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來源公眾號:地緣與衝突,作 者丨東方某,經授權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地理界有一個著名的說法:熱帶無強國。
地球的熱帶包含熱帶沙漠氣候、熱帶雨林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季風氣候,簡單說,就是地球最乾熱的地方、最溼熱的地方,以及乾熱半年、溼熱半年無限迴圈的地方。
不是溼就是幹,還熱的地方,聽起來就不像能產生強國的樣子。
從歷史來看也確實如此,東大漢、西羅馬、中波斯,東西中蒙古帝國,沒有一個是從熱帶蛄蛹出來的。
雖然……但是吧,說熱帶地區絕對沒有強國,某東方大國表示不服。
怎麼說三哥也出過幾個不小的帝國,散裝帝國也是帝國啊,別拿牛糞不當神藥。

印度歷史上出過本土伺服器的孔雀王朝、戒日王朝等帝國,也出過代理伺服器的貴霜帝國、莫臥兒帝國等王朝。
今天,三哥怎麼說也是貴為“網路五常”的存在,加上全民英語環境,網路攻擊力那是“恐怖如斯”。
站在三哥的角度,“熱帶無強國”的說法理應加上一句,“印度除外”。
那麼一個問題就變成了兩個問題:
1、為什麼熱帶無強國?
2、印度為什麼例外?
要搞懂這兩個問題,我們需要先搞清楚一個前提,強國誕生的條件是什麼?
有道是,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公認的強國一定是掌握了先進的生產力,並且能夠調動它。
這個“先進的生產力”,包含了先進的技術和足夠的生產規模。
只有技術沒有規模算不得強國,外星強國甘比亞就是會造光刻機也推不平蘇聯啊。

有了生產力和規模,還要能夠調動它,不然這個強國多少有點說不過去。
所以,強國還需要一定的組織度,這考驗的是主體民族的紀律性、進取性。
這樣,誕生強國的條件就很清晰了:
1、先進的生產力。
2、足夠的生產規模。
3、足夠的組織性和紀律性。
基於此,讓我們跨越不同時代,看一看熱帶地區是否滿足這些條件。
遠古時期的蠻荒
廣大瓜友以為我要從地理角度分析問題了,其實不然,這一次我要科普生物知識了。
眾所周不知,工業革命之前的生產力體現千萬年就沒變過,無非就是兩個:
農耕文明和遊牧(畜牧)文明,或者二者兼而有之。
這有個前提,得有適宜耕種的農作物和適宜圈養的動物。
而這些,恰恰是熱帶地區缺乏的,特別是遠古時期。
先說適宜耕種的農作物,其實就是穀物,一年生草本植物,春種夏長,秋收冬藏,能夠儲存作為糧食的即是穀物的種子,這是植物全身的精華所在。
那麼問題來了,植物為什麼要結種子?
答曰:一年生植物,活不過冬天,只能傳給下一代。
為什麼活不過冬天?等等,熱帶沒有冬天……
是的,熱帶沒有冬天,所以目前全球56種主要穀物全部來自溫帶,沒有一個來自熱帶。
從生物演化角度講,植物只有在不能越冬的時候,才會把全身精華集中在種子之上,然後埋入土壤,等待春天花開。
對熱帶地區的植物來說,結種子?必要性不大,又沒有冬天。
不下雨?沒關係,很多河谷四季有水。
結論來了:遠古時期的熱帶沒有適宜耕種的穀物。
那麼,畜牧呢?實在不行遊牧也行。

