沒想到寬寬是騙子。”
班上同學發出陣陣笑聲。
寬寬說第二天交,鄒瑜說:
“你明天不來怎麼辦?叫你爸把作業送過來……你明天再請假,我讓同學都去你家拿。”
13分鐘後,鄒瑜再次批評寬寬:
“你沒吃中午飯嗎?要咬本子吃?看看你家有多窮。”



全班同學再次大笑。
然而這些影片是不完整的。
因為在向警方申請調取教室證據的過程中,警方沒有及時調取證據並對證據進行留存。
導致校方事後刪除大量的影片證據。
這件事寬寬的爸爸張先生曾實名舉報過。

據張先生說,事發當天鄒瑜前後8次辱罵孩子。
“罵他是騙子、欠債大王、吃本子,還掐著臉站起來,讓大家都來作證,引導班裡學生嘲笑他。”


流言與反駁
事情發生後,網上傳言因為寬寬家長沒有給鄒瑜送過禮,所以她才特別針對寬寬。
也傳言說,鄒瑜拿的是音樂老師教師資格證,卻不知用什麼手段教了語文。
但這些說法還不能全部被證實。
另外,寬寬臨走前寫了兩份遺書,一份是現場那封,一份由同學交給了鄒瑜。
但是第一份遺書寫了什麼,沒有人知道。
有同學說,事發後,鄒瑜不許再提這件事。
而在2023年4月28日的法庭審理上,鄒瑜表示,教育局通報的問題並不屬實。
自己不存在違規違紀。
對於寬寬的管教,是因為當天在課堂上寬寬一直髮瘋怪叫,還咬本子。
說的話,也不是侮辱他的人格,只是“幽默式”教學。

但寬寬的父母並不認同。
寬寬的父親張先生說,“鄒瑜在庭上也說了很多假話,監控影片里根本就沒有發瘋這回事。”


母親汪女士也表示,出事那天有一堂作文課,寬寬寫的是《暖》:
一,每天放學後媽媽做了熱騰騰的飯。

二,我摔跤的時候媽媽輕輕地幫我吹傷口。

三,我生病的時候,媽媽不管有多累還一直幫我泡藥。

所以,這個孩子那麼溫暖,如果不是密集的逼迫,他怎麼會尋短見。


支援與背刺
寬寬生前連續五年都是班級中隊長、優秀少先隊員。

得過繪畫、街舞、鋼琴獎,還曾作為標杆形象入選九江新聞網。

他還曾對汪女士說,自己長大後要去內蒙古當老師。

“他說那個地方肯定需要好老師,我覺得我很有耐心,我可以當好老師。”
汪女士問,你想當什麼樣的老師?
寬寬回答說,當一個不是鄒老師那樣的老師。

或許這句話裡早已經有所隱喻,但如今汪女士只能小心把這些記憶珍藏。
“那個我彈琴,孩子幫我拍影片的日子,再也沒有了。”