那就要看動物們配合不配合了。
和植物演化機制類似,溫帶地區的動物也很難過冬,指望一身真皮和一身正氣是過不了冬的,不被凍死也要餓死。
那麼動物的選擇即是團隊合作,選出一個最強壯最有經驗的頭領,然後無條件服從它,否則,在冬天一個掉隊,就意味著死亡。
於是,溫帶地區的動物服從性非常強,人們只需要控制住動物頭領就能馴服一個動物群。即使在比較惡劣的環境下圈養,動物也往往比較溫順,非常像我等社畜打工人。
熱帶地區的動物則不然,即使群居也是脾氣火爆,從古至今,原產熱帶的動物鮮有馴化案例。
於是,熱帶既沒有合適的穀物也沒有合適的馴化動物,那上知天文(看星星)下肢發達的古人們只能在大草原狩獵了。
狩獵的食物不能長期儲存,一頭鹿夠吃了就沒必要打兩頭,所以努力加班毫無意義,於是乎吃飽躺平,自由散漫,無長期規劃,民族進取性全無。
看看,某些黑蜀黍是不是還是如此的民族性?
沒有剩餘價值,永遠進入不了階級社會,也就沒有了城邦、國家組織,沒有大規模戰爭,也就沒有組織性、紀律性。
熱帶地區的地理魔咒
既然遠古不行,那上古、中古時期總可以吧,熱帶地區沒有適宜的穀物和動物,從溫帶地區傳入行不行?
行,但不完全行。
首先,熱帶地區微生物繁盛,各種有名字的沒名字的病原體堪比原裝恆河水,不僅溫帶動物受不了,死亡率奇高,就連溫帶植物也長不好。而且,穀物和動物往往是相輔相成的,沒有穀物就沒有好的飼料,牛馬就活不好;沒有牛馬等社畜打工人,缺少畜力,誰來耕田呢?
其次,溫帶穀物對春去秋來、寒來暑往已經產生了非常強的適應性,簡單說就是農時,並因此誕生了中西方不同的歷法,用以指導農業生產。但熱帶地區不同,溫帶穀物對熱帶天時和地理環境適應性很差,其產量也很低。
在適應性極強的美洲作物出現並改良之前,典型熱帶地區很難有大規模農業。
農業社會都進不去,還說個毛線的文明啊,強國啊。
除了穀物和動物適應性問題,熱帶的氣候更是古典時期的魔咒。
前面說了,熱帶地區無非是熱帶沙漠、雨林、草原,和熱帶季風區。
這裡,要先排除掉雨林區,因為土壤貧瘠。
作為一年生草本植物,穀物的根系淺薄,自身脆弱的一批,對錶層土壤要求很高,簡單說就是既要又要:既要有機養分,又要無機養分。
有機養分指的是腐殖質,比如有機酸什麼的,無機養分說的是水溶性礦質離子,比如氮磷鉀。
熱帶雨林,不僅熱,還常年多雨,高溫讓微生物活躍,腐殖質等有機物分解迅速;多雨把水溶性的礦質離子不斷沖走,啥也存不住。
看起來鬱鬱蔥蔥的熱帶雨林,其實表層土壤乾乾淨淨啥也沒有,還不如沙子,穀物根本無法生存。
只有根系發達的多年生喬木,靠著扎進地底幾十米的根系才能穩住陣腳。

雨林是指望不上了,熱帶草原可以嗎?
好一點,但更折騰,這裡說一點熱帶草原的本質。
根據地理課本,熱帶草原氣候的成因主要是受氣壓帶、風帶交替控制形成的,具體說即是赤道低壓帶和副熱帶高壓帶交替控制的結果。
赤道低氣壓控制的時候高溫多雨,副熱帶高壓控制的時候高溫晴熱。通俗來講,就是半年熱帶雨林,半年熱帶沙漠。
大多植物都不能度過半年的熱帶沙漠氣候,所以多年生的樹基本長不成,只能雨季長草,然後旱季植株枯死,留下草根等待雨季,這就是熱帶草原的由來。
如果把這裡的植物換成穀物……半年沙漠半年雨林的福分,想想都刺激。
那熱帶沙漠呢?
大多數地方都不行,除非人和動物們可以吃沙子產金坷垃。
少數地方可以,前提是得有穩定的水源,比如說你擁有一條尼羅河或者印度河。
沒錯,當定期氾濫的河水成為了穀物的天時,河流上游帶來的養分沉積在下游,河谷外圍的沙漠隔絕了大多數的病菌和病蟲害,讓牲畜們健康打卡上班,這裡就是最早的農業樂園。
尼羅河,底格里斯河-幼發拉底河,印度河,三大流域成為熱帶邊緣的文明搖籃。

這些文明算不算熱帶強國呢?
勉強。
首先,這些地區不是典型熱帶,已經到了北緯30°,和長江流域一個緯度,算是熱帶和亞熱帶過渡地帶。
姑且算是熱帶吧,而這些文明都處於幼年時期,大多數是城邦時代,體量也不算大,並無統一的國家和民族,且社會脆弱,後來均被外族入侵,消失在歷史長河。
把它們算作熱帶強國吧,多少有點說不過去。
那隻剩下熱帶季風區了。
熱帶獨苗
因為亞歐大陸和太平洋巨大的海陸熱力差異,以及青藏高原抽風機效應,季風氣候只有青藏高原的周邊有所分佈,具體說在東亞、東南亞的中南半島和南亞。

東亞就不用說了,季風農業,雨熱同期,地表最強,沒有之一,越說越驕傲。
這裡主要說印度,是的,沒錯,三哥要登場了。
印度和東亞不同之處有兩點:
1、東亞季風四季分明,而印度幾乎全年高溫,所以也沒了“雨熱同期”,只有乾溼兩季,溼季上蒸籠,乾季鐵板燒。
2、東亞季風相對溫和,印度季風則在烈日和暴雨下,相當極端。
熱帶季風看起來和熱帶草原氣候很像,都是全年高溫,都是乾溼兩季。
但季風就是季風,和熱帶草原還是有些區別的,本質上熱帶草原氣候更多由氣壓帶控制,而熱帶季風主要由風向控制。
所以,季風氣候不太穩定,旱季不能說完全沒雨,偶爾也下,雨季也有連續晴朗,甚至乾旱,冬天也確實涼快一丟丟。
熱帶季風氣候算是介於東亞季風和熱帶草原之間的氣候,四季之分意思一下,乾溼兩季偶爾混搭。
對印度來說,從西向東季風性越來越顯著,東側降水較多,西側降水較少,於是印度中部形成熱帶草原氣候,東部形成熱帶季雨林氣候,是的,季雨林。

在恆河下游,年降水基本呈現出正態分佈的樣子,和東亞季風區已經很像了。
於是印度就存在了農耕的基礎:
1、雨季土壤淋溶效應沒有雨林強,肥力減退之後在旱季還能恢復。
2、旱季雖然比較旱,但多少還是有點雨,不至於形成乾草原,如果有河流灌溉就更好了,對恆河邊的水澆地比較友好。

於是,在恆河下游的摩揭陀地區形成了印度本土文明中心,孔雀王朝、笈多王朝甚至後來的戒日王朝,基本盤都在摩揭陀。
三哥代理伺服器(異族統治)時期,首都才定在北印度,比如德里。

即使是今天,恆河下游仍然是南亞人口最稠密的地帶,沒有之一。
於是,印度具備了規模的生產力基礎,並在長期的歷史中鍛鍊了一定的組織度(但還是弱),成為“熱帶強國”獨苗。
現代熱帶國家
今天的熱帶,除了印度之外,還有印度尼西亞、巴西兩個大國,以及巴基斯坦、奈及利亞、墨西哥、菲律賓、越南等中等人口國家。
其中的巴西和印尼擁有強國潛質。
目前來看,也僅僅只是潛質。
是否能成為強國,不僅跟其地理條件決定的生產力潛質有關,和其歷史形成的民族性關係也很大。
就如前述,熱帶地區因為古代孱弱的生產力,導致生產關係長期沒有進步。
其主體民族的紀律性、組織性得不到歷史的鍛鍊和沉澱,甚至沒有產生國家和民族意識,那麼其組織能力就是一盤散沙。
就比如,東非大草原上的大長腿黑蜀黍,奧運賽場上身體素質霸榜,人均博爾特劉翔。
但軍事組織能力不能說很弱,只能說幾乎沒有。
軍閥混戰中,布坦協同不軋死人就算精銳。
再比如,印尼的工廠,穆斯林社畜打螺絲的同時一天能做六次禮拜,這效率,嘎嘎弱雞,跟996的東亞人沒得比。
南美的拉丁裔混血鹹魚,祖上在南歐混的都不咋地,沒啥大國治理和組織經驗,來到南美混血之後,更是放飛自我,能歌善舞跳倫巴,不擅經濟,軍事弱雞。
熱帶無強國,因地理環境而生,因地理產生的歷史民族性而終。
熱帶地區的大國,除印度稍好,其它成為強國任重而道遠。
—-全文到此為止。如果您想看到更多文章,請點選下面的公眾號名片,關注即可。