有時她會不自覺的開車到寬寬的學校,卻再也接不到自己的孩子。

汪女士的手機上還儲存著寬寬作息的鬧鐘,什麼時候起床,什麼時候接送上下學標得清清楚楚。
但現在這些鬧鐘也沒有用了。

寬寬的爸爸張先生原來是一名警察,2007年從業。
寬寬上小學那天,還特意抱著兒子在校門口的入校名單前合影。

出事後他就辭了工作,專心給孩子討公道。


照片已經有點發黃,自責和任務卻越來越清晰。
但維權需要錢,生活也需要繼續,所以兩人2年時間裡,一直在搬家。
張寬寬曾經吃過的柚子的核,總是帶著。

母親汪女士做起了心理諮詢師,給其他孩子提供情緒出口。

也在忙碌中,暫時從痛苦中抽離。


她說,要麼躺平,要麼逆風上,但是躺平,可能對不起張寬寬。


疾馳的生活帶著他們向前,每日的工作擠走了情感與回憶。
“分擔”和“維權”逐漸成為這個家庭的主題,當中的每一個人都在用盡眼淚把破碎的部分彌合起來。

可是有人,卻不讓他們這麼做。
那是寬寬出事第三天,父母把他的遺書發到了朋友圈。

汪女士負責治安的四叔得知後,嚴令她必須刪除相關言論。


而後四叔親自帶著10多個親戚,以拜年的方式半夜闖進了汪女士父母家中。

四叔問汪女士一家,對自己有什麼意見?
汪女士還沒有說完兩句,四叔就拍了桌子。

並且拿凳子砸了汪女士,還用腳狠踹。
第一腳沒有踹到,第二腳踹中了。
汪女士的肚子迅速長出了13公分的大囊腫,做了四次微創。
傷口至今清晰可見。

這是汪女士記憶裡最不敢觸碰的地方。
她對記者的用詞是,“所謂的親戚”。


相似的輪迴
寬寬父親張先生說,鄒瑜至今還留在學校,只是調離到圖書館工作。
下一步自己將堅決上訴,讓鄒瑜得到法律制裁。
但是張先生也表示,不管判多少年都無法滿意。
因為一條人命的失去,換來的只是幾年的判刑。
是啊,有什麼比11歲的小孩更重要。
但是如今,我們已經不能挽回一個逝去的生命。
討回公道的同時,也惟願更多人能看清周圍的惡,能想想該如何結束老師、家長、孩子之間的紛爭。
這些年,因為學生自殺的新聞已經很多很多了,他們或因為來自老師的批評,或因為來自家長的苛責。
我印象最深的是和張寬寬遭遇十分相似的繆可馨。
2020年6月4日,繆可馨在上完袁老師的作文課後,跑出教室翻越欄杆墜樓身亡。
同樣是無法確認原因,只在繆繆的書包裡,找到了一篇被改得面目全非的作文。

繆繆母親認為,孩子在這個過程中一定受到了巨大的打擊。
並且在去年的時候,已經和老師溝透過袁老師體罰孩子的問題——孩子曾經被老師扇嘴巴。
袁老師曾經的學生也實名錶示,自己上學的時候被老師霸凌↓


但是語文老師袁老師說,作業上密密麻麻地批改痕跡不是她批改的,是繆繆自己批改的。
一個小學生真得會這樣批改自己作文嗎?
更讓繆繆母親無法接受的是,繆繆跳樓之後的半個小時,老師才輕描淡寫地通知自己,孩子出事了。

而班級群的家長卻一致點讚了語文老師袁老師的處理方式。

他們該怎麼辦?
有人說,家長是不是也該反思一下,為什麼孩子交不上試卷,也不找他們求助,而是直接求死呢?
也有人說,現在的娃兒太難教育了,我們小時候都受過批評,要死估計可以死幾百回了。
我無從得知寬寬的作業是什麼情況。
但是仔細想想,或許對孩子來說,這種事是不用去偵查的。
因為孩子的尊嚴、隱私、內心,根本從來就是沒有被尊重過。
既然孩子已經成為暴露在公共場所的一個物品,他的理由還重要嗎?說出來會有人信嗎?
張寬寬說了第二天交,但換來的是嘲笑。
張寬寬的家長有沒有疏忽,我想多少是會有的。
比如張寬寬自殺前是母親的生日,他偷偷買了一個毛絨公仔,這件事汪女士一直都不知道。

但是這也不夠反思的地步。
可以看看張寬生前的影像——


他生活在一個很有愛的家裡,他從小就有正義感……

其實最根本的還是教育的問題。
管教的時候,都是我為你好,你要聽我的。
但是平時又會是“你這麼大人了,怎麼沒有一點承受能力。”
到底要孩子怎麼辦?
不可否認,做老師,做父母都不是個容易的事。
但是孩子也是個活生生的人。
是人,就沒有容易的,是人也有他自己在乎的。
為什麼大人做了醜事,就是家醜不可外揚,孩子犯了錯誤就要被當眾宣揚。
10幾歲,正是長脾性、尊嚴的時候,當著全班同學的面百般折辱,這是教育嗎?
可能只是在劃清界限,你看,我教育他了,他自己不成器。
這樣的情況,孩子只會感到,被愛的只是優秀的那個自己。
教育是為了引路,而不是堵死孩子的路。
教育需要嚴格,但嚴格應該有所尺度。
這個尺度的閾值,孩子和大人是不一樣的,孩子和孩子之間也是不同的。
真的希望為人父母為人師表的都能夠想一想,我們對著孩子說的每一句話,做的每一個舉動。
到底是為了教育,還是僅僅為了教訓。
到底能讓孩子變好,還是讓事情越來越糟。
我一直認為,世界上沒有不懂事的孩子。
只有沒有得到好的教育,才會不懂敬畏去調皮,不懂生命可貴去自殺。
至於誰有罪誰沒有罪,受害者知道。
-完-
圖片及資料來源:
《對話江西11歲男孩留遺書跳樓案父母:我們一定要為孩子討回公道》,鳳凰WEEKLY,2023.08.09
《關注江西11歲男孩跳樓案》,小楊案例普法,2023.08.09
《江西11歲男孩跳樓身亡,27字遺書指認“兇手”,監控曝光,全家崩潰…》,李月亮,2022.07.16
《14歲男孩被母親掐脖扇耳光後跳樓身亡,他是懦弱嗎?》,暴走漫畫,2020.09.22

◆
作者簡介:本文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正經嬸兒(ID:zjshener)正經嬸兒,專欄作家,一支筆,兩隻貓,心比文字更熱些。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關注莫問大叔(ID:mowends),一起做個有風度有溫度有深度